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97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常规铅酸蓄电池主要由电池安装壳11、盖体12以及正极板15、负极板13、隔板14、电解液等组成,电池安装壳内设有多个电池集群安装腔16。电池的电极是由铅和铅的氧化物构成,电解液是硫酸的水溶液。一般为立式长方体结构,极板采用立式竖直摆放的方式,极板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远大于在水平方向的长度,电池的正负极柱并行设置于盖体顶面的一端头处。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1)由于极板高度较高,一般顶部距离极耳位置较近的地方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较高,极板底部的活性物质利用率低,造成了铅的极大浪费;另外,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顶面活性物质利用率过高而软化脱落,从而导致电池容量减小直至报废;(2)会造成电解液分层,而电解液的分层是极其有害的,会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由于电解液上下部密度不一样,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会出现电位差,这就造成了极板自身的短路性放电,即浓差放电;电解液下部密度大也会使极板间电解的电阻值发生变化,充电时底部电流较大,板栅的电化学腐蚀就会加剧,下部活性物质充放电深度比上部大,这就加速了铅酸蓄电池下部的损坏;(3)电池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电解液会逐步减少,但是内部活性物质和板栅会逐步膨胀,内部出现发热现象,极板的立式叠片结构会使电池安装壳膨胀变形,从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以解决现有铅酸蓄电池中极板采用立式摆放结构所造成的电池寿命降低及电池安装壳膨胀变形影响使用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安装壳及与该电池安装壳匹配的上盖,所述电池安装壳为长方体结构,该长方体结构的电池安装壳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在其竖直方向的高度,所述电池安装壳在水平方向上被竖直分隔成多个安装腔,每个安装腔内装配一个电池集群,所述电池集群包括交错层叠的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电池集群内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竖直立于对应安装腔内,各电池集群沿水平方向上分别装配于对应的安装腔内,且每个电池集群上设有一个正极汇流排和一个负极汇流排,各电池集群串联连接构成电池极群组;所述电池极群组设有正极柱和负极柱。

在一较优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上设有延伸至所述电池安装壳外的转接铜排,所述转接铜排为由两个转接板连接成的L形结构。

在一较优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转接板一体连接。

在一较优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与所述转接铜排对应位置处设有对应的正极色胶和负极色胶。

在一较优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极群组通过相邻电池极群对应正极汇流排/负极汇流排的焊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改变传统的极群摆放方式,电池使用时极板处于水平放置状态,活性物质不易脱落,大大的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其次,每个集群内极板的层叠高度远小于常规立式结构时极板的竖直高度,同时由于电池安装壳的高度远小于其长度和宽度,那么极板高度可以做的很矮,解决了电解液分层问题,促进氧复合,因极板是水平放置,所以极板的顶部与底部的电解液密度是一致的,提升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实施例使用时的摆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蓄电池包括电池安装壳22及与该电池安装壳22匹配的上盖21,上盖和电池安装壳密封装配构形成的密闭空间用来密封多个电池集群连接构成的电池极群组,防止电解液外溢。

电池安装壳22为长方体结构,该长方体结构的电池安装壳22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在其竖直方向的高度,也就是说,该电池安装壳属于水平结构,且电池安装壳22在水平方向上被竖直分隔成多个(本实施例为6个)安装腔32,每个安装腔32内装配一个电池集群,每个电池集群包括交错层叠设置的正极板25和负极板26,正极板25和负极板26之间设有隔板27,隔板的作用是隔离正负极板,避免正负极板接触短路,同时隔板还能够储存电解液,为极板及时补充缺少的电解液。每个电池集群内的正极板25和负极板26均竖直立于对应安装腔内,各电池集群沿水平方向上分别装配于对应的安装腔32内。

另外,每个极板的顶部都会延伸设置一个对应的极耳,即正极板25向上延伸设有正极耳,负极板26向上延伸设有负极耳,每个电池集群的所有正极耳通过一个正极汇流排28电连接,所有负极耳通过一个负极汇流排29电连接,各电池集群依次串联连接构成电池极群组,电池极群组设有对应的正极柱30和负极柱31。

优选地,本实施例电池极群组通过相邻电池极群对应正极汇流排/负极汇流排焊接相连,也就是说,除了正、负极柱外,其他顺次相连的正、负极汇流排上均设有与对应汇流排焊连的对焊件,保证了良好的导电性。

本实施例的正极柱30和负极柱31设置于上盖和电池安装壳密封装配构形成的密闭空间内,为了实现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在正极柱30和负极柱31上设置延伸至电池安装壳外的转接铜排33,转接铜排为由两个转接板连接成的L形结构,本实施例的两个转接板一体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个板弯折形成所述的L形结构。

盖体21上与转接铜排33对应位置处设有对应的正极色胶24和负极色胶23,可以起到密封转接铜排的作用,转接铜排延伸穿透色胶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另外,将正极色胶24和负极色胶23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一般正极色胶24为红色,负极色胶23为黑色,可以直观方便地区分正负极,以避免出现正、负极反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在使用时,将电池安装壳22侧立式放置,此时,正、负极板都处于水平状态,活性物质不易脱落,大大的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其次,每个集群内极板的层叠高度远小于常规立式结构时极板的竖直高度,另外,该设计方式由于电池安装壳的高度远小于其长度和宽度,那么极板高度可以做的很矮,解决了电解液分层问题,因极板是水平放置,所以极板的顶部与底部的电解液密度是一致的,提升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