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470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线缆连接器组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对接面呈低窄形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01639088U号揭露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本体、收容于本体内的两个印刷电路板、安装于本体内的应力消除块、组装于本体上表面的锁扣件、组装于本体上表面并与锁扣件相互连接并可驱动锁扣件的拉拔件及围设于本体外表面的金属壳体。需要说明的是,本体包括相互组装在一起的上盖及下盖,应力消除块位于上盖及下盖之间。上盖、下盖及应力消除块靠金属壳体捆绑在一起而使三者相互定位。另外,金属壳体与应力消除块之间还通过两个螺钉定位在一起,这样使上盖、下盖及应力消除块更好的定位在一起。然而,上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上还组装有螺钉,因此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组装步骤多,同时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成本也较高。当然,当上述线缆连接器组件没有组装螺钉时,上盖、下盖及应力消除块之间也会存在相互定位不稳的问题。是以,需要一种改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内的上盖体、下盖体及应力消除块之间能够 牢固定位。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体及下盖体的本体、收容于本体内的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组装于本体上的锁扣装置、收容于本体内并位于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的应力消除块及将上盖体及下盖体捆绑在一起并遮蔽部分锁扣装置的金属壳体,所述上盖体与应力消除块之间相互定位,所述下盖体与应力消除块之间也相互定位。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上盖体、与上盖体相互配合的下盖体、组装于上盖体后端及下盖体后端之间的应力消除块、收容于由上盖体及下盖体组合后形成的一个收容空间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装于上盖体上表面的锁扣装置及包围上盖体及下盖体外围并将部分锁扣装置遮蔽的金属壳体,所述上盖体与应力消除块相互定位,所述下盖体与应力消除块也相互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具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效果。线缆连接器组件内本体的上、下盖体分别通过应力消除块而定位在一起,这样不需要额外的组件将上、下盖体定位在一起,从而节约了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时间及成本。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图。图3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5是图4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6是图4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上的锁扣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缺少部分组件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8是图7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缺少部分组件的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9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具有一收容空间11的本体1、设置于本体I收容空间11内的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印刷电路板2、设置于两个印刷电路板2之间并与本体I相互定位配合的隔板3、分别与一对印刷电路板2后端电性连接并向后延伸出本体I的两根线缆4、组设于本体I内并将两根线缆4间隔开来的应力消除块5。此外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设置于本体I上表面的锁扣装置6,该锁扣装置6包括锁扣件61、设置于本体I上表面并与锁扣件61相互连接并可驱动锁扣件61的拉拔件62及连接拉拔件62后端的拉带63。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包围本体I后端部分外表面的金属壳体8及包围本体I前端部分外表面的金属垫圈9。请参阅图1至图5,本体I由金属材料铸造而成,该本体I包括位于其后端的主体部12及位于前端并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的对接部13,其中对接部13的尺寸小于主体部12的尺寸。本体I内设有一收容空间11,该收容空间11自前向后贯穿本体I。本体I主体部12具有一上表面121,本体I对接部13也具有一上表面131,主体部12的上表面121位于对接部13的上表面131的`上方。其中主体部12上表面121上设有一大致呈台阶状的槽道122,该槽道122用于收容锁扣件61及拉拔件62的一部分。槽道122的后端上设有一凹陷槽123及位于凹陷槽123两侧并向下延伸一定距离的两个定位槽124。槽道122的前端具有一凸台125,凸台125的上表面具有两个突起126。对接部13的外表面设有一个用于收容金属垫圈9的凹陷区域132,该凹陷区域132紧临主体部12且其内设有两个定位金属垫圈9的凸柱133。本体I由一上盖体15及下盖体16所组成,上盖体15的前端为一矩形框口 151,即为本体I的对接口。上盖体15的中后端则大致呈U形状,其包括一顶壁(未标示)及自顶壁两侧向下延伸而成的侧壁(未标示),一对扣持部152形成于上盖体15后端的侧壁上。上盖体15内设有一个用于收容印刷电路板2的收容通道155。上盖体15两侧壁内表上设有用于定位印刷电路板2若干第一定位柱153及第二定位柱154。