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及读卡设备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3087发布日期:2018-11-20 18:1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及读卡设备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特别是指一种读卡设备,其具有一卡缘连接器并且利用卡缘连接器与电子卡电性连接,以读取电子卡的数据。



背景技术:

卡缘连接器是一种被广泛使用作为板对板的电性连接方式,例如供电子卡或扩充卡(可以通常为模块卡)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其中,由于模块卡的卡缘设有多个镀上金属的导电部,另一面,卡缘连接器内部设有二排相对的端子。在插入模块卡的过程,端子的接触部对于卡缘连接器会产生相当大的阻力,进而容易刮擦模块卡的导电部。此种情况容易损伤模块卡。

现有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通常是将模块卡以一倾斜的角度,可以避开与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摩擦,以插入卡缘连接器。上述的插卡方式通常称为零插入力(Zero insertion force,又称ZIF)。然而,此种方式需要提供一较大的空间以供模块卡由倾斜状态,再旋转至与卡缘连接器的端子电性接触的正常位置。因此不利于小型的电子装置。此外,此种方式在插卡过程,需要使用者操作旋转模块卡,非常不方便。

另外,有的零插入力的连接器插座提供一杠杆、滑杆或盖板,供使用者推开或拉开,使得连接器插座内的接点被分开,以减少模块卡插入的阻力。此种方式仍然需要使用者,操作旋转上述连接器插座的杠杆、滑杆或盖板,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可以通过旋转卡缘连接器的方式,以减少电子卡插入及退卡过程的阻力。

此外,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更在于提供一种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可以降低整体读卡设备的高度,不需要提供电子卡的转动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包括一承座、及一卡缘连接器。该承座包含一第一轨道、以及一第二轨道,其中该第二轨道规划出一插卡方向。该卡缘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端子。绝缘本体定义一纵长方向、以及一垂直该纵长方向的横贯方向,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底面、至少一侧面、一沿着该纵长方向的纵长插槽、及一形成于该至少一侧面的枢轴结构,其中该横贯方向朝向该纵长插槽的开口,其中该枢轴结构可移动地连接于该承座的该第一轨道。多个第一端子设置于该纵长插槽的一侧,每一第一端子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延伸至该纵长插槽内。多个第二端子设置于该纵长插槽的另一侧,每一第二端子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延伸至该纵长插槽内,其中该些第一接触部与该些第二接触部之间规划出一预设进卡方向。其中该卡缘连接器借着该枢轴结构沿着该第一轨道可选择地位于至少二个状态:第一状态下,该绝缘本体的该横贯方向与该第二轨道成一夹角,并且该卡缘连接器的该预设进卡方向平行于该第二轨道的该插卡方向;第二状态下,该卡缘连接器借着该枢轴结构沿着该第一轨道转动以致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横贯方向与该第二轨道的该插卡方向平行。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读卡设备组合系结合读卡设备与模块卡,可以通过旋转卡缘连接器的方式,以减少模块卡插入及退卡过程的阻力。

