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283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电子模块一起使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计算机和服务器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电子模块,例如处理器和存储模块(例如动 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或者扩充数据输出随机存 取存储器(EDO RAM)等等)。所述存储器模块被制造成多种规格,例如单列直插内存模块 (SMM),或者新型双列直插内存模块(DMM)^jWhBDMM(SODMM)以及全缓冲DMM。典型 地,电子模块被安装在系统主板或母板上的一个或多个多插脚插座中。每个电子模块具有 卡片边缘,该边缘通常在插座中的两个相对排触头之间提供接触。目前的趋势趋于更小的电子封装。例如高级电信计算架构(ATCA)的某些标准的 采用加速了这种趋势。在遵守ATCA标准的系统中,提供给电子模块和插座连接器的空间是 有限的,空间的局限要求减小电子模块和插座连接器的尺寸。至少一些已知的插座连接器 包括具有垂直触头设计的电触头。然而,这种垂直电触头可能无法提供具有希望的那么低 的垂直外形的插座连接器。需要一种应用于空间有限的应用中的低外形插座连接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种用于连接电子模块和电路板的插座连接器组件,该组件包括具 有插槽的壳体,该插槽被配置成接收电子模块的配合边缘部分。壳体固持了多个电触头。 每个电触头包括沿着纵轴延伸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用于电连接到电子模块的配合接触部 分、从配合接触部分延伸的中间部分,以及从中间部分延伸用于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安装接 触部分。所述安装接触部分在弯曲部处从中间部分延伸,且所述安装接触部分从所述弯曲 部延伸到端部。所述主体包括当最初连接电触头与其它电触头的支承带与电触头分离时形 成的按压表面。所述按压表面沿着所述纵轴与所述弯曲部偏移。


图1是插座连接器组件的示范实施例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和示范电路板。图2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组件的局部透视图,其上安装有示范电子模块。图3是图1和图2所示插座连接器组件的内侧电触头的示范实施例和外侧电触头 的示范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是多个图3所示的内侧电触头的透视图,示出了连接多个内侧电触头的示范 支承带的一部分。图5是每个图3所示的内侧电触头和外侧电触头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6为透视图,示出了沿图1中的线6-6剖开的图1和2所示插座连接器组件的 壳体的示范实施例的横截面。
图7是图1和2所示插座连接器组件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电子模块局部被收纳在插座连接器组件的凹槽的示范实施例中。图8是内侧和外侧电触头的替代示范实施例的透视图。图9是外侧电触头的又一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插座连接器组件10的示范实施例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和示范电路板42。插 座连接器组件10包括壳体12,壳体12具有绝缘主体14,其沿着中心纵向平面16在相对端 部18和20之间延伸。主体14具有配合面22和安装面24。主体14包括插槽26,其被配 置成接收电子模块30(图2和7)的配合边缘部分28 (图2)。壳体主体14包括多个开口 32,每个开口都与插槽26连通,并从配合面22到安装面24延伸穿过壳体主体14。正如下 面将要介绍的,每个开口 32分别固持对应的内侧或外侧电触头34、36的一部分于其中。每 个内侧和外侧电触头34、36分别包括各自的配合触头部分38和138(图3和图7)以及各 自的安装触头部分40和140。当电子模块30安装到插座连接器组件10中时,配合触头部 分38和138延伸到插槽26中与电子模块30上的接触垫27(图7)电啮合。