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53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电缆的连接中使用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如在专利文献的图1中所例示出地,已知一种技术,该技术用于使连接器的阻抗与互相连接的屏蔽电缆的阻抗匹配,从而当屏蔽电缆互相连接时,防止信号传送损耗或防止产生噪音。

在专利文献1的图1中例示出的连接器通过根据需要将具有导电性的适配器24装接于导电体22的外周,从而通过改变端子21与外导体罩23的截面比而调整连接器的阻抗。

除了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之外,例如,已知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该技术是用于调整连接器的阻抗的技术。

如图9所例示出地,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屏蔽连接器构造成设置有屏蔽电缆110、端子120、内壳体130和外导体罩140。

屏蔽电缆110通过使用金属箔113覆盖信号线111和排扰线112并且利用绝缘外护套114覆盖金属箔113的外侧而形成,其中信号线111利用绝缘护套层111b包覆导体111a的外侧而形成,排扰线112通过互相缠绕多个铜单元线而形成。

内壳体130使用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形成有能够将端子120容纳在其内的端子容纳室131。

外导体罩140通过板金加工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而形成,并且形成为能够安装于内壳体130的外侧的形状。

专利文献1是JP-A-2001-283999,并且专利文献2是JP-A-2003-173828。



技术实现要素:

在现有技术的技术中,已知在连接器的端子之间可能发生信号传送损耗、产生噪音或产生串音,并且作为对策,进行端子之间的阻抗的匹配。

通过调整端子之间的间隔和连接器的壳体的介电常数来进行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这里,在根据连接器的类型或用途来确定连接器的形状,并且决定了端子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将壳体的材料变更为具有使端子之间的阻抗是期望阻抗的介电常数的材料而使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

然而,当在各个连接器中使用不同材料形成壳体时,存在连接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由于这样的问题,所以存在在现有技术中不能容易地进行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的问题。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具有下面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技术中,由于端子压接到多个电线的端部,所以需要通过剥落电缆端部的绝缘外护套并且拆开相互缠绕的多个电线而使多个电线露出。这里,存在这样的风险:多个电线的相互缠绕被拆开的部分趋向于受到噪音影响,从而引起阻抗的不匹配。由于该原因,在现有技术的技术中,对多个电线的相互缠绕被拆开的长度进行缩短。

然而,如果多个电线的相互缠绕被拆开的长度缩短,则当将压接到多个电线的各个端部的端子插入到壳体的端子容纳室内时,难以一次性地将压接有端子的电线插入。由于该原因,需要用于使端子与电线对齐并且将所有的独立端子共同插入到壳体的端子容纳室内的工作。从而,存在端子到壳体的组装的可操作性恶化的问题。

另外,即使在多个电线的相互缠绕被拆开的长度缩短的情况下,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多个电线的相互缠绕被拆开部分,发生阻抗的不匹配,并且由此而使传送特性恶化。

考虑到以上情况而进行了本发明,并且目的是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同时抑制制造成本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端子到壳体的组装的可操作性良好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依照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而执行的根据方面1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单元,该壳体单元容纳压接到多个电线的各自端部的端子,其中所述壳体单元包括与所述端子的数量相对应的数量的壳体,每个所述壳体构造成容纳每个所述端子,并且至少一个所述壳体由如下材料形成:该材料具有使每个所述端子之间的阻抗是期望阻抗的介电常数。

在具有这样的特性的本发明中,端子分别容纳在根据端子的数量而分割的壳体单元中。各个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由具有使各个端子之间的阻抗是期望阻抗的介电常数的材料形成。从而,各个端子之间的阻抗变为期望阻抗。

在根据方面2的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依照根据方面1的连接器,沿着各个所述壳体的轴向的具有凹状的端子容纳部设置在各个所述壳体中。

具有这样的特性的本发明在各个壳体中设置有端子容纳部,该端子容纳部沿着各个壳体的轴向形成为凹状。端子从与壳体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插入并且容纳在端子容纳部中。

在根据方面3的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依照根据方面2的连接器,在所述端子容纳部中形成有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保持所述端子中的一个端子,以环抱该端子。

在具有这样的特性的本发明中,容纳在端子容纳部中的端子被保持为被环抱在端子保持部中。

在根据方面4的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依照根据方面1至3的任意一项的连接器,当所述壳体互相装配时与所述端子中的一个端子抵接的抵接部设置在各个所述壳体中。

