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31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能够兼容USB2.0标准连接器的 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 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IBM、微软、NEC、 Northern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协会(USB-IF),初 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 1. 0、1. 1及2. 0等版本。 上述USB 1. 0、1. 1、2. 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1)低速模式传输速率 为1. 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 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 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USB 2. 0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电子工业的发 展要求,例如,在传输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传输速率往往高达1G 至2G每秒(1G = 1000兆比特)。为适应较高的传输速率,USB 3. 0介面规格随之问世。 —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如中国台湾专利第TW M357095号所示,其揭示了一种具有较 高传输速率的USB型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组装的第一组件及第二 组件,其中第一组件包括第一本体及嵌设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第二组件包括第二本 体及以铆压方式组装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通过固定柱 及圆形固定孔相配合,如此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配合时需要将若干固定柱及对应固定 孔同时对齐,组装较为困难且装配后容易产生松脱及晃动导致组装不够牢靠;此外,所述第 二端子中间为弯折部以铆压于第二本体内并抵压于第一本体的抵压件上,第二端子在第二 本体内的安装也不够稳固,容易产生偏移且制作繁杂。 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绝缘本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 组装方便且定位精准牢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 绝缘本体、位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包围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包 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端子包括位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及固持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 端子,所述第二本体在其两侧设有突出部,第一本体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一对阻挡壁,阻挡 壁的内侧相对设置有导引槽,所述第二本体位于第一本体的阻挡壁之间,且第二本体的突 出部收容于第一本体的导引槽内以将第一本体组装于第二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为两 件式结构,且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通过导向定位结构相配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将包覆体及线缆移开后的组装图。 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本体及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 若干第一端子2、若干第二端子3、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的隔板4、组装于绝缘本体1外部的 遮蔽壳体5、电性连接于端子后端的线缆6及包覆于遮蔽壳体5后部和线缆6前部的绝缘包 覆体7。第一端子2用以与USB 2.0型对接插座对接,第二端子3用以传输高速信号,所以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可兼容现有技术中的USB插座连接器。 请参照图5至图9所示,绝缘本体1为两件式结构且包括沿上下方向组装的第一 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其中第一本体11包括第一主体13、自第一主体13向前延伸的舌部 14及自第一主体部13向后延伸的支撑部15。第一主体13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一对阻 挡壁131,每一阻挡壁131的内侧向外凹陷形成导引槽132,第一主体13两侧的导引槽132 相对设置。阻挡壁131的外侧向外突出形成干涉部133及挡止块134,其中挡止块134位于 干涉部133后侧且比干涉部133更突出于外侧。阻挡壁131的内侧同时设有若干凸肋135, 以加强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组装后的干涉配合。第一主体13的下表面凹陷形成若 干并行排列的凹槽136。舌部14前部并排设置有若干第一收容槽141,第一收容槽141后 方设有若干第二收容槽142,所述第二收容槽142与第一收容槽141错开设置,即沿前后方 向不对齐。支撑部15的下表面凹设有若干第三收容槽151,所述第一收容槽141与对应的 第三收容槽151沿前后方向对齐。支撑部15的上表面凹设有若干第四收容槽152。 第二本体12大体呈矩形状,其沿前后方向贯穿有五个"凸"字形收容通道121。第 二本体12上表面的前缘倾斜向下形成一对凹陷122,第二本体12的两侧分别向外突出有突 出部123,该突出部123沿上下方向设置于第二本体12侧壁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2为四根且其结构和排列均符合USB 2. 0型连接器 (未图示)的端子,所述四根第一端子2分别为电源端子、负信号端子、正信号端子及接地端 子。第一端子2镶埋成型于第一本体11内且均包括埋入第一本体ll内的第一固持部21、 自第一固持部21先向上弯折再水平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22及自第一固持部21向后延 伸的第一焊接部23,第一焊接部23沿对接方向向上拱起以方便焊线。每个第一接触部22 前端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头部221,该头部221埋入第一本体11的收容槽前部。第一接触部 22收容于第一本体11的舌部14的第一收容槽141内且第一焊接部23收容于第一本体11 的支撑部15的第三收容槽151内。[002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3包括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所述两对
