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685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单体铅酸蓄电池组合而成的一体化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是电信运营商对外服务的基础设施之一。为了提高通信质量,消除讯号盲区,电信运营商采用分散布局通信基站形式。外建的通信基站规模较小,占地面积不大,而且无人值守。鉴于此条件,对通信基站配套的装置既有性能方面的高要求,也有严格的体积要求。铅酸蓄电池是通信基站必备的电源设备,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通信基站的运行质量。通信基站配套的铅酸蓄电池工作电压为36V或48V,工程中用数只12V单体铅酸蓄电池经外串连成一组,此技术方案实施便捷、连接简单、易实现配套。但是,该技术方案实施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散外串连的单体铅酸蓄电池安装繁杂、占用空间大,分散排列也不便于监控;二是同一规格商品单体铅酸蓄电池性能有差异,再加上外串连连接增加内阻,所以放电时各电池放电深度不一致,由此带来自身的伤害也不一致,经多次充放电后必然产生容量落后电池,从而造成整个电池组的容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采用外串连方式连接的单体铅酸蓄电池结构松散、占地多和内阻大等问题,提出一种一体化铅酸蓄电池,该结构集成度高、布局合理、内阻小、便于监控和安装便捷。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一体化铅酸蓄电池,它包括电池壳、单体铅酸蓄电池和电池盖。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电池壳为矩形有底壳体,壳内由纵横交错排列的隔板按待安置的单体铅酸蓄电池数量及尺寸分隔,相邻档之间预留相平行的夹层,电池壳四墙板外壁均布竖置的加强肋,前后两侧墙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电池盖与电池壳敞口端配合,电池盖的顶板上设有沟通电池壳内置夹层的通孔。所述单体铅酸蓄电池为12V狭长型铅酸蓄电池,单体铅酸蓄电池依次塞装到电池壳预留位置处并经内串连连接而成整体结构。

上述结构中,所述电池壳内置夹层的相间尺寸为15~25mm。

上述结构中,所述电池壳前后两侧墙板上设有的通孔和电池盖顶板上预置的通孔,分别沟通电池壳内置夹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单体铅酸蓄电池有序集中安置,结构简单、排列有序,既节省安装空间,又便于实现内串连连接,也便于实施运行监控;

2、电池壳和电池盖上均设有通孔,沟通内置夹层的通孔实为窗口,具有散热功能,直接改善一体化铅酸蓄电池的运行质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体铅酸蓄电池结构立体示意图,图中电池盖被揭开,该实施例为48V一体化铅酸蓄电池,用4只12V单体铅酸蓄电池组合而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所示的一体化铅酸蓄电池,它包括电池壳1、单体铅酸蓄电池2和电池盖3。所述电池壳1为矩形有底壳体,壳内由纵横交错排列的隔板1.1按待安置的单体铅酸蓄电池2数量及尺寸分隔。本实施例为48V一体化铅酸蓄电池,所以电池壳1内分隔成相互平行的四档,相邻档之间预留相间尺寸为20mm的夹层。电池壳1四墙板为薄壁结构,为了增加其结构刚性,电池壳1四墙板外壁均布置加强肋1.2。另外,电池壳1前后两侧墙上设有通孔1.3。所述电池盖3与电池壳1敞口端配合,电池盖3的顶板上设有通孔3.1。电池壳1配置的通孔1.3和电池盖3配置的通孔3.1均沟通电池壳1预置的夹层,通孔实为夹层的窗口,具有散热功能,能够直接改善一体化铅酸蓄电池的运行质态。本实施应用的单体铅酸蓄电池2为12V狭长型铅酸蓄电池,单体铅酸蓄电池2依次塞装到电池壳1预留空档处,然后经内串连连接而成一体化铅酸蓄电池。本实用新型将单体铅酸蓄电池2有序集中安置,此种结构简单、排列有序、集成度高,既节省安装空间,又便于实现内串连连接,也便于实施运行监控。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特别适合电信行业19号、23号标准机柜配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