根据具有这样的特性的本发明,当壳体互相装配时,设置在壳体中的抵接部与端子抵接。从而,端子在被容纳在壳体中的状态下在抵接部中被向下挤压。

依照根据方面5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连接器包括容纳压接到多个电线的各自端部的端子的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包括与所述端子的数量相对应的数量的壳体,该方法包括:制造被构造成容纳每个所述端子的每个所述壳体,和利用如下材料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壳体:该材料具有使每个所述端子之间的阻抗是期望阻抗的介电常数。

在具有这样的特性的本发明中,端子分别容纳在根据端子的数量而分割的壳体中。各个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由具有使各个端子之间的阻抗是期望阻抗的介电常数的材料形成。从而,各个端子之间的阻抗变为期望阻抗。

根据方面6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在根据方面5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将具有使电线彼此互相缠绕的构造的多个电线的端部的相互缠绕拆开,并且将每个所述端子压接到每个所述电线的端部上;和在压接之后,在所述多个电线的各自端部中,将所述多个电线之中的至少一对电线相互缠绕一次或两次以上。

根据具有这样的特性的本发明,在多个电线之中,至少一对电线设置有诸如所谓双绞线的构造。由于该原因,在相互缠绕的一对电线中产生的磁力线在互相抵消的方向上作用。通过这样做,在一对相互缠绕的电线中,使得由于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互相抵消。从而,与多个电线大致平行地排列的情况相比,减小了由于电磁感应的电磁噪音。

依照根据方面1的本发明,能够通过利用具有使各个端子之间的阻抗是期望阻抗的介电常数的材料形成的分割的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而实现各个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即,仅通过改变各个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的材料,能够使各个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为期望阻抗。从而,即使在根据连接器的类型或用途决定连接器的形状并且确定端子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改变整个壳体的材料。由于该原因,壳体的材料的选择变得容易。因此,展现出了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同时抑制连接器的制造成本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端子分别组装于根据端子的数量而分割的壳体,所以能够将压接到多个电线的末端上的端子引导并容纳到壳体内的适当位置。从而,即使在多个电线的相互缠绕被拆开的长度短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多个端子容纳在壳体中。由于该原因,不需要用于使端子与电线对齐并且将所有的独立端子共同插入到壳体的端子容纳室内的工作。因此,展现出了能够提高端子到壳体中的组装的可操作性的效果。

依照根据方面2的本发明,端子从与壳体的轴向垂直的方向插入并且容纳在端子容纳部中。从而,能够一次性地将各个端子容纳在壳体中。从而,即使在多个电线的相互缠绕被拆开的长度短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多个端子容纳在壳体中。从而,不需要用于使端子与电线对齐并且将所有的独立端子共同插入到壳体的端子容纳室内的工作。因此,展现出了能够提高端子到壳体中的组装的可操作性的效果。

依照根据方面3的本发明,能够仅通过将端子装接在端子保持部中而将端子保持在壳体中。因此,展现出了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相对于壳体的组装工作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端子被保持从而被环抱在端子保持部中,所以展现出了能够可靠地保持各个端子组装在壳体中的状态的效果。

依照根据方面4的本发明,在端子容纳在壳体中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在抵接部中向下挤压端子而将端子固定在壳体内的适当位置处。因此,展现出了能够更可靠的保持各个端子组装在壳体中的状态的效果。

依照根据方面5的本发明,能够通过利用具有使各个端子之间的阻抗是期望阻抗的介电常数的材料形成分割的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而实现各个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即,仅通过改变各个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的材料,能够使各个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为期望阻抗。从而,即使在根据连接器的类型或用途决定连接器的形状并且确定端子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改变整个壳体的材料。由于该原因,壳体的材料的选择变得容易。因此,展现出了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同时抑制连接器的制造成本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端子分别组装于根据端子的数量而分割的壳体,所以能够将压接到多个电线的末端上的端子引导并容纳到壳体内的适当位置。从而,即使在多个电线的相互缠绕被拆开的长度短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多个端子容纳在壳体中。由于该原因,不需要用于使端子与电线对齐并且将所有的独立端子共同插入到壳体的端子容纳室内的工作。因此,展现出了能够提高端子到壳体中的组装的可操作性的效果。

