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952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可以方便地更换内置印刷电路板的电连 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语音插座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排列成上、下两排,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焊接 部穿过电连接器组接在电路板上,这样以来,上排导电端子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距离大于 下排导电端子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距离。因此,在生产中,上、下排导电端子必须单独制 造,从而使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制造工艺复杂且导电端子的制造成本增加。
另外,印刷电路板(可用来提供特定的功能,常称其为子板,如声卡等)通常是通过与 其对应的电连接器组装在主机板上的,也就是说,语音插座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所对应 的电连接器是独立设置在同一主机板上的。但是,随着对计算器处理功能要求的提高,主 机板上设置的元器件越来越多,主机板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稀缺。
在上述情形下,就出现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容设于该绝缘 本体中的上中下三排导电端子, 一内置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呈长方体形,包 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多个插接部和自主体部的后壁向内凹陷形成的收容 腔;所述上中下三排导电端子的结构相同,每一端子包括一接触部, 一固持部和一焊接部, 该接触部容设于所述插接部中,所述固持部与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部相固持,以将导电端 子固定在绝缘本体中,所述焊接部暴露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内置印刷电路板垂直于主机 板设置,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可设置足够大以安装更多的电子元件,该内置印刷电路板 容设于所述收容腔中,其上设有三排焊接孔,该三排焊接孔对应所述上、中、下三排导电 端子,所述上、中、下三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对应插入并焊接于所述焊接孔中,以将导电端子和内置印刷电路板相焊接。这种电连接器,由于各排导电端子的结构相同,因此无需分开制造,又由于,内置印 刷电路板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可设置足够大以安装更多的电子组件,从而起到现有的设在 语音插座电连接器外侧并通过电连接器与主机板相连接的附加声卡的功能,这样以来,通 过将印刷电路板内置于电连接器中,可以大大节省主机板上相对稀缺的空间。但是,由于,内置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的,难以更换 内置印刷电路板,若内置印刷电路板受损,贝IJ,整个电连接器就报废了。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更换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对接空间, 一装配面 以及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开口; 一第一组导电端子,所述第一 组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其一端延伸出所述对接空间; 一第二组导电端子,所 述第二组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其一端延伸出所述装配面;以及一印刷电路板, 所述印刷电路板沿所述开口方向装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恰与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和第二 组导电端子电性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使用一内置印刷电路板,并且所述印刷电 路板沿所述开口方向装配于所述容纳槽内之后,恰与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和第二组导电端 子电性接触,这样就可以使印刷电路板从电连接器中方便的插入和拔出,从而当印刷电路 板的损坏时,只需更换印刷电路板即可,而不需要将整个电连接器更换,这样就达到了方 便更换和维修的目的,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4为图3的沿A-A线的剖视图5为图4所示将印刷电路板抽走之后的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印刷电路板、端子及接触垫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l,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00,多数导电端子20,以及一印 刷电路板30。
请参照图2,所述绝缘本体100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10以及一后塞40。 请参照图1和图2以及图5,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具有一前表面101、与前表面101相对 设置的一后表面102及一下表面103。自该前表面101凹设有一对接空间104,该对接空间104 没有贯穿该后表面102,该对接空间104的上方设有多个通孔105,自该第一绝缘本体10的 前表面101延伸设有多个卡持预压块106 (如图4和图5所示),该卡持预压块106的延伸距 离小于该对接空间104的延伸距离,使得,所述通孔105与所述对接空间104相连通,如图5 所示,所述下表面103部分向下突出设有装配面107 (如图5所示),该装配面107为印刷电 路板30与第一绝缘本体10之间接触的区域,而对接空间104用于对接接口装置(比如网络 接口、音频接口等)(未图示)。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设有多个第一收容空间108 (如图l所示)及一第二收容空间109 (如图5所示),第一收容空间108与所述通孔105相连通。另外该第一绝缘本体10后表面 102向前凹设有多数凹槽110,第一绝缘本体10后端面102向前端面101凹设形成一容纳空间 111,其与凹槽110相连通。第一绝缘本体10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8—一对应设 置的多个第一卡持槽112,且容纳空间lll的左、右两内侧壁113分别相对凹设有一第二卡 持槽114。
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后塞40具有一前表面401及一后表面402,前表面401向后凹设 有一第二容纳空间403,后塞40的前表面401在临近其下端的位置向前延伸有多数突出部
