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04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板对线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2013年2月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446425号所揭示的一种板对线连接器,包括板端连接器及与之配接的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板状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后壁、位于后壁两侧的侧壁及底壁,所述后壁、侧壁及底壁界定有一收容所述线端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侧壁凹设形成一具有卡扣的凹陷部,所述线端连接器的线端本体两侧向外凸伸有收容于所述凹陷部内并被所述卡扣锁扣的突出部。当所述线端连接器的突出部扣持于所述凹陷部内后,若要移除所述线端连接器仅能沿一垂直于板端连接器的上下方向操作所述线端连接器。然,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若是以其他方式移除所述线端连接器会破坏两连接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组合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扣稳定且具有多种配接方式的电连接器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后侧后壁及设置于所述后壁相对的左右两侧的自后向前延伸的侧壁,所述后壁与所述侧壁围设形成向前及向上贯通的具有上插口与前插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固持于所述后壁并向前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侧壁设有位于其内侧的自后向前延伸的弹性锁扣臂。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锁扣臂具有位于其末端的突伸入收容空间的锁扣凸部,所述锁扣凸部设有的上、下及前、后侧均具有导引面。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还设有位于所述弹性锁扣臂外侧的用以限制所述锁扣臂过度向外打开的限位壁。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壁向前超出所述弹性锁扣臂并向收容空间凸伸形成位于所述弹性锁扣臂正前方的限位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凸部位于所述弹性锁扣臂的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内侧的上方处,所述弹性锁扣臂的内侧于所述锁扣凸部的下方形成抵靠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凸部突伸出所述限位凸部设有的限位平面,所述弹性锁扣臂与所述限位壁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弹性锁扣臂弹性变形后使其锁扣凸部与所述限位平面对齐的变形间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固定于电路板上的板端连接器及一与之对接的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一纵长的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板状的导电端子,所述线端连接器具有纵长的线端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线端本体的线端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后侧的后壁及设置于所述后壁纵长两侧的自后向前延伸的两个侧壁,所述后壁与所述两个侧壁围设形成向前及向上贯通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固持于所述后壁并向前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每一所述侧壁设有自后向前延伸并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供所述线端连接器沿水平或垂直于所述板端连接器的方向插入收容空间的弹性锁扣臂,所述线端连接器的线端本体两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弹性锁扣臂锁扣配合的锁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锁扣臂具有位于其末端上方的突伸入收容空间的与所述锁接部配合的锁扣凸部,所述锁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线端本体的两侧面的被所述锁扣凸部向下抵压以限制所述线端连接器插入所述收容空间后向上运动的凹陷台阶及形成于所述凹陷台阶的一侧的挡止所述锁扣凸部以防止所述线端连接器插入所述收容空间后水平脱离所述收容空间的止位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还设有位于所述弹性锁扣臂外侧的用以限制所述锁扣臂过度向外打开的限位壁,所述限位壁的前端底部向上凹设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设置有装入凹陷部后与所述限位壁的底面平齐的焊接部的焊板件,所述弹性锁扣臂的底面与所述凹陷部平齐,所述弹性锁扣臂于所述锁扣凸部的下方形成抵持于所述线端本体的侧面的抵靠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壁向前超出所述弹性锁扣臂并向收容空间方向凸伸形成位于所述弹性锁扣臂正前方的用以抵靠所述线端本体的侧面的限位凸部,在未插入线端连接器时,所述锁扣凸部突伸出所述限位凸部设有的限位平面,而在插入线端连接器过程中,所述限位凸部经由所述弹性锁扣臂向外打开而抵靠于所述限位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后壁与所述侧壁围设形成向前及向上贯通的具有上插口与前插口的收容空间,通过在电连接器的侧壁设置位于内侧的自后向前延伸的弹性锁扣臂,可使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的连接器能够沿一水平或垂直的方向插入收容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之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对接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之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未对接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之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之板端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之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之线端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之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对接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0包括一水平固定于一电路板(未图示)板端连接器100及一与所述板端连接器100对接的线端连接器200。所述板端连接器100包括一纵长的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2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的焊板件3。所述线端连接器200包括纵长的线端本体4、固持于所述线端本体4的线端端子5及与所述线端端子5连接并延伸出线端本体4的线缆6。

参阅图3至图6所示,所述板端连接器100的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位于后端的后壁11及位于所述后壁11相对两侧的自后向前延伸的侧壁12。所述后壁11与两侧的侧壁12共同围设形成一向前、向上并向下贯通的收容空间13,所述收容空间13具有供所述线端连接器200自上往下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3的上插口131及供所述线端连接器200自前往后装入所述收容空间13的前插口132。所述导电端子2为板状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后壁11的固持部21、位于所述固持部21前侧的向前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3的接触部22及位于所述固持部21后侧的延伸出后壁11后侧并与所述后壁11的底面平齐的焊板部23。所述后壁11设置有贯穿其前、后两侧的固持槽111及位于其后侧的贯穿上下侧的稳固槽112,所述固持部21具有固持于所述固持槽111的固定部211及垂直于所述固定部211并延伸出固定部211上下两侧的固定于所述稳定槽112内的稳固部212,所述焊板部23自所述固定部211的下端垂直向后延伸形成并部分收容于所述稳固槽112。

