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079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能够定位内置电路板的结构的 线缆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许多电连接器中,均有一条或数条引出线缆,为了便于与外界电性相连,所述线缆通常 电性连接于电连接器上,我们称这种连接器为线缆连接器,线缆连接器与线缆有时会通过一 内置电路板中转连接的,所述线缆连接器的端子与线缆的连接端均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且 所述电路板收容于线缆连接器中,但是为了防止在使用线缆连接器时,由于线缆的晃动带动 电路板晃动而导致端子在电路板上的焊点移动,令线缆连接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所述电路 板需要定位于线缆连接器中。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定位内置的电路板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定位内置电路板的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构成一 收容空间的第一金属遮蔽体及第二金属遮蔽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印刷电路板、绝缘本 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与印刷电路板相连的线缆;第一、第二金属遮蔽体包 括基板及自基板延伸出来的垂直壁;印刷电路板包括连接导电端子的前部及连接线缆的后部 ;垂直壁设有从印刷电路板下方支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支撑片及从印刷电路板上方限制所述 印刷电路板移动的限位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印刷电路板上下方向
被定位,且结构简单。

图l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4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第二金属遮蔽体与印刷电路板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未盖上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相互组装后构成一收容空间 10的第一金属遮蔽体11和第二金属遮蔽体12、可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2、收容于收容 空间10且与连接器2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5、绝缘外壳4及线缆组件3。其中连接器2包括金 属壳体21和固持有第一导电端子23、第二导电端子24的绝缘本体22。
请参阅图2、图3、图6所示,第一金属遮蔽体ll包括基板lll、沿基板lll前边缘向前延 伸的装配部112、沿基板111两侧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113、 114及沿基板111后边缘向下延伸 的设有一缺口的后壁115,装配部112两侧分别向下垂直延伸出扣持片116,扣持片116上设有 通孔1161。侧壁113、 114分别设有向内突伸的弹片1131、 1141。侧壁113、 114与后壁115形 成一对狭缝117。装配部112上设有一对向下突伸的凸块1121。第二金属遮蔽体12包括基板 121、沿基板121前边缘向前延伸的装配部122、沿基板121两侧边向上延伸的侧壁123、 124及 沿基板121后边缘向上延伸的设有一缺口的后壁125。装配部122前侧的两端设有一对卡齿部 1221。侧壁123、 124分别设有与凸起1131、 1141对应的凹槽1231 、 1241及向前延伸的卡扣臂 1233、 1243。沿凹槽1231、 1241的下边缘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出向内突伸的支撑片1232、 1242,支撑片1232、 1242与印刷电路板5呈面接触且抵持于印刷电路板5下表面的两侧。沿后 壁125两侧分别延伸出与一对狭缝117相对应的一对U形限位片126,限位片126与支撑片1232 、1242相垂直,限位片126包括位于侧壁123、 124的外侧的第一限位片1261及短一些的位于 侧壁123、 124的内侧的第二限位片1262,第二限位片1262与印刷电路板5呈边接触,第二限 位片1262抵持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表面的两侧,且位于印刷电路板的后端,通过这样的设计 ,印刷电路板5上下不会移动。第一金属遮蔽体11与第二金属遮蔽体12卡合时,第二限位片 1262沿着狭缝117伸入收容空间10,第一限位片1261暴露在外面,后壁115位于限位片126的 后侧,且弹片1131、 1141与凹槽1231、 1241分别卡合,通过这样的设计,第一金属遮蔽体 11与第二金属遮蔽体12能够稳定的固持在一起。
线缆组件3包括金属固持件6、应力缓冲装置7及线缆8。金属固持件6包括固持于线缆的 环片61和一对挡片62,应力缓冲装置7包括包覆金属固持件6的环套71及设有凹槽721的挡块 72,且凹槽721与挡片62卡合。
绝缘外壳4包括上、下绝缘外壳41、 42且均为一体成型,上、下绝缘外壳41、 42分别具 有开口的收容腔,收容腔后端设有可收容挡块72的收容槽411、 421。上绝缘外壳41的收容腔设有四个凸柱412,且每个凸柱上均设有凹槽4121。下绝缘外壳42的收容腔设有与凹槽4121 对应的四个凸柱422。
收容于收容空间10的印刷电路板5包括窄的前部51及设有缺口的宽的后部52,且印刷电 路板5上焊有电子元件。
请参阅图4、图5所示,连接器2包括金属壳体21、收容于金属壳体21的绝缘本体22、固 持于绝缘本体22的第一导电端子23和第二导电端子24。
金属壳体21包括第一平板部211及自第一平板部211弯折后与其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平板 部212,第一平板部211继续向后延伸出装配部213,第二平板部212继续向后延伸出扣持部 214。装配部213两侧设有一对缺口2131,扣持部214上设有固持孔2141、 2142,第一平板部 211靠近前端设有一对缺口2111,装配部213两侧分别垂直延伸出扣持片215,扣持片215上有 通孔2151。
