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537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器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依次设有薄膜晶体管和底电极;所述底电极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像素界定层,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内部嵌有第一反射层;有机发光层,其位于像素界定层之间;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位置与第一反射层的位置相对应;具有上述结构层的基板上依次设有顶电极。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底电极内嵌入反射层以及在像素界定层的表面和侧面设置反射层,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提高器件的出光率,确保产品显示画面的品质。
【专利说明】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背景技术】
[0002]在平面显示器当中,由于OLED有机电致发光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高响应速度及工艺容易等特性,使得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无疑成为下一代平面显示器的最佳选择。
[0003]而如何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能够发出高纯度的光线一直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进而提高出光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0008]基板,所述基板上依次设有薄膜晶体管和底电极;所述底电极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像素界定层,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内部嵌有第一反射层;
[0009]有机发光层,其位于像素界定层之间;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位置与第一反射层的位置相对应;
[0010]具有上述结构层的基板上依次设有顶电极。
[0011 ] 优选地,所述像素界定层暴露在外的侧壁和上表面设有第二反射层。
[0012]优选地,所述像素界定层的底部延伸至底电极的内部。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中掺杂金属纳米颗粒。
[0014]优选地,所述金属为Ca、Ag、Mg、Al、L1、Cu的任一种或者其任意组成的合金。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小于底电极的厚度。
[0016]优选地,所述有机发光层至少包括红色子有机发光层、蓝色子有机发光层和绿色子有机发光层。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的材料相同。
[0018]优选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和底电极之间设有平坦层。
[0019]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0020]步骤S1、在基板上依次形成薄膜晶体管和底电极的图形;
[0021]步骤S2、在所述底电极上形成像素界定层的图形,所述像素界定层间隔设置,其中,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内部嵌有第一反射层的图形;
[0022]步骤S3、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板上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图形,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像素界定层之间且与第一反射层的位置相对应;[0023]步骤S4、所述像素界定层暴露在外的侧壁和上表面形成第二反射层;
[0024]步骤S5、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板上形成顶电极的图形。
[0025]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0026]步骤S211、在所述底电极上形成像素界定层的图形,所述像素界定层间隔设置,其中,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的厚度小于底电极其他位置的厚度;
[0027]步骤S212、在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上表面形成第一反射层的图形;
[0028]步骤S213、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板上,在第一反射层的上表面再次形成底电极的图形,使得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的厚度等于底电极其他位置的厚度。
[0029]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图形具体包括:
[0030]通过蒸镀或溶液涂覆方式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图形,其中有机发光层至少包括红色子有机发光层、绿色子有机发光层和蓝色子有机发光层。
[0031]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32](三)有益效果
[0033]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电极内嵌入反射层以及在像素界定层的表面和侧面设置反射层,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提高器件的出光率,确保产品显示画面的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过程示意图;
[0035]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作方法流程图。
[0036]其中:1:基板;2:薄I旲晶体管;3:平坦层;4:过孔;5、8:底电极;6:像素界定层;7:第一反射层;9:红色子有机发光层,10:绿色子有机发光层;11:蓝色子有机发光层;12:第二反射层;13:顶电极;14:封盖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8]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1,基板I上依次设有薄膜晶体管2、平坦层3和底电极5 ;所述平坦层3上设有过孔4 ;
[0039]所述底电极5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像素界定层6,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6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5内部嵌有第一反射层7,即该第一反射层镶嵌在底电极5的内部,用于增强光的反射效果,提高器件的出光率。
[0040]有机发光层,其位于相邻的像素界定层6之间;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位置与第一反射层7的位置相对应,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出光率,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像素界定层6暴露在外的侧壁和上表面设有第二反射层12 ;具有上述结构层的基板上依次设有顶电极13和封盖玻璃14。[0041]其中,该第一反射层7中掺杂金属纳米颗粒,利用第一反射层7中的金属颗粒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增强效应可以达到提高器件出光效率的效果。因此,该第一反射层的设置可有效提闻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提闻显不品质。该金属颗粒例如可以为Ca、Ag、Mg、Al、L1、Cu的任一种或者其任意组成的合金。其中,优选设置该第二反射层12和第一反射层7的材料相同;当然,该第二反射层12和第一反射层7的材料也可以不同。
[0042]为了提高该金属颗粒的反射效果,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出光率,可设置该金属颗粒的形状为球状、棱柱状、方体状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0043]该第一反射层7的厚度应小于底电极5的厚度,避免造成短路现象。
[0044]其中,有机发光层至少包括红色子有机发光层9、蓝色子有机发光层11和绿色子有机发光层10。
[0045]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底电极内嵌入反射层以及在像素界定层的表面和侧面设置反射层,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提高器件的出光率,确保产品显示画面的品质。
