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4325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收容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位于绝缘本体外侧的加强件、旋转枢接于加强件的扣持件及盖体,加强件设有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扣持件枢接于加强件的第一端,盖体枢接于加强件的第二端,扣持件用于带动芯片模组一起运动,把芯片模组组装到绝缘本体上,方便芯片模组的组装。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0002]【【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公告第7,677,912号揭露了与本发明相关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组,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设在绝缘本体外围的框体及组装在框体上的盖体和拨杆。使用时,首先旋转开启拨杆,然后旋转开启盖体,把芯片模组放到绝缘本体上与导电端子接触,然后旋转闭合盖体,最后旋转闭合拨杆,拨杆压接在盖体上使盖体压接在芯片模组上,进而使芯片模组与导电端子之间保持良好的电性连接。
[0003]上述电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动地把芯片模组组装到绝缘本体上,容易产生芯片模组与导电端子之间对位不准确的情况,影响整个电连接器的接触品质。
[0004]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00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组装芯片模组的电连接器。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收容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位于绝缘本体外侧的加强件、旋转枢接于加强件的扣持件及盖体,加强件设有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扣持件枢接于加强件的第一端,盖体枢接于加强件的第二端且呈框状结构,扣持件用于带动芯片模组一起运动,把芯片模组组装到绝缘本体上。
[0007]本发明进一步界定,所述盖体包括呈框状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出的舌片,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旋转枢接于加强件的第一端用于压接舌片的拨杆。
[0008] 本发明进一步界定,所述扣持件包括旋转枢接于加强件的第一端的旋转件及组装到旋转件上用于固定芯片模组的夹持件。
[0009]本发明进一步界定,所述旋转件设有柱体,夹持件设有收容部,收容部与柱体配合把夹持件与旋转件固定在一起。
[0010]本发明进一步界定,所述收容部大致呈“C”型,其上设有弹性片,弹性片抵持于柱体上使柱体牢固地收容于收容部内。
[0011]本发明进一步界定,所述夹持件还包括框状本体部、自本体部向下延伸的导引部及自本体部向外延伸的组装部,所述收容部位于组装部上,当组装有芯片模组的夹持件旋转闭合时,导引部位于绝缘本体外侧使芯片模组准确定位。
[0012]本发明进一步界定,所述夹持件还包括自本体部向外延伸的操作部,通过对操作部施加力带动夹持件旋转闭合。
[0013]本发明进一步界定,所述扣持件还包括位于旋转件与加强件之间的弹性件。
[0014]本发明进一步界定,所述扣持件还包括把旋转件与弹性件固定到加强件上的杆体。
[0015]本发明进一步界定,所述加强件设有大致呈“U”型的一对第一限位部及位于第一限位部之间大致呈“L”型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把杆体牢固定位于加强件上。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设有带动芯片模组一起运动,把芯片模组组装到绝缘本体上的扣持件,方便芯片模组的组装。
[0017]【【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3为图2的部分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0020]图4为图1所示的夹持件与芯片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0021]图5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中组装有芯片模组的夹持件未组装至旋转件。
[0022]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中组装有芯片模组的夹持件处于闭合状态且盖体处于开启状态。
[0023]图7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中组装有芯片模组的夹持件与盖体都处于闭合状态。
[0024]【【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7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组8至印刷电路板(未图标),包括收容有导电端子10的绝缘本体1、位于绝缘本体I外侧的加强件2、组装于加强件2相对两端的拨杆4与连杆5及组装于加强件2的盖体3与扣持件6。
[0025]请参阅图1图及图2所示,加强件2设有第一端(未标示)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未标示),扣持件6及拨杆4组装于加强件2的第一端,盖体3及连杆5组装于加强件2的第二端。加强件2还包括围设于绝缘本体I四周的下铁片21及组装于下铁片21两端的第一固定件22与第二固定件23。下铁片21呈框状结构,其上设有定位孔210。
[0026]第一固定件22包括大致呈“C”型的第一片体220、第二片体221及连接第一片体220与第二片体221的第一连接部222。第一片体220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扣持部2203,第二片体221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阻挡部2210。第一扣持部2203用于扣持连杆5,第一阻挡部2210用于阻挡拨杆4防止其向一侧移动。第一片体220与第二片体221都设有与下铁片21的定位孔210对应的组装孔2201。第一片体220与第二片体221还设有靠近第一连接部222的大致呈“U”型的第一限位部2204。第一限位部2204设有收容空间2206。第一连接部222设有大致呈“L”型的第 二限位部2220。
[0027]第二固定件23包括大致呈“C”型的第三片体230、第四片体231及连接第三片体230与第四片体231的第二连接部232。第三片体230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扣持部2303,第四片体231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阻挡部2302。第三片体230与第四片体231都设有与下铁片21的定位孔210对应的组装孔2301。第二扣持部2303用于扣持拨杆4,第二阻挡部2302用于阻挡连杆5防止其向一侧移动。
