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接线端子辅助松紧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6879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接线端子辅助松紧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松紧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单接线端子辅助松紧工具。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尤其在电力传输领域,需要利用接线端子把导线和电力设备连接起来。在电力行业,有接线端子排或接线端子箱,若干接线端子于其上规则紧密的排列以满足连接需求。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及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接线端子的安装效率也有了更高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手工安装接线端子,由于接线端子子部位的装配空间比较狭小,手指难以伸入,转动过程中易打滑,导致接线端子连接不可靠,不易于安装拆卸。如操作不当,还可能刮伤操作人员,损坏接线端子,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而由于常见规格接线端子排或接线端子箱中各接线端子的间距很小,现有的松紧工具多是侧面接触式,难以伸入间隔中,使用取出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接线端子辅助松紧工具,其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接线端子辅助松紧工具,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联动机构、压轮以及压紧件;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驱动端及从动端,驱动端延伸出壳体顶部并设置有与螺丝批匹配的操作孔,从动端设置从动轴并与压轮连接以在螺丝批动作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压轮转动,所述压轮的外表面具有与接线端子匹配的凹凸纹路,所述壳体内部于所述压轮一侧具有用于容纳接线端子的容置腔,所述壳体底部对应所述容置腔设置有下开口;所述压紧件横设于壳体上,一端位于壳体之外形成压点,另一端伸入壳体之内与所述从动轴配合,通过内压所述压点带动从动轴移动,压轮内移并与接线端子紧密配合以带动接线端子转动。

优选的,所述压紧件伸入所述壳体的一端弯曲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从动轴的槽型部,所述从动轴配合于槽型部内。

优选的,所述压紧件内移的距离大于0.5mm。

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所述操作孔设置于主动齿轮轴向上端,所述从动轴连接于主动齿轮轴向下端。

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轴向上端外壁设置有若干凸环,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与凸环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主动齿轮和壳体通过凸环与环形凹槽的配合进行装配。

优选的,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容置腔的顶部设置有上开口。

优选的,所述压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向内倾斜形成斜角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于所述容置腔背向所述压轮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卡口。

优选的,所述半圆卡口贯穿所述容置腔的侧壁并与所述上开口与下开口相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辅助松紧工具采用从上往下套的方式套于接线端子上,通过压紧件使压轮与接线端子紧密配合,借由联动机构在螺丝批旋转时带动接线端子旋转从而完成松紧工作,操作简便,便于取放,可有效克服操作端子间隙小、操作不便的弊端;压紧件的压紧效果好,操作流畅,提高了操作的可靠度。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接线端子辅助松紧工具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至图2,一种单接线端子辅助松紧工具,包括壳体1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联动机构2、压轮3以及压紧件4。联动机构2包括驱动端及从动端,驱动端延伸出壳体1顶部并设置有与螺丝批匹配的操作孔5,从动端设置有从动轴21并与压轮3连接。压轮3的外表面具有与接线端子匹配的凹凸纹路。壳体1内部于压轮3一侧具有用于容纳接线端子的容置腔,壳体1底部对应容置腔设置有下开口11。参考图3,压紧件4横设于壳体1上,一端位于壳体1之外形成压点41,另一端伸入壳体1之内与从动轴21配合,通过内压压点41带动从动轴21移动,压轮3内移并与接线端子紧密配合以带动接线端子转动。两压紧件4横设于壳体1的两侧,一端位于壳体1之外形成压点41,另一端伸入壳体1之内与从动轴21配合,通过内压压点41带动从动轴21移动,压轮内移从而实现与接线端子的紧密配合。使用时,将辅助松紧工具由上往下套在接线端子6上,接线端子6经由开口11进入容置腔中,通过内压压点41至压轮3内移并与接线端子6紧密配合,在螺丝批伸入操作孔5并带动操作孔5转动时,通过联动机构2带动压轮3转动,进而带动接线端子6转动,从而实现了接线端子的松紧工作。

参考图3,压紧件4伸入壳体1的一端弯曲形成一用于容纳从动轴21的槽型部42,该槽型部42是类似于钩状,从动轴21伸入槽型部42,在压紧件4横向运动时带动从动轴21移动。具体,压紧件内移的距离大于0.5mm,以便于套入及取出,可以配合F头母头接线端子结构使用。

参考图1,联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22。操作孔5设置于主动齿轮22轴向上端,从动轴21连接于主动齿轮22轴向下端。主动齿轮22轴向上端外壁设置有若干凸环23,壳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与凸环23匹配的环形凹槽12,主动齿轮22和壳体1通过凸环23与环形凹槽12的配合进行装配,优选的,环形凹槽12略大于凸环23,使其既于纵向上实现相对固定,主动齿轮22又可于横向上实现一定的位移,同时不影响旋转。内压压紧件4推动传动轴21向内移动,主动齿轮22亦发生内移,在螺丝批伸入操作孔5并转动时,主动齿轮22随之转动,从动轴21随之转动,从而带动压轮3转动。

进一步,参考图4,壳体1对应容置腔的顶部设置有上开口13以适配于如图所示的直线F头接线端子6。壳体1于容置腔背向压轮3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卡口14。半圆卡口14贯穿容置腔的侧壁并与上开口13与下开口11相通,以稳定接线端子6,防止其发生松动。

进一步,参考图1,压轮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向内倾斜形成斜角部31,优选的倾斜45°。普通的F头接线端子亦具有倒角,在操作完毕抽出时,松开压点41并将整体向上移动,压轮的斜角和接线端子的倒角之间形成滑动三角面,从而将从动轴21顶开,压紧件4前移,取出方便。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接线端子辅助松紧工具,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