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以及包含该负极活性材料的电极和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610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以及包含该负极活性材料的电极和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尤其涉及其中芯碳材料的至少一部分边缘 涂覆有碳化物层的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以及含有该负极活性材料的二次电池的电极 和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近来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或电动车辆的快速 普及,对小尺寸、低重量和相对高容量的二次电池的需求正快速增长。尤其,二次锂电池具 有低重量和高能量密度,因此被广泛地用作便携电子设备的电源。因此,正踊跃地作出研究 和研发以改善二次锂电池的性能。二次锂电池包括阳极和阴极,每个电极包含能引入和释放锂离子的活性材料,以 及填充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电解溶液或聚合物电解溶液。二次锂电池在阳极和阴极处 引入和释放锂离子的过程中通过氧化和还原反应产生电能。二次锂电池主要使用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阴极的活性材料,例如LiCo02、LiNiO2 或 LiMnO20另外,二次锂电池将具有高柔软性的结晶碳材料作为阳极的活性材料,例如天然 石墨或人造石墨,或将具有伪石墨结构的低结晶碳材料或在1000°C至1500°C的低温下通 过将烃或聚合物碳化获得的乱层结构。结晶碳材料具有利于填充活性材料的高水平真密度,并具有极好的电位平坦性、 初始容量和充电/放电可逆性。然而,随着电池使用次数增加,充电/放电效率和循环能力 降低。根据分析,这是因为当电池充电/放电循环重复时,电解溶液分解发生在结晶碳材料 的边缘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2-348109披露了一种基于碳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其 中结晶碳材料涂覆有碳化物层以防止电解溶液的分解发生在结晶碳材料的边缘处。在基于 碳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中,碳化物层是通过在碳材料表面上涂覆浙青并在1000°c或更高温 度下进行热处理而形成。这里,具有碳化物层的碳材料的涂层稍稍降低了二次电池的最初 容量,但提高了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效率以及循环容量。尤其,高温热处理使人造石墨具 有涂层以降低最初容量的还原量并有效地抑制了电解溶液的分解。然而,在通过将基于碳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涂覆在金属集电器上来制造二次电池 的电极的同时,碳化物层的涂覆效果也降低。在制造二次电池的电极时,执行挤压工艺以紧 密地接合负极活性材料和金属集电器。然而,在挤压工艺中,涂覆在碳材料边缘上的碳化物 层被摧毁以再次露出碳材料的边缘,这导致电解溶液的分解。因此,在使用传统基于碳的负极活性材料的二次电池的电极制造中,需要新定义 负极活性材料的特性参数并清楚理解所定义的特性参数与二次电池的电气及化学特征之 间的关联,以防止二次电池由于碳化物层的破坏造成的电气和化学特征的劣化。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单纯地规定碳材料和碳化物层之间的质量比、碳化物层的涂 覆和烧结条件、碳化物层通过XRD (X射线衍射)的结晶特性以及碳化物层的喇曼分析和比 表面积条件,以有效地抑制电解溶液的分解反应,但未提到在二次电池的电极制造过程中 发生的碳化物层的破坏造成的任何问题以及克服碳化物层劣化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具有这类特性参数值的 二次电池提供一种基于碳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以通过新定义负极活性材料的特性参数并 理解所定义的二次电池的特性参数和电化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来防止二次电池电学及化学 特征在为制造二次电池的电极所执行的挤压工艺期间可能发生的恶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具有新定义特性参数的最佳值的基于碳材料 的负极活性材料制造的二次电池电极,以及包括该电极的二次电池。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芯碳材料以及形 成在芯碳材料的一部分边缘上的碳化物层,并且该负极活性材料在当施加63. 704MPa的压 强达2秒时测得的第一挤压密度和当施加6. 3704MPa的压强达2秒时测得的第二挤压密度 之间具有0. 5g/cc或更大的差(挤压密度变化量)。在本发明中,63. 704MPa的压强是当2克的负极活性材料被投入ψ 1. 4cm的孔杯并 使用压床将1吨的力施加于负极活性材料时施加于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强。6. 3704MPa的压 强是当2克的负极活性材料被投入φ 1. 4cm的孔杯并使用压床将0. 1吨的力施加于负极活 性材料时施加于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强。优选地,芯碳材料是具有球形的高结晶天然石墨。替代地,芯碳材料可以是从下组中选择的任何一种具有椭圆、波浪状、鳞状或须 状形状的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碳素微珠、中间相浙青细粉、各向同性浙青细粉和树脂 煤以及具有伪石墨结构或乱层结构的低结晶碳细粉或其混合物。优选地,碳化物层是通过用煤或石油衍生出的浙青或焦油或其混合物涂覆芯碳材 料并对涂层执行碳化而形成的低结晶碳化物层。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电极包括金属集电器和涂覆在金属 集电器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负极活性材料在当施加63. 704MPa的压强达2秒时测得的 第一挤压密度和当施加6. 3704MPa的压强达2秒时测得的第二挤压密度之间具有0. 5g/cc 或更大的差(挤压密度变化量)。