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817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今各式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提供无限的方便及高度便利性,但形成复杂的电磁波干扰环境,影响电子产品的运作及传输,例如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简称RFI)的问题。

一般电连接器接口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车用高速传输连接器(High Speed Data,简称HSD),为普遍为大众所使用,并以USB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还快的USB3.0传输规格。

一般的HSD连接器所设置传输电源使用的电源端子设置于圆形本体的上方,电源端子并非设置在圆形本体中;而一般的USB电连接器舌片大概呈长方形,上下设置多个端子,但因局限于长方形舌片的面积,可设置的多个端子数量无法再增加,因此,上述各种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包括一内层柱状主体、一接地端子、一外层柱状主体及多个传输端子;接地端子形成于内层柱状主体外层,外层柱状主体形成于接地端子外层,多个传输端子包括至少一组差分信号端子,且各传输端子设置于外层柱状主体的外表面,各传输端子对应外层柱状主体的圆周面积而分布设置,各传输端子接触各接触端子。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传输电源端子,设置于该内层柱状主体内,该传输电源端子为金属材质的圆柱状电源端子。

其中,该接地端子为金属材质的圆管状接地端子或杆状接地端子。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还包括多个信号端子,设置于该内层柱状主体内。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还包括一设置于这些传输端子外的覆盖层。

其中,该内层柱状主体与该外层柱状主体端面齐平,该接地端子端面为突出或内凹于该内层柱状主体与该外层柱状主体端面。

其中,该外层柱状主体包括一防呆结构。

借由多个传输端子设置于外层柱状主体的外表面,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的多个接触端子接触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的多个传输端子时,多个传输端子的差分信号端子在传输高频信号时,可借由接地端子遮蔽与传导多个传输端子产生的噪声、改善串音频号的干扰。

借由圆柱形结构设计转接电连接器,形成三层端子结构,最外层为传输端子、中间层为接地端子,中心为传输电源端子,多个传输端子的差分信号端子在传输高频信号时,借由接地端子遮蔽与传导多个传输端子产生的噪声、改善串音频号的干扰。并且,各传输端子对应外层柱状主体的圆周面积而分布设置,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相邻的各传输端子之间的间距相等,各传输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距离相等,各传输端子阻抗匹配良好,且各传输端子在圆形的外层柱状主体的圆周面积而分布设置,可增加传输端子的数量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1A:本实用新型外覆盖覆盖层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1B:本实用新型外覆盖覆盖层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1C:本实用新型外覆盖覆盖层的分解示意图(三);

图1D:本实用新型外覆盖覆盖层的分解示意图(四);

图2: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一);

图3: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二);

图4: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三);

图5: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一);

图6: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二);

图7: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示意图(一);

图9: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

200 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

300 圆柱形电连接器组合

11 内层柱状主体

12 外层柱状主体

15 防呆结构

31 传输电源端子

33 接地端子

35 传输端子

36 信号端子

6 绝缘本体

6a 第一绝缘座

6b 第二绝缘座

6c 密封件

6d 扣槽

61 插槽

71 插座电源端子

731 内部接地端子

732 外部接地端子

75 接触端子

8 卡扣结构

9 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参照图1、图2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电连接器组合300实施例,图1为分解示意图,图2为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的前视示意图(一),图5为侧视示意图(一)。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电连接器组合300包括两个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与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

参照图1、图2及图5,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为USB Type-C或车用高速传输连接器(High Speed Data,简称HSD)等连接接口规格,但不以此为限。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包括内层柱状主体11、接地端子33(Gnd)、外层柱状主体12及多个传输端子35。

参照图1、图3,图3为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的前视示意图(二),为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一实施例,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还包括传输电源端子31(Power),其为金属材质的圆柱状电源端子,内层柱状主体11为绝缘材质制成,内层柱状主体11形成于传输电源端子31外层,嵌入成型将内层柱状主体11与传输电源端子31结合。

参照图1及图4,图4为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的前视示意图(三),为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一实施例,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多个信号端子36,设置于内层柱状主体11内,各信号端子36可为差分对(D+、D-)或非差分对,可传输USB信号或HDMI信号,其为金属材质的圆柱状电源端子。

参照图1、图2及图5,接地端子33为金属材质的圆管状接地端子33或者是一个以上的杆状接地端子33,接地端子33形成于内层柱状主体11外层,外层柱状主体12为绝缘材质制成,外层柱状主体12形成于接地端子33外层,嵌入成型将外层柱状主体12与接地端子33结合。

参照图1、图2及图5,多个传输端子35包括至少一组差分信号端子,且各传输端子35设置于外层柱状主体12的外表面,各传输端子35对应外层柱状主体12的圆周面积而分布设置,在此,多个传输端子35为二十支端子等距排列,二十支端子的数量仅是举例,非以此为限。

参照图1、图2及图5,由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的前视观之,内层柱状主体11与外层柱状主体12端面齐平,传输电源端子31端面为突出或内凹于内层柱状主体11与外层柱状主体12端面。

参照图1、图2及图5,由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的前视观之,内层柱状主体11与外层柱状主体12端面齐平,接地端子33端面为突出或内凹于内层柱状主体11与外层柱状主体12端面。

参照图1、图3及图5,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的传输电源端子31设置于内层柱状主体11的中心位置,接地端子33与多个传输端子35以传输电源端子31为中心点相对应位置。

参照图1、图2及图5,多个传输端子35包括至少一组差分信号端子,由于传输高频信号时,容易产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简称RFI)的噪声问题,为了避免影响电子产品的运作及传输,借由多个传输端子35内部设置外层柱状主体12与接地端子33,遮蔽与传导多个传输端子35产生的噪声,进行接地。