下盖体16组装于上盖体15的下端而形成本体I。另外,下盖体16上也设有一对扣持部161。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4至图8,两个印刷电路板2收容于本体I收容空间11内。每一个印刷电路板2的前端分别设有对接部21、后端均设有焊接部22及连接对接部21及焊接部22的连接部23。印刷电路板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限位槽24,该限位槽24用于收容上盖体15内的第二定位柱154使印刷电路板2与上盖体15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印刷电路板2的对接部21上下表面设有若干导电端子(未标不)。请参阅图4至图9,隔板3由塑胶材料制成,其置于两个印刷电路板2之间。隔板3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定位槽31,每一定位槽31均与本体I上盖体15内的第二定位柱154相配合。一用于防电磁干扰的接地片32 —体成型于隔板3。请参阅图4及图5并结合图7及图8,两根线缆4分别与两个印刷电路板2电性连接在一起。每根线缆4内具有若干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后端的导线41,每根线缆4的前端外围设有一环状体42。请参阅图4及图5并结合图7及图8,一应力消除块5由金属材料铸造而成,其设置于本体I内,其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凹陷槽51,两个凹陷槽51分别用于收容位于应力消除块5上、下两侧的线缆4上的环状体42。另外,应力消除块5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沿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狭槽52,同一侧面上的两个狭槽52在竖直方向上的开口不同,其中一个开口向上一个开口向下。应力消除块5上还设有一个自其后表面向前延伸的收容槽53,该收容槽53大致呈U形,用于收容一个卡销7。收容槽53与四个狭槽52交错连通。请参阅图4及图5并结合图7及图8,卡销7大致呈U形,其自后向前组装于应力消除块5。卡销7包括一个基部71及自基部71两侧向前延伸的两个延伸部72。卡销7收容于应力消除块5内的收容槽53内,卡销7上的两个延伸部72上的四段置于应力消除块5的四个狭槽52内。请参阅图3至图6并结合图9,锁扣装置6包括锁扣件61、与锁扣件61连接并可驱动锁扣件61的拉拔件62及连接至拉拔件62后端的拉带63。锁扣件61由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其包括一个位于其后端的固持部611、位于其前端的扣持部612及连接固持部611及扣持部612的连接部613。固持部611呈倒U形,其包括一水平部(未标示)及由水平部两侧向下延伸用于定位锁扣件61的两个呈竖直状的卡持部6111。连接部613呈台阶状,其设有位于其前端的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开口6131及一对位于矩形开口 6131两侧的方形开口 6132。连接部613中后端设有一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缺口 6133。扣持部612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有一钩部6121。拉拔件62由塑胶材料制成,其大致呈狭长扁平状。拉拔件62包括位于其后端的操作部621、位于其前端呈T形状的驱动部622及连接操作部621及驱动部622的连接部623。连接部623包括连接驱动部622的弯曲部6231及由弯曲部6231向后延伸并连接至操作部621的水平部6232。操作部621上设有一矩形开口 6211。一拉带63可穿过矩形开口 6211而连接到拉拔件62上。请参阅图1至图5,金属壳体8包括可以将上盖体15及下盖体16捆在一起的环绕部81及自环绕部81向前延伸的遮蔽部82。环绕部81由顶壁811、底壁812及一对连接顶壁811及底壁812的侧壁813,上述壁面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814。遮蔽部82由顶壁811前端向前延伸而成。环绕部81的顶壁811及底壁812上均设有两个向收容空间814内延伸的两个用于抵压上、下盖体15,16的弹片815。请参阅图2至图5,金属垫圈9由金属片冲压弯折而成,其组装于本体I对接部13后端的四陷区域132内。金属塾圈9的后端为若干弹片91,金属塾圈9上还包括与本体I对接部13后端凹陷区域132内的定位柱133相配合的固持部92。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组装线缆连接器组件100时,首先将每根线缆4内的导体41焊接至一个印刷电路板2的后端的焊接部22使二者之间完成电性连接。这样,两个线缆4与印刷电路板2的组合体就形成了。其次,将上盖体15倒过来,然后将线缆4与印刷电路板2的组合体收容于上盖体15内的收容通道155,上盖体15内的第一定位柱153在上、下方向上承接第印刷电路板2,上盖体15内的第二定位柱154与印刷电路板2上的限位槽24相互配合而使印刷电路板2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再次,将卡销7自后向前组装于应力消除块5,然后再将应力消除块5组装于上盖体15收容通道155的后端使线缆4上的环状体42收容于应力消除块5与上盖体15之间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与此同时,上盖体15上的一对扣持部152收容于位于其后端两侧的狭槽52内并与置于两个狭槽52内的卡销7延伸部72上的一部分卡扣在一起,这样,上盖体15与应力消除块5定位在一起。然后,将隔板3组装于上盖体15收容通道155内并与印刷电路板2在上、下方向上接触,隔板3两侧的定位槽34与上盖体15内的第二定位柱154相配合而使隔板3与上盖体15在前、后方向上定位。然后,将线缆4与印刷电路板2的另一组合体组装于上盖体15收容通道155内,同样,上盖体15内的第二定位柱154与印刷电路板2的第二限位槽24相互配合而使印刷电路板22在前、后方向上定位。线缆4外的环状体42的一部分收容于应力消除块5的凹陷槽51内。然后,将下盖体16组装于上盖体15。此时,下盖体16上的一对扣持部161收容于位于其前端两侧的狭槽52内并与置于两个狭槽52内的卡销7延伸部72上的一部分卡扣在一起,这样,下盖体16与应力消除块5也定位在一起,应力消除块5置于上、下盖体15,16之间。由于上、下盖体15,16均与应力消除块5定位在一起,因此上盖体15与下盖体16通过应力消除块5也相互定位在一起。