[0046]如图9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0047]步骤S1、在基板上依次形成薄膜晶体管、平坦层和底电极的图形;所述平坦层上设有过孔。
[0048]参考图1,在基板I上采用现有工艺形成薄膜晶体管2,在薄膜晶体管上形成平坦层3,在平坦层上形成过孔,然后在平坦层上形成底电极。
[0049]步骤S2、在所述底电极上形成像素界定层的图形,所述像素界定层间隔设置,其中,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内部嵌有第一反射层的图形。
[0050]需要说明的是,像素界定层6与传统像素界定层有所不同,此像素界定层6在开口区域处刻蚀得较深,即刻蚀到底电极5的内部。
[0051]参考图2?图4,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0052]步骤S211:在所述底电极5上形成像素界定层6的图形,所述像素界定层6间隔设置,其中,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6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5的厚度小于底电极5其他位置的厚度;参考图2。
[0053]步骤S212、在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5上表面形成第一反射层7的图形;参考图3。
[0054]步骤S213、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板上,在第一反射层的上表面再次形成底电极8,使得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6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5的厚度等于底电极5其他位置的厚度。参考图4。
[0055]步骤S3、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板上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图形,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像素界定层之间且与第一反射层的位置相对应。
[0056]参考图5,该步骤S3中,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图形具体包括:
[0057]通过蒸镀或溶液涂覆方式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图形,其中有机发光层至少红色子有机发光层9、绿色子有机发光层10和蓝色子有机发光层11。
[0058]其中,第一发射层7中掺杂金属纳米颗粒,利用第一反射层7中的金属颗粒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增强效应可以达到提高器件出光效率的效果。因此,该第一反射层的设置可有效提闻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的出光率,提闻显不品质。该金属颗粒例如可以为Ca、Ag、Mg、Al、L1、Cu的任一种或者其任意组成的合金。
[0059]为了提高该金属颗粒的反射效果,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出光率,可设置该金属颗粒的形状为球状、棱柱状、方体状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0060]步骤S4、所述像素界定层暴露在外的侧壁和上表面形成第二反射层12。
[0061]参考图6,该第二反射层12的材料可以与第一反射层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设置第二反射层的目的是可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所产生的侧向光发送至外界,避免漏光及光色干扰的现象发生,且可大幅度增加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
[0062]步骤S5、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板上形成顶电极13的图形;参考图7。
[0063]步骤S6、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板上加装封盖玻璃14,参考图8。
[0064]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电极内嵌入反射层以及在像素界定层的表面和侧面设置反射层,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提高器件的出光率,确保产品显示画面的品质。
[0065]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66]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显示器、平板电脑、平板显示器等电子器件。
[0067]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依次设有薄膜晶体管和底电极;所述底电极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像素界定层,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内部嵌有第一反射层; 有机发光层,其位于像素界定层之间;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位置与第一反射层的位置相对应; 具有上述结构层的基板上依次设有顶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界定层暴露在外的侧壁和上表面设有第二反射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底部延伸至底电极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中掺杂金属纳米颗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金属为Ca、Ag、Mg、Al、L1、Cu的任一种或者其任意组成的合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金属颗粒的形状为球状、棱柱状、方体状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厚度小于底电极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至少包括红色子有机发光层、蓝色子有机发光层和绿色子有机发光层。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和第一射层的材料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和底电极之间还设有平坦层。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在基板上依次形成薄膜晶体管和底电极的图形; 步骤S2、在所述底电极上形成像素界定层的图形,所述像素界定层间隔设置,其中,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内部嵌有第一反射层的图形; 步骤S3、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板上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图形,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像素界定层之间且与第一反射层的位置相对应; 步骤S4、所述像素界定层暴露在外的侧壁和上表面形成第二反射层; 步骤S5、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板上形成顶电极的图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11:在所述底电极上形成像素界定层的图形,所述像素界定层间隔设置,其中,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的厚度小于底电极其他位置的厚度; 步骤S212、在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上表面形成第一反射层的图形; 步骤S213、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板上,在第一反射层的上表面再次形成底电极的图形,使得位于相邻像素界定层之间形成的开口区域的底电极的厚度等于底电极其他位置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图形具体包括: 通过蒸镀或溶液涂覆方式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图形,其中有机发光层至少包括红色子有机发光层、绿色子有机发光层和蓝色子有机发光层。
14.一种显示 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文档编号】H01L27/32GK103681769SQ20131072303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崔颖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