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线圈骨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458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缠绕线圈骨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绕线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缠绕线圈骨架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为电子产品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较高的自动化生产,应用新工艺、新方法才能保证电子广品稳定的品质。线圈骨架的左右两端各有一排引脚,取其中一排的两个引脚作为进线引脚和出线引脚。在对线圈骨架进行绕线前,先对进线引脚绕线,再对线圈骨架进行绕线,线材从线圈骨架的起绕端开始绕再绕回到起绕端,最后对出线引脚绕线,进线引脚和出线引脚使线圈骨架上的线材能实现与其他部件的连通,线圈骨架绕线结束后,还要给进线引脚和出线引脚实施焊锡。线嘴给线圈骨架的进线引脚进行绕线只能按照从引脚根部向引脚端部的顺序进行,因为线头被固定后,如果按照从引脚端部到引脚根部的顺序缠绕线材,夹持线头的装置可能会阻碍线嘴的移动,线嘴也会被夹持线头的装置与引脚之间的线材挡住,无法实施正常缠绕。传统的绕线方法有如下不足之处:(1)线嘴给线圈骨架的进线引脚进行绕线按照从引脚根部向引脚端部的顺序进行,在给引脚缠绕完毕后,还需使线材从引脚上已经缠好的线材上压过后给线圈骨架实施绕线,在给线圈骨架绕线的过程中容易把绕在进线引脚上的线材拉到引脚的根部,增加了次品的概率;(2)线嘴给线圈骨架的进线引脚进行绕线按照从引脚根部向引脚端部的 顺序进行,在给引脚缠绕完毕后,还需使线材从引脚上已经缠好的线材上压过,再给线圈骨架实施绕线,这样会使线材在引脚上出现重叠,再加上给引脚焊锡后,会使得引脚尺寸较粗,进一步增加了次品的概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缠绕线圈骨架的装置,该装置能减少进线引脚变粗的程度。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缠绕线圈骨架的装置,包括线头夹持装置、用于固定线圈骨架的治具、将治具与主轴相连的治具夹持装置,治具的上方为设置有线嘴的线嘴杆,它还包括由推进装置控制的直杆,直杆位于治具的斜上方,当线嘴杆朝着直杆方向转动90度时,线嘴与直杆平行。本实用新型给线圈的进线引脚实施绕线,并不是直接给引脚缠绕线材,而是先在直杆上绕上线材,再把直杆上的线材拉回到进线引脚上。绕线前固定线头是必须的动作,一般情况下线嘴是朝下的,线嘴棒通过气缸来实现旋转,在气缸的带动下线嘴杆旋转90度使线嘴与直杆平行,线嘴从直杆的端部向内给直杆缠绕上线材。将直杆与进线引脚对接后,线嘴把直杆上缠绕好的线材拉动并套在线圈骨架的进线引脚上。直杆的直径相对较粗,线材从直杆上转移到进线引脚上势必会使绕线圈变得疏松,不能使线材紧密的缠绕在进线引脚上,线头夹持装置带着线头往离开线嘴的方向移动,收紧套在进线引脚上的线材,此时,线嘴位于进线引脚的根部,可以直接为线圈骨架缠绕线材,而传统的方法中,线嘴给进线引脚缠绕上线材后线嘴位于进线弓I脚的端部。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线材在进线引脚上出现重叠,能减少进线引脚变粗的程度。另夕卜,由于进线引脚质地较软,现有技术容易导致进线引脚折弯变形,而本实用新型没有将线材从进线引脚端部拉回进线引脚根部的动作,能防止进线引脚变形。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存在紧线的操作步骤,可以使线材与进线引脚的结合更加紧密,同时以线头夹持装置与线嘴对拉的方式来紧线,能减少对进线引脚的影响,避免进线引脚变形。作为改进,所述直杆的端部设置一个细部,线材缠绕在直杆的细部上,细部开设有轴向的凹槽,直杆与线圈骨架的进线引脚完成对接后,进线引脚伸入细部的凹槽内。作为改进,所述直杆的端部设置一个细部,细部开设有轴向的凹槽,直杆与线圈骨架的进线引脚完成对接后,进线引脚伸入细部的凹槽内,而且方便线材能方便、精确地套到进线引脚上。线材缠绕在直杆的细部上,能减少紧线操作时线头夹持装置移动的距离,有利于装置结构的紧凑。作为改进,凹槽的端部设置斜壁。进线引脚伸入细部的凹槽的步骤中,进线引脚与凹槽的位置可能存在的偏差而导致对接碰撞。斜壁的设置使存在略微对接偏差的情况下,进线引脚仍可顺势滑入凹槽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直杆上连接有压头,压头通过压头连杆固定在直杆上。
由于进线引脚与出线引脚位于线圈骨架的同一侧,线嘴为线圈骨架绕线时,先从线圈骨架的边部往中部绕,再从中部往边部回绕,在线嘴从线圈骨架的中部往边部回绕前,用压头压住已绕好的线材,有利于绕线的整齐。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方便给线圈骨架的进线引脚绕线,而且线材与进线引脚的结合较为紧密,不会使进线引脚变得太粗而影响其他引脚,能提高线圈产品的合格率。