安装触头部分 40和140从壳体主体14的安装面24延伸,构造成电连接插座连接器组件10与电路板42, 从而使电子模块30与电路板42电连接。内侧和外侧电触头34、36分别交错排列在相邻的 开口 32中以形成安装触头部分40的内侧排31和33(图7)和安装触头部分140的外侧排 43和45(图7)。特别地,内侧电触头34的安装触头部分40以一对相对的内侧排31和33 排列,相对的内侧排31和33在壳体主体14的中心纵向平面16的相对侧彼此偏移。类似 地,外侧电触头36的安装触头部分140也以一对相对的外侧排43和45排列,相对的外侧 排43和45在壳体主体14的中心纵向平面16的相对侧彼此偏移,且偏移量比内侧排31和 33的偏移量大(图7中最好地示出了安装触头部分40和140的偏移)。优选地,键44设置在插槽26内偏离中心的位置,用于被接收在电子模块30上的 凹口(未示出)中,从而确保电子模块30相对于连接器组件10正确地定位。优选地,设置 一个或多个板锁46,将插座连接器组件10机械固定到电路板42。图2是插座连接器组件10的透视图,其上安装了示例性的电子模块30。电子模块 30包括平面衬底48,其具有配合边缘部分28和多个电轨迹(未示出),每个电轨迹终止于 配合边缘部分28上的对应的一个接触垫(图7)上。如图2所示,当电子模块30安装到壳 体主体14上时,电子模块30的配合边缘部分28上的每个接触垫27与对应的一个电触头 34或36的配合触头部分38或138电啮合(图3和图7)。衬底48包括示范的表面安装元 件,一般用50表示。壳体端部18和20基本上相同,因此仅对壳体端部18进行详细描述。壳体端部18 包括介于相对塔架(towers) 54和56之间的腔体52,其在壳体主体14的配合面22向外延 伸。提取器58被收纳在腔体52中。提取器58可枢转地连接到壳体端部18,用于将电子 模块30保持在壳体主体14上,以及将电子模块30从壳体主体14提取出来。特别地,提取 器58在塔架(towers) 54和56之间向外延伸,且在打开位置(图1)和闭合位置(图2)之 间枢转,在打开位置,用于将电子模块30接收在插槽26中,在闭合位置,用于保持电子模块 30。
提取器58包括一对相对侧部60和62,它们每个都啮合电子模块30。特 别地,每 个侧部60和62分别包括侧壁64和66。侧壁64和66彼此间隔开,从而在两侧壁64和66 之间限定出提取器槽68。提取器槽68与壳体主体14内的插槽26连通。提取器槽68接收 电子模块30的衬底48的边缘部分76。侧壁64和66的相对内表面70和72分别包括肋 74,肋74啮合电子模块30的衬底48的边缘部分76以稳固电子模块30。优选地,肋74的 倾斜前边缘(未示出)提供引导,便于电子模块30的边缘部分76进入到提取器槽68中。 提取器58可以包括闭锁件(未示出),该闭锁件与电子模块30的衬底48的边缘部分76上 的凹口(未示出)啮合,从而将电子模块30保持在壳体主体14上。侧壁64和66的相对 外表面80和82分别可以包括凸起(未示出),该凸起分别与塔架(towers)塔架54和56 的内表面84和86上的保持插座(未示出)配合,从而帮助将提取器58保持在闭合位置。 当提取器58打开帮助将电子模块30从壳体主体14提取出来时,提取器58的底部(未示 出)与电子模块30的配合边缘部分28的底边缘87 (图7)啮合,从而向上抬升电子模块 30。优选地,提取器58包括凹形垫88,用于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提取器58。图3是插座连接器组件10 (图1、2和7)的内侧电触头34的示范实施例和外侧电 触头36的示范实施例的透视图。每个内侧电触头34包括沿着纵轴37延伸的主体35。主 体35包括配合接触部分38、安装接触部分40和在配合接触部分38和安装接触部分40之 间延伸的中间部分92。类似地,每个外侧电触头36包括沿着纵轴41延伸的主体39。主体 39包括配合接触部分138、安装接触部分140和在配合接触部分138和安装接触部分140 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192。在示范实施例中,配合接触部分38和138各自分别包括对应的 内侧和外侧电触头34和36的对应端部91和191,且安装接触部分40和140各自分别包括 对应的内侧和外侧电触头34和36的对应的相对端部93和193。内侧电触头34的配合和 安装接触部分38和40分别以大致相同的方向偏离中间部分92的平面89。相反,外侧电触 头36的配合和安装接触部分138和140分别以大致相反的方向偏离中间部分192的平面 189。内侧电触头34的中间部分92包括延伸长度为k的茎部94。在示范实施例中,一 对伸出部100在茎部94的相对侧部102和104向外延伸。