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涂有负极活性材料的阳极集电 器;涂有正极活性材料的阴极集电器;夹设在阳极集电器和阴极集电器之间的分隔体;以 及填充在分隔体内的电解溶液,其中负极活性材料在当施加63. 704MPa的压强达2秒时 测得的第一挤压密度和当施加6. 3704MPa的压强达2秒时测得的第二挤压密度之间具有 0. 5g/cc或更大的差(挤压密度变化量)。优选地,二次电池的效率在第一次循环时为93%或更高,且第30次循环时的放电 容量保持率基于第二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为95%或更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详细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解说前,要理解本 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应当不解释成局限于通常和词典中的含义,而是在 允许发明人定义适于最佳阐述的术语的原则基于与本发明的技术方面对应的含义和概念。 因此,本文中给出的说明仅仅是为解说目的的优选例,而不旨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应 当理解可对它作出其它等效替代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芯碳材料以及形成在芯 碳材料至少一部分边缘上的碳化物层,并且该负极活性材料在当施加63. 704MPa的压强达 2秒时测得的第一挤压密度和当施加6. 3704MPa的压强达2秒时测得的第二挤压密度之间 具有0. 5g/cc或更大的差(挤压密度变化量)。计算挤压密度变化量的公式表示为下面的数学图形1。数学图形1dP. D. = PDh-PDi在以上数学图形1中,dP. D.是挤压密度变化量,PDh是当将63. 704MPa的压强施 加于负极活性材料达2秒时测得的第一挤压密度,而PDi是当将6. 3704MPa的压强施加于 负极活性材料达2秒时测得的第二挤压密度。63. 704MPa的压强是当2克的负极活性材料被投入φ 1. 4cm的孔杯并使用压床将 1吨的力施加于负极活性材料时施加于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强。而6. 3704MPa的压强是当2 克的负极活性材料被投入1. 4cm的孔杯并使用压床将0. 1吨的力施加于负极活性材料时 施加于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强。在本发明中,芯碳材料较佳为具有球形的高结晶天然石墨。替代地,芯碳材料可以 是从下组中选择的任何一种具有椭圆、波浪状、鳞状或须状形状的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 间碳素微珠、中间相浙青细粉、各向同性浙青细粉和树脂煤以及具有伪石墨结构或乱层结 构的低结晶碳细粉或其混合物。优选地,碳化物层是通过用煤或石油衍生出的浙青或焦油或其混合物涂覆芯碳材 料并对涂层执行碳化而形成的低结晶碳化物层。这里,低结晶指碳化物层的结晶度低于芯 碳材料的结晶度。碳化物层填满芯碳材料的微孔以减小比表面积并减少电解溶液分解可能 发生的场所。0. 5g/cc或更大的挤压密度变化量能够防止由于与电解溶液发生反应的芯碳材料 的过度露出造成的长周期下二次电池的循环效率和放电容量保持率的快速劣化,上述过度 露出源自形成在芯碳材料一部分上或整个边缘处的碳化物层在为了在金属集电器上涂覆 负极活性材料所执行的负极活性材料挤压后的局部破坏。通过将芯碳材料与从煤或石油衍生出的浙青和焦油或其混合物湿式混合和干式 混合而在粒状芯碳材料上形成碳材料涂层并烧结具有碳材料涂层的芯碳材料的步骤,使 芯碳材料的至少一部分边缘涂覆有碳化物层,可制备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 料。优选地,通过控制从煤或石油衍生出的芯碳材料和碳材料之间的混合比、烧结的 升温速度、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将负极活性材料的挤压密度变化量控制在0. 5g/cc以上。
优选地,芯碳材料是具有球形的高结晶天然石墨。替代地,芯碳材料可以是从下组 中选择的任何一种具有椭圆、波浪状、鳞状或须状形状的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碳素微 珠、中间相浙青细粉、各向同性浙青细粉和树脂煤以及具有伪石墨结构或乱层结构的低结 晶碳细粉或其混合物。优选地,从煤或石油衍生出的碳材料是浙青、焦油或其混合物。通过上述工艺制备出的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可与导电材料、粘合剂以及有机 溶剂混合成活性材料浆。该活性材料浆可涂覆在例如铜箔集电器的金属集电器上并随后被 干燥、热处理并挤压以制造二次电池的电极(阳极)。另外,如前所述制造的二次电池的电极可用于制造二次锂电池。也就是说,通过将 涂有预定厚度的本发明负极活性材料的金属集电器以及涂有预定厚度的基于锂的过渡性 金属化合物的金属集电器设置在分隔体的相对两侧,并用二次锂电池的电解溶液注入分隔 体,可制造出可再充电二次锂电池。制造二次电池的电极以及具有该电极的二次电池的方 法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因此省去对这些方法的详细说明。同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特性。因此,二次电池的电极 以及包括该电极的二次电池可通过本领域内公知的多种方法使用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 制造出来。另外,显然使用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制造出的二次电池不局限于二次锂电池。< 示例 >[例1]在常压下将天然球形石墨与相对于天然石墨重量的10重量百分比的溶解在四氢 呋喃中的浙青混合长达2小时或更多时间,并使其干燥以获得石墨和浙青的混合物。将混 合物插入烧结腔,并在以10°c /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00°C之后在1100°C下烧结1小 时。执行细粉去除和粉尘分级以获得负极活性材料。测量结果表明示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 具有1. 73g/cc的第一挤压密度、1. 42g/cc的第二挤压密度以及0. 31g/cc的挤压密度变化 量。[例2]以示例1相同方式制备负极活性材料,除了使用相对天然石墨的重量具有7重量 百分比的浙青并且混合物烧结的升温速度为5°C /分钟。测量结果表明示例2的负极活性 材料具有1. 