依照根据方面6的本发明,与多个电线大致平行排列的情况相比,一对缠绕的电线趋向于不受到由于电磁感应而引起的电磁噪音的影响。从而,能够匹配多个电线的相互缠绕被拆开的部分的阻抗。因此,在电缆的端部中,展现出了能够减小电线露出的部分中的传送性能恶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例1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壳体的透视图。

图3A至3C图示出壳体的侧视图和底视图。

图4A和4B图示出描述用于组装连接器的工作程序的图。

图5是描述用于组装连接器的工作程序的图。

图6是装配了多个壳体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7是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8是图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例2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至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例1,并且将参考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例2。

实例1

下面参考图1至7描述实例1。

图1是图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例1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壳体的透视图,图3A至3C图示出壳体,图3A是壳体的左侧视图,图3B是壳体的右侧视图,图3C是壳体的底视图,图4A和4B图示出描述用于组装连接器的工作程序的图,图4A是电缆的端部的透视图,图4B是图示出将端子压接到多个电线的各个末端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是描述用于组装连接器的工作程序的图,并且是图示出将各个端子分别容纳在壳体中的工作的透视图,图6是配合多个壳体的状态的后视图,并且图7是连接器的透视图。

这里,图中的箭头表示前后、上下以及左右的各个方向(箭头的各个方向是一个实例)。

在图1中,参考标号1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例1。连接器1不受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例中,是阴连接器。

连接器1构造成设置有电缆2、端子3(参见图4B)、壳体单元4和屏蔽罩5。

下面描述连接器1的各个构造。

首先,描述电缆2。

如图1所例示出地,电缆2构造成设置有:多个(在本实例中是四个)电线6、设置在多个电线6上的金属箔7,和包覆并且形成在金属箔7上的绝缘外护套8。在端部中,电缆2的绝缘外护套8和金属箔7被剥离,并且形成为使得多个电线6露出。

如图4A所例示出地,电线6构造成设置有导体9和包覆在导体9上的绝缘护套10。

多个电线6构造成在由金属箔7和绝缘外护套8包覆的部分中被相互缠绕。另外,多个电线6的绝缘外护套8和金属箔7被剥离,并且在露出部中,构造成使得所述相互缠绕被拆开。

接着,描述端子3。

端子3通过板金加工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而形成为如图4B所例示出的形状。端子3不受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例中,是阴端子。

如图4B所例示出地,端子3构造成设置有:半导体压接部11,其压接到电线6的导体9中;电连接部12,其电连接到形成为筒状的作为连接配对部的连接器的阳端子;和连结部13,其连结半导体压接部11与电连接部12。

在连结部13中,形成为筒状的、直径比电连接部12小的小直径部14设置在电连接部12侧。另外,在连结部13中,与电连接部12具有大致相同直径的大直径部15设置在半导体压接部11侧。

接着,描述壳体单元4。

壳体单元4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如图1所例示出地,形成为大致箱状。壳体单元4构造成设置有根据端子3的数量而分割的壳体16。在本实例中,壳体单元4具有根据端子3的数量(在本实例中是四个)而被分割成四个壳体16的结构。通过将四个壳体16互相配合,四个壳体16构造成形成壳体单元4。

各个壳体16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并且具有相同的构造和结构。因此,在各个壳体16之中,下面将描述一个壳体16的构造。

壳体16由如下材料形成,该材料具有使容纳在壳体单元4中的各端子3之间的阻抗值是期望阻抗值的介电常数。在本实例中,在四个壳体16之中,至少一个壳体是由具有使端子3之间的阻抗值是期望阻抗值的介电常数的材料形成(数量是一个实例)。

例如,在壳体16的介电常数减小并且各个端子3之间的阻抗匹配的情况下,壳体16由合成树脂中的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形成。在合成树脂中,作为与其它合成树脂相比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材料,例如,有聚四氟乙烯(商标名称:铁氟龙(注册商标))。

如图2所例示出地,壳体16形成为大致槽状。如图2和图3所例示出地,壳体16构造成设置有上壁17、底壁18、右侧壁20、前壁21、端子插入口19、电线导出口22和端子容纳部29。

如图2所例示出地,配合突起23向上壁17的左侧部突出。配合突起23形成为使得能够配合于将在稍后描述的配合槽24(参见图3B和3C)中的形状。配合突起23形成为当通过配合到配合槽24中而使各壳体16互相配合时在位置上对齐配合位置的部分。在本实例中,配合突起23设置在壳体16的前端附近、大致中央部和后端附近的三个位置处。