此外,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更在于提供一种读卡设备组合,不需要提供模块卡的转动空间,可以降低整体的高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读卡设备组合,包括一承座、一卡缘连接器、以及一模块卡。该承座包含一第一轨道。该卡缘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端子。绝缘本体定义一纵长方向、以及一垂直该纵长方向的横贯方向,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底面、至少一侧面、一沿着该纵长方向的纵长插槽、及一形成于该至少一侧面的枢轴结构,其中该横贯方向朝向该纵长插槽的开口,其中该枢轴结构可移动地连接于该承座的该第一轨道。多个第一端子设置于该纵长插槽的一侧,每一第一端子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延伸至该纵长插槽内。多个第二端子设置于该纵长插槽的另一侧,每一第二端子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延伸至该纵长插槽内,其中该些第一接触部与该些第二接触部之间规划出一预设进卡方向。模块卡沿着该预设进卡方向移动,该模块卡具有舌板、多个第一导电部以电性接触该些第一端子的该些第一接触部、及多个第二导电部以电性接触该些第二端子的该些第二接触部,该些第一导电部与该些第二导电部相对地位于该模块卡的该舌板二侧。其中该卡缘连接器借着该枢轴结构沿着该第一轨道可选择地位于至少二个状态:第一状态下,该绝缘本体的该横贯方向与该预设进卡方向成一夹角,并且该卡缘连接器的该预设进卡方向平行于该模块卡的该舌板;第二状态下,该卡缘连接器借着该枢轴结构沿着该第一轨道转动以致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横贯方向与该模块卡的该舌板平行。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读卡设备组合,系结合读卡设备与模块卡,可以用沉板的方式组装于一电子装置内,通过旋转卡缘连接器的方式,以减少模块卡插入及退卡过程的阻力。此外,可以降低整体的高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读卡设备组合,包括一电路承板、一对侧壁、一卡缘连接器、一模块卡、一转接元件、及一可挠性连接件。电路承板形成一容置缺口。该对侧壁设置于该容置缺口的二侧,该对侧壁形成一第一轨道。卡缘连接器包含一端子组,该端子组具有至少一接触部、以及至少一焊接部,该至少一接触部规划出一预设进卡方向。模块卡沿着该预设进卡方向移动,该模块卡具有一舌板、及至少一导电部以电性接触该端子组的该至少接触部;该至少一导电部位于该模块卡的该舌板上。其中该卡缘连接器借着该枢轴结构沿着该第一轨道可选择地位于至少二个状态:第一状态下,该绝缘本体的该横贯方向与该预设进卡方向成一夹角,并且该卡缘连接器的该预设进卡方向平行于该模块卡的该舌板;第二状态下,该卡缘连接器借着该枢轴结构沿着该第一轨道转动以致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横贯方向与该模块卡的该舌板平行;该卡缘连接器的该端子组的至少一焊接部电性接触于该转接元件的一侧;可挠性连接件电性连接于该转接元件的另一侧,以供该卡缘连接器传输或接收信号。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先将卡缘连接器旋转,使卡缘连接器较佳的预设进卡方向平行于模块卡的插卡方向,藉此模块卡可以顺利地插入卡缘连接器。然后,再反向旋转卡缘连接器,使卡缘连接器的横贯方向与模块卡的插卡方向平行方向。再者,本发明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可以降低整体读卡设备的高度,不需要提供模块卡的转动空间。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图式,相信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与附件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图1A为本发明的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B为本发明的卡缘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移开壳体)的组合图。

图2A为本发明的卡缘连接器位于第一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卡缘连接器位于第二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移开壳体)在刚插卡时的剖视图。

图3A为本发明的进退卡机构在图3状况下的放大侧视图。

图3B为本发明的进退卡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移开壳体)在插卡后往前推的剖视图。

图4A为本发明的进退卡机构在图4状况下的放大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移开壳体)在插卡后推到底的剖视图。

图5A为本发明的进退卡机构在图5状况下的放大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移开壳体)在模块卡位于第二状态的剖视图。

图6A为本发明的进退卡机构在图6状况下的放大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移开壳体)由第二状态再推动模块卡的剖视图。

图7A为本发明的进退卡机构在图7状况下的放大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移开壳体)退出模块卡过程的剖视图。

图8A为本发明的进退卡机构在图8状况下的放大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以沉板方式装设于一电子装置内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读卡设备100

承座10

侧壁10a、10b

平直段111

倾斜段112

夹角θ、θ2、θ3

第一轨道11

第二轨道12

倾斜支撑部14

斜面140

水平面141

进退卡机构15

第一定位部151

第二定位部152

上通道153

下防逆槽154

上防逆槽155

下通道156

固定柱16

卡缘连接器20

第一端子21

第一接触部211

第一焊接部212

第一干涉部213

第二端子22

第二接触部221

第二焊接部222

第二干涉部223

绝缘本体23

纵长插槽230

第一端子槽231

第二端子槽232

侧面234

底面236

枢轴结构24

枢孔240

滑接面241、242

弧状前端面243

圆弧端2412

弹性元件30

转接元件40

连杆50

第一端51

第二端52

壳体60

凸部621

压接弹片622

可挠性连接件70

电路承板8

容置缺口80

模块卡9

舌板90

第一导电部91

第二导电部92

保护壳93

导引部931

插卡方向C

预设进卡方向F0

横贯方向X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的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的立体分解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100,或简称为读卡设备100,适合存取一模块卡9。读卡设备100与模块卡9形成一读卡设备组合。

读卡设备100包括一承座10、一卡缘连接器20、一设于该卡缘连接器20与该承座10之间的弹性元件30。本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20焊接于一转接元件40。转接元件40在此实施例为一小型电路板,用以连接卡缘连接器20与一向外传输的可挠性连接件70(参图9)。转接元件40可以是具有基板、多个分布于基板的转接电路、及多个分布于基板二侧的导电垫。转接电路分别连接二侧的导电垫。卡缘连接器20电性连接于基板一侧的导电垫,基板另一侧的导电垫电性连接于可挠性连接件70。本发明需要时,可设置一壳体60以覆盖于该承座10的外围。

