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751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体。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电池箱体的重量将对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产生直接影响。具体地,电池箱体的重量越小,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越大。

因此,为了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传统技术中的电池箱体采用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制造。但是由于此类轻质材料本身的脆性较大,导致现有的电池箱体存在承载能力、抗挤压能力及抗撞能力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以解决现有的电池箱体承载能力、抗挤压能力及抗撞能力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部框架和加强板,所述底部框架与所述加强板相连接,所述加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板和多个第一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顶壁,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相邻所述第一加强梁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顶壁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包围形成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板为平板,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填充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板和多个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二加强梁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第二顶壁,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相邻所述第二加强梁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形成非零夹角。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结构胶粘接。

所述底部框架与所述加强板通过结构胶粘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部组件,底部组件包括底部框架和加强板,加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相连接,第一加强板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板和多个第一加强梁,第一加强梁与第一连接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箱体中包括加强板,加强板提高了电池箱体的承载能力,其中第一加强板包括多个第一加强梁,这样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加强板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箱体的承载能力,还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箱体抵抗来自横向荷载的冲击,提高了电池箱体的抗撞能力以及抗挤压能力。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箱体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箱体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箱体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第一加强板的A-A截面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箱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2-底部框架;

22-第三通孔;

4-加强板;

42-第一加强板;

422-第一加强梁;

4222-第一侧壁;

4224-第二侧壁;

4226-第一顶壁;

424-第一连接板;

426-第一通孔;

44-第二加强板;

442-第二加强梁;

444-第二连接板;

446-第二通孔;

6-填充物;

8-中框;

82-第四通孔。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部组件,底部组件包括底部框架2和加强板4,底部框架2与加强板4相连接,加强板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加强板42和第二加强板44,第一加强板42和第二加强板44相连接,第一加强板42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板424和多个第一加强梁422,第一加强梁422与第一连接板424连接。

加强板4可以位于底部框架2的上方,底部框架2与加强板4密封连接,可以起到电池箱体底部密封的作用。底部框架2与加强板4可以通过结构胶粘接,还可以通过焊接、铆接和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一加强板42与第二加强板44可以通过结构胶粘接,同样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和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底部框架2可以采用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等轻质金属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采用这种轻质金属材料制成的底部框架2可以通过模具挤压成型的方式获得。加强板4可以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等纤维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具体的,第一加强板42和第二加强板44可以采用同种纤维材料制成,也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种材料制成;或者,第一加强板42或第二加强板44可以包括多层,每层可以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得。这种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轻质、耐高温、抗拉强度较大、耐腐蚀、耐生锈、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由这种材料制成的加强板4可以进一步减轻电池箱体的重量,并有效提高电池箱体的承载能力、抗挤压能力、抗撞能力以及耐腐蚀、耐生锈、耐高温的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箱体中包括加强板4,加强板4加强了电池箱体的承载能力,其中第一加强板42包括多个第一加强梁422,这样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加强板42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箱体的承载能力,还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箱体抵抗来自横向荷载的冲击,提高了电池箱体的抗撞能力以及抗挤压能力。

如图1所示,第二加强板44可以为平板,平板与底部框架2密封的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第二加强板44也可以为与第一加强板42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具体的,第二加强板44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板444和多个第二加强梁442,第二加强梁442与第二连接板444连接。第二加强板44包括多个第二加强梁442,这样可以提高第二加强板44的强度和刚度,第一加强板42与第二加强板44叠加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箱体的承载能力、抗撞能力以及抗挤压能力。

第一加强板42与第二加强板44层叠设置的一种实施例是,每个第一加强梁422和第二加强梁442都是实心梁结构,这种实心梁结构可以较大程度的承受纵向荷载,进而提高电池箱体的承载能力,也可以有效的抵抗侧向压力及拉力,进而提高电池箱体的抗撞能力以及抗挤压能力。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加强梁422还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4222和第二侧壁4224,以及连接第一侧壁4222和第二侧壁4224的第一顶壁4226,第一连接板424连接相邻第一加强梁422的第一侧壁4222和第二侧壁4224。具体的,第一加强梁422和第一连接板424可以一个连一个交替连接设置,且多个第一加强梁422相对于多个第一连接板424朝同一方向凸出设置,其中,第一侧壁4222、第一顶壁4226和第二侧壁4224可以依次连接,形成“几”字型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强第一加强梁422的弹性,提高其变形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减轻电池箱体的重量,进一步实现电池轻量化设计。

更进一步地,第一侧壁4222、第二侧壁4224、第一顶壁4226与第二加强板44包围形成空腔。这种具有空腔的结构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可以有效地吸收外界施加的能量,同时有效地缓和外力的冲击,进而提高电池箱体的抗冲撞、抗震能力,并且也可以减轻电池箱体的重量。另外,第一加强梁422的内部还便于与其他部件直接连接,或者在其内部直接添设其他部件。例如,第一加强梁422的内部可以与带有螺母的金属片通过胶接的方式连接,然后金属片上的螺母可以通过螺栓与其他部件连接。