6404,该突出部404与上述第一绝缘本体10的凹槽110相配合。所述后塞40前表面401左右两 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两卡持块405。请参照图l、图4及图6,导电端子20包括一第一组导电端子201以及一第二组导电端子 202,其中,第一组导电端子201收容于上述第一收容空间108内,第二组导电端子202收容 于上述第二收容空间109内。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201的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基部2010,由第一基部2010—端 向前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性臂2012,由第一弹性臂2012向前弯曲延伸形成的一第一接触部 2013以及由第一接触部2013向前延伸的一第一抵持部2014,另该第一基部2010上设有一第 一固持部2011,且该第一基部2010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出第二接触部2015。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202的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二基部2020以及由第二基部2020— 端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弹性臂2021,另,第二弹性臂2021上设有一第二固持部2022, 该第二固持部2022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三接触部2023,且该第二基部2020另一端也向下弯折 延伸形成一第四接触部2024。请参照图1和图6,所述印刷电路板30具有一前表面301及一后表面302,在该印刷电路 板30前表面301的上部及下部各设有多数第一组接触垫303及多数第二组接触垫304,其中 第一组接触垫303与上述的第一组导电端子201的第二接触部2015弹性接触,第二组接触垫 304与上述的第二组导电端子202的第四接触部2024弹性接触。请参照图1至图6,组装时,首先,将第一组导电端子201和第二组导电端子202从第一 绝缘本体10后端面102分别装设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一收容空间108和第二收容空 间109内,使得第一组导电端子201的第一接触部2013显露于对接空间104内,第一抵持部 2014与卡持预压块106相抵持,第一固持部2011卡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一卡持槽112内 (未图示),第二接触部2015显露于容纳空间111内;且使得第二组导电端子202的第三接 触部2023延伸出装配面107,第四接触部2024也显露于容纳空间111内,且第二固持部2022 卡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凹槽110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使得印刷电路板30上第一组接触垫303的每一接触垫显露于第 一绝缘本体10的第一收容空间108内,并与第二接触部2015弹性接触,并且第二组接触垫304的每一接触垫显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二收容空间109内,并与第四接触部2024弹性 接触,从而达到第一组导电端子201和第二组导电端子202与印刷电路板30之间的电性导 通。其次,将后塞40组设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102,使得后塞40的突出部404与第一 绝缘本体10的凹槽110相配合,并且后塞40上的卡持块405与第一绝缘本体10上的第二卡持 槽114相扣合,从而使得后塞40与第一绝缘本体10组装在一起。这样以来,第一绝缘本体 10的容纳空间111和后塞40的第二容纳空间403便形成一容纳槽50,该容纳槽50具有一个开 □ 501。最后,将印刷电路板30自开口501安插于后塞40与第一绝缘本体10相配合之后形成的 容纳槽50内,这时,第一组导电端子201的第二接触部2015恰与印刷电路板30上的第一组 接触垫303弹性接触,第二组导电端子202的第四接触部2024恰与印刷电路板30上的第二组 接触垫304弹性接触。请参照图2,以此组装完成该电连接器l,此时,第一绝缘本体10的对接空间104可用 于对接接口装置(比如网络接口、音频接口等)(未图示),第一绝缘本体10的装配面107 可用于连接主板上(未图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印刷电路板30由于与第一组导电端子201的第二接 触部2015和第二组导电端子202的第四接触部2024之间为弹性接触,从而使得印刷电路板 30可从电连接器1中方便的插入与拔出,即使印刷电路板30发生损坏,也很方便就可以将 损坏印刷电路板30拔出,以更换和维修,从而避免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对接空间,一装配面以及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开口;一第一组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其一端延伸出所述对接空间;一第二组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其一端延伸出所述装配面;以及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沿所述开口方向装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恰与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和第二组导电端子电性接触。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以及 一后塞,所述后塞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相配合并形成所述容纳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设有多个第一收容 空间和一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分别收容于所 述第一收容空间和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对接空间、所述第一 收容空间以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相连通。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的每一导电端子包 括一第一基体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基体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第一接触部和一第二 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对接空间,所述第二接触部显露于所述容纳槽, 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接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一第一组接触垫, 所述第一组接触垫的每一接触垫显露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并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电 性接触。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的每一导电端子包 括一第二基体部以及由所述第二基体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第三接触部和一第四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延伸出所述装配面,所述第四接触部显露于所述容纳槽, 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接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一第二组接触垫, 所述第二组接触垫的每一接触垫显露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并与所述第四接触部电 性接触。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接触可为弹性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对接空间,一装配面以及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开口;一第一组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其一端延伸出所述对接空间;一第二组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其一端延伸出所述装配面;以及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沿所述开口方向装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恰与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和第二组导电端子电性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使印刷电路板与第一组和第二组导电端子电性接触,从而方便更换和维修损坏的印刷电路板,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文档编号H01R12/57GK201167183SQ20082004322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3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