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将端子压入骨架且压平的半自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887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将端子压入骨架且压平的半自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自动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将端子压入骨架且压平的半自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变压器骨架通过射出成型、去毛边后,需要人工插引脚,现有一种变压器骨架需要插六根引脚,而将六根引脚一一组装到骨架上的过程全部由人工来完成,先将六根引脚插入骨架上,然后人工通过治具压平六根引脚,需要对力度的把握非常严格,这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并且工人的劳动强度高,如果操作不当,会对变压器中的六根引脚或骨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产品的合格率,并且安装效率很低,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使产品的制造成本上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用于将端子压入骨架且压平的半自动设备,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将端子压入骨架且压平的半自动设备,包括机架以及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置于机架上方,所述工作台上设置固定装置、压入装置以及控制柜,所述固定装置上端面倾斜设置,所述压入装置固定设置于固定装置上端面,所述固定装置与控制柜并排设置且固定于工作台;所述压入装置包括跑道、下压装置、第一挡料装置、第二挡料装置以及限定装置;

所述下压装置固定设置于固定装置上,包括下压气缸、固定块、支撑块以及下压块,所述支撑块设置有两块,包括第一支撑块以及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并排且垂直固定于固定装置上方,所述固定块设置于第一支撑块以及第二支撑块上方,所述下压气缸设置于固定块上方,且下压气缸的推杆末端与下压块连接,所述下压气缸驱动下压块进行反复运动;

所述跑道设置于固定装置上端面,且位于两块支撑块之间,所述跑道中间设置有凹槽,所述两块支撑块沿着跑道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跑道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孔位以及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孔位与第二孔位均穿过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挡料装置与第一孔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挡料装置与第二孔位对应,所述限定装置设置于凹槽上方;

所述第一挡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以及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块侧面,且第一气缸末端与第一挡块连接,所述第一挡块可穿过第一孔位,所述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挡块在第一孔位内作反复运动;所述第二挡料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以及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块侧面,且第二气缸末端与第二挡块连接,所述第二挡块可穿过第二孔位,所述第二气缸带动第二挡块在第二孔位内作反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支撑板以及支撑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两块,所述两块支撑臂并排垂直固定于固定板上方,且支撑板方为倾斜面,所述支撑面板倾斜设置,且固定于两块支撑板上方,所述压入装置倾斜固定于支撑面板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限定装置包括限位块以及调节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底座设置两块,且并排垂直固定于跑道侧面,所述限位块设置于两块调节底座上,且位于跑道凹槽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柜内部设置PLC控制面板,其正面设置操作面板、计数器以及控制柜开关,其背面设置光电调节开关以及电磁阀开关,其上方设置三色警示灯。

进一步的,还设置光电传感器以及电磁阀,所述光电传感器与电磁阀均与PLC控制面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三个,其中与所述第一支撑块同一侧设置一个,与所述第二支撑块同一侧设置两个,所述电磁阀设置三个,分别位于下压气缸、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上,且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备安全罩,所述设备安全罩设置避让位置。

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设备的下压装置通过跑道、下压装置、第一挡料装置、第二挡料装置以及限定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六根引脚和骨架之间的自动组装,且组装完成后从跑道自动滑下;降低了人工成本,成品质量稳定,生产产品数量由1200PCS/8小时提升到1.5万-1.6万PCS/8小时,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同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自动化控制,操作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a;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b;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设备的局部视图a;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设备的局部视图b;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侧视图。

标号说明:

1-机架,11-推手,12-万向轮,2-工作台,3-压入装置,31-跑道,32-下压装置,321-下压气缸,322-固定块,323-第一支撑块,324-第二支撑块,325-下压块,33-第一气缸,34-第二气缸,35-限定装置,351-限位块,3511-长条孔,352-调节底座,4-固定装置,41-固定板,42-支撑板,43-支撑面板,5-控制柜,51-控制柜开关,52-计数器,53-操作面板,6-光电调节开关,7-电磁阀开关,8-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6,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将端子压入骨架且压平的半自动设备,包括机架1以及工作台2,工作台2设置于机架1上方,工作台2上设置固定装置4、压入装置3以及控制柜5,固定装置4上端面倾斜设置,压入装置3固定设置于固定装置4上端面,固定装置4与控制柜5并排设置且固定于工作台2。

