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25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本实用新型是与二次电池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折叠式二次电池,其 结构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均高。
背景技术
如图l、图2所示,己知二次电池1是将一正极2、 一隔离膜3、 一负 极4以及另一隔离膜5依序叠置并巻绕后,置入一充填有电解液6的外壳 7内并封闭而成,其中该正极2由铝制成且表面覆有一正极活物膜8,该 正极活物膜8的宽度小于该正极2,因此于该正极2顶端形成一裸铝区9, 该负极4由铜制成且表面覆有一负极活物膜10与该正极活物膜8相对, 该负极活物膜10的宽度小于该负极4,因此于该负极4底端形成一裸铜区 11,利用二导电柄12分别与层层相叠的裸铝区9、裸铜区11焊接在一起, 该二导电柄12并延伸至该外壳7夕卜,如此即形成一可重复充电、放电的 巻绕式二次电池1。
由于正极2、隔离膜3、负极4以及另一隔离膜5是巻绕并压扁之后 始置入该外壳7中,该正极活物膜8与该负极活物膜10经弯折后容易脱 落,可能发生短路意外;此外,长条形的负极活物膜10于充电时体积会 膨胀,常造成负极4甚至外壳7的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二次电池,其结构稳定性 及使用安全性均高。
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式二次电池,包含有一 正极,二负极,二隔离膜,二导电柄, 一外壳与电解液;该正极具有一铝片与多个正极活物膜,该铝片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所述正极活物膜 是分别覆于该铝片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且呈间隔排列并两两相对,该正极活
物膜的宽度小于该铝片的宽度,而于该正极顶端形成一裸铝区;该二负极
位于该正极的二侧且分别具有一铜片与多个负极活物膜,各该负极的负极 活物膜呈间隔排列且与该正极活物膜位置相对,该负极活物膜的宽度小于
该铜片的宽度,而于该负极底端形成一裸铜区;该二隔离膜分别位于该正 极与该二负极之间且将该正极活物膜、该负极活物膜隔离;该外壳具有一 容置空间供该正极、该二负极与该二隔离膜容置;电解液充填于该外壳的 容置空间;其中,该正极、该二负极与该二隔离膜呈Z形连续折叠形成一 折叠体,该正极的裸铝区位于该折叠体的顶端且呈层层相叠,该负极的裸 铜区则位于该折叠体的底端且呈层层相叠,其中一该导电柄与折叠后各层 裸铝区电性连接并延伸至该外壳外,另一该导电柄则与折叠后各层裸铜区 电性连接并延伸至该外壳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二次电池,其结构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均高。

为了详细说明本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特点所在,以下列举三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己知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已知二次电池的分解图3是本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正极、负极与隔离膜的立体分解
图4是本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正极、负极与隔离膜的顶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6是本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是本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8是本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9是本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正极、负极与隔离膜的顶视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6,本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二
次电池20是包含有一正极30, 二负极40, 二隔离膜50, 二导电柄52, 一外壳56与电解液58。
该正极30具有一铝片32与多个正极活物膜35,该铝片32具有一第 一侧33与一第二侧34,所述正极活物膜35是分别覆于该铝片32的第一 侧33与第二侧34且呈间隔排列并两两相对,该正极活物膜35的宽度wl 小于该铝片32的宽度w2,而于该正极30顶端形成一裸铝区36。该正极 活物膜35可由LiCo02、 LiMn204、 Li跳、LiCoxNi卜x02等材料制成,事实 上,正极活物可采用而不限于钒、钛、铬、铜、钼、铌、铁、镍、钴或锰 的锂化氧化物、锂化硫化物、锂化硒化物、锂化碲化物、锂铁磷氧化物、 锂钒磷氧化物或其混合物制成。
该二负极40位于该正极30的二侧,各该负极40分别具有一铜片42 与多个负极活物膜45设于该铜片42面对该正极30的一侧,该负极40的 负极活物膜45是呈间隔排列且与该正极活物膜35位置相对,该负极活物 膜45的宽度w3小于该铜片42的宽度w4,而于该负极40底端形成一裸铜 区46。该负极活物膜45可由介相结晶碳(MCMB)、气相成长碳纤维(VGCF)、 纳米碳管(CNT)、焦炭、碳黑、石墨、乙炔黑、碳纤维、玻璃质碳或其混 合物制成。