类似地,外侧电触头36的中间部 分192包括延伸长度为L2的茎部194。一对伸出部200在茎部194的相对侧部202和204 向外延伸。正如下面将要描述的那样,伸出部100和200配置成啮合壳体主体14(图1、2、 6和7),以使用干涉配合的方式帮助将内侧和外侧电触头34和36分别保持在壳体主体14 的对应的开口 32(图1、6和7)内的适当位置。优选地,每个伸出部100和200包括一个或 多个与壳体主体14啮合的对应的突出108和208。内侧电触头34的配合接触部分38包括茎部106,其从中间部分92的茎部94延伸 到内侧电触头34的端部91。茎部106包括弯曲部110,其具有径向外表面112和径向内表 面114。当电子模块30安装到壳体主体14上时,电子模块30(图2和7)的接触垫27 (图 7)与茎部106的表面112啮合。类似地,外侧电触头36的配合接触部分138包括茎部206, 其从中间部分192的茎部194延伸到外侧电触头36的端部191。茎部206包括弯曲部210, 其具有径向外表面212和径向内表面214。当电子模块30安装到壳体主体14上时,电子模 块30的接触垫27与茎部206的表面212啮合。内侧电触头34的安装接触部分40在弯曲部116处从中间部分92延伸。安装接触部分40从弯曲部116延伸到内侧电触头34的端部93。安装接触部分40包括可选弯曲 部118。此外,在示范实施例中,弯曲部116和118各自约为90°,这样安装接触部分40的 子部分120和122分别相对于纵轴37近似垂直和近似平行延伸。可替代地,弯曲部116和 /或118可以具有除了大约90°的其它任意角度,这样子部分120和122各自以相对于纵 轴37的任意其它角度延伸。端部93在这里可以称作安装触头部分的端部。弯曲部116和 118在这里可以分别称作“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类似于内侧电触头34,外侧电触头36的安装接触部分140在弯曲部216处从中 间部分192延伸。安装接触部分140从弯曲部216延伸到外侧电触头36的端部193。安 装接触部分140包括可选弯曲部218。此外,在示范实施例中,弯曲部216和218各自约为 90°,这样安装接触部分140的子部分220和222分别相对于纵轴41近似垂直和近似平行 延伸。可替代地,弯曲部216和/或218可以具有除了约90°的其它任意角度,这样子部分 220和222各自以相对于纵轴41的任意其它角度延伸。端部193在这里可以称作安装触头 部分的端部。弯曲部216和218在这里可以分别称作“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每个内侧和外侧电触头34和36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各自的按压表面124和224。 当支承带126 (图4)与内侧电触头34分离时就形成了按压表面124。类似地,当支承带(未 示出)与外侧电触头36分离时就形成了按压表面224。图4是多个内侧电触头34的透视 图,示出了连接多个内侧电触头的示范支承带126的一部分。在示范实施例中,支承带126 最初将一起制造的多个内侧电触头34连接在一起。可以使用任意工艺、方法、结构、手段、 构造、排列和/或类似手段来一起制造内侧电触头34,例如但不限于用一片材料冲压和/或 形成。在已经制造了每个电触头34的至少一些部分后,在沿着分离轴130的一个或多个分 离点128处将支承带126与内侧电触头34分开。一旦支承带126已经在分离点128处与 内侧点触头34分离,在分离点128处保留在内侧电触头34上的表面限定出每个内侧电触 头34的按压表面124(图3和5)。尽管在每个内侧电触头34的完整结构和/或形状(除 了按压表面124)已经形成后,每个内侧电触头34如图所示仍然连接到支承带126,但是当 仅形成了内侧电触头34的一些完整结构和/或形状时,也可以将每个内侧电触头34与支 承带126分离。尽管未示出,但是在制造多个外侧电触头的过程中或在制造多个外侧电触头后, 多个外侧电触头36(图1、3、5和7)可以最初由支承带(未示出)连接在一起。支承带将 多个外侧电触头36连接在一起,以及多个外侧电触头36与支承带分离与这里示出和描述 的内侧电触头34的情况类似,因此这里将不再详细示出或描述。此外,尽管这里未示出,但 是当一个或多个内侧电触头34与一个或多个外侧电触头36 —起制造时,一个或多个内侧 电触头34最初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侧电触头36连接在一起。图5是每个内侧和外侧电触头34和36的局部的放大透视图,示出了按压表面124 和224。在示范实施例中,内侧和外侧电触头34和36的主体35和39每个分别包括各自的 一对臂132和232。每个臂132和232从各自的中间部分92和192延伸。每个臂132和 232的端部包括各自的按压表面124和224。优选地,每个臂132和232从各自的伸出部 100和200中的对应一个延伸,这样各自的伸出部100和200就限定出了按压表面124和 224。每个按压表面124和224基本上是平面。在示范实施例中,弯曲部116和216在各自 的一对臂132和232之间延伸。从图5可以最清楚地看出,弯曲部116和216各自包括各