如图1及图1B所示,本实施例的模块卡9具有多个第一导电部91及多个第二导电部92。该些第一导电部91与该些第二导电部92相对地位于该模块卡9的舌板90的二侧。模块卡9的外围设有一保护壳93,保护壳93的二侧各形成一导引部931。然而本发明的模块卡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模块卡也可以仅在前端(如舌板)的一表面设有至少一导电部。模块卡9例如是固态硬盘卡、或记忆卡。

该承座10包含一第一轨道11、以及一第二轨道12,其中该第二轨道12规划出一导引上述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模块卡9的导引部931受到第二轨道12的引导。

请配合参考图1A及图1B,为本发明的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图与剖视图。卡缘连接器20包含绝缘本体23、及端子组。该端子组具有多个接触部。端子组可以仅包括多个第一端子21、或多个第二端子22;本实施例中,对应于上述模块卡9,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21以及多个第二端子22。该绝缘本体23定义一纵长方向(如图1A所示的Y轴方向)、以及一垂直该纵长方向的横贯方向(如图1A所示的X轴方向)。纵长方向可以视为沿着绝缘本体23的顶面,横贯方向可以视为沿着绝缘本体23的底面。该绝缘本体23具有一对侧面234、一底面236、一沿着该纵长方向的纵长插槽230、及形成于该对侧面234的一对枢轴结构24,其中该横贯方向正交的朝向该纵长插槽230的开口,其中该枢轴结构24可移动地设于该承座10的该第一轨道11内。

该绝缘本体23还包含有多个形成于该纵长插槽230的一侧的第一端子槽231、以及多个形成于该纵长插槽230的另一侧的第二端子槽232。该些第一端子21设置于该纵长插槽230的一侧并且对应地容纳于该些第一端子槽231中,该些第二端子22设置于该纵长插槽230的另一侧并且对应地安装于该绝缘本体23的该些第二端子槽232中。

如图1B所示,每一第一端子21包含一延伸至该纵长插槽230内的第一接触部211、一连接于该第一接触部211且延伸出该绝缘本体23的第一焊接部212、及一以干涉地固定于该绝缘本体23内的第一干涉部213。每一第二端子22包含一延伸至该纵长插槽230内的第二接触部221、一连接于该第二接触部221的第二焊接部222、及一以干涉地固定于该绝缘本体23内的第二干涉部223。该第二接触部221与该第一接触部211反向延伸至该纵长插槽230内。此外,该些第一端子21的第一焊接部212与该些第二端子22的第二焊接部222朝向不同方向延伸并焊接于该转接元件40上。更仔细的说,第一端子21的第一焊接部212沿着离开第二端子22的方向延伸;第二端子22的第二焊接部222沿着离开第一端子21的方向延伸。该弹性元件30一端连接于该转接元件40、另一端连接于该承座10。

由于端子组合后的接触部难以确保位于同一平面,再者端子愈多愈产生极大的插入阻力,而容易刮擦模块卡9的第一导电部91及第二导电部92。如图1B所示,为了解决端子组合公差和插入力的问题,本实施例中,该些第一接触部211与该些第二接触部221之间规划出一用以减少插入阻力的预设进卡方向F0。预设进卡方向F0主要是决定于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二接触部221的接触面角度,通常是与卡缘连接器20的横贯方向X呈一夹角。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组合后如图2所示,模块卡9的导引部931可沿着承座10的第二轨道12插向该卡缘连接器20。该卡缘连接器20可沿着该第一轨道11移动。本实施例还进一步包括一邻近该第一轨道11的进退卡机构15、以及一连杆50。连杆50的第一端51可转动地插设于该卡缘连接器20的该枢轴结构24,该连杆50的第二端52可动地位于该进退卡机构15内,通过该进退卡机构15,本实施例可以定位该卡缘连接器20于适合插卡退卡的状态、或稳定地电性连接该模块卡9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该承座10具有二侧壁10a,该对第一轨道11分别贯穿地形成于该对侧壁10a。壳体60覆盖于该承座10的外围,壳体60的侧边设有一对向内的凸部621、及一向内弹性延伸的压接弹片622。该对凸部621分别固定于承座10的侧壁10a底缘,压接弹片622伸入该进退卡机构15,且可以持续挡住并压住该连杆50朝向该承座10。