76g/cc的第一挤压密度、1. 36g/cc的第二挤压密度以及0. 40g/cc的挤压密度 变化量。[例3]以与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负极活性材料,除了使用相对天然石墨的重量具有5重 量百分比的浙青并且升温速度为1°C /分钟。测量结果表明示例3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1.92g/cc的第一挤压密度、1. 43g/cc的第二挤压密度以及0. 49g/cc的挤压密度变化量。[例 4]以与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负极活性材料,除了使用相对天然石墨的重量具有3重 量百分比的浙青并且升温速度为0. 3°C /分钟。测量结果表明示例4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2.00g/cc的第一挤压密度、1. 38g/cc的第二挤压密度以及0. 62g/cc的挤压密度变化量。[例 5]以示例1相同方式制备负极活性材料,除了使用相对天然石墨的重量具有1重量百分比的浙青并且升温速度为0. 15°C /分钟。测量结果表明例5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 2. llg/cc的第一挤压密度、1. 40g/cc的第二挤压密度以及0. 71g/cc的挤压密度变化量。< 二次电池和纽扣电池的电极的制造>使用根据示例1-5制备的各种负极活性材料来制造二次电池的电极。将100克的 负极活性材料放入500ml反应器中,并添加少量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粘合剂(PVDF)。 通过混合器将它们混合。将混合物均勻地涂覆在阳极集电器的铜箔上,将其晾干、加热并以 1. 65g/cm3的密度挤压以制造二次电池的阳极。另外,使用根据示例1-5生产的各个阳极以 及Li电极(相反电极)来制造2016纽扣电池,然后测试以评价负极活性材料的充电/放 电特征。<纽扣电池的充电/放电特征评价>从第一次循环至第30次循环执行充电/放电测试。每次循环执行充电和放电测 试以将电压控制在0. 01-1. 5V的范围内,并且通过0. 5mA/cm2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直到电 压为0. OlV为止并继续充电直到充电电流为0. 02mA/cm2为止,同时将电压保持在0. 01V,再 通过0. 5mA/cm2的放电电流进行放电。下面的表1示出关于根据示例1-5制备的每个负极活性材料的挤压密度变化量的 测量结果以及使用各负极活性材料制成的纽扣电池的充电/放电特征。在表1中,注意放 电容量保持率是基于第2次循环的放电容量在第30次循环时测得的。[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芯碳材料;以及形成在所述芯碳材料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碳化物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在当施加63. 704MPa的压强达2秒时测得的第一挤压密度和当 施加6. 3704MPa的压强达2秒时测得的第二挤压密度之间具有0. 5g/cc或更大的差(挤压 密度变化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63.704MPa的压强是当 将2克的负极活性材料投入φ 1. 4cm的孔杯并使用压床将1吨的力施加于所述负极活性材 料时施加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强,并且其中6. 3704MPa的压强是当将2克的负极活性材料投入φ 1. 4cm的孔杯并使用压床将 0. 1吨的力施加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时施加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碳材料是具有 球形形状的高结晶天然石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碳材料是从下 组中选择的任何一种具有椭圆、波浪状、鳞状或须状形状的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碳素 微珠、中间相浙青细粉、各向同性浙青细粉和树脂煤以及具有伪石墨结构或乱层结构的低 结晶碳细粉或其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物层是通过 用煤或石油衍生出的浙青或焦油或其混合物涂覆芯碳材料并对涂层执行碳化而形成的低 结晶碳化物层。
6.一种二次电池的电极,包括涂覆有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的金属集电器。
7.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涂覆有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的阳极集电器;涂覆有正极活性材料的阴极集电器;夹设在所述阳极集电器和所述阴极集电器之间的分隔体;以及填注在所述分隔体内的电解溶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次循环时的效率为93%或更高, 而第30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基于第二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为95%或更高。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芯碳材料;以及形成在芯碳材料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碳化物层,并且在当施加63.704MPa的压强达2秒时测得的第一挤压密度和当施加6.3704MPa的压强达2秒时测得的第二挤压密度之间具有0.5g/cc或更大的差(挤压密度变化量)。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制成的二次电池能防止由于在二次电池的电极制造的挤压过程中的碳化物层破坏引起的特性恶化。因此,可提高长循环的循环效率和放电容量保持率。
文档编号H01M4/58GK102057524SQ200880129223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0日
发明者吴政勋, 廉哲, 金宗成, 韩京熙, 韩贞敏 申请人:浦项化工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