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271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将设置于其中的印刷电路板稳固于其中。
背景技术
在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有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在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中通常将所述印刷电路板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且与所述导电端子的尾部相电性连接,在此种情况下,会发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绝大部分都悬空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方之外,由于印刷电路板自身的重力作用,很可能导致所述印刷电路板与导电端子之间的连接不牢固进而影响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电性传输。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通过在所述金属壳体上设置的开孔及在印刷电路板的后端设置的凸出部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而将所述印刷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内,自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后端向后凸起形成有凸出部,自所述金属壳体的后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配合的以将所述印刷电路板和金属壳体相组装于一起的穿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金属壳体的后表面上设置的穿孔与印刷电路板后端的凸出部之间的配合进而将印刷电路板固定于金属壳体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4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设置于绝缘本体1中的导电端子2、与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3及设置于绝缘本体1后端的金属壳体4。绝缘本体1包括收容于金属壳体前端的基部10及自基部10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11,绝缘本体1上设置有复数用来收容导电端子2的且贯穿绝缘本体1前后表面的端子收容槽(未标示),端子收容槽(未标示)共包括有两排且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上下表面的内壁上,且上排的端子收容槽定义为第一端子收容槽110,下排的端子收容槽定义为第二端子收容槽111。在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有套设于对接部11外表面并延伸至基部10的金属遮蔽体12。导电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10和第二端子收容槽111中。 印刷电路板3大致呈几字状,自印刷电路板3的上、下表面的前方分别形成有与导电端子2 相电性连接的导电片,印刷电路板3的后表面的两侧分别向后凸起形成有一凸出部31。金属壳体4包括下壳体40及与下壳体40相卡扣配合的上壳体41,下壳体40包括有底壁400、自底壁400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401及自底壁400的后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后壁402,底壁400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形成有一抵靠金属遮蔽体12的第一延伸部4001,第一侧壁401上分别形成有贯穿第一侧壁401的锁扣孔4010,第一后壁402分隔成相间隔的第一部分4022和第二部分4023,自左右第一部分4022和第二部分4023上分别形成有一贯穿于第一部分4022和第二部分4023前后表面的穿孔4020,且自第一部分4022 和第二部分4023之间形成有一连接下壳体40的底壁400的且向上弯折延伸的弹片4000。 该第一部分4022和第二部分4023的上表面上分别向上凸起形成有一凸片4021。上壳体 41包括有上壁410及自上壁410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411,上壁410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形成有抵靠于金属遮蔽体的第二延伸部4100,第二侧壁411上分别形成有一与锁扣孔4010相卡扣配合的以将上壳体41和下壳体40相组装于一起的锁扣片4110,上壳体 41还包括有自其后表面向后延伸形成的线缆握持部412。自上壁410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与凸片4021相配合的穿孔4111,凸片4021与穿孔4111相焊接固定于一起。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有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后端的且与组装于绝缘本体1中的导电端子2相电性连接的线缆5,线缆5包括有复数芯线50、 包围于芯线50外围的绝缘外皮51及设置于所述芯线50和绝缘外皮51之间的编织层52, 线缆5还包括有设成型于绝缘外皮51外围的应力释放元件53。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有设置于金属壳体4外围的绝缘外壳6,绝缘外壳6包括有下壳体60及与下壳体60相配合的上壳体61,自下壳体60和上壳体61的后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一与线缆5相配合的半圆形的线缆收容槽600、610,下壳体60的底壁的后端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对定位孔601,上壳体61的上壁的后端与定位孔60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装设于定位孔601中的以将上壳体61和下壳体60相组装于一起的定位柱611。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3至图4所示,组装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 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1中,将印刷电路板3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后端且与组装于绝缘本体1中的导电端子2的后端相电性连接,再将线缆5中的凸露出绝缘外皮51 前端的芯线50焊接于印刷电路板3的后端进而与组装于绝缘本体1中的导电端子2相电性连接,将金属壳体4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外围,且使得印刷电路板3的凸出部31穿设于穿孔4020以将印刷电路板3固定于金属壳体4中,同时将形成于下壳体40上的弹片4000 焊接于线缆5的编织层52的外侧,最后将绝缘外壳6组装于上述组装于所属组装好的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及金属壳体4,至此,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完毕。[0019] 在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中,通过在金属壳体4的后表面上设置的穿孔 4020与印刷电路板3后端的凸出部31之间的配合进而将印刷电路板3固定于金属壳体4 中。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内,自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后端向后凸起形成有凸出部, 自所述金属壳体的后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配合的以将所述印刷电路板和金属壳体相组装于一起的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大致呈几字状, 所述凸出部形成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后表面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下壳体及与所述下壳体相卡扣配合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后壁分隔成相间隔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穿孔共形成有两个且分别贯穿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前后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下壳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有一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底壁且向上弯折延伸的弹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上表面上分别向上凸起形成有一凸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上壳体的上壁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凸片相配合的穿孔,所述凸片与所述穿孔相焊接固定于一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且与印刷电路板焊接进而与所述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相电性连接的线缆。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收容于金属壳体前端的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对接部外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基部的金属遮蔽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下壳体的底壁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有抵靠于所述金属遮蔽体的第一延伸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上壳体的上壁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形成有抵靠于所述金属遮蔽体的第二延伸部。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内,自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后端向后凸起形成有凸出部,自所述金属壳体的后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配合的以将所述印刷电路板和金属壳体相组装于一起的穿孔。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2111272SQ20112017608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李宁, 柯作锦, 邢大伟, 马迎星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