固定装置4包括固定板41、支撑板42以及支撑面板43,固定板41固定设置于工作台2上,支撑板42设置有两块,两块支撑臂并排垂直固定于固定板41上方,且支撑板42方为倾斜面,支撑面板43倾斜设置,且固定于两块支撑板42上方,压入装置3倾斜固定于支撑面板43上方,便于端子下滑。

压入装置3包括跑道31、下压装置32、第一挡料装置、第二挡料装置以及限定装置35,下压装置32固定设置于固定装置4的支撑面板43上,包括下压气缸321、固定块322、支撑块以及下压块325,支撑块设置有两块,包括第一支撑块323以及第二支撑块324,第一支撑块323与第二支撑块324并排且垂直固定于支撑面板43的上方,固定块322设置于第一支撑块323以及第二支撑块324上方,下压气缸321设置于固定块322上方,且下压气缸321的推杆末端与下压块325连接,下压气缸321驱动下压块325进行反复运动。

跑道31设置于支撑面板43的上端面,且位于两块支撑块之间,跑道31中间设置有凹槽,两块支撑块沿着跑道31中心对称设置,跑道31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孔位以及第二孔位,第一孔位与第二孔位均穿过凹槽,其中,第一挡料装置与第一孔位对应设置,第二挡料装置与第二孔位对应,限定装置35设置于凹槽上方。

第一挡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33以及第一挡块,第一气缸33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块323侧面,且第一气缸33末端与第一挡块连接,第一挡块可穿过第一孔位,第一气缸33带动第一挡块在第一孔位内作反复运动;第二挡料装置包括第二气缸34以及第二挡块,第二气缸34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块324侧面,且第二气缸34末端与第二挡块连接,第二挡块可穿过第二孔位,第二气缸34带动第二挡块在第二孔位内作反复运动。

限定装置35用于压住骨架,使其按顺序在跑道31内依次下滑,其包括限位块351以及调节底座352,调节底座352设置两块,且并排垂直固定于跑道31侧面,限位块351设置于两块调节底座352上,且位于跑道31凹槽的正上方,其中限位块351上设置两个长条孔3511,并利用螺栓将限位块351锁紧于两块调节底座352上,当螺栓松开,通过长条孔3511可调节限位块351移动。

控制柜5内部设置PLC控制面板,其正面设置操作面板53、计数器52以及控制柜开关51,其背面设置光电调节开关6以及电磁阀开关7,其上方设置三色警示灯,安装有三色警示灯,可方便操作人员知晓设备工作状态,并在出现故障时及时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还设置光电传感器8以及电磁阀,光电传感器8与电磁阀均与PLC控制面板连接,其中,光电传感器8设置三个,其中与第一支撑块323同一侧设置一个,与第二支撑块324同一侧设置两个,电磁阀设置三个,分别位于下压气缸321、第一气缸33以及第二气缸34上,且配合使用,其中光电传感器8利用光电调节开关6控制打开与关闭,电磁阀利用电磁阀开关7控制打开与关闭;其中一个光电传感器8用于感应工件,并配合计数器52计数。

机架1底部设置万向轮12,并且在靠近控制柜5一侧设置推手11,万向轮12设置四个,且均带有刹车功能,便于设备的移动以及固定;同时在机台面板上设置设备安全罩,设备安全罩设置于下压装置32与固定装置4上方,可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性能大大提高以及减少了粉尘的侵袭,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设备安全罩设置避让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设备在工作之前,工人先将六根引脚分别插入端子内,并依次将其放入跑道31,下滑当达到第一挡料装置时,配合其使用的光电传感器8感应到插好引脚的端子,利用电磁阀控制第一气缸33后退,使其继续下滑,达到第二挡料装置,即下压装置32下方,配合其使用的光电传感器8感应到端子,同时第一气缸33前进,继续挡住后续的端子,并利用电磁阀控制下压气缸321带动下压块325下压将六根引脚压入骨架,并且压平,完成后,利用电磁阀控制第二气缸34后退,将压完的端子释放并继续沿着跑道31下滑,然后第二气缸34前进,完成一个工件的组装,在组装过程中,利用光电传感器8与计数器52配合计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半自动设备的下压装置通过跑道、下压装置、第一挡料装置、第二挡料装置以及限定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六根引脚和骨架之间的自动组装,且组装完成后从跑道自动滑下;降低了人工成本,成品质量稳定,生产产品数量由1200PCS/8小时提升到1.5万-1.6万PCS/8小时,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同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自动化控制,操作更加简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