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68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模组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部件,是整车的动力来源。电池模组的安装结构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池模组的性能和安全。其结构必须要对电池模组起到支撑、固定和保护作用。此外,由于电池模组在工作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电池模组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降温处理。现有的电池模组安装结构通常无散热降温功能,电池模组工作时需要依靠外部散热系统进行降温;部分电池模组安装结构同时具备散热降温功能,但是其结构厚重,增加整车自重,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在整车上的装配也不符合轻量化的设计思想。

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安装结构以克服以上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安装结构,结构强度高、散热效果好,且符合轻量化的设计思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过一种电池模组安装结构,包括支撑架、箱体及扣合在箱体上的盖体,所述支撑架由若干安装管首尾拼接形成的框体,每根所述安装管沿中心轴方向开设有一通孔,相邻连接的安装管之间的通孔相互连通;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一个进液管和一个出液管;所述箱体的一端开口,所述盖体扣合在所述箱体的开口上且与所述箱体形成封闭的收容空间;所述支撑架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并抵靠在所述盖体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为长方体状框状,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设于支撑架的对角线上的一对顶角上且突出在长方体框外。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呈长方体状,所述箱体包括一个与开口相对的底板和一对相对的侧板,其中一个侧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进液管穿过的第一过孔,另一个侧板上开设有一个用于所述出液管穿过的第二过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构成所述长方体支撑架的安装管的数量为十二根,相邻连接的三根安装管通过一个正方体状的接头连接且相互连通;所述接头的数量为八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的顶角上,其中六个为三通接头、两个为四通接头;每个所述三通接头和每个所述四通接头均设有三个相互连通且中心轴垂直相交的组装接口,每个组装接口开设在正方体接头的一个面上;每个所述四通接头还设有一个中心轴与其中一个组装接口的中心轴同一直线并与三个组装接口均相互连通的液管接口,所述液管接口开设在正方体四通接头的一个面上;两个所述四通接头分别设于长方体支撑架的对角线上的一对顶角上并通过所述液管接口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根所述安装管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两端相连的连接部,所述通孔贯穿所述主体部及两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也设有外螺纹;所述接头的组装接口和液管接口内均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接头与所述安装管、进液管及出液管之间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内还设有若干组贯穿所述支撑架的加强杆,每组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板上,相邻的两组加强杆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隔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其中一个侧板上开设有一个进风口,另一个侧板上开设有一个出风口。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管为铝合金材料,所述箱体和所述盖体均为冷轧铝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安装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箱体内增设支撑架,结构强度高;同时采用风冷和液冷两种散热方式,并将散热通道与支撑架结构相结合,散热效果好;选用轻质的铝合金及轻薄的冷轧板为材料,符合轻量化的设计思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安装结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安装结构的箱体和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安装结构的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支撑架的安装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支撑架的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安装结构,包括支撑架10、箱体20及扣合在箱体20上的盖体30。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5,所述支撑架10由若干安装管101首尾拼接形成的框体,每根所述安装管101沿中心轴方向开设有一通孔111,相邻连接的安装管101之间的通孔111相互连通。具体的,每根所述安装管101包括主体部112和与所述主体部112两端相连的连接部113,所述通孔111贯穿所述主体部112及两个连接部113,所述连接部113上设有外螺纹114。每根所述安装管101的主体部112的截面为中心处设有一圆形通孔111的正方形且正方形的四条边均向中心方向凹陷使正方形的四个角呈箭头形状。此设计在保证每根安装管101强度的同时,可以减轻自身重量、节约制作成本。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10为长方体状框体,构成所述支撑架10的安装管101的数量为十二根,相邻连接的三根安装管101通过一个正方体状的接头102连接且相互连通。所述接头102的数量为八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10的顶角上,其中六个为三通接头11、两个为四通接头12。具体的,每个所述三通接头11和每个所述四通接头12均设有三个相互连通且中心轴垂直相交的组装接口13,三个组装接口13分别开设在正方体接头102的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每个所述四通接头12还设有一个中心轴与其中一个组装接口13的中心轴同一直线并与三个组装接口13均相互连通的液管接口14,所述液管接口14开设在与其中一个组装接口13相背的一个面上。两个所述四通接头12分别设于长方体支撑架10的对角线上的一对顶角上。每个所述组装接口13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14配合的内螺纹116。所述接头102与所述安装管101通过内螺纹116和外螺纹114的配合连接。此外,所述安装管101采用质轻的铝合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所述支撑架10的自重,符合轻量化的设计思想。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10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管101的通孔111连通的一个进液管103和一个出液管10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管103和所述出液管104分别设于长方体支撑架10的对角线上的一对顶角上且突出在长方体框外。所述进液管103和所述出液管104分别连在两个四通接头12上的液管接口14上。具体的,所述进液管103一端和所述出液管104的一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进液管103和所述出液管104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116配合分别与两个所述四通接头12连接。当冷却液从进液管103注入时,由于相邻连接的安装管101之间的通孔111相互连通,所述冷却液汇入到每根安装管101的通孔111中,并从所述出液管104流出,完成一次液冷散热过程。

所述箱体20呈长方体状且一端开口,所述盖体30扣合在所述箱体20的开口上且与所述箱体20形成封闭的收容空间。所述支撑架10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并抵靠在所述盖体30上。所述箱体20包括一个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板201和一对相对的侧板202,所述箱体20内还设有若干组贯穿所述支撑架10的加强杆203。每组加强杆20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板202上,相邻的两组加强杆20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隔间204。所述加强杆203不仅可以增强箱体20的牢固性,还对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起到隔离作用,增大模组间的间隙,便于空气流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20和所述盖体30采用冷轧铝板,厚度小、重量轻且密封性能好。所述加强杆203的数量为十二根,每两根加强杆203为一组且同组的两根加强杆203沿所述箱体20的开口至底板201的方向排列。此外,所述箱体20的其中一个侧板202上开设有一个用于所述进液管103穿过的第一过孔204和一个进风口205,另一个所述侧板202上开设有一个用于所述出液管104穿过的第二过孔206和一个出风口207。当所述进风口205鼓入冷风时,冷风在箱体20和盖体30构成收容空间中循环流动,最后从所述出风口207排出,完成一次风冷散热过程。

组装时,首先,将所述安装管101、进液管103和出液管104分别与对应的三通接头11或四通接头12通过外螺纹114和内螺纹116配合连接形成支撑架10,并将所述支撑架10置于所述箱体20内,且所述进液管103和所述出液管104分别位于长方体框体的对角线上的一对顶角上并穿过所述箱体20的第一过孔204和第二过孔206;然后,将若干组加强杆203贯穿所述支撑架10并固定在所述箱体20的一对侧板202上,相邻的两组加强杆20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隔间204;最后,将所述盖体30扣合在所述箱体20的开口上形成封闭的收容空间,此时,所述支撑架10抵靠在所述盖体30上。工作时,所述支撑架10的进液管103注入冷却液,冷却液流经每个所述安装管101的通孔111后从所述出液管104流出;同时,所述箱体20的进风口205鼓入冷风,冷风穿过所述箱体20内的空隙并从所述出风口207排出;实现风冷和液冷两种散热方式的结合,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安装结构,在箱体内增设支撑架,结构强度高;同时采用风冷和液冷两种散热方式,并将散热通道与支撑架结构相结合,散热效果好;选用轻质的铝合金及轻薄的冷轧板为材料,符合轻量化的设计思想。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