请参阅图2A,显示本发明的卡缘连接器位于第一状态的剖视示意图。本发明为了避免模块卡9以斜向插入卡缘连接器20,而导致占用过多空间的问题,首先通过上述机构,在模块卡9插卡及退卡的过程中,先旋转该卡缘连接器20,使卡缘连接器20的横贯方向X倾斜于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呈一夹角θ。本实施例定义为,该卡缘连接器20位于第一状态。此时上述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平行于该卡缘连接器20的预设进卡方向F0。因此在模块卡9插卡及退卡的过程,可以减小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二接触部221对于模块卡9的插入力或刮擦情形。

请参阅图2B,显示本发明的卡缘连接器位于第二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当模块卡9插至预定位置后,本发明再旋转该卡缘连接器20,使卡缘连接器20的横贯方向X回复至平行于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卡缘连接器20位于本实施例定义的第二状态。上述模块卡9的插入预定位置是指,第一导电部91可以合适电性接触该些第一端子21的该些第一接触部211,第二导电部92可以合适电性接触该些第二端子22的该些第二接触部221。借着使卡缘连接器20的横贯方向X回复至平行于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二接触部221略微产生形变,而确实加强与模块卡9的第一导电部91与第二导电部92的接触力。

当要退出模块卡9,本发明设置弹性元件30,位于该卡缘连接器20与该承座10之间,以提供该卡缘连接器20由该第二状态(如图2B所示)至该第一状态(如图2A所示)的回复力量。

以下说明本发明在模块卡9的各个插卡与退卡的过程中与卡缘连接器20相对应的各种位置及状态。

请参阅图3及图3A,其可视为本发明的卡缘连接器达成如图2A所示的第一状态,也就是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平行于该卡缘连接器20的预设进卡方向F0以减小模块卡9的插入阻力。该卡缘连接器20通过弹性元件30,常态下被倾斜地向下且向外拉着。此处「向外」是指承座10的外面且靠近该模块卡9的方向。弹性元件30在此实施例为一拉伸弹簧,其一端固定于转接元件40,另一端固定于承座10的一固定柱16。此外,该承座10较佳地还包括一倾斜支撑部14以支撑该卡缘连接器10定位于该第一状态。倾斜支撑部14包括一斜面140及一水平面141。实际上在实施例中,倾斜支撑部14是支撑该转接元件40。当该模块卡9插向该卡缘连接器20,倾斜支撑部14可以提供一支撑力量。上述固定柱16位于该倾斜支撑部14的前方,亦即该斜面140的末端。本实施例中,斜面140与水平面141的夹角θ2大致等于横贯方向X与预设进卡方向F0(等同于插卡方向C)的夹角θ(参图2A)。

请参阅图3A,为本发明的承座(移除壳体)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轨道10具有一平直段111、及一弯折地连接于该平直段111的倾斜段112,该倾斜段112导引该卡缘连接器20的该枢轴结构24以使该卡缘连接器20位于该第一状态(如图2A、图3所示),该平直段111导引该卡缘连接器20的该枢轴结构24以使该卡缘连接器20位于该第二状态(如图2B、图4及图5所示)。更明确的说,该倾斜段112相对于该平直段111的夹角θ3较佳地等于上述斜面140与水平面141的夹角θ2。此外,该枢轴结构24由该绝缘本体23的该侧面23突出呈柱状且具有二平行的滑接面241、242,该二平行的滑接面241、242分别抵接于该第一轨道11的二内侧面。为使该枢轴结构24更顺畅地于第一轨道11内移动,枢轴结构24还形成一弧状前端面243,上方的滑接面241还形成一圆弧端2412。藉此该枢轴结构24可以更顺畅地在平直段111与倾斜段112之间移动。

通过上述的机构安排,本实施例可以确实使得卡缘连接器20达成第一状态(如图2A的示意图),亦即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平行于该卡缘连接器20的预设进卡方向F0以减小模块卡9的插入阻力。藉此模块卡9的前端得以顺利地插入卡缘连接器20。

接着描述进退卡机构15的细节。如图3A所示,连杆50的第一端51对应地驱动该卡缘连接器20于上述第一状态。本实施例中,该承座10具有二平行的侧壁10a,其中该第一轨道11与该进退卡机构15位于其中的一侧壁,该进退卡机构15由该侧壁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并且连通于该第一轨道11。此外,其中每一侧壁10a的内侧各形成一个该第二轨道12。