差分信号端子中其中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用于输出高速信号,而另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用于接
收高速信号。接地端子位于每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用以降低差分信号端子在传输高速
信号时产生的串扰。第二端子3包括设有若干倒剌311的第二固持部31、自第二固持部31
向前延伸的弯曲状第二接触部32及自第二固持部31向后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3,第二焊接
部33上凹陷形成有方便焊锡的开槽331。第二接触部32延伸出第二本体12前端以与对接
连接器接触,第二焊接部33延伸超出第二本体12后端以与线缆的导线焊接。 隔板4大体呈长条状,其前端面向前突出形成若干"凸"形凸块41。 遮蔽壳体5包括沿上下方向组装的第一、第二遮蔽壳体51、52。第一遮蔽壳体51
前端为管状基部510,后端为开口朝下的U形延伸部512。基部510的下壁靠后的位置设有
若干通孔5101 ,该等通孔5101分别与第一本体11上的对应凹槽136沿竖直方向对齐。基
部510的上壁开设有一对前端向下弯折的弹片5102,该对弹片5102分别与第二本体12前
端的对应凹陷122对齐。延伸部512的两侧壁分别形成有若干卡持片5121。 第二遮蔽壳体52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其前端向上弯折形成若干卡钩521 ,若干
配合孔523分别设置于第二遮蔽壳体52的侧壁上。 组装时,第一端子2镶埋成型于第一本体11内形成第一模组,将第二端子3自后向前插入第二本体12的收容通道121内以形成第二模组。隔板4自后向前组装于第二本体12后侧,凸块41塞入对应的收容通道121后端内,以使隔板4将收容通道121密封。再将组装有隔板4的第二模组沿从上至下的方向组装于第一模组上,第二模组位于第一模组的阻挡壁131之间以在横向方向上将其限位,其中第二本体12的突出部123滑入第一本体11的导引槽132内以防止其沿对接方向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本体12的突出部123与第一本体11的导引槽132共同构成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之间的导向定位结构,凸肋135用以增强第一本体11的阻挡壁131与第二本体12的侧壁之间的干涉配合,防止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之间沿上下方向发生位移。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2突露于第二本体12前方且位于第一本体ll的第二收容槽142内。第二端子3的第二焊接部33突露于隔板4之后,且位于第一本体11的第四收容槽152内。线缆6的导线分别焊接于第一、第二端子2、3的第一、第二焊接部23、33。如此,将第一模组、第二模组、隔板4及线缆6组装在一起,将上述元件沿自后向前的方向装入第一遮蔽壳体51内,直至挡止块134前端被第一遮蔽壳体51的基部510的侧壁后端抵挡,干涉部133增强绝缘本体1与第一遮蔽壳体51之间的干涉配合。第一遮蔽壳体51的弹片5102位于第二本体12的凹陷122上方且与之对齐。第二遮蔽壳体52组装于第一遮蔽壳体51后端的延伸部512,第二遮蔽壳体52前端的卡钩521穿过第一遮蔽壳体51的通孔5101内且末端位于绝缘本体1的凹槽136内。第一遮蔽壳体51两侧的卡持片5121卡扣于第二遮蔽壳体52两侧的配合孔523内以将第一遮蔽壳体51与第二遮蔽壳体52进一步锁扣。最后,包覆体7包围于遮蔽壳体5外侧,至此,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完成。
权利要求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位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包围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端子包括位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及固持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在其两侧设有突出部,第一本体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一对阻挡壁,阻挡壁的内侧相对设置有导引槽,所述第二本体位于第一本体的阻挡壁之间,且第二本体的突出部收容于第一本体的导引槽内以将第一本体组装于第二本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二本体外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镶埋成型于第一本体内。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设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收容通道,所述收容通道呈凸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弯曲状接触部及具有倒剌的固持部,该等第二端子插入第二本体中,且由固持部定位于第二本体内。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后端组装有隔板,该隔板将所述收容通道封闭。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前端向前突伸形成凸块,所述凸块延伸入收容通道内。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阻挡壁内侧同时设置有凸肋。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向外突出形成干涉部及比干涉部更突出于外侧的挡止块。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凹设形成若干凹槽,遮蔽壳体形成有末端位于凹槽内的卡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位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包围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端子包括位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及固持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本体在其两侧设有突出部,第一本体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一对阻挡壁,阻挡壁的内侧相对设置有导引槽,所述第二本体位于第一本体的阻挡壁之间,且第二本体的突出部收容于第一本体的导引槽内以将第一本体组装于第二本体。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两件式的绝缘本体,且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通过导向定位结构相配合。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1438592SQ20092030604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3日
发明者张晓康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