所述线端连接器200的线端端子5具有固持于所述线端本体4内的固持部51及位于所述固持部51前后两侧的接触部52与固线部53,所述接触部52为形成于所述固持部51前侧的一对弹性夹持臂521,所述固线部53围成一环形用以收容并固持所述线缆6。所述线端本体4贯穿其前侧及底面设有供所述一对第一弹性夹持臂521暴露的对接槽40,所述一对夹持臂521的前侧形成有相对外折的一对能够供所述线端连接器200直接沿水平方向与导电端子2对接的前引导部5211,所述一对夹持臂521的下侧的端面处形成有一对具有导引斜面的能够供所述线端连接器200直接沿垂直方向与所述导电端子2对接的下导引部5212。所述一对弹性夹持臂521的相对的内侧面进一步凸伸有加强所述弹性夹持臂521与导电端子2接触性能的凸点522。

结合图7所示,所述侧壁12设有位于其内侧的自后向前延伸并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3的供所述线端连接器200沿水平或垂直于所述板端连接器100的方向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3的弹性锁扣臂121及位于所述弹性锁扣臂121外侧的用以限制所述弹性锁扣臂121过度向外打开的限位壁122,所述弹性锁扣臂121与所述限位壁122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弹性锁扣臂121向外弹性变形的变形间隙123。所述线端连接器200的线端本体4具有位于相对两侧面41的供所述板端连接器100的弹性锁扣臂121锁扣配合的锁接部4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锁扣臂121具有位于其末端的内侧上方的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3的与所述锁接部42配合的锁扣凸部1211及位于所述锁扣凸部1211下方的抵持于所述线端本体4的两侧面41的抵靠平面1212。所述锁接部42包括设置于所述线端本体4的两侧面42的被所述锁扣凸部1211向下抵压以限制所述线端连接器200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3后向上运动的凹陷台阶421及在插置方向上形成于所述凹陷台阶421的前侧的挡止所述锁扣凸部1211以防止所述锁线端连接器200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3后水平脱离所述收容空间13的止位凸部422。

为了使所述线端连接器200在脱离所述板端连接器100的过程中保持平稳,所述限位壁122向前超出所述弹性锁扣臂121的前侧并进一步设置有向收容空间13的方向凸伸的位于所述弹性锁扣臂121正前方的限位凸部1221,所述两弹性锁扣臂121的限位凸部1221具有相对的限位平面12211。所述板端连接器100在未插入所述线端连接器200时,所述锁扣凸部1211突伸出所述限位平面12211,而在插入所述线端连接器200至所述板端连接器100的过程中,所述限位凸部1221经由所述弹性锁扣臂121弹性变形而向外打开,所述限位凸部1221突伸出所述限位平面12211的距离大致等于所述变形间隙123的大小,当然也可以小于所述变形间隙的大小,如此,弹性锁扣臂121变形后所述限位凸部1221至少与所述限位平面12211对齐以使所述线端连接器200能够顺利沿水平方向脱离所述板端连接器100。所述两限位凸部1221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所述线端本体4纵向两侧之间的距离,当所述线端连接器200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完全插入所述板端连接器100后,所述限位凸部1221超出所述线端本体4的后端面以尽可能防止所述线端连接器200在脱离所述板端连接器100的过程中所述线端本体4左右晃动而撞坏所述导电端子2。为了最大化的保证线端连接器200在水平移除时不左右晃动,所述板端连接器100的后壁11与侧壁12相连的转角处设有面向所述收容空间13的倒三角的用以限制线端本体4左右晃动的防偏转部14。此外,两连接器对接后,所述限位凸部1221向下抵压线端本体4的所述凹陷台阶421以防线端本体4向上运动,所述止位凸部422挡止所述线端本体4以防所述线端本体4水平向外运动,同时所述弹性锁扣臂121的限位凸部1221下方的抵靠平面1212抵持于所述线端本体4的侧面41,可使所述线端连接器100与所述板端连接器100对接后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所述限位壁122的前端底部向上凹设形成较所述限位壁122略低的凹陷部1222,所述凹陷部1222进一步包括向上凹设形成的凹口12221,所述焊板部3包括收容固持于所述凹口12221内的定位部31及自所述定位部31向下延伸出的焊接部32,所述焊板部3安装于所述凹口12221后所述焊接部32的底面与所述限位壁122的底面平齐。所述弹性锁扣臂121的底面与所述凹陷部1222大致平齐,即所述弹性锁扣臂121的底面亦相较所述限位壁122的底面略低。当所述线端连接器200自上往下沿垂直方向与所述板端连接器100对接时,所述弹性锁扣臂121可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变量,防止对接连接器200装入时撞断所述弹性锁扣臂121。所述弹性锁扣臂121的锁扣凸部1211与所述限位壁122的限位凸部1221末端的上、下及前、后侧分别设有导引所述线端本体4的导引面12111、12212,所述导引面12111、12212可为斜面、圆弧面等。所述线端本体4的前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肋43,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壁11凹设有向下贯通底面的防止所述线端本体4装入收容空间13到位后向上运动的定位槽113。

综上所述,所述板端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通过设置自后壁11向前延伸的弹性锁扣臂121,配合向前及向上完全贯通的上插口131与前插口132,可使所述线端连接器200沿水平及垂直方向与所述板端连接器100对接,并且所述板端连接器100进一步设置位于所述弹性锁扣臂121外侧的具有限位凸部1221的限位壁122,所述限位凸部1221超出所述线端本体4后端面可避免所述线端连接器200移除时晃动而损坏导电端子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