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固定组件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036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电池固定组件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固定组件和应用该电池固定组件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在的移动终端,例如苹果手机、三星手机等,为了减小移动终端尺寸,提升用户体验,一般将电池和机壳设置为一体结构。其固定方式一般在机壳内的电池安装面上设置易撕胶带,然后将电池固定在胶带上,从而电池固定在机壳的安装面。当电池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更换时,维修人员直接撕扯胶带,将胶带与安装面分离,进而带动电池与机壳分离。然而,胶带在拉扯的过程中容易被拉断,当胶带被拉断后,无法带动电池与机壳分离,导致电池无法拆卸。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固定组件,旨在需要维修或更换电池时,可以方便的拆卸电池,并且降低电池报废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固定组件,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机壳,所述电池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电池固定组件包括电池和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一表面与所述电池可拆卸贴合连接,所述保护膜的背离所述电池的另一表面连接于所述机壳。可选地,所述保护膜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操持部,所述操持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所述主体部的一表面设置有贴合段,所述贴合段可拆卸贴合连接于所述电池,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贴合段的表面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壳。可选地,所述保护膜包括两操持部,两所述操持部相对设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可选地,所述主体部设有两所述贴合段,两所述贴合段间隔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可选地,所述贴合段设有易拆胶层,所述易拆胶层将所述贴合段与所述电池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电池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壁面,所述主体部完全包覆于所述第一表面,并部分包覆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贴合段与所述侧壁面贴合。可选地,所述操持部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形成有操持区。可选地,所述操持部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操持孔。可选地,所述机壳包括前壳,所述前壳具有安装面,该安装面设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与所述主体部背离电池的一表面胶合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机壳,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电池固定组件,所述电池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电池固定组件包括电池和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一表面与所述电池可拆卸贴合连接,所述保护膜的背离所述电池的另一表面连接于所述机壳。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池上设置保护膜,形成一个电池固定组件,保护膜将电池固定在机壳内,并与电池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电池进行拆卸维护时,揭开保护膜,使保护膜的一部分离开电池的侧面,即可使电池与保护膜分离,进而将电池与壳体分离。如此,需要维修或更换电池时,可以方便的拆卸电池,电池也不容易损坏,并且降低电池报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固定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固定组件的保护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电池固定组件311贴合段10电池3111易拆胶层11本体33操持部111第一表面331操持孔113第二表面200移动终端1131操持区210机壳115侧壁面211前壳30保护膜213安装面31主体部215粘胶层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固定组件100,该电池固定组件100应用于移动终端200。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包括机壳210,电池固定组件100安装于机壳210内,该电池固定组件100包括电池10和保护膜30,保护膜30的一表面与电池10可拆卸贴合连接,保护膜30的背离电池10的另一表面连接于机壳2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池10上设置保护膜30,形成一个电池固定组件100。保护膜30将电池10固定在机壳210内,并与电池10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电池10进行拆卸维护时,揭开保护膜30,使保护膜30的一部分离开电池10的侧面,即可使电池10与保护膜30分离,进而将电池10与机壳210分离。如此,需要维修或更换电池10时,可以方便的拆卸电池10,电池10不容易损坏,降低电池10报废率。参照图1,保护膜30包括主体部31和至少一操持部33,操持部33设于主体部31的端部,主体部31的一表面设置有贴合段311,贴合段311可拆卸贴合连接于电池10,主体部31背离贴合段311的表面可拆卸连接于机壳210。需要对电池10进行拆卸时,通过手持操持部35,带动贴合段311离开电池10,即可将保护膜30的整体打开,然后将电池10与主体部31分离即可,这样可以方便电池10的拆卸。并且因为保护膜30是与电池10可拆卸环绕连接的,即电池10被包裹在保护膜30中,这样可以使电池10在拆卸或安装时不容易被旁边的零件损伤。进一步地,保护膜30包括两操持部33,两操持部33相对设于主体部31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两个操持部33,这样能在拆卸电池10的过程中,通过揭开两操持部31,使电池10更方便的被取出。在本实施例在中,主体部31设有两贴合段311,两贴合段311间隔设于主体部31的两侧。设置两个相对的贴合段311,可以使保护膜30能与电池10进行更好的固定。进一步地,贴合段311设有易拆胶层3111,易拆胶层3111将贴合段311与电池10可拆卸连接。该易拆胶层3111可以为双面胶,在贴合段311的设置易拆胶层3111是为了能让贴合段311与电池10进行良好的固定,同时易拆胶层3111也方便贴合段311与电池10更好的分离,从而使保护膜30与电池10能良好的固定。参照图3,进一步地,电池10包括本体11,本体1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3、以及连接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3的侧壁面115,主体部31完全包覆于第一表面111,并部分包覆于第二表面113,贴合段311与侧壁面115贴合。主体部31完全包覆第一表面111,可以使电池10更好的与保护膜30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易拆胶层3111设置的位置正好处在贴合段311与侧壁面115接触位置,这样只需要设置小部分的易拆胶层3111,就可以把保护膜30很好地固定在电池10。进一步地,所述操持部33设于所述第二表面113,所述第二表面113形成有操持区1131。当电池固定组件100安装在机壳210内,操持部33既可与第二表面113贴合,又可以向远离第二表面113的方向活动,当操持部33与第二表面113贴合时,两贴合部33之间形成操持区1131,形成操持区1131可以在拆卸时,方便对操持部33进行揭起,方便拆卸,并且设置操持区1131还有利于电池10散热。参照图1或图2,在本实施例中,操持部33的表面设有多个操持孔331,多个操持孔331在操持部33间隔设置。设置操持孔331可以在揭开操持部33时增加手指的摩擦力,更方便将电池10拆卸下来。可以理解的是,操持孔331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置,只要能保证增加揭开操持部33时手指的摩擦力即可。以及通过在操持部33设置操持孔331增加摩擦力的方式仅为一种实施例,还可以设置凸点或波纹,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一步地,机壳210包括前壳211,前壳211具有安装面213,该安装面213设有粘胶层215,粘胶层215与主体部31背离电池10的一表面胶合连接。粘胶层215可以理解为双面胶,设置粘胶层213主要是为了主体部31能更好的固定在安装面213内,从而将电池组件100固定在前壳211内。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200,请参阅图3,移动终端包括机壳210,所述移动终端200还包括电池固定组件100,该电池固定组件100与机壳210固定连接,电池固定组件100包括电池10和保护膜30,保护膜30的一表面与电池10可拆卸贴合连接,保护膜30的背离电池10的另一表面连接于机壳210。由于本移动终端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