6自的径向内表面134和234以及各自的径向外表面135和235。类似地,弯曲部118和218 各自包括各自的径向内表面137和237以及各自的径向外表面139和239。尽管所示每个电触头34和36具有各自成对的两个臂132和232以及各自成对的 两个按压表面124和224,但是每个电触头34和36可以分别包括任意数量的臂132和232, 并且每个电触头34和36可以分别包括任意数量的按压表面124和224。再次参照图3,在示范实施例中,每个按压表面124和224比各自的弯曲部116和 216沿着各自的纵轴37和41距离各自的端部93和193距离更近。特别地,每个按压表面 124离端部93的距离为0工,该距离口工小于弯曲部116的径向外表面135的最近部分距离端 部93的距离D2。类似地,每个按压表面224距离端部193的距离为D3,该距离小于弯曲部 216的径向外表面235的最近部分距离端部193的距离D4。换言之,在示范实施例中,每个 按压表面124和224沿着各自的纵轴37和41以远离各自的配合接触部分38和138的方 向从各自的弯曲部116和216偏移。替代地,一个或多个按压表面124和/或224距离各 自的端部93和193的距离约等于各自的弯曲部116和216的任意部分距离各自的端部93 和193的距离。每个按压表面124距离端部93的距离Di优选地小于或约等于弯曲部118 的任意部分(例如径向内表面137)距离端部93的距离。类似地,每个按压表面224距离 端部193的距离D3优选地小于或约等于弯曲部218的任意部分(例如径向内表面237)距 离端部193的距离。尽管图示每个伸出部100和伸出部200为一对两个,但是各自的中间部分92和 192各自可以包括任意对数的各自的伸出部100和200,和整体上任意数量的各自的伸出部 100和200,其使伸出部100和200能够象这里描述和/或说明的一样发挥功能。在一些实 施例中,一些或全部伸出部100和/或200分别与位于相对侧部102或104和202或204 上的另一对应的伸出部100和200不成对。此外,每个伸出部100和200可以分别从侧部 102或104和202或204中的任一个延伸,并且可以位于各自的茎部94和194的相应的长 度k和L2范围内的任意部分(无论伸出部100和/或200是否分别与位于各自的相对侧 部102或104和202或204上的另外的伸出部100和200成对,和/或是否位于沿着各自 的长度L和L2的相同位置)。各自的部分38、40、92、138、140和192中的每一个的尺寸、形状以及在电触头34 和36上的位置,以及电触头34和36的整体尺寸和几何形状全部都不限于这里描述和说明 的实施例,而可以具有使电触头34和36能够象这里描述和/或说明的一样起作用的任意 尺寸、形状、位置、几何结构等等。在所述一些实施例中,这里描述和/或说明的电触头34 和36的示范性几何结构可以导致一些或所有的安装接触部分40和/或140之间具有大约 相等的电通路长度。图6为透视图,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线6-6剖开的插座连接器组件10 (图1、2和7) 的壳体主体14的横截面。图6所示的壳体主体14,分别将内侧和外侧电触头34和36(图 1、3、5和7)从中移除。壳体主体14内的每个开口 32包括一对相对侧壁300和302。每个 开口 32包括部分308,其构造成用于接收对应的其中一个中间部分92或192 (图3)。对应 的其中一对伸出部100或200 (图3和5)啮合侧壁300和302,使用干涉配合的方式将对应 的电触头34或36保持在开口 32中的适当位置。优选地,对应的伸出部100或200的突出 108或208 (图3和5)啮合侧壁300和302,以使用干涉配合的方式帮助保持对应的电触头