当下盖体16完全组装于上盖体15时,本体I就形成了,收容于上盖体15内的两个印刷电路板2就收容于本体I收容空间11内并定位于本体I内。然后,将锁扣件61与拉拔件62呈垂直放置,并将拉拔件62的驱动部622的穿过锁扣件61连接部613上的矩形开口 6131,然后将锁扣件6旋转90度,这样锁扣件61与拉拔件62位于同一直线且相互卡扣连接在一起。拉拔件62连接部623后端部则置于锁扣件61连接部613上的缺口 6133内。由于驱动部622自由端的横向宽度大于矩形开口 6131的宽度而使驱动部622不能仅依靠向后的拉力使其从锁扣件6上脱离,这样拉拔件62向后的移动使拉拔件62的驱动部622向后及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锁扣件61的连接部613及锁扣部612均向上移动。然后将拉带63组装于拉拔件62的后端。这样锁扣装置6就组装完成了。然后,将锁扣件61与拉拔件62 —起组装于本体I上,其中拉拔件62的连接部623置于本体I主体部12的上表面121上,连接部623前端弯曲部6231则呈悬空状,拉拔件62后端驱动部622自本体I后端面向后延伸而出。另外,锁扣件61固持部611两侧的卡持部6111收容于本体I主体部12上表面121上的两个定位槽124内使锁扣件61定位于本体
I。锁扣件61的锁扣部612则置于本体I对接部13的上表面131。锁扣件61的前端相对于其后端呈悬臂状。锁扣件61的固持部611上的水平部则置于凹陷槽123内。然后,将金属壳体8组装于本体I主体部12的外围,金属壳体8的环绕部81环绕在上、下盖体15、16的外围而将二者捆绑在一起,环绕部81也将应力消除块5围绕在其内,遮蔽部82则遮蔽拉拔件62的前端及锁扣件61的后端。
最后,将金属垫圈9组装于本体I对接部13的凹陷区域132内。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新的对接面及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上的拉拔件62与锁扣件61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驱动相对现有技术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内本体I的上、下盖体15,16通过应力消除块5而定位在一起,这样不需要额外的组件将上、下盖体15,16定位在一起,从而节约了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组装时间及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体及下盖体的本体、收容于本体内的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组装于本体上的锁扣装置、收容于本体内并位于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的应力消除块及将上盖体及下盖体捆绑在一起并遮蔽部分锁扣装置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与应力消除块之间相互定位,所述下盖体与应力消除块之间也相互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上设有一对卡持于应力消除块两侧面的扣持部,所述下盖体上也设有一对卡持于应力消除块两侧面的扣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消除块的两侧面上设有四个狭槽,所述应力消除块上具有一个卡销,所述卡销上的一部分置于所述应力消除块的每一个狭槽内,所述上、下盖体上的卡持部收容于所述狭槽内并与其内的卡销上的一部分卡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位于其前端的对接部及位于其后端的主体部,所述金属壳体组装于本体主体部的外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组装于对接部外围的金属垫圈,所述金属垫圈邻近本体主体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锁扣件及拉拔件,所述本体主体部的上表面设有一槽道,所述锁扣装置收容于所述槽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的后端为一连接至本体主体部的固持部,所述拉拔件的前端驱动部与所述锁扣件卡扣在一起,所述锁扣件上设有一缺口,所述拉拔件的一部分置于所述缺口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印刷电路板,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两根分别连接至两个印刷电路板的线缆,所述应力消除块在上下方向上将两根线缆间隔。
9.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上盖体、与上盖体相互配合的下盖体、组装于上盖体后端及下盖体后端之间的应力消除块、收容于由上盖体及下盖体组合后形成的一个收容空间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装于上盖体上表面的锁扣装置及包围上盖体及下盖体外围并将部分锁扣装置遮蔽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与应力消除块相互定位,所述下盖体与应力消除块也相互定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盖体均具有一对扣持部,所述应力消除块上组装一卡销,所述上、下盖体的扣持部与卡销相互卡扣。
全文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体(15)及下盖体(16)的本体(1)、收容于本体内的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2)、组装于本体上的锁扣装置(6)、收容于本体内并位于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的应力消除块(5)及将上盖体及下盖体捆绑在一起并遮蔽部分锁扣装置的金属壳体(8),所述上盖体与应力消除块之间相互定位,所述下盖体与应力消除块之间也相互定位。这样上、下盖体之间也就牢固的定位在一起。
文档编号H01R13/502GK103107449SQ20111035918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刘苏峰, 赖金德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