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813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具有电磁波屏蔽作用及接地功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电子产品已日益普及地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及生活当中。在各种电子产品中,电连接器被大量应用做为讯号传输的途径。然而,电连接器在被用于传输讯号时,却会伴随产生高频且高能量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不但会对电子产品内的各部件产生电磁波干扰,更有可能造成人体健康上的危害,因此各国对于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电磁波强度均订有相当严格的规定。为解决使用电连接器时所遭遇的电磁波干扰问题,现有技术是在电连接器的软性排线上依序贴设一铝箔及保护该铝箔的一保护层,然后再利用电连接器的铁壳上的金属弹片与铝箔搭接,以达到接地与防止电磁波干扰的目的。然而,此种结构设计由于需要先将一部分保护层刮除后以露出底下的铝箔,之后才能将金属弹片搭接于铝箔上,所以现有技术在产品实际量产时会有制程增加与成本提高的问题,并不利于产品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有利于简化制程与降低成本。部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设有一承载面及相对于该承载面设置的一支撑面,该承载面的前端设有一抵靠部;一软性排线,设置于该承载面上,该软性排线的前端抵靠于该抵靠部,该软性排线上设有一金属层及覆盖于该金属层上的一保护层;以及一上金属壳,组装于该软性排线上,该上金属壳设有至少一刺破部,该刺破部刺破该保护层并与该金属层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下金属壳,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支撑面上,该下金属壳与上金属壳之间卡合接触以形成电性连接。该承载面的两侧各设有一卡合部,该卡合部上设有一卡钩,于该承载面与该卡合部之间设有至少一孔洞,该上金属壳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上嵌合部,该上嵌合部嵌合固定于该孔洞中。该下金属壳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下嵌合部,该下嵌合部嵌合固定于该孔洞中。该下嵌合部设有一突起部,该上嵌合部设有一开孔,该突起部于该孔洞内干涉卡合于该开孔。该上金属壳设有数个刺破部,这些刺破部之间的间距实质相等。该金属层及该保护层是预先组合形成一金属遮蔽层,该软性排线包括数条导体及
3包覆这些导体的绝缘层,该金属遮蔽层是于该软性排线在合线制程时利用热压方式直接与该软性排线的这些导体与该绝缘层一体成型。该刺破部前端的三角形刺点的长度小于该金属层及该保护层的厚度总和。该上金属壳包括一平板部、自该平板部朝向该软性排线延伸的刺破部以及位于该平板部上且朝向该软性排线延伸的一压抵部,该压抵部的长度小于该刺破部的长度。该上金属壳包括一平板部及位于该平板部上且朝向该软性排线延伸的一压抵部, 该压抵部上设有刺破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利用在上金属壳设有一刺破部,所以当在组装上金属壳时,刺破部就可以直接刺破保护层并与金属层接触形成电性连接,如此即可完成具有电磁波屏蔽的结构设计的电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增加保护层刮除的制程,利用刺破的方式就可直接与位于保护层底下的金属层电性接触,如此可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会产生制程增加与成本提高的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绝缘本体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软性排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上金属壳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2中的下金属壳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1中的电连接器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此电连接器1主要包含绝缘本体2、软性排线3、上金属壳4以及下金属壳5。绝缘本体2设有一长方形的承载面21以及相对于承载面21设置的一支撑面22, 于承载面21前端的长边上设有一抵靠部23,于承载面21两侧的短边上各设有一卡合部 24,卡合部M上设有一卡钩25,于承载面21与卡合部M之间设有数个孔洞26。软性排线3设置于绝缘本体2的承载面21上,且软性排线3的前端抵靠于抵靠部 23,其中软性排线3包括数条平行排列的导体31及包覆该些导体31的绝缘层32,此软性排线3在合线制程时是利用绝缘层32以上下两侧热压包覆数条导体31的方式所制作而成。 此外,于软性排线3上设有一金属层33及覆盖于金属层33上的一保护层34,此金属层33 是作为防止电磁波干扰的遮蔽物,例如是一般常用的铝箔。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层33与保护层34是利用粘胶层(未图示)以贴合方式依序分别形成于绝缘层32上,然不限于此,亦