另外,如图2所例示出地,凹部25形成在连结上壁17与前壁21的部分中。如图1所例示出地,在四个壳体16互相配合并且形成壳体单元4的状态下,相邻壳体16的各个凹部25连结,并且形成被接合部26。被接合部26形成为后述的屏蔽罩5的接合爪部27(件图1)接合到其中的部分。

如图3所例示出地,抵接部28从底壁18突出。如图3所例示出地,抵接部28安置在底壁18的外侧的中间部分。抵接部28形成为向外侧突出的肋状。如图3C所例示出地,抵接部28形成为直线状,并且设置成使得长度方向在所述底壁18的外侧的中间部分上沿着壳体16的轴向前后延伸。

另外,如图3B和3C所例示出地,配合槽24设置在连结底壁18与右侧壁20的部分中。配合槽24形成为槽状,使得能够与配合突起23配合。配合槽24形成为当通过配合到配合突起23而使壳体16互相配合时用于在位置上对齐配合位置的部分。在本实例中,配合槽24设置在壳体16的前端附近、大致中央部和后端附近的三个位置处。

如图3B所例示出地,位置对齐槽30设置在右侧壁20中。如图3B所例示出地,位置对齐槽30形成为直线状,并且设置成使得长度方向沿着壳体16的轴向从壳体16的前端延伸到后端。

另外,凹部25形成在右侧壁20上的连结底壁18与前壁21的部分中。如图1所例示出地,在四个壳体16互相配合并且形成壳体单元4的状态下,相邻壳体16的各个凹部25连结,并且形成被接合部26。被接合部26形成为后述的屏蔽罩5的接合爪部27接合到其中的部分。

如图2所例示出地,配对端子插入孔31设置在前壁21上。配对端子插入孔31形成为以圆形贯通,并且形成为使得能够插入作为连接器1(参见图7)的配对连接器的连接器(在图中未示出)的端子(阴端子)。如图2所例示出地,配对端子插入孔31形成为与端子容纳部29连通。

如图2所例示出地,端子插入口19形成为壳体16的左侧部的开口。如图2和3A所例示出地,端子插入口19被切割成矩形,并且形成为使得长度方向沿着壳体16的轴向从壳体16的前端附近向壳体16的后端延伸。端子插入口19形成为使得端子3(参见图4B)能够从与壳体16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插入。如图2所例示出地,端子插入口19形成为与端子容纳部29连通。

如图2所例示出地,电线导出口22形成为壳体16的后端上的开口,并且形成为连通于端子插入口19。电线导出口22设置为当压接到电线6的末端的端子3容纳在壳体16的端子容纳部29中时将电线6导出到壳体16之外的部分。电线导出口22形成为能够插入电线6的尺寸。如图2所例示出地,电线导出口22形成为与端子容纳部29连通。

如图2所例示出地,端子容纳部29形成为压接到电线6的端部的端子3容纳在壳体16中的部分。如图2和3A所例示出地,端子容纳部29设置成使得长度方向沿着壳体16的轴向从壳体16的前端附近向后端延伸。端子容纳部29形成为使得能够引导端子3(参见图4B)的形状。

如图2和3A所例示出地,端子保持部32、第一端子位置对齐部33和第二端子位置对齐部36形成在端子容纳部29中的壳体16的轴向上的中间部分。

如图3A所例示出地,端子保持部32由一对接合臂34构成。一对接合臂34被设置为这样的一部分:端子3被保持在该部分中以被环抱(embrace)(参见图4B)的部分。

一对接合臂34一体地形成在壳体16中,并且突出到壳体16的右侧壁20的内部。如图3A所例示出地,一对接合臂34与壳体16的轴向垂直地突出从而互相面对。一对接合臂34形成为在互相分离的方向上弯曲的臂状。接合突起35形成为在一对接合臂34的各个自由端部中互相面向内侧。

如图2和图3A所例示出地,第一端子位置对齐部33和第二端子位置对齐部36安置成沿着壳体16的轴向将端子保持部32插置在之间。如图3A所例示出地,第一端子位置对齐部33和第二端子位置对齐部36分别在壳体16的上壁17、底壁18和右侧壁20内突出。第一端子位置对齐部33和第二端子位置对齐部36形成为向内侧突出的肋状。