如图3所示,空腔内还可以设置有填充物6。填充物6可以由泡沫、棉纤维等材料制成。具体的,可以先提前做好适合前述空腔内部空间大小的填充物6,然后将填充物6填入到前述空腔内。当电池箱体受到外力挤压时,由于前述空腔内填充了填充物6,可以有效减小外力挤压的速度,进而可以抵抗较大强度的外力挤压,从而提高电池箱体的抗挤压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空腔可以为多个,可以每个空腔内都添加填充物6,也可以其中部分空腔内添加填充物6。

同样的,第二加强板44也可以为与第一加强板42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具体的,第二加强梁44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连接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第二顶壁,第二连接板444连接相邻第二加强梁442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在具体实施中,第二加强梁442和第二连接板444可以交替连接设置,且多个第二加强梁442相对于多个第二连接板444朝同一方向凸出设置,其中,第三侧壁、第二顶壁和第四侧壁可以依次连接,形成“几”字型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强第一加强梁422的弹性,提高其变形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减轻电池箱体的重量,进一步实现电池轻量化设计。上述这种结构的第二加强板44与第一加强板42层叠设置,可以大大加强电池箱体的承载能力以及抵抗外部荷载的能力。

进一步的,加强板4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加强板42和多个第二加强板44,各第一加强板42和各第二加强板44层叠设置,可以更好的分解电池箱体所受到的侧面挤压、碰撞的荷载,使分担到每个第一加强板42或第二加强板44的荷载大大减小,从而使每个第一加强板42或第二加强板44都不容易达到其最大承载能力,防止出现由于超过电池箱体的最大承载能力,而发生的结构破坏的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电池箱体的承载能力、抗撞能力以及抗挤压能力。

进一步的,第一加强梁422和第二加强梁442的个数也可以不同,每个第一加强梁422和第二加强梁442均可以分别沿不同方向设置。这样,电池箱体可以抵挡来自不同方向施予的外力,增强电池箱体侧向的抗碰撞能力和抗侧拉、抗侧压能力。

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加强梁422沿第一方向(如图2所示箭头所指X方向)延伸,第二加强梁442沿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箭头所指Y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形成非零夹角。第一加强板42的各第一加强梁422沿同一方向延伸,也就是各第一加强梁422彼此平行设置;第二加强板44的各第二加强梁442沿同一方向延伸,也就是各第二加强梁442彼此平行设置。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使第一加强板42抵抗其在第一加强梁422的延伸方向上的荷载的能力达到更高,也可以使第二加强板44抵抗其第二加强梁442的延伸方向上的荷载的能力达到更高,这就更进一步地增强了电池箱体抵抗侧向碰撞、侧向挤压的能力。

优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如图2中箭头所指X方向与箭头所指Y方向形成的夹角可以是90度)。一方面,大部分外力都是来自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这样可以直接有效的抵抗外力冲击,提高电池箱体抵抗外力的效率,当然,另一部分来自其他方向上的外力也可以被分解到前述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同样可以有效抵挡这部分外力冲击;另一方面,第一加强梁422和第二加强梁442相互垂直设置,这样更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流程化的施工和操作,工作进度、生产时间、生产量等也便于控制,提高生产和加工效率。

每个第一加强板42和每个第二加强板44分别抵抗其在第一加强梁422和其在第二加强梁442的延伸方向上的荷载的能力都可以达到更高;第一加强板42和第二加强板44交替重叠设置,相邻的第一加强梁422和第二加强梁44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这样在上述两个方向上抵挡外部荷载的能力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并且其他方向上的荷载也可以分解到相互垂直的前述两个方向上,成为前述两个方向上的分荷载。这样,电池箱体抵抗侧向荷载的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进而也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箱体的抗碰撞能力和抗挤压能力。

如图2和图5所示,底部组件还可以包括中框8,中框8可以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等纤维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中框8可以用于容纳电池模组,并且中框8还可以用于与上盖密封连接。

底部框架2、加强板4及中框8不限于由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所有材料制成,其他不影响底部框架2、加强板4及中框8在本申请中发挥其功能的材料均可采用。

更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42的四周设置的第一通孔426、第二加强板44的四周设置的第二通孔446、底部框架2的四周设置的第三通孔22和中框8的四周设置的第四通孔82均可以用于与车体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铆接等;另外,以上第一通孔426、第二通孔446、第三通孔22和第四通孔82也可以用于与相邻的结构连接,例如第一加强板42与第二加强板44连接、第二加强板44与底部框架2连接或者中框8与第一加强板42连接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