图1是线圈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线圈绕线装置略去线嘴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图;图5是线嘴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直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线嘴与直杆平行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线头夹持装置;2、线圈骨架;3、治具;4、治具夹持装置;5、线嘴;6、线嘴杆、直杆;8、细部;9、凹槽;10、斜壁;11、压头;12、压头连杆;13、气动剪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 7所示,线圈绕线装置包括线头夹持装置1、用于固定线圈骨架2的治具3、将治具3与主轴相连的治具夹持装置4。线头夹持装置I采用专利号为ZL201020288751.5的自动夹持装置,线头夹持装置I的开合是由气缸的进排气来实现。治具3采用专利号为ZL 201120349343.0的弹性张紧式治具。治具夹持装置4采用专利号为ZL200820166268.2的快速夹持装置。治具3的上方为设置有线嘴5的线嘴杆6,线嘴杆6附近设置有气动剪刀13,治具3的斜上方为直杆7,直杆7由推进装置控制,推进装置可采用丝杆推进装置。当线嘴杆6朝着直杆7方向转动90度时,线嘴5与直杆7平行。线嘴杆6的移动由另一个推进装置控制,线嘴杆6的转动由位于线嘴杆6端部的气缸控制。直杆7的端部设置一个细部8,细部8开设有轴向的凹槽9,凹槽9的端部设置2个斜壁10,直杆7与线圈骨架2的进线引脚完成对接后,进线引脚伸入细部8的凹槽9内。直杆7上连接有压头11,压头11通过压头连杆12固定在直杆7上。用该装置缠绕线圈骨架,包括进线引脚的绕线、线圈骨架的绕线、出线引脚的绕线三个工序,其中进线引脚的绕线步骤为:(I)固定线头:线材穿过线嘴5后,将线材的线头固定在线头夹持装置I上;(2)直杆预缠绕:在线圈骨架2的斜上方设置直杆7,直杆7的端部设置一个细部8,细部8开设有轴向的凹槽9,调整线嘴杆6的位置,保持线嘴杆6的线嘴5与直杆7平行,使线嘴5绕着直杆7转动,从而在直杆7缠绕上线材,线材缠绕在直杆7的细部8上;(3)对接拉线:直杆7和线嘴杆6各由一个推进装置控制,推进装置推动直杆7使直杆7与进线引脚对接,直杆7与线圈骨架2的进线引脚完成对接后,进线引脚伸入细部8的凹槽9内。把线嘴杆6往离开直杆7的方向移动,线嘴5把直杆7上缠绕好的线材拉动并套在线圈骨架2的进线引脚上;(4)紧线:线头夹持装置I带着线头往离开线嘴5的方向移动,收紧套在进线引脚上的线材。 线嘴5牵引线材完成线圈骨架2的绕线、出线引脚的绕线后,气动剪刀13从引脚处剪断多余线头。
权利要求1.一种缠绕线圈骨架的装置,包括线头夹持装置(I)、用于固定线圈骨架(2)的治具(3)、将治具(3)与主轴相连的治具夹持装置(4),治具(3)的上方为设置有线嘴(5)的线嘴杆(6),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由推进装置控制的直杆(7),直杆(7)位于治具(3)的斜上方,当线嘴杆(6)朝着直杆(7)方向转动90度时,线嘴(5)与直杆(7)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线圈骨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7)的端部设置一个细部(8),细部(8)开设有轴向的凹槽(9),直杆(7)与线圈骨架(2)的进线引脚完成对接后,进线引脚伸入细部(8)的凹槽(9)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缠绕线圈骨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9)的端部设置斜壁(1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缠绕线圈骨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7)上连接有压头(11),压头(11)·通过压头连杆(12)固定在直杆(7)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绕线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缠绕线圈骨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线头夹持装置(1)、用于固定线圈骨架(2)的治具(3)、将治具(3)与主轴相连的治具夹持装置(4),治具(3)的上方为设置有线嘴(5)的线嘴杆(6),它还包括由推进装置控制的直杆(7),直杆(7)位于治具(3)的斜上方,当线嘴杆(6)朝着直杆(7)方向转动90度时,线嘴(5)与直杆(7)平行。本实用新型不仅方便给线圈骨架的进线引脚绕线,而且线材与进线引脚的结合较为紧密,不会使进线引脚变得太粗而影响其他引脚,能提高线圈产品的合格率。
文档编号H01F41/10GK203134554SQ20122051843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9日
发明者钱承林, 唐志勇, 李国锋 申请人: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