4可将金属层33与保护层34预先组合形成一金属遮蔽层,此金属遮蔽层是可在软性排线3 于合线制程时利用热压的方式直接与软性排线3的导体31与绝缘层32 —体成型。另外, 于软性排线3的两端上设有一补强板35,此补强板35是可增加软性排线3两端对接部的机构强度。上金属壳4组装于软性排线3上,其中上金属壳4包括一近似长方形的平板部41、 自平板部41朝向软性排线3延伸的刺破部42以及位于平板部41的前端与后端的长边上且朝向软性排线3延伸的压抵部43。在本实施例中,数个刺破部42之间的间距实质相等, 如此可得到较佳的机构受力的状态,每一刺破部42的前端设有用以刺破保护层34的三角形刺点420,压抵部43是用以将软性排线3压抵于承载面21上且其长度小于刺破部42的长度,因此设置于平板部41上的刺破部42系可以利用三角形刺点420来刺破保护层34并与金属层33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为了避免三角形刺点420刺穿软性排线3的绝缘层32而与传送信号的导体31之间产生电性接触,所以刺破部42前端的三角形刺点420的长度设计成小于金属层33及保护层34的厚度的总和,然不限于此,亦可在压抵部43上设置另一种样式的穿刺部44,此穿刺部44的功用与刺破部42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此外,于上金属壳4的两侧各设有上嵌合部45,此上嵌合部45系可嵌合固定于孔洞沈中,如此以将上金属壳4嵌合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下金属壳5组装于绝缘本体2的支撑面22上,且下金属壳5与上金属壳4之间卡合接触以形成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下金属壳5的两侧各设有下嵌合部51,下嵌合部51 嵌合固定于孔洞26中,如此以将下金属壳5嵌合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其中下嵌合部51设有一突起部52,上嵌合部45设有一开孔46,突起部52是于孔洞沈内干涉卡合于开孔46, 如此借以得到较佳卡合固定与电性连接的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是在上金属壳设有一刺破部,当在组装上金属壳时,借由控制刺破部直接刺破保护层并与金属层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但是却不会刺穿软性排线的绝缘层而与传送信号的导体之间产生电性接触,如此即可完成具有防止电磁波干扰效果的电连接器。此种上金属壳与金属层之间的电性连接方式由于不需要将部分的保护层刮除,而是利用刺破的方式就可直接与位于保护层底下的金属层电性接触,如此可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容易会产生制程增加与成本提高的问题。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一承载面及相对于该承载面设置的一支撑面,该承载面的前端设有一抵靠部;一软性排线,设置于该承载面上,该软性排线的前端抵靠于该抵靠部,该软性排线上设有一金属层及覆盖于该金属层上的一保护层;以及一上金属壳,组装于该软性排线上,该上金属壳设有至少一刺破部,该刺破部刺破该保护层并与该金属层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下金属壳,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支撑面上,该下金属壳与上金属壳之间卡合接触以形成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面的两侧各设有一卡合部,该卡合部上设有一卡钩,于该承载面与该卡合部之间设有至少一孔洞,该上金属壳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上嵌合部,该上嵌合部嵌合固定于该孔洞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下金属壳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下嵌合部,该下嵌合部嵌合固定于该孔洞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下嵌合部设有一突起部,该上嵌合部设有一开孔,该突起部于该孔洞内干涉卡合于该开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金属壳设有数个刺破部,这些刺破部之间的间距实质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层及该保护层是预先组合形成一金属遮蔽层,该软性排线包括数条导体及包覆这些导体的绝缘层,该金属遮蔽层是于该软性排线在合线制程时利用热压方式直接与该软性排线的这些导体与该绝缘层一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刺破部前端的三角形刺点的长度小于该金属层及该保护层的厚度总和。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金属壳包括一平板部、自该平板部朝向该软性排线延伸的刺破部以及位于该平板部上且朝向该软性排线延伸的一压抵部,该压抵部的长度小于该刺破部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金属壳包括一平板部及位于该平板部上且朝向该软性排线延伸的一压抵部,该压抵部上设有刺破部。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软性排线及上金属壳,其中绝缘本体设有一承载面及相对于承载面设置的一支撑面,承载面的前端设有一抵靠部。软性排线设置于承载面上,软性排线的前端抵靠于抵靠部,软性排线上设有一金属层及覆盖于金属层上的一保护层。上金属壳组装于软性排线上,上金属壳设有至少一刺破部,刺破部刺破保护层并与金属层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150576SQ20112021845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林志杰, 蔡旺昆, 韦冠仰 申请人: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