参照图1、图2及图5,各传输端子35对应外层柱状主体12的圆周面积而分布设置,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相邻的各传输端子35之间的间距相等,各传输端子35与接地端子33之间的距离相等,各传输端子35阻抗匹配良好,且各传输端子35因应圆形的外层柱状主体12的圆周面积设置,可增加传输端子35的数量设置。

参照图1、图5及图6,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包括绝缘本体6、多个接触端子75、插座电源端子71、内部接地端子731及外部接地端子732。

参照图1及图5,绝缘本体6一侧包括插槽61,多个接触端子75设置于绝缘本体6上,各接触端子75弯折成型为一弹性端子,各接触端子75一端延伸至插槽61,插座电源端子71设置于绝缘本体6上,各插座电源端子71一端延伸至插槽61内侧面,内部接地端子731设置于绝缘本体6上,各内部接地端子731一端延伸至插槽61内侧面,外部接地端子732设置于绝缘本体6外表面,各外部接地端子732一端延伸至相邻插槽61外部。

参照图7及图8,在一些实例中,各接触端子75通过裁切加工成一下料型端子,制成强度提高的端子结构,并且,相邻的两个接触端子75彼此为平行设置,并与各传输端子35接触。

参照图1、图2及图5,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的接地端子33接触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的内部接地端子731,接地端子33与内部接地端子731可为至少一个突轴(点)与圆管(面)相接触,即突轴接触圆管端面,接地端子33为至少一个突轴(点)、内部接地端子731为圆管(面),或接地端子33为圆管(面)、内部接地端子731为至少一个突轴(点)。

参照图1、图2及图5,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的各传输端子35接触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的各接触端子75。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分别借由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相接,各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的多个接触端子75位于外部接地端子732与内部接地端子731之间,多个接触端子75接触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的多个传输端子35时,多个传输端子35的差分信号端子在传输高频信号时,借由外部接地端子732与内部接地端子731遮蔽与传导多个传输端子35的差分信号端子产生的噪声、改善串音频号的干扰,且外部接地端子732与多个传输端子35的距离与内部接地端子731与多个传输端子35的距离相同,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连接电路板传输噪声、接地。

参照图1、图2、图5及图9,图9为前视示意图(二),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的外层柱状主体12与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的绝缘本体6包括相卡扣的防呆结构15,借由防呆结构15以正确插接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与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

参照图1、图2及图5,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的绝缘本体6包括第一绝缘座6a、形成于第一绝缘座6a外的第二绝缘座6b以及位于第一绝缘座6a与第二绝缘座6b间的密封件6c(如硅胶),密封件6c设置于第一绝缘座6a后端,且形成于第二绝缘座6b内部,密封件6c布满绝缘本体6内端子接着线材传输线之间的位置,将端子接着线材传输线之间的缝隙填满,避免水气从插孔前端渗入第二绝缘座6b内,影响第二绝缘座6b内的各金属材质端子与线材传输线传输效能,即避免各金属材质端子与线材传输线因水气而造成生锈,传输电力时容易产生短路等问题,借由密封件6c设置于第一绝缘座6a后端与第二绝缘座6b之间作阻隔,提升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本身结构的防水能力。

参照图1、图2及图5,两个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上还包括卡扣结构8及形成于各第二绝缘座6b上的扣槽6d,两个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的卡扣结构8对应扣接各第二绝缘座6b上的扣槽6d后,配合上述密封件6c达到完全密封防水的功效,在此,扣槽6d结构设计具有供卡扣结构8滑入并以旋转一预定角度后稳固扣接、不脱离的效果。

参照图1、图2、图5及图6,图6为侧视示意图(二),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还包括插座电源端子71,设置于绝缘本体6上,各插座电源端子71一端延伸至插槽61内侧面,而接触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的传输电源端子31。

参照图1A、图1B、图1C及图1D,图1A为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外覆盖覆盖层9的分解示意图(一)、图1B为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外覆盖覆盖层9的分解示意图(二)、图1C为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外覆盖覆盖层9的分解示意图(三)、图1D为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100外覆盖覆盖层9的分解示意图(四),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传输端子35外设置有覆盖层9(塑料件),保护多个传输端子35不外露。如图1A、图1B所示,多个传输端子35两端面外露供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200的多个接触端子75接触(图未示出),如图1A的传输端子35为长条形平板端子结构,且此由接触端子75端面直接接触传输端子35端面,如图1B的传输端子35为长条形平板端子两端具有略成垂直90度的弯折部结构,如图1C的传输端子35为长条形平板端子两端具有相对方向回折的转折部结构,且此由呈弹性端子的接触端子75接触,如图1D的覆盖层9(塑料件)在多个传输端子35外的一部分区域设置,多个传输端子35的两侧外部未设置覆盖层9。

借由多个传输端子设置于外层柱状主体的外表面,圆柱形插座电连接器的多个接触端子接触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的多个传输端子时,多个传输端子的差分信号端子在传输高频信号时,可借由接地端子遮蔽与传导多个传输端子产生的噪声、改善串音频号的干扰。

借由圆柱形结构设计转接电连接器,形成三层端子结构,最外层为传输端子、中间层为接地端子,中心为传输电源端子,多个传输端子的差分信号端子在传输高频信号时,借由接地端子遮蔽与传导多个传输端子产生的噪声、改善串音频号的干扰。并且,各传输端子对应外层柱状主体的圆周面积而分布设置,圆柱形转接电连接器相邻的各传输端子之间的间距相等,各传输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距离相等,各传输端子阻抗匹配良好,且各传输端子于圆形的外层柱状主体的圆周面积而分布设置,可增加传输端子的数量设置。

通过上述的详细说明,即可充分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功效上均具有实施的进步性,极具产业的利用性价值,且为目前市面上前所未见的实用新型,完全符合专利申请要件,特依法提出专利申请。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