请参考图3A及图3B,为了顺利导引卡缘连接器20在插卡及退卡之间的转换,本实施例具有邻近于该第一轨道11的进退卡机构15、以及连杆50。连杆50在进退卡机构15与卡缘连接器20之间导引。该进退卡机构15包括一第一定位部151、一第二定位部152、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定位部151与该第二位部152之间的上通道153与下通道156。该连杆50的第一端51可转动地插设于该卡缘连接器20的该枢轴结构24的一枢孔240内,该连杆50的第二端52可动地位于该进退卡机构15内的该第一定位部151或该第二定位部152。如图3A所示,显示本实施例的连杆50的第二端52位于该第一定位部151内。

其中该第一定位部151远离该第一轨道11,该第二定位部152靠近该第一轨道11,亦即第二定位部152位于第一轨道11与第一定位部151之间。其中该连杆50的第二端52经由该上通道153由第一定位部151单向地移动至第二定位部152,该连杆50的第二端52经由该下通道156由第二定位部152单向地移动至第一定位部151。

更仔细的说,上通道153导引连杆50的第二端52单向地由第一定位部151朝向第二定位部152移动。上通道153呈斜面状,靠近第一定位部151的深度较深、靠近第二定位部152的深度较浅。上通道153的末端设有呈斜面状的上防逆槽155。上防逆槽155与上通道153之间形成一向内的落差,以防止该连杆50的第二端52逆向移动。上防逆槽155与第二定位部152之间又形成一向内的落差。藉此迫使第二端52由上防逆槽155单向地移向第二定位部152,而无法逆向回到上防逆槽155。

第二定位部152与下通道156之间还设有一下防逆槽154。下防逆槽154连通于下通道156,下防逆槽154与下通道156之间也形成一向内的落差,使得第二端52无法由下通道156逆向回到下防逆槽154。下通道156呈斜面状,靠近第二定位部152的深度较深,靠近第一定位部151的深度较浅,下通道156在与上通道153交接处也形成一向内的落差。第二端52进入上通道153后,无法逆向回到下通道156。藉此,下通道156导引第二端52由第二定位部152单向地朝向第一定位部151移动。补充说明,本实施例在该连杆50的第二端52移动过程中,通过壳体60的压接弹片622伸入该进退卡机构15,且可以持续压抵该连杆50朝向该承座10的进退卡机构15。

接着描述该连杆50的第二端52在该进退卡机构15内由第一定位部151移动至第二定位部152的插卡过程。请配合参阅图4及图4A。当模块卡9的前端插入卡缘连接器20之后,为使卡缘连接器20的该些端子与模块卡9的该些接触部确实接触,本实施例旋转卡缘连接器20,使卡缘连接器20的横贯方向X回复至平行于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亦即第二状态。

如图4所示,使用者继续沿着插卡方向C推动模块卡9。连杆50的第二端52离开第一定位部151,并且被上通道153引导。连杆50的第一端51推动该卡缘连接器20沿着第一轨道10的平直段111往前。过程中,通过该枢轴结构24由第一轨道10的倾斜段112往平直段111移动,该卡缘连接器20沿着图4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角度大约等于图3A的夹角θ3,由倾斜状改成水平状。该卡缘连接器20的横贯方向X回复至平行于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卡缘连接器20的该些端子已经确实抵接于模块卡9的该些接触部。

如图5及图5A所示,使用者再进一步沿着插卡方向C推动模块卡9到一终点。连杆50的第二端52由上通道153往前进入上防逆槽155,并顶触至上防逆槽155的末端。过程中,连杆50的第一端51推动该卡缘连接器20持续地沿着第一轨道10的平直段111往前。该卡缘连接器20的横贯方向X仍然维持平行于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此时,弹性元件30被拉开而积蓄一股弹力。

如图6及图6A所示,使用者放开模块卡9,不再施力于模块卡9。该卡缘连接器20与模块卡9借着弹性元件30的弹力被往外拉动,也就是与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相反的方向。此时,连杆50的第二端52沿着上防逆槽155往下进入第二定位部152,并被定位于第二定位部152。该连杆50的第一端51带动该卡缘连接器20沿着第一轨道10的平直段111往外移动一段距离。该卡缘连接器20的横贯方向X仍然维持平行于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藉此,该连杆50的第二端52被定位于第二定位部152,连杆50的第一端51对应地带动该卡缘连接器20稳固地位于第二状态。模块卡9的该些导电部稳固地接触该卡缘连接器20的该些端子,结束插卡过程。