734 或 36。尽管所述示例实施例包括两个,但是每个开口 32的每个侧壁300和302可以包括 任意数量的部分308,用于与位于对应的中间部分92或192上的任意数量的伸出部100或 200配合。每个部分308可以具有任意合适的形状,并且在对应的侧壁300或302上可以具 有任意合适的位置,这些合适的形状和位置能使部分308与对应的伸出部100或200配合 以便于如这里描述和说明的那样保持对应的电触头34或36。图7是插座连接器组件10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电子模块30局部被接收在插槽26 中。图7示出了壳体主体14,其中内侧和外侧电触头34和36分别位于对应的开口 32中。 当电子模块30插入到插槽26中时,电子模块30的接触垫27 与配合部分38和138啮合, 从而使电触头34和36与电子模块30电连接。当电触头34和36被接收在对应的开口 32 中时,中间部分92和192被接收在对应的部分308中,且伸出部100或200 (图3和5)与 侧壁300和302啮合以使用干涉配合的方式将电触头34或36保持在开口 32中的适当位 置。优选地,伸出部100和200的突出108和208 (图3)与侧壁300和302啮合,从而使用 干涉配合的方式帮助保持对应的电触头34或36。在图1-7的示范实施例中,电触头34和36的安装接触部分40和140分别被构造 为焊尾(solder tails),它们使用焊料电连接到电路板42。然而,安装接触部分40和140 不限于焊尾,而是可以具有使用例如但不限于按压配合方式(press-fit arrangement)、表 面安装方式等等使安装接触部分40和140电连接到电路板42和/或其它电气元件的任意 合适的排列、构造、结构、几何形状等等。例如,图8分别是内侧和外侧电触头434和436的替代示范实施例的透视图。每 个电触头434和436包括沿着各自的纵轴437和441延伸的各自的主体435和439。主体 435和439各自包括配合接触部分438、安装接触部分440和在配合接触部分438和安装接 触部分440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492。安装接触部分440各自在弯曲部416处从对应的中 间部分492延伸。在示范实施例中,安装接触部分440各自包括对应的电触头434或436 的端部439。从图8可以看到,每个安装接触部分440被构造成使用按压配合的方式电连接 到电路板或其它的电气元件。每个电触头434和436包括一个或多个按压表面424。在示范实施例中,每个按 压表面424沿着对应的纵轴437和441离对应的端部493比离对应的弯曲部416近。特别 地,对于内侧电触头434而言,每个按压表面424距离端部493的距离为D5,该距离小于弯 曲部416的径向外表面535的最近部分距离端部493的距离D6。类似地,对于外侧电触头 436而言,每个按压表面424距离端部493的距离为D7,该距离小于弯曲部416的径向外表 面535的最近部分距离端部493的距离D8。换言之,在示范实施例中,每个按压表面424沿 着对应的纵轴437和441在远离对应的配合接触部分438的方向上从对应的弯曲部416偏 移。可替代地,一个或多个按压表面424距离对应的端部493的距离约等于对应的弯曲部 416的任意部分距离对应的端部493的距离。优选地,每个对应的按压表面424距离对应 的端部493的距离D5和D7小于或约等于对应的弯曲部418的任意部分(例如径向内表面 537)距离对应的端部493的距离。此外,例如图9是外侧电触头的替代示范实施例的透视图。电触头636包括沿着纵 轴641延伸的主体639。主体639包括配合接触部分638、安装接触部分640和在配合接触部分638与安装接触部分640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692。安装接触部分640在弯曲部616 处从中间部分692延伸。从图9可以看出,安装接触部分640被配置成使用表面安装的方 式与电路板或其它电气元件电连接。电触头636包括一个或多个按压表面624。在示范实施例中,每个按压表面624沿 着纵轴641在远离配合接触部分638的方向上从弯曲部616偏移。特别地,每个按压表面 624沿着纵轴641从距离配合接触部分638最远处(沿着纵轴641)的弯曲部616的径向外 表面735的一部分偏移距离D9。可替代地,一个或多个按压表面624大约与弯曲部616的 任意部分平齐。这里描述和/或说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低外形的插座连接器,其适合于用在 有限的空间应用中。例如,这里描述和/或说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电触头且电触头 的配合接触部分的长度增加了的插座连接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满足ATCA高度限制 条件。这里描述和/或说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的多个电触 头中的一些或全部具有不偏斜的电通路。