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802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云端技术快速发展,随之而来伴随着大幅资料量的传输,此时连接器传输信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从早期的SCSI到现在的SAS,对于高速信息存取的需求串列技术解决了传统并行技术的瓶颈,提供更快速的信号传输功能且SAS能够支援并与SATA的设备相容,具有广泛适用的优势。当在连接器对接时,插头与插座的结构如果没有设计较为恰当的引导对位装置,可能使插头的舌板无法准确插入插座的对接腔或是插入的角度过大,使端子产生变形或弯曲的情形,此种状况不仅增加连接器对接的时间,更有可能对插头或插座造成损坏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含绝缘体、端子组、接地片、卡合片及金属壳,电连接器可固定在PCB板上且可与外部对接连接器插接,其中:绝缘体包含两侧板分别连接顶板及底板形成的贯穿前后的对接腔,在顶板及底板的表面分别设有多个间隔壁,每一相邻的间隔壁之间形成为端子槽且在间隔壁靠近对接腔开口处设有承板,承板连接间隔壁且与顶板及底板的相向的表面平行;端子组为若干端子嵌入相应模具经注塑固化形成为二相对应且相扣合的绝缘载体上的一体构件,端子包含接触部、尾端部及连接接触部及尾端部的主体部,接触部设于端子槽中并具有弯折部,弯折部由端子槽延伸到对接腔中;金属壳包覆绝缘体并包含两侧壁分别连接顶壁及底壁形成的容置空间,在顶壁形成有扣合部及扣合部两侧设有的引导结构,扣合部凸于顶壁的中间并形成有扣合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金属壳为薄板材料形成并延伸有固定脚,固定脚延伸出绝缘体,可与PCB板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接地片具有相对二接地面以及连接接地面的连接面,接地面具有多个接地弹臂、多个开孔及多个卡扣件。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二接地面处于平行并形成有夹持空间,卡合片为绝缘材料成形,嵌合在夹持空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一是金属壳在电连接器中的作用是,当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可有效引导对接连接器对接,克服二者对接时对接角度偏移的问题;二是当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传输高频信号时,金属壳可提供连接器较佳的屏蔽效果,减少电磁波及杂讯对信号传输的干扰,以提升传输信号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绝缘体的部分剖示图。

图3是图1中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金属壳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发明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所示,图中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0,其包含绝缘体20、端子组30、接地片40、卡合片50及金属壳60,电连接器10可固定在PCB板(未图示)上,且可与外部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

如图2,绝缘体20包含顶板21、底板22及两侧板23,侧板23分别连接顶板21及底板22形成对接腔25,对接腔25贯穿绝缘体20,顶板21及底板22各具有相向表面,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壁24,每一相邻的间隔壁24之间区隔成端子槽242,在多个间隔壁24之间形成多个端子槽242,且在间隔壁24靠近对接腔25开口处设有多个承板241,承板241分别连接各间隔壁24且承板241与顶板21及底板22的相向的表面平行。在本实施例中,两侧板23中相对于对接腔25的两外表面上均设有凸部231、两凸块233及引导通道232,凸块233分别设置于各侧板23与顶板21及底板22连接的两端,凸块233之间形成较低陷的引导通道232,引导通道232的引导方向与对接腔25的对接方向一致且凸部231设置于引导通道232中,凸部231朝向对接腔25的方向为斜坡状结构,方便与其他结构卡合;各侧板23相对于对接腔25开口的另一侧均设有缺口26,缺口26可用于组装卡合片50,使卡合片50能固定在绝缘体20中。

如图3,端子组30包含多个信号端子及多个接地端子,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结构与形状均相同。由于端子之间的间距较小,组装插设容易造成端子之间的间距不一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端子组30分别采用嵌入相应模具经注塑固化形成为二相对应且相扣合的绝缘载体36上,以此可准确地控制端子间的距离,且绝缘载体36可露出部分接地端子,以方便与接地片40连接,绝缘载体36分别设有多个凸柱361。在本实施例中,端子包含接触部31、尾端部32及连接接触部31及尾端部32的主体部33,每接触部31具有一弯折部311,接触部31分别设于绝缘体20的端子槽242中且接触部31的弯折部311由端子槽242延伸到对接腔25中,弯折部311前端分别抵接对应的承板241,弯折部311前端施加力量于承板241,因弯折部311前端受制于承板241,只能朝承板241反向弹性形变,使接触部31在尚未与对接连接器插接时即受到承板241提供的预应力,当电连接器10与对接连接器插接时各端子的接触部31即可输出较大的正向力,使端子组30的信号传输更为稳定。