接着,描述屏蔽罩5。

屏蔽罩5通过板金加工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而形成为图1所例示出的形状。如图1所例示出地,屏蔽罩5构造成设置有屏蔽部37、一对电线压接部38和一对绝缘外护套压接部39。

屏蔽部37形成为盒状,并且设置有上壁40、底壁41、左壁42和右壁43,并且内部设置有插入和容纳壳体单元4的壳体单元容纳室44。

如图1所例示出地,接合爪部27形成在各个上壁40、底壁41、左壁42和右壁43的前端处。接合爪部27形成为面向屏蔽罩5的内侧的钩状。另外,形成为能够与壳体16的位置对齐槽30接合的位置对齐突起(在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各个上壁40、底壁41、左壁42和右壁43内。

一对电线压接部38安置在屏蔽部37后方,并且形成为如图1所例示出的形状。

一对绝缘外护套压接部39安置在一对电线压接部38后方,并且形成为如图1所例示出的形状。

接着,下面将基于上述构造和结构描述连接器1的制造方法。

连接器1的制造方法由壳体16的制造过程和用于组装连接器1的工作过程构成。

壳体16的制造过程是制造具有上述构造和结构的壳体16的过程,并且将省略详细描述。

接着,描述用于组装连接器1的工作过程。

首先,如图4A所例示出地,在电缆2的端部中,剥离金属箔7和绝缘外护套8,并且露出电线6。然后,拆开多个电线6的相互缠绕。

此外,在多个电线6的各个末端中,剥离绝缘护套10,并且如图4A所例示出地,露出导体9。其后,如图4B所例示出地,通过压接各个导体9而压接端子3的半导体压接部11。

然后,如图5所例示出地,从与壳体16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在图5中,由箭头A所表示的方向)上将各个壳体16装接于端子3。从而,端子3从与壳体16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贯通端子插入口19,并且插入到端子容纳部29内。

如图5所例示出地,当将端子3插入到端子容纳部29内时,首先,使端子3的连结部13的小直径部14与在图3A中例示出的一对接合臂34的接合突起35抵接。然后,当端子3这样插入时,一对接合臂34弹性变形,并且端子3的小直径部14插入该一对接合臂34之间。从而,如图6所例示出地,端子3由端子保持部32保持从而被环抱。

另外,端子3的电连接部12与第一端子位置对齐部33(参见图3A)抵接,由于端子3的大直径部15与第二端子位置对齐部36(参见图3A)抵接,所以在壳体16的轴向上制约端子3的移动。

其后,将容纳了端子3的四个壳体16安置成一次旋转90°的状态,并且壳体16的配合突起23配合到相邻壳体16的配合槽24中。各个壳体16的配合位置由于配合突起23与配合槽24的配合而位置对齐。从而,装配了四个壳体16,并且形成如图1和6所例示出的壳体单元4。

如图1所例示出地,当四个壳体16装配时,相邻壳体16的各个凹部25连结。从而,形成被接合部26。

另外,如在图6中所例示出地,当四个壳体16装配时,壳体16的抵接部28进入相邻壳体16的端子容纳部29,并且所容纳的端子3的电连接部12与大直径部15的外表面抵接。从而,端子3在容纳于端子容纳部29中的状态下在抵接部28中被向下挤压。

此外,通过装配四个壳体16,装接于该壳体16的端子3以图6中例示出的方式对齐。从而,防止端子3的形状变化。

接着,装接壳体单元4和屏蔽罩5。

首先,将壳体单元4从图1中例示出的由箭头B表示的方向插入且容纳在屏蔽部37的壳体单元容纳室44中。

当壳体单元4容纳在壳体单元容纳室44中时,设置在屏蔽部37的各个上壁40、底壁41、左壁42和右壁43中的位置对齐突起(在图中未示出)接合在各个壳体16的位置对齐槽30中。从而,在壳体单元容纳室44中,壳体单元4位置对齐。另外,当壳体单元4容纳在壳体单元容纳室44中时,屏蔽部37的接合爪部27与壳体单元4的被接合部26接合(参见图7)。从而,在壳体单元容纳室44中,壳体单元4更可靠地位置对齐。

其后,通过紧固电线压接部38而压接和固定电线6(参见图7)。此外,通过紧固绝缘外护套压接部39而压接和固定电缆2的绝缘外护套8(参见图7)。从而,如图7所例示出地,屏蔽罩5装接于壳体单元4。

