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832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投入量产的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内部通常采用如图1、图2所示的传统"Z"字型叠片式结构锂离子电池,其包括正极片、正极耳、负极片、负极耳、隔膜组和铝塑膜,如图2所示由于采用了"Z"字型这种结构使隔膜的层数达到了5层,再加上封装隔膜端口的胶纸和包裹在隔膜上的铝塑膜,使得电池厚度在0.40mm以上,这样就满足不了特殊行业对薄膜电池的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利用该实用新型可以使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厚度减小,满足特殊行业对薄膜电池的需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括单膜正极片、正极耳、单膜负极片、负极耳、隔膜组和铝塑膜;在铝塑膜内设有两层隔膜封闭形成的正极片袋,单膜正极片设置于正极片袋内;设有两层隔膜封闭形成的负极片袋,单膜负极片设置于负极片袋内;正极片袋与负极片袋相叠合,在正极片袋和负极片袋外包有铝塑膜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以上所述的隔膜组包括第一层隔膜、第二层隔膜和第三层隔膜;在铝塑膜内设有由第一层隔膜与第二层隔膜封闭形成的正极片袋;设有由第二层隔膜与第三层隔膜封闭形成的负极片袋。与传统"Z"字型叠片式结构锂离子电池相比,将"Z"字型叠片式结构改成袋状结构,就可以减少隔膜的层数,并且不需要胶纸,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内部采用这种结构,所述电池厚度最薄就可达0.20-0.40mm。图1为传统"Z"字型叠片式结构锂离子电池的主视图;图2为传统"Z"字型叠片式结构锂离子电池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案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案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案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为前面
背景技术
部分所提到的传统"Z"字型叠片式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将隔膜采用这种"Z"字型排列,隔膜的层数较多,使锂离子电池的厚度达到0.4mra以上。实施方式一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括单膜正极片1、正极耳3、单膜负极片2、负极耳4、隔膜组和铝塑膜5。如图4所示,单膜正极片1设置于由两层隔膜封闭形成的正极片袋6内,单膜负极片2设置于由两层隔膜封闭形成的负极片袋7内,隔膜的接头用热烫进行结合,显然,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比如超声波焊接法等;将上述用极片袋封好的极片,膜面相对、极片左右、前后对齐后,用铝塑膜进行封装。在本实用新型中,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厚度由正极片1、负极片2、隔膜组和铝塑膜5形成,其具体的厚度及与传统"Z"字型叠片式结构锂离子电池厚度的对比如下表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从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其厚度比传统"z"字型叠片式结构锂离子电池的厚度要小。对于本使用新型来说,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内部采用袋状隔膜来封装极片,使得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厚度减小到0.4mm以下,这样就可以将其利用在如IC卡等特殊领域内。权利要求1.一种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括单膜正极片、正极耳、单膜负极片、负极耳、隔膜组和铝塑膜,其特征在于设有两层隔膜封闭形成的正极片袋,单膜正极片设置于正极片袋内;设有两层隔膜封闭形成的负极片袋,单膜负极片设置于负极片袋内;正极片袋与负极片袋相叠合,在正极片袋和负极片袋外包有铝塑膜层。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组包括第一层隔膜、第二层隔膜和第三层隔膜;设有由第一层隔膜和第二层隔膜封闭形成的正极片袋;设有由第二层隔膜和第三层隔膜封闭形成的负极片袋。专利摘要一种薄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括单膜正极片、正极耳、单膜负极片、负极耳、隔膜组和铝塑膜,设有两层隔膜封闭形成的正极片袋,单膜正极片设置于正极片袋内;设有两层隔膜封闭形成的负极片袋,单膜负极片设置于负极片袋内;正极片袋与负极片袋相叠合,在正极片袋和负极片袋外包有铝塑膜层。该状结构减少了隔膜的层数,并且不需要胶纸,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内部采用这种结构,所述电池厚度最薄就可达0.20-0.40mm。文档编号H01M10/40GK201252137SQ200820200088公开日2009年6月3日申请日期2008年9月5日优先权日2008年9月5日发明者周显茂申请人: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