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129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对波纹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用电缆夹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制造简单、连接可靠、成本更低的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用电缆夹,主要作用是在连接过程中通过轴向移动,在后外壳限定下径向收缩夹紧,形成对波纹外导体的握(夹)紧力以固定电缆,其形状结构较为复杂,握紧端内外均有凸出台阶。如图1、图2、图3、图4,现有移动通信用波纹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与连接器的连接,是通过连接器的筒状的设有多条剖槽的长型电缆夹2’套于电缆表面,然后将电缆波纹管外导体3,经扩口使之与连接器外导体斜面1同形,再由连接器外导体斜面1插入配合将两者压死,分别采用压实、夹接、焊接方式,达到两者可靠电连接。这种通过电缆外导体波纹管铜皮与电缆夹外周面斜面吻合配合连接,在实际加工中,连接器电缆夹需要加工15毫米长剖切12道槽,加工和测量极难控制,并且还浪费材料。其次,斜面配合连接,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安装技术差异也会影响到电缆牢固连接。 上述两个原因,客观上造成电缆和连接器之间连接存在压接不牢的隐患,不仅导致电缆与接头连接部分的电性能稳定性和一致性不易保证,还降低了三阶交调和电压驻波比,影响高频传输性能,更有严重的还会造成电缆从连接器上脱落。再如,现有专利CN 201590501U 公开的技术,是一种由冲压两端有卡紧凸环的条带弯曲成的开口圈环,同样也需要加工15 毫米长剖切12道槽,而且在弯曲过程中很难保证内圈的圆整度。因此,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简单、连接可靠、 成本更低的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将连接器电缆夹加工成卡箍型,一边剖槽、对面剖一半槽,长度缩短为4. 5毫米,连接锥斜面上加工至少一凸环,从而确保即使连接器外导体斜面不同形以及连接技术的差异,均能确保电缆外导体波纹管铜皮与连接器电缆夹可靠配合并被压紧,实现实用新型目的,具体说。一种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电缆夹为环形,所述电缆夹一侧上设有沿电缆夹轴向的全开式剖槽,所述电缆夹另一侧上设有沿电缆夹轴向的半开式剖槽。所述电缆夹上设有连接器外导体斜面。所述连接器外导体斜面上至少设有一圆弧形凸环。所述全开式剖槽宽度为1毫米至4毫米。所述半开式剖槽宽度为1毫米至4毫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2]实用新型所说一边剖槽、对面剖一半槽,长度缩短为4. 5毫米,从连接配合角度, 可以是对面剖,也可以是斜对面剖,这都不影响连接配合,从有利于剖槽加工,及能够保证可靠连接,采用对面剖槽即可。剖槽的宽带,根据电缆夹大小,较好为Imm 4mm。实用新型连接器电缆夹,由于长度缩短为4. 5毫米,加工成开口卡箍型,安装在电缆上比较方便,即使施工过程中技术不是太好,均能有效保证电缆外导体波纹管铜皮与连接器套夹外连接斜面吻合配合,达到很好的电连接和连接强度。较现有技术,连接方便,连接一致稳定性、可靠性高,连接一次合格率可提高10%左右,优化了连接器的三阶交调和电压驻波比,三阶交调提高了 IOdBc,电压驻波比降低了 0.02,提高了其高频传输性能。由于长度缩短到4. 5毫米,材料节约了 70%,大大节约了铜的用量。

图1为已有技术连接器电缆夹与电缆外导体配合连接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已有技术电缆夹的主视图。图4为已有技术电缆夹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夹与电缆外导体配合连接示意图。图6为图3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缆夹的主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缆夹的俯视图。图中1为连接器外导体斜面、2为电缆夹、2’为长型电缆夹、3为波纹管外导体、4 为圆弧形凸环、5为全开式剖槽、6为半开式剖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一种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电缆夹2为环形,所述电缆夹2 —侧上设有沿电缆夹2轴向的全开式剖槽5,所述电缆夹2另一侧上设有沿电缆夹2轴向的半开式剖槽6,电缆夹2上设有连接器外导体斜面1。接器外导体斜面1上至少设有一圆弧形凸环4。全开式剖槽5宽度为1毫米至4毫米。半开式剖槽6宽度为1毫米至4毫米。实施例参见图5、图6,实用新型波纹管外导体连接器的电缆夹2,连接器外导体斜面1中下部有一凸出高度0. 5mm左右并非要求十分精确的圆弧形凸环4。连接时,将电缆夹2套于波纹管外导体3外,并将波纹管外导体3扩口至基本同形,插入连接器外导体斜面 1,使两者将电缆外导体压死,分别采用压实、夹实、焊接方式,达到两者可靠电连接。对于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实用新型构思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都能实现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例展开细说,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其特征在于电缆夹(2)为环形,所述电缆夹(2)—侧上设有沿电缆夹(2)轴向的全开式剖槽(5),所述电缆夹(2)另一侧上设有沿电缆夹(2)轴向的半开式剖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夹(2)上设有连接器外导体斜面(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外导体斜面(1)上至少设有一圆弧形凸环(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开式剖槽(5)宽度为1毫米至4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开式剖槽(6)宽度为1毫米至4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同轴连接器用电缆夹,其特征在于电缆夹为环形,所述电缆夹一侧上设有沿电缆夹轴向的全开式剖槽,所述电缆夹另一侧上设有沿电缆夹轴向的半开式剖槽,实用新型的电缆夹,由于长度缩短为4.5毫米,加工成开口卡箍型,安装在电缆上比较方便,即使施工过程中技术不是太好,均能有效保证电缆外导体波纹管铜皮与连接器套夹外连接斜面吻合配合,达到很好的电连接和连接强度。较现有技术,连接方便,连接一致稳定性、可靠性高,连接一次合格率可提高10%左右,优化了连接器的三阶交调和电压驻波比,三阶交调提高了10dBc,电压驻波比降低了0.02,提高了其高频传输性能。由于长度缩短到4.5毫米,材料节约了70%,大大节约了铜的用量。
文档编号H01R9/05GK201966340SQ20112000988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姚文讯, 潘建宇, 蒋新洪, 谢志坚 申请人: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