如上所述,用于组装连接器1的工作结束。

如参考图1至7所描述地,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利用具有各个端子3之间的阻抗是期望阻抗的介电常数的材料形成各个分割壳体16中的至少一个壳体而实现各个端子3之间的阻抗匹配。即,仅通过改变各个壳体16中的至少一个壳体16的材料,就能够将各个端子3之间的阻抗匹配为期望阻抗。从而,即使在根据连接器的类型或用途来决定连接器的形状,并且确认端子3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改变整个壳体的材料。由于该原因,壳体材料的选择变得容易。

因此,展现出了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同时抑制连接器的制造成本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端子3分别装接在根据端子的数量而分割的壳体16中,所以能够将压接到多个电线6的各个末端上的端子3引导且容纳到壳体16内的适当位置。从而,即使在多个电线6的相互缠绕被拆开的长度短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多个端子3容纳在壳体16中。从而,不需要在现有技术的技术的方式中所需的使得端子与电线对齐,并且所有的独立端子共同插入到壳体的端子容纳室内的工作。

因此,展现出了能够提高端子到壳体中的装接的可操作性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端子3从与壳体16的轴向垂直的方向插入并且容纳在端子容纳部29中。从而,能够一次性地将各个端子3容纳在壳体16中。从而,即使在多个电线6的相互缠绕被拆开的长度短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多个端子3容纳在壳体16中。从而,不需要在现有技术的技术的方式中的使得端子与电线对齐,并且所有的独立端子共同插入到壳体的端子容纳室内的工作。

因此,展现出了能够提高端子到壳体中的装接的可操作性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仅通过将端子3安装在端子保持部32中而将端子3保持在壳体16中。

因此,展现出了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3相对于壳体16的装接工作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端子3被保持从而被环抱在端子保持部32中,所以展现出了能够可靠地保持各个端子3装接在壳体16中的状态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端子3容纳在壳体16中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向下挤压在抵接部28上而将端子3固定在壳体16中的适当位置处。

因此,展现出了能够更可靠的保持各个端子3装接在壳体16中的状态的效果。

实例2

将参考图8描述实例2。

图8是图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例2的分解透视图。

这里,图中的箭头表示前后、上下以及左右的各个方向(箭头的各个方向是一个实例)。

在图8中,参考标号51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例2。

在本实例的连接器51中,除了电缆2的端部中的露出电线52的构造之外,提供了与实例1相同的构造和结构。因此,在本实例中,仅描述电线52的构造。

在本实例中,在所露出的相互缠绕在端部中被拆开的多个电线52之中,电缆2设置有通过相互缠绕至少一对电线52而形成绞合部53的构造。在本实例中,如在图8中所例示出地,在四个电线52之中,相互缠绕两个电线52一次并且形成绞合部53。两个相互缠绕的电线52具有呈所谓的双绞线方式的结构。

电线52相互缠绕的次数不限于一次。即,一对电线52可以相互缠绕两次以上。

另外,在本实例中,在四个电线25之中,两个电线52相互缠绕并且形成绞合部53,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相互缠绕剩余两个电线52且形成绞合部53的构造。

根据这样的构造,如在稍后所述,在电缆2的端部,在电线52露出的部分(在图8中例示出的由参考标号52和53表示的部分)提高了传送性能。

这里,将描述根据本实例的连接器51的作用。

依照根据本实例的连接器51,在相互缠绕的一对电线52中产生的磁力线通过一次缠绕两根的该电线52而作用在互相抵消的方向上,并且构造成双绞线的方式。从而,在一对相互缠绕的电线52中,使得由于电磁感应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互相抵消。从而,在多个电线52之中,通过缠绕一对电线52,与将多个电线大致平行排列的情况相比,减少了由于电磁感应引起的电磁噪音。

如能够参考图8所说明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除了实例1的相同效果之外,还展现出了下面的效果。

即,根据本发明,与多个电线大致互相平行地排列的情况相比,电缆2的端部中的一对缠绕的电线52趋向于不受到由于电磁感应而引起的电磁噪音的影响。从而,能够匹配多个电线52的相互缠绕被拆开的部分的阻抗。因此,在电缆2的端部中,展现出了能够减小电线52露出的部分中的传送性能恶化的效果。

另外,当然,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在实例1和2的说明中,连接器1和52是阴连接器,但是不限于此,并且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阳连接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