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406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该电连接器屏蔽壳体的组装结构。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2008年10月29日公告的中国专利第 201142456号,其揭示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该绝缘本体的遮蔽壳 体,所述遮蔽壳体包括相互卡扣配合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设有定位通槽,插入定位通 槽中的定位臂以及连接定位臂与后壳壁的连接部。然而,对于此种结构,组装前壳体和后壳 体时,由于后壳体无有效的限位装置,导致定位臂插入定位通槽深度无法稳定控制,甚至会 时深时浅,常常会使前壳体和后壳体相互位置偏差过大,卡合时需要过多调整才能实现卡 合,装配效率较低。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屏蔽壳体装配效率较高的电连接
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包覆 绝缘本体且相互卡合的第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设有定位通槽的上壳壁,第二壳体包 括垂直于上壳壁设置的后壳壁、插入定位通槽中的定位臂以及连接定位臂与后壳壁的连接 部,第二壳体还设有止挡部,止挡部可抵接于上壳壁内侧以限定定位臂插入定位通槽的深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设计中止挡部可抵接于上壳壁内侧,使在组装第一壳体与第 二壳体过程中,定位臂插入定位通槽的深度被有效限定,确保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卡合时 的位置匹配,利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一次卡合到位,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其揭示一种电连接器1,所述电连接器1可与对接连接器(未 图示)配合,该电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2、固持于绝缘本体2中的端子模组3、安装于绝 缘本体2中的防误插件4及包覆绝缘本体2且相互卡合的第一、第二壳体5、6。[0013]请参阅图1至图3,绝缘本体2包括对接面20、与对接面20相对设置的后端面21、 连接对接面20和后端面21并延伸超出后端面21的左右侧壁22、可安装于一外部电路板 (未图示)的底面23以及相对于底面23设置的顶面24。对接面20向绝缘本体2内凹设 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端口 200。请参阅图1及图2,端子模组3包括一平行于外部电路板设置的子电路板30、焊接 于子电路板30前侧的RJ端子31、设于子电路板30上表面的线圈模组32、设于子电路板30 下侧的载体33及固持于载体33内并焊接于子电路板30的连接端子34,所述端子模组3自 绝缘本体2后侧装入绝缘本体2中。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一壳体5包括包覆对接面20的前壳壁50、自前壳壁50左 右两侧延伸出的两侧壁51及自前壳壁50上侧延伸出的上壳壁52。上壳壁52设有自其后 部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折延伸出的第一扣合片520及位于其后侧中部区域的长条状的定位 通槽521,所述第一扣合片520上设有第一配合槽5200,两侧壁51设有扣持于第一配合槽 5200内的第一凸起 510及位于两侧壁51后边部的第二凸起511。请参阅图1至图4,第二壳体6设有后壳壁61以及自后壳壁61弯折延伸出的延伸 部62。后壳壁61垂直于上壳壁52设置,两侧壁51位于延伸部62的左右两侧。上壳壁52、 两侧壁51及前、后壳壁50、61围设成收容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7,所述延伸部62延伸入空 间7。后壳壁61的左右两侧向前弯折延伸有第二扣合片610,所述第二扣合片610上设有 与第二凸起511扣持配合的第二配合槽6100。延伸部62包括自后壳壁61弯折向电连接器 1内部延伸出的连接部620、位于连接部620末端的止挡部及自连接部620末端延伸超出止 挡部的定位臂622,连接部620连接后壳壁61与定位臂6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为 位于连接部620末端的止挡边621,所述止挡边621与上壳壁52平行且对称设置于定位臂 622的左右两侧,该止挡边621形成位于定位臂622的左右两侧的肩部从而可抵接于上壳 壁52内侧。所述连接部620包括自后壳壁61弯折向收容空间7延伸的第一部分6200及 自第一部分6200弯折向定位通槽521延伸的第二部分6201,所述止挡边621位于第二部分 6201的末端,定位臂622自第二部分6201的末端延伸超出止挡边621且与第二部分6201 平行。所述定位臂622左右两侧间的宽度小于长条状定位通槽521的长度,其自收容空间7 内侧穿入定位通槽521中并伸至上壳壁52外侧。连接部620末端的宽度大于长条状定位 通槽521的长度从而无法穿入定位通槽521,当定位臂622向上插入定位通槽521时,止挡 边6211可抵接于上壳壁52内侧从而限定定位臂622插入定位通槽521的深度。