如图1,接地片40为金属薄片弯折而成三段结构,接地片40具有相对二接地面41,以及连接接地面41的连接面42,接地面41分别具有多个接地弹臂411、多个开孔412及多个卡扣件413,接地弹臂411为各接地面41冲压后弯折成形,每一接地弹臂411仅连接连接面42,接地弹臂411朝两接地面41所夹持空间向外弯折,使接地弹臂411凸出于各接地面41,接地弹臂411、开孔412及卡扣件413可以使用冲压、裁切、弯折等工法产生。

如图1,卡合片50为绝缘材料成形,卡合片50形状近似六面体的矩形柱状体,卡合片50其中一对平行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凹孔51及多个凹陷部52,卡合片50嵌合于接地片40的两平行接地面41的所夹持空间,接地片40的各卡扣件413分别固定于卡合片50上的凹孔51,且卡合片50上亦具有与接地片40的开孔412相同形状的凹陷部52,且接地片40的各开孔412分别对应到卡合片50上的各凹陷部52,卡合片50的一表面垂直延伸出多个固定柱53。

如图4,金属壳60由金属薄板材料形成,包含顶壁61、底壁62及两侧壁63并以此形成容置空间65,在顶壁61形成的扣合部611及两个引导结构613,扣合部611形状为矩形,凸于顶壁61中间形成有扣合空间,在扣合部611上具有两孔洞612,孔洞612分别贯穿扣合部611,孔洞612可提供与对接连接器对插时扣合,扣合部611朝容置空间65开口反向延伸出延伸部64,延伸部64设有多个固定脚641;引导结构613是位于屏壁壳体6表面向容置空间65内或外的凸出结构,故引导结构613在屏壁壳体6表面形成凸起或凹陷的结构,扣合部611及引导结构613可引导对接连接器对接,提高对位的准确性。底壁62与顶壁61相对设置,底壁62朝容置空间65开口反向延伸有延伸部64,且延伸部64设有多个固定脚641;侧壁63分别连接顶壁61与底壁62,以形成容置空间65,每一侧壁63分别包含缺口632、耳扣631及凸起部633,缺口632设置于各侧壁63位于容置空间65开口处,缺口632可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固定,耳扣631分别位于各侧壁63设置缺口632的另一侧边,且耳扣631朝容置空间65的开口反向延伸,耳扣631可用于将金属壳60固定于绝缘体20;请参阅附图图3,凸起部633为金属壳60的各侧壁63邻近容置空间65的内表面的凸出,凸起部633设于邻近耳扣631延伸出各侧壁63的交界处,凸起部633可为冲压、裁切或弯折形成的弹性凸形结构、圆弧状凸形结构或是圆弧状弹性凸形结构,凸起部可用于引导对接连接器。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壳60的一对耳扣631分别被绝缘体20的两侧壁23上的引导通道232引导并与凸部231扣合,利用耳扣631的固持力将金属壳60固定在绝缘体20的对接槽25开口处,此外非限定使用耳扣631的固定方法,亦可采用射出固定的方式将金属壳60固定于绝缘体20的对接腔25开口端;金属壳60的每一侧壁63上的凸起部633分别遮蔽于绝缘体20的对接腔25开口处的各侧板23表面,通过凸起部633的设置可保护绝缘体20,绝缘体2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侧板23分别受到各凸起部633的遮蔽,可避免被对接连接器刮伤。

金属壳60可为金属薄板设计而成,顶壁61及底壁62的各延伸部64分别覆盖且贴合绝缘体20的顶板21及底板22的外表面,且延伸部64的固定脚641延伸出绝缘体20,金属壳60的固定脚641可焊接于PCB板将金属壳60接地,提供较佳的电磁屏蔽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壳60的引导结构613为自顶壁61背离容置空间65形成多个凹陷结构613A,凹陷结构613A外型为弧状,凹陷结构613A在顶壁61的容置空间65侧形成一引导空间614,凹陷结构613A分别设于扣合部611的两侧,且引导空间614的开口与容置空间65的开口朝向同一方向,各凹陷结构613A由顶壁61位于容置空间65的开口处的侧边垂直延伸到顶壁61的末端,凹陷结构613A及扣合部611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位及固定的设计;其中引导结构613设置的位置不以顶壁61为限,亦可设置于金属壳60邻近于容置空间的表面,例如底壁62或侧壁63邻近于容置空间的表面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