绝缘本体22包括基部221及自基部22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222,绝缘本体22的两端设有收 容槽223。基部221两侧设有一对向后延伸的凸块224,凸块224上设有凸起2241 。基部221上 表面上设有对扣部225,对扣部225上设有突伸的凸部2251及分别位于凸部2251两侧的凹部 2252,凸部2251与凹部2252并列排列于一条直线,对扣部225的两端设有一对向两侧延伸的 凸起2253。若干端子长槽226沿纵长方向排列且贯通绝缘本体22,对接部222下表面靠近前端 设有一对凹槽2221,基部221下表面的两侧设有一对凹槽2211。
组装时,第一步,组装连接器2,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3与第二导电端子24间隔排列且收 容于绝缘本体的端子长槽226。金属壳体21套设于绝缘本体22外,扣持部214扣持于对扣部 225,凸部2251与固持孔2141卡合,凹部2252与固持孔2142对应,缺口2111与凹槽2221对应 ,缺口2131与凹槽2211对应,通孔2151与凸起2241对应,金属壳体21前端包围绝缘本体22的 对接部222。第二步,印刷电路板组装于连接器2,第一导电端子23的尾部231焊接于印刷电 路板的前部51的下表面,第二导电端子24的尾部241焊接于前部51的上表面,线缆8的芯线焊 接于印刷电路板的后部52。第三步,连接器2组装于第二金属遮蔽体12,卡扣臂1233、 1243 分别插入绝缘本体22的收容槽223中,卡齿部1221与缺口2131及凹槽2211卡合,印刷电路板 5的后部52置于支撑片1232、 1242上,且位于第二限位片1262之下。第四步,组装第一金属 遮蔽体ll,第二限位片1262收容于收容空间10,第一限位片1261暴露在外面,通孔1161与凸 起2253卡合,弹片1131与凹槽1231卡合,凸块l 121与凹槽2252、通孔2142卡合。此时,连接 器2的后部及印刷电路板收容于收容空间10中。第五步,组装上、下绝缘外壳41、 42及线缆组件,其中挡块72收容于收容槽411、 421中。
以上提及的第一、二金属遮蔽体的侧壁、后壁在本实施方式中均垂直于基板,并可称为
垂直壁。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比如第二限位片1262可以是从侧壁延伸出来的, 或者第二限位片1262是位于第一金属遮蔽体11上的,或者只有一个金属遮蔽体,都能实现印 刷电路板5被定位的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构成一收容空间的第一金属遮蔽体和第二金属遮蔽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印刷电路板、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与印刷电路板相连的线缆;所述第一、第二金属遮蔽体包括基板及自基板延伸出来的垂直壁;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前部及连接所述线缆的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壁设有从印刷电路板下方支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支撑片及从印刷电路板上方限制所述印刷电路板移动的限位片。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 遮蔽体设有向内侧凸伸的弹片,所述第二金属遮蔽体的垂直壁设有凹槽,所述弹片自外侧向 内卡入所述凹槽内而相卡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 是自所述凹槽的下边缘向内水平延伸的凸伸的片体,该片体抵持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下表面的 两侧。
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是 从所述第二金属遮蔽体的垂直壁延伸而成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 遮蔽体的垂直壁间设有狭缝,所述限位片包括暴露在外面的第一限位片及穿过所述狭缝伸入 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限位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 板位于所述支撑片及所述第二限位片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 片抵持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表面的两侧,且位于印刷电路板的后端。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限位片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与印刷电路板为面接触,所述限位片与印刷电路板为边接触。
10.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 子包括间隔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构成一收容空间(10)的第一金属遮蔽体(11)和第二金属遮蔽体(12)、收容于收容空间(10)且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5)、绝缘本体(22)、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与印刷电路板相连的线缆(8);第二金属遮蔽体(12)设有从印刷电路板下方支撑印刷电路板的支撑片(1232、1242)及从印刷电路板上方限制印刷电路板移动的限位片(1262)。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323338SQ20082030276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3日
发明者师后玉, 张晓康, 柯作锦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