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406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将线缆弯折后延伸出的线 缆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伴随电器设备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对电连接器的要求与日俱增,其不仅 需要具有较强的信号传输功能,更需具有结构小型化、简单化及方便使用等特点。目前,通 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 ;USB)接口、语音接口(Audio Jack)等已成为常用的输 入/输出接口,通常安装于电脑机壳面板上,用于连接电脑与周边设备。请参照中国专利公 告第TWM243805号专利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基座(请参照 专利附图中标号60)设有相对应第一缆线(请参照专利附图中标号21)和第二缆线(请参 照专利附图中标号31)的第一集线槽(请参照专利附图中标号65)和第二集线槽(请参照 专利附图中标号66),所述第一集线槽和第二集线槽的后端分别设有一可设定线缆转折方 向的第一限制结构(请参照专利附图中标号67)和第二限制结构(请参照专利附图中标号 68),但所述第一限制结构和第二限制结构可将所述线缆沿弯折方向延伸,但并不能卡固住 所述线缆以使其不来回晃动,当要求所述线缆沿垂直方向弯折延伸且保持不晃动时,先有 的基座上的卡线结构不能满足现有要求。因此,却有必要对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上设置安装的盖体结构可在 线缆折弯后提供压线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 包括设有若干收容腔的绝缘本体、收容于收容腔中的若干连接器及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 线缆,所述线缆弯折后垂直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上位于 线缆弯折的部位安装有一盖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绝 缘本体的后端设置一盖体结构,可将所述线缆垂直折弯后延伸出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4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4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0、两个第 一连接器20、两个第二连接器30及一个第三连接器40、遮蔽壳体50及线缆60。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绝缘本体10具有大致呈长方体形的主体部108,该主体部108具有于其前表面105上开口用以分别收容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30 及第三连接器40的两个第一收容腔101、两个第二收容腔102及一个第三收容腔103,两个 第一收容腔101相互连通、两个第二收容腔102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收容腔102设置于所述 第一收容腔101和第三收容腔103之间,所述第一收容腔101紧邻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02, 所述第二收容腔102紧邻于所述第三收容腔103,自主体部108中间沿前后方向形成有隔墙 104,该隔墙104将所述第一收容腔101、第二收容腔102及第三收容腔103间隔开,所述第 一收容腔101、第二收容腔102及第三收容腔103沿着与所述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30 及第三连接器40的对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排列,所述位于最外侧的第一收容腔101的一侧 表面为绝缘本体10的侧表面,所述位于最外侧的第三收容腔103的一侧表面为绝缘本体10 的另一侧表面,自主体部108左右两侧表面107凸伸形成一对安装部15,在绝缘本体10的 右侧的安装部15的后端设有一第一楔形凸块19,所述第二收容腔102包括有若干侧表面, 自靠近第一收容腔101的侧表面上设有一缺口 109。每一安装部15设有定位孔13及供遮 蔽壳体40扣持用的若干第二楔形凸块14,自绝缘本体10的上、下表面设有扣持遮蔽壳体 40的若干第三楔形凸块11及内设向前开口的狭槽用来夹持遮蔽壳体40的呈“L”形的若干 夹持部12,自绝缘本体10的后部开设有与主体部108的上的收容腔101、102及103相连通 的若干通道16,该等通道16可提供与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30及第三连接器40相连 的线缆60向下弯折延伸的空间。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第一连接器20为一对 并列设置的通用串列汇流排(USB)连接器,该等USB连接器与现有构造基本相同,此处不再 详细介绍,第二连接器30为并列设置的一对语音(Audio Jack)连接器,该等语音连接器与 现有的语音连接器构造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详细介绍,第三连接器40为IEEE1394连接器, 该等IEEE1394连接器与习知的IEEE1394连接器构造基本相同,此处也不再详细介绍。在 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30及第三连接器40的后端都电性连接有线缆,这里将详细的介 绍第一连接器20 (即USB连接器20)与线缆60相电性连接的情况(容后述详细介绍)。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3所示,遮蔽壳体50由一金属板一体冲压折弯而成, 其大致呈纵长罩状结构,其用来遮蔽绝缘本体10的前部,其包括前板部508、自前板部508 向后延伸形成的上、下板部504及一对侧板部505。在遮蔽壳体50的前板部508上开设有 与第一收容腔101相对应的呈矩形状的一对第一开孔501、与第二收容腔102相对应的呈圆 形状的一对第二开孔502及与第三收容腔103相对应的呈多边形状的一第三开孔503以分 别使得第一连接器20的对接端口 24、第二连接器30的对接端口 34及第三连接器40的对 接端口 44暴露于外。自遮蔽壳体50的侧板部505末端向外分别延伸形成可遮蔽抵靠于绝 缘本体10两侧的安装部15上的一对耳部58,所述耳部58上开设有与安装部15上的定位 孔13相配合的通孔53,所述定位孔13与所述通孔53可供锁固螺栓通过。