对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止挡部(未图示)也可设计成止挡臂(未图示),电 连接器1的其它部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止挡臂自第二部分620末端弯折向远离后壳壁61 方向延伸出,定位臂622自第二部分620末端向定位通槽521延伸出,止挡臂形成位于定位 臂622的左右两侧的肩部,其可抵接于上壳壁52内侧从而限定定位臂622插入定位通槽 521的深度,止挡臂大体与上壳壁52平行。另,对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也可如此设计,所述延伸部(未图示)包括插入定 位通槽521中的定位臂(未图示)及自后壳壁61弯折延伸出并连接后壳壁61与定位臂的 连接部(未图示),第二壳体6还设有自后壳壁61弯折延伸出并可抵接于上壳壁52内侧从 而限定定位臂622插入定位通槽521的深度的止挡部(未图示),连接部与止挡部间隔开 来,定位臂左右两侧至少其中一侧设有所述止挡部。[0019] 组装第一壳体5与第二壳体6时,先将定位臂622自上壳壁52内侧插入定位通槽 521,后壳壁61与上壳壁52呈一定角度的钝角,止挡部抵接于上壳壁52内侧从而限定定位 臂622插入定位通槽521的深度,然后,第二壳体6旋转一定角度后卡合于两侧壁51上,第 二凸起511扣持于第二配合槽6100中。在第二壳体6旋转过程中,止挡部可保持抵接于上 壳壁52内侧的状态,从而持续限定定位臂 622插入定位通槽521的深度,引导第二壳体6 逐步向预定的卡合位置靠近,避免第二壳体6因无有效的位置限定装置导致卡合时位置偏 移较大从而需要过多调整才能卡合,本设计可限定定位臂622插入定位通槽521的深度,从 而对第二壳体6进行较为准确地定位,确保第一壳体5与第二壳体6卡合时的位置匹配,利 于第一壳体5与第二壳体6 —次卡合到位,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包覆绝缘本体且相互卡合的第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设有定位通槽的上壳壁,第二壳体包括垂直于上壳壁设置的后壳壁、插入定位通槽中的定位臂以及连接定位臂与后壳壁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还设有止挡部,止挡部可抵接于上壳壁内侧以限定定位臂插入定位通槽的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位于上壳壁相对两 侧的两侧壁,两侧壁设有凸起,第二壳体的相对两侧设有配合槽以与第一壳体的凸起扣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与后壳壁相对的前 壳壁及自前壳壁相对两侧延伸出的两侧壁,上壳壁自前壳壁延伸出,上壳壁、两侧壁及前、 后壳壁围设成收容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定位臂自收容空间内侧插入定位通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臂延伸超出定位通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还包括位于定位臂左右两侧 的两侧壁,所述止挡部设于定位臂左右两侧的至少其中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为形成于定位臂左右两侧 的至少其中一侧的肩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为位于连接部末端的止挡 边,定位臂自连接部末端延伸超出止挡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边与上壳壁平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自后壳壁弯折向电连接器 内部延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自后壳壁弯折延伸出 的第一部分及自第一部分弯折向定位通槽延伸的第二部分,止挡部位于第二部分的末端, 定位臂自第二部分的末端延伸出。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包覆绝缘本体且相互卡合的第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设有定位通槽的上壳壁,第二壳体包括垂直于上壳壁设置的后壳壁、插入定位通槽中的定位臂以及连接定位臂与后壳壁的连接部,第二壳体还设有止挡部,止挡部可抵接于上壳壁内侧以限定定位臂插入定位通槽的深度。本设计中止挡部可抵接于上壳壁内侧,使在组装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过程中,定位臂插入定位通槽的深度被有效限定,确保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卡合时的位置匹配,利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一次卡合到位,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639043SQ20092031458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张道宽, 段云涛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