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动力电池模组与壳体装配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68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适于动力电池模组与壳体装配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动力电池激光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动力电池模组与壳体装配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巨大扶持,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2016年需求量已超过60万套。随着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崛起,动力电池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其续航里程是个关键点,那么固定其电池模组就是必不可少的,单体模组相当重,于是对其安装难度加大不少,技术和安全性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人工安装过程中步骤繁琐,且不容易对准孔位,从而导致二次安装,更易损坏零部件,尤其是模组底下贴了的一层导热硅胶,其特性是松,软,易变形,二次装配会导致其破裂,而且极大的加剧了装配的时间,不能保证装配的精度和强度,由于反复安装更易导致螺栓和螺母的滑丝,导致原料不能使用,严重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动力电池模组与壳体装配的安装装置,目的是提高单体模组与壳体的装配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适于动力电池模组与壳体装配的安装装置,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壳体上所设的螺纹孔中且用于对单体模组装配时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杆、套设于导向杆上的操作手柄和将操作手柄固定在导向杆上的固联机构,导向杆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导向杆的另一端插入操作手柄中且与操作手柄为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导向杆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向部、第一连接部、第二导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外螺纹,操作手柄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导向部为圆柱形杆状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方形块状结构,所述操作手柄具有让第一连接部插入且为方形的安装孔。

所述固联机构包括与所述操作手柄为螺纹连接的锁紧部和与锁紧部连接的旋钮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让锁紧部嵌入的锁止孔,操作手柄的侧壁上设有锁紧部拧入的螺纹孔。

所述锁止孔为圆孔。

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四棱台形结构,所述操作手柄具有让所述导向杆插入的导向孔且导向孔为四棱台孔,导向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适于动力电池模组与壳体装配的安装装置,通过设置导向杆引导单体模组与壳体进行定位,能够提高单体模组与壳体的装配效率,降低了装配过程的难度,减少了装配损坏零部件,提高了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适于动力电池模组与壳体装配的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固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记为:

1、壳体;2、单体模组;3、操作手柄;31、套筒部;32、操作杆;33、导向孔;34、安装孔;4、导向杆;41、第一导向部;42、第一连接部;43、第二导向部;44、第二连接部;45、锁止孔;5、固联机构;51、锁紧部;52、旋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于动力电池模组与壳体装配的安装装置,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壳体上所设的螺纹孔中且用于对单体模组装配时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杆4、套设于导向杆4上的操作手柄3和将操作手柄3固定在导向杆4上的固联机构5,导向杆4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导向杆4的另一端插入操作手柄3中且与操作手柄3为可拆卸式连接。

具体地说,如图2和图5所示,导向杆4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向部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导向部43和第二连接部44,第二连接部44上设有外螺纹,操作手柄3与第一连接部42连接。方形结构的单体模组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让导向杆4穿过的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也用于让紧固螺栓穿过,单体模组通过导向杆4引导完成与壳体的定位后,使用四个紧固螺栓将单体模组固定在壳体上。相应在壳体上对应单体模组的安装位置处设置四个螺纹孔,该螺纹孔也用于让第二连接部44插入,实现导向杆4与壳体的固定连接,在进行壳体与单体模组的装配时,通过旋转操作手柄3以使导向杆4的下端第二连接部44插入壳体上所设的螺纹孔中,最终使导向杆4呈竖直状态固定在壳体上,便于导向杆4穿入单体模组中。第二导向部43作为导向杆4的主体部分,其为直径大小一致的圆柱形杆状结构,第二导向部43的长度较长且大于紧固螺栓的长度,以使导向杆4的上端的第一连接部42位于单体模组的外侧,便于与操作手柄3进行装配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一连接部42为方形块状结构,操作手柄3中具有让第一连接部42和第一导向部41插入且为方形的安装孔34,第一导向部41和第一连接部42插入安装孔34中后,通过固联机构5可将导向杆4与操作手柄3固定连接,而且方向的连接部插入方形的安装孔34中,第一连接部42的方形截面的尺寸与安装孔34的方形截面尺寸大小基本一致,可以避免旋转操作手柄3时导向杆4与操作手柄3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提高了可靠性。操作手部包括相连接的操作杆32和套筒部31,操作杆32为圆柱形杆状结构,套筒部3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且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套筒部31的封闭端是在操作杆3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操作杆32固定连接,操作杆32的轴线与套筒部31的轴线相垂直,套筒部31的开口端具有让导向杆4插入的开口,安装孔34设置于套筒部31的内部中心处。

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一导向部41为四棱台形结构,套筒部31的内部设有导向杆4插入的导向孔33,导向孔33与安装孔34连通,导向孔33为在套筒部31的端面开始沿轴向朝向套筒部31的内部凹入形成的四棱台孔,安装孔34为从导向孔33处开始沿轴向朝向套筒部31的内部凹入形成,导向孔33在套筒部31的端面形成方形的开口且该端方形开口的尺寸大于导向孔33的另一端方形开口的尺寸,该导向孔33的另一端方形开口的尺寸与安装孔34的开口尺寸大小一致,从而使得套筒部31的端部形成一敞口。四棱台形结构的第一导向部41具有两个正四边形的端部且一个正四边形端部尺寸大、另一个正四边形端部尺寸小,尺寸大的正四边形端部的尺寸与第一连接部42的正四边形端部的尺寸大小一致且两者固定连接,两个正四边形端部的四个侧边分别对齐。在将导向杆4与操作手柄3进行装配时,通过第一导向部41与导向孔33的配合,导向孔33可以引导导向杆4的第一导向部41和第一连接部42插入安装孔34中,提高导向杆4与操作手柄3的装配准确性和装配效率,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单体模组与壳体的装配效率。

固联机构5的设置,既方便导向杆4与操作手柄3的拆卸,也实现了导向杆4与操作手柄3的固定。如图1至图4所示,固联机构5包括与手柄为螺纹连接的锁紧部51和与锁紧部51连接的旋钮部52,锁紧部51具有外螺纹,锁紧部51的端部与旋钮部52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42的侧面上设有让锁紧部51的端部嵌入的锁止孔45,套筒部31的侧壁上设有锁紧部51拧入的螺纹孔且螺纹孔为在套筒部31的侧壁上沿径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锁止孔45优选为圆孔。在将操作手柄3的套筒部31套在导向杆4上并使套筒部31上的螺纹孔与操作手柄3上的锁止孔45对齐后,将固联机构5的锁紧部51对准套筒部31上的螺纹孔并插入螺纹孔中,然后通过旋转旋钮部52以将锁紧部51拧紧,最终锁紧部51嵌入锁止孔45和螺纹孔中,实现导向杆4与操作手柄3的固定连接,旋钮部52始终处于套筒部31的外侧,便于进行旋转操作。

在进行动力电池的单体模组与壳体的装配时,将四个上述结构的安装装置分别依次安装在壳体上,并将操作手柄3从导向杆4上拆下,然后通过四个导向杆4对单体模组进行引导,单体模组沿着四个导向杆4向下滑落直至接触到下方的壳体,然后将导向杆4和操作手柄3进行重新装配,并使用固联机构5将导向杆4和操作手柄3固定,然后反向旋转操作手柄3,将安装装置从壳体上取下,最后使用四个紧固螺栓将单体模组固定安装在壳体上,完成单体模组与壳体的装配过程。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