自所述遮蔽壳体 50的上、下板部504上开设有若干外凸的第一弹片51,在耳部58上同样设有向前凸起的若 干第二弹片56,所述第一弹片51和第二弹片56可与机壳面板电性接触以达成接地。每一 耳部58的上、下两端向后凸设有内设方形通孔的若干第一扣持片57,用来扣持安装部15的 对应第二楔形凸块14。自遮蔽壳体50的上、下板部504向后延伸形成有内设方形通孔的若 干第二扣持片52,所述第二扣持片52用来扣持绝缘本体10的上、下表面上的相应的若干第 三楔形凸块11。[0020]盖体90为大致呈“L”形状,其包括沿对接方向延伸形成的扣持部91及沿左右方 向延伸形成的压紧部92,所述扣持部91上设有与绝缘本体10上的第一楔形凸块19相卡扣 配合的卡持孔910,所述压紧部92的右侧末端设有一可插接安装到所述缺口 109中的卡钩 部93。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 时,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30及第三连接器40内的导电端子(未图示)分别与线缆 相焊接以达成电性连接。以下以第一连接器20与所述线缆60为例说明连接器与线缆之间 的电性连接结构,在第一连接器20 (即USB连接器)与所述线缆60相电性连接后,在两个 第一连接器20的后部还设置一个共用的电容80,以提供滤波的作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20 与线缆60、电容80的焊接位置注塑成型有一内模70。然后,将所述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 接器30及第三连接器40自前向后组装入绝缘本体10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收容腔101、102、 103中,而使得线缆60自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106延伸出来。此时,第一连接器20的对 接端24恰好安装于第一收容腔101的开口中,第二连接器30的对接端34恰好安装于所述 第二收容腔102的开口中,第三连接器40的对接端44恰好收容于第三收容腔103的开口 中。接着,将遮蔽壳体50自前向后遮罩于绝缘本体10的前部,遮蔽壳体50的前板部508、 上、下板部504及两侧板部505分别抵靠于绝缘本体10的前表面105、上、下表面及两侧 表面107上,耳部58则抵靠于绝缘本体10的安装部15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二扣持片52、 57分别扣持于绝缘本体10的对应第三楔形凸块11和第二楔形凸块14上,上、下板部504 的后边缘嵌入绝缘本体10的夹持部12内,前板部508上的第一开孔501、第二开孔502及 第三开孔503分别与第一连接器20的对接端24、第二连接器30的对接端34及第三连接 器40的对接端44向对齐,耳部58上的通孔53与安装部15上的定位孔13相对齐,通过上 述组装过程后,绝缘本体10、第一连接器20、第三连接器30、第四连接器40、遮蔽壳体50及 线缆60相互组装于一起。盖体90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面上,所述扣持部91上的卡持孔 910与第一楔形凸块19相卡扣、卡钩部93与所述绝缘本体10后端面上的缺口 109相配合 以将所述盖体90组装到所述绝缘本体10上,进而将所述线缆60垂直压紧于所述绝缘本体 10中。以上,只是阐述了所述第一连接器20 (即USB连接器)与所述线缆60相电性连接 后如何通过盖体90结构垂直压接于绝缘本体10中,此种通过盖体90将与所述电连接器相 电性连接的线缆60垂直压接于绝缘本体10中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的电连接器(如本实 施例中未曾提到的语音连接器、IEEE1394连接器等)。
权利要求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若干收容腔的绝缘本体、收容于收容腔中的若干连接器及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弯折后垂直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上位于线缆弯折的部位安装有一盖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沿所述连接器对 接方向延伸形成的扣持部、与扣持部相垂直延伸形成的压紧部及设置于压紧部末端的卡钩 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表面的后端 设有与所述扣持部相卡扣配合的楔形凸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沿着与连接器的对 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排列,两侧的收容腔的一侧表面分别为所述绝缘本体的侧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包括位于绝缘本体 一侧且以绝缘本体的一侧表面为侧表面的第一收容腔及与第一收容腔相紧邻的第二收容 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包括有若干侧 表面,自所述靠近第一收容腔的侧表面上形成有用来收容所述卡钩部的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楔形凸块的绝缘本体 的侧表面为第一收容腔的一侧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安装于第一收容腔的 后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压紧部与所述第二 收容腔的后端面相对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自第一收容腔中弯折 延伸而出,所述压紧部遮挡于所述线缆的弯折部位。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若干收容腔的绝缘本体、收容于收容腔中的若干连接器及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线缆弯折后垂直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上位于线缆弯折的部位安装有一盖体。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1708367SQ2009203145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杨忠晏, 石先奎, 陈金枝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