该二隔离膜50是分别位于该正极30与该二负极40之间,将该正极 活物膜35、该负极活物膜45隔离。
该外壳56是由铝箔制成且具有一容置空间57供该正极30、该二负极 40与该二隔离膜50容置,该电解液58亦充填于该外壳56的容置空间57 中。
如图4所示,该正极30、该二负极40与该二隔离膜50是呈Z形连续 折叠形成一折叠体60,该正极30的折叠位置位于所述正极活物膜35之间, 该负极40的折叠位置位于所述负极活物膜45之间,如此,所述正极活物 膜35与所述负极活物膜45未被弯折,可避免已知结构中该正极活物膜8 与该负极活物膜10受弯折而易脱落的缺点,其使用安全性极佳。该正极30的裸铝区36位于该折叠体60的顶端且呈层层相叠,该负 极40的裸铜区46则位于该折叠体60的底端且呈层层相叠,其中一该导 电柄52与折叠后各层裸铝区36焊接而电性连接在一起,另一该导电柄52 则与折叠后各层裸铜区46焊接而电性连接在一起,该二导电柄52并延伸 至该外壳56外。
由于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二次电池20的各负极活物膜45之间留有间 隔,因此,即使于充电时膨胀,变形量亦不致累积造成整个负极40甚至 电池20变形,其结构安定性较己知结构为佳。
基于本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二次电池20的结构具有多种变化设计方 式,如图7所示,是本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二次电 池70,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所不同者在于将折叠体71顶端的 裸铝区72切割形成一基部73与一凸出部74,且该凸出部74是被弯折而 与该基部73约呈垂直,如图8所示,利用一L形的导电柄75与该凸出部 74焊接在一起,该折叠体71底端的裸铜区76亦具有一基部77与一凸出 部78,其结构与前述裸铝区72类似,如此,该二次电池70在不降低电容 量的前提下,其外壳79体积可縮减至最小,极具市场应用潜力。
除此之外,第一实施例中的正、负极位置亦可互换,如图9、图10 所示,是本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二次电池80,具有 一负极81其两侧覆有多个间隔排列的负极活物膜82, 二正极83分别位于 该负极81 二侧且覆有多个正极活物膜84,以及二隔离膜85分别位于该负 极81与二正极83之间,其余结构则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如此亦可达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预定功效。
裸铜区及裸铝区的尺寸或形状均可依需要而变更,凡是此等易于思及 的结构变化,均应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 一种折叠式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正极,具有一铝片与多个正极活物膜,该铝片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所述正极活物膜分别覆于该铝片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且呈间隔排列并两两相对,该正极活物膜的宽度小于该铝片的宽度,而于该正极顶端形成一裸铝区;二负极,位于该正极的二侧且分别具有一铜片与多个负极活物膜,各该负极的负极活物膜呈间隔排列且与该正极活物膜位置相对,该负极活物膜的宽度小于该铜片的宽度,而于该负极底端形成一裸铜区;二隔离膜,分别位于该正极与该二负极之间且将该正极活物膜、该负极活物膜隔离;二导电柄;一外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供该正极、该二负极与该二隔离膜容置;以及电解液,充填于该外壳的容置空间;其中,该正极、该二负极与该二隔离膜呈Z形连续折叠形成一折叠体,该正极的裸铝区位于该折叠体的顶端且呈层层相叠,该负极的裸铜区则位于该折叠体的底端且呈层层相叠,其中一该导电柄与折叠后各层裸铝区电性连接并延伸至该外壳外,另一该导电柄则与折叠后各层裸铜区电性连接并延伸至该外壳外。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正极的 折叠位置位于所述正极活物膜之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负极的 折叠位置位于所述负极活物膜之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折叠体 层层相叠的裸铝区具有一基部与一凸出部,该凸出部与一该导电柄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折叠体 层层相叠的裸铜区具有一基部与一凸出部,该凸出部与一该导电柄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式二次电池,具有一正极,二负极位于正极二侧,二隔离膜位于正极与二负极之间,二导电柄,一外壳与电解液,其中,正极二侧分别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正极活物膜,二负极则分别于面对正极的一侧具有多个负极活物膜与正极活物膜位置相对,且正极、二负极与二隔离膜是一并呈Z形折叠后容置于外壳中,且经由二导电柄延伸至外壳之外,由于正极活物膜与负极活物膜呈间隔排列,可避免脱落造成短路与充电时的变形现象。
文档编号H01M2/20GK201229965SQ200820130630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7日
发明者詹益松 申请人: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