[0028]请参阅图1与图7所示,拨杆4组装于第一固定件22上,包括第一固定杆42与第一固定杆42大致垂直的第一操作杆41。第一固定杆42固定至第一片体220和第二片体221,且其大致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压接部420。连杆5与拨杆4结构相同,该连杆5组装于第二固定件23上,包括第二固定杆52及与第二固定杆52大致垂直的第二操作杆51。第二固定杆52固定至第三片体230和第四片体231,且其大致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压接部520。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由金属板材制成,其包括呈框状的主体部31及自主体部31相对两端延伸出的固定片32和舌片33。固定片32与连杆5的第二压接部520枢接。拨杆4的第一压接部420用于压接舌片33。
[0029]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扣持件6包括组装到加强件2的第一端的旋转件62、位于旋转件62与加强件2之间的弹性件63、把旋转件62及弹性件63固定到加强件2上的杆体64及组装到旋转件62上用于固定芯片模组8的夹持件61。
[0030]旋转件62包括主体部622及自主体部622两端延伸的柱体621。主体部622上设有通孔6203,柱体621上设有凹槽6210。弹性件63包括第一抵持部632、自第一抵持部632两端延伸的固定部633及自固定部633延伸的第二抵持部631。固定部633上设有孔6301。
[0031]请参阅图3所示,组装时,杆体64穿过旋转件62的通孔6203与弹性件63的孔6301,杆体64的两端收容于第一固定件22上的第一限位部2204的收容空间2206内,防止杆体64于上下方向及向右方向脱离第一固定件22,且大致中间部位受到第二限位部2220的限制防止杆体64于向下及向左方向上脱离第一固定件22。最终把旋转件62及弹性件63固定到第一固定件22上。弹性件63的第一抵持部632抵接于第一固定件22的第一连接部222上,第二抵持部631收容于旋转件62的凹槽6210内。当有外力施加于旋转件62上时,旋转件62抵压第二抵持部631,第二抵持部631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力带动旋转件62恢复至初始位置。第一固定件22的第二限位部2220位于旋转件62的一侧防止其过度旋转。
[0032]夹持件61包括框状本体部610、自本体部610向下延伸的导引部660、自本体部610向外延伸的操作部630及自本体部610向外延伸的组装部620。本体部610设有复数向下延伸的定位部650,该等定位部650共同形成收容芯片模组8的空间。组装部620设有大致呈“C”型的收容部6201,收容部6201上设有弹性片6202。收容部6201与旋转件62的柱体621配合把夹持件61与旋转件62固定在一起,弹性片6202抵持于柱体621上使柱体621牢固地收容于收容部6201内。
[0033]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组装后,旋转件62与弹性件63通过杆体64固定至第一固定件22上,拨杆4组装于第一固定件22上,螺丝7穿过第一固定件22的组装孔2201与下铁片21的定位孔210把第一固定件22固定至下铁片21上,盖体3的固定片32枢接到连杆5的第二压接部520上,连杆5组装于第二固定件23上,螺丝7穿过第二固定件23的组装孔2301与下铁片21的定位孔210把第二固定件23固定至下铁片21上。
[0034]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还可有其它等效的实施方式,比如:第一固定件22与第二固定件23亦可以与下铁片一体设置;盖体3及夹持件61可直接枢接于下铁片21上等其它等效的变化。
[0035]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使用时,把芯片模组8粘贴或者通过其它方式固定于夹持件61上,把夹持件61组装到旋转件62上,旋转开启拨杆4、连杆5及盖体3使拨杆4、连杆5及盖体3处于开启状态,按压夹持件61的操作部630使其旋转闭合把芯片模组8组装到绝缘本体I上,夹持件61的导引部660位于绝缘本体I外侧使芯片模组8与导电端子10对位准确,旋转闭合盖体3、连杆5及拨杆4,连杆5的第二操作杆51扣持于第一固定件22的第一扣持部2203上,拨杆4的第一操作杆41扣持于第二固定件23的第二扣持部2303上,拨杆4的第一压接部420压接于盖体3的舌片33上,使盖体3给芯片模组8提供一个压力,有效保证芯片模组8与导电端子10之间良好的电性连接。
[0036]本发明电连接器100设有固定芯片模组8的夹持件61,夹持件61旋转至闭合状态,进而把芯片模组8准确定位到绝缘本体I上,方便芯片模组8的组装;另外,本发明电连接器100还设有固定到加强件2上的旋转件62,只有在需要组装芯片模组8时,才把组装有芯片模组8的夹持件61组装到旋转件62上,使用简单方便。
[003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其它在本实施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进变换也应当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收容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位于绝缘本体外侧的加强件、旋转枢接于加强件的扣持件及盖体,加强件设有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件枢接于加强件的第一端,盖体枢接于加强件的第二端,扣持件用于带动芯片模组一起运动,把芯片模组组装到绝缘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呈框状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出的舌片,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旋转枢接于加强件的第一端用于压接舌片的拨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件包括旋转枢接于加强件的第一端的旋转件及组装到旋转件上用于固定芯片模组的夹持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设有柱体,夹持件设有收容部,收容部与柱体配合把夹持件与旋转件固定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大致呈“C”型,其上设有弹性片,弹性片抵持于柱体上使柱体牢固地收容于收容部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还包括框状本体部、自本体部向下延伸的导引部及自本体部向外延伸的组装部,所述收容部位于组装部上,当组装有芯片模组的夹持件旋转闭合时,导引部位于绝缘本体外侧使芯片模组准确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还包括自本体部向外延伸的操作部,通过对操作部施加力带动夹持件旋转闭合。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件还包括位于旋转件与加强件之间的弹性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件还包括把旋转件与弹性件固定到加强件上的杆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设有大致呈“U”型的一对第一限位部及位于第一限位部之间大致呈“L”型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把杆体牢固定位于加强件上。
【文档编号】H01R13/46GK103490208SQ201210217573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叶昌旗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