对于使用者而言,在插卡的过程只有推动的动作,操作非常简单。由图3的第一状态开始至图5都是沿着插卡方向C推动模块卡9,等到推到底而无法再往前推时,放开模块卡9。卡缘连接器20与模块卡9因为弹力向外移动到图6的第二状态。

如图7及图7A所示,当使用者要退出模块卡9,再沿着插卡方向C施力以推动模块卡9,亦即再将模块卡9往读卡设备内部推动。连杆50的第二端52离开第二定位部152,沿着下防逆槽154移动且抵顶该下防逆槽154的终点,模块卡9无法再往前推。过程中,连杆50的第一端51推动该卡缘连接器20沿着第一轨道10的平直段111往前一小段距离。此时,弹性元件30被拉开而积蓄一股弹力。

如图8及图8A所示,继续退出模块卡9的过程。使用者放开模块卡9,不再施力于模块卡9。卡缘连接器20与模块卡9借着弹性元件30的弹力被往外拉动,也就是与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相反的方向。此时,连杆50的第二端52沿着下防逆槽154进入该下通道156,下通道156导引连杆50的第二端52单向地朝向第一定位部151移动。连杆50的第二端52接着经过一个落差并进入一部分的上通道153(未图标),图8A的第二端52靠近下通道156终点的落差而未进到上通道153。然后进入第一定位部151,并被定位于第一定位部151,回复至图3及图3A的状态。过程中,连杆50的第一端51对应地驱动该卡缘连接器20,该卡缘连接器20通过该枢轴结构24由第一轨道10的平直段111往倾斜段112移动而由水平状回复至倾斜状,回到图3及图3A的第一状态。藉此,该卡缘连接器20的预设进卡方向F0再回复到平行于模块卡9的插卡方向C,可以减小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二接触部221与模块卡9的阻力与刮擦,以方便使用者拔出模块卡9。

对于使用者而言,在退卡的过程也只有推动的动作,操作非常简单。由图7的第二状态开始至图8都是沿着插卡方向C推动模块卡9,等到推到底而无法再往前推时,放开模块卡9。卡缘连接器20与模块卡9因为弹力向外移动到图3的第一状态。模块卡9即可轻易拔出。

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的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装设于一电子装置内的示意图。本发明的读卡设备可以用沉板的方式安装于一电路承板8,电路承板8形成一容置缺口80。此种方式,可以更降低整体高度。一对侧壁10b设置于该容置缺口80的二侧,侧壁10b可以是电子装置的壳体。该对侧壁10b规划出一插卡方向C。更细部的说,该对侧壁10b形成一第一轨道11、以及一第二轨道12,其中该第二轨道12规划出一插卡方向C。第一轨道11位于电路承板8的上方。模块卡9沿着该第二轨道12移动。卡缘连接器20相同于上述的结构安排,因此不再赘述。

弹性元件30提供该卡缘连接器20由第二状态回复至第一状态的力量。弹性元件30底端固定于倾斜支撑部14的底端。

本实施例另外显示一可挠性连接件70电性连接于该转接元件40以及该电路承板8。该可挠性连接件70可以是软排线、或软性电路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特点及功能在于,本发明可以通过倾斜卡缘连接器20的方式,使之位于第一状态,以减少模块卡9(电子卡)插入及退卡过程的阻力。等到插卡完成,再使卡缘连接器20回复至与插卡方向平行的第二状态。本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20借着枢轴结构24沿着第一轨道11可选择地位于至少二个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如图2A所示),卡缘连接器20的绝缘本体23的横贯方向与第二轨道12呈一夹角,并且卡缘连接器20的预设进卡方向平行于第二轨道12所规划的插卡方向C以减少模块卡9的插入阻力;在第二状态下(如图2B所示),该卡缘连接器20借着该枢轴结构24沿着该第一轨道11转动,以致于该绝缘本体23的该横贯方向与该第二轨道12的该插卡方向C平行。

本发明具卡缘连接器的读卡设备不需要提供模块卡的转动空间,可以降低整体读卡设备的高度。此外,本发明在插卡或退卡过程,不需要使用者操作旋转模块卡,操作上非常简便。非常适合装设于小型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