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栅介质GaN基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1944阅读:来源:国知局
叠层栅介质GaN基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叠层栅介质GaN基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自下而上包括衬底(1)、AlN成核层(2)、GaN缓冲层(3)、AlN插入层(4)、AlGaN势垒层(5)、GaN帽层(6)、SiN钝化层(7)、栅介质层(8)和SiN保护层(9),GaN缓冲层(3)的两端设有源电极(10)和漏电极(11),栅介质层(8)的中间设有栅电极(12),源电极(10)和漏电极(11)上设有金属互联层(13),其特征在于栅介质层(8)采用由AlN介质插入层(81)和高k介质层(82)组成的叠层结构,通过AlN介质插入层(81)改善栅介质层与GaN帽层之间的界面质量,通过高k介质层(82)改善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关态泄漏电流和栅控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栅介质GaN基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AlN介质插入层(81)的厚度为1nm~2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栅介质GaN基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高k介质层(82)的厚度为4nm~8nm。

4.一种叠层栅介质GaN基绝缘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步骤如下:

1)在依次包括衬底(1)、AlN成核层(2)、GaN缓冲层(3)、AlN插入层(4)、AlGaN势垒层(5)和GaN帽层(6)外延基片的GaN缓冲层(3)上制作源电极(10)和漏电极(11);

2)在GaN帽层(6)上光刻有源区的电隔离区域,利用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ICP工艺或离子注入工艺制作器件有源区的电隔离;

3)在源电极(10)、漏电极(11)和有源区的GaN帽层(6)上,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生长SiN钝化层(7);

4)在SiN钝化层(7)上光刻栅槽区域,并利用ICP工艺对该栅槽区域内的SiN钝化层(7)进行刻蚀,刻蚀深度至GaN帽层(6);

5)在栅槽区域的GaN帽层(6)和栅槽区域以外的SiN钝化层(7)上,利用原子层沉积ALD工艺制备栅介质层(8);

6)在栅介质层(8)上光刻栅电极区域,并利用电子束蒸发工艺制作栅电极(12);

7)在栅电极(12)和栅电极区域以外的SiN钝化层(7)上,利用PECVD工艺生长SiN保护层(9);

8)在SiN保护层(9)上光刻金属互联层开孔区,并利用ICP工艺依次刻蚀掉互联开孔区的SiN保护层(9)、栅介质层(8)、SiN钝化层(7);

9)在金属互联层开孔区和未开孔刻蚀的SiN保护层(9)上光刻金属互联层区域,并利用电子束蒸发工艺制作金属互联层(13),用于引出源电极(10)和漏电极(11),完成器件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5)所述的利用ALD工艺制备栅介质层(8),其步骤如下:

5a)将制作完栅槽刻蚀的样品放入化学溶液中进行清洗,去除栅槽区域的GaN帽层(6)和栅槽区域以外的SiN钝化层(7)表面的杂质;

5b)将样品放入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设备中,利用远程等离子体对栅槽区域的GaN帽层(6)表面进行原位预处理;

5c)在栅槽区域的GaN帽层(6)和栅槽区域以外的SiN钝化层(7)上,利用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工艺生长厚度为1nm~2nm的AlN介质插入层(81);

5d)在AlN介质插入层(81)上,利用热型ALD工艺生长厚度为4nm~8nm高k介质层(82);

5e)利用快速热退火工艺对样品进行退火处理,改善栅介质层的质量和器件界面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5b)中对栅槽区域表面进行原位预处理,是在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设备中利用远程等离子体进一步移除栅槽区域的GaN帽层(6)表面的杂质和自然氧化层,其移除的工艺条件如下:

反应气体为NH3和N2混合气体,

衬底温度为300℃,

射频源功率设置为200W,

移除时间为5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5c)中生长AlN介质插入层(81)的工艺条件如下:

反应前驱体源为NH3和TMA,

衬底温度为300℃,

射频源功率为50W,

反应腔室压力为0.3Torr。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5d)中生长高k介质层(82)的工艺条件如下:

反应前驱体氧源为H2O或O3

反应前驱体金属有机物源为TMA或TEMAH,

衬底温度为300℃,

反应腔室压力为0.3Torr。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