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连接电子模块(30)和电路板(42)的插座连接器组件,该插座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插槽(26)的壳体(12),该插槽被配置成接收电子模块的配合边缘部分(28),以及多个由壳体固持的电触头(34,36),每个电触头包括沿着纵轴(37,41)延伸的主体(35,39),该主体包括用于电连接到电子模块的配合接触部分(38,138)、从配合接触部分延伸的中间部分(92,192),以及从中间部分延伸用于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安装接触部分(40,140),所述安装接触部分在弯曲部(116,216)处从中间部分延伸,所述安装接触部分从所述弯曲部延伸到端部(93,19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按压表面(124,224),当最初连接电触头与其它电触头的支承带与电触头分离时形成该按压表面,且该按压表面沿着所述纵轴从所述弯曲部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插座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按压表面从弯曲部朝着安装接触部分 的端部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插座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从所述中间部分延伸的一对 臂(132,232),所述按压表面包括一对按压表面,且每个所述臂具有端部,其包括所述按压 表面的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插座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弯曲部在所述对臂之间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插座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弯曲为第一弯曲,所述安装接触部分 包括第二弯曲部(118,218),且所述一对按压表面沿着所述纵轴在远离所述配合接触部分 的方向从第二弯曲部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插座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中间部分包括伸出部(100,200),该伸 出部被配置成与所述壳体啮合,用于将对应的电触头保持在壳体中,其中伸出部的一部分 限定出了所述按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插座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按压表面是平的。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连接电子模块(30)和电路板(42)的插座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插槽(26)的壳体(12),该插槽被配置成接收电子模块的配合边缘部分(28)。壳体固持了多个电触头(34,36)。每个电触头包括沿着纵轴(37,41)延伸的主体(35,39)。主体包括用于电连接到电子模块的配合接触部分(38,138)、从配合接触部分延伸的中间部分(92,192),以及从中间部分延伸用于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安装接触部分(40,140)。安装接触部分在弯曲部(116,216)处从中间部分延伸,且安装接触部分从所述弯曲部延伸到端部(93,193)。主体包括按压表面(124,224),当最初连接电触头与其它电触头的支承带与电触头分离时形成该按压表面。按压表面沿着纵轴与从弯曲部偏移。
文档编号H01R12/32GK101834362SQ20101013874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9日
发明者丹尼尔·R·林格勒, 贾斯丁·S·麦克莱伦, 贾森·E·弗伦纳, 贾森·M·赖辛格 申请人:泰科电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