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5159发布日期:2018-12-19 05:5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基于在先申请日本专利申请no.2017-115436,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筒状的壳体和容纳在该壳体中的端子。

背景技术

通常地,车载装置等的电气装置设置有各种连接器,并且电气装置经由连接器连接到外部装置,以向电气装置供给电力或传送信号。作为这样的连接器的一个实例,提出了一种设置于电动节流阀控制装置的连接器(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83809(在下文中称为"jp'809"))。在jp'809中公开的连接器由形成在盖的外侧面上的筒状的联结部(壳体)和容纳在该联结部中的联结端子构成。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如下所述,在jp'809中公开的连接器中存在端子容纳在一端开口的筒状的壳体中这样的缺点。即,例如,可能要求这样的连接器具有防止操作者的手指等接触端子的金属部的构造,从而满足由诸如iec60529这样的标准定义的国际防护代码。一种构造可以包括使得从筒状的壳体的开口端到端子的末端的距离为长的,因此手指不可能触碰端子。然而,这样的构造引起连接器的整体尺寸的增大。

另一种构造可以包括在端子的末端处设置绝缘部,使得手指不直接接触金属部。然而,在其中形成为弹性片形状的配对端子将要接触带状的端子金具这样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当将连接器互相连接时,配对端子滑动接触(以滑动的方式接触)绝缘部,可能导致绝缘部被切削。可以将绝缘部从端子金具的接触面带回(即,绝缘部远离配对端子的位置),以防止与配对端子滑动接触,然而那将使得手指可能触碰接触面,导致人体接触防止功能的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在提高人体接触防止功能的同时防止绝缘部与配对端子之间的滑动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筒状的壳体,该筒状的壳体在一端处具有开口;和端子,该端子要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端子包括绝缘部和带板状的端子金具部,所述端子金具部包括接触面,该接触面要与配对端子接触,并且形成在所述端子金具部的正面和背面的至少一者上,其中,所述绝缘部包括:末端绝缘部,该末端绝缘部被设置到所述端子金具部的位于开口侧处的端面;和侧绝缘部,该侧绝缘部被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将所述末端绝缘部夹在中间,并且其中,在与所述接触面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末端绝缘部相对于所述接触面缩进,并且所述侧绝缘部相对于所述末端绝缘部突出。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到端子金具主体的端面的末端绝缘部相对于与配对端子接触的接触面缩进,从而当将连接器互相连接时,防止绝缘部与配对端子之间的滑动接触。此外,被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将末端绝缘部和端子金具部夹在中间的侧绝缘部相对于末端绝缘部突出,所以操作者的手指不容易触碰接触面,从而提高了人体接触防止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该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连接器的端子金具的平面图;

图6是端子金具的前视图;和

图7是示出端子金具与配对端子之间的滑动接触的截面图。

参考标记列表

1连接器

2壳体

21开口

3端子

3b端子连接部(端子金具部)

311接触面

312缩进面

32绝缘部

321末端绝缘部

322侧绝缘部

100配对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连接器1的端子3的平面图,图6是端子3的前视图,并且图7是图示出端子3与配对端子100之间的滑动接触的截面图。

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器1用于将诸如电机和逆变器这样的车载装置互相连接。连接器1包括:筒状的壳体2,该壳体2在其一端处具有开口21;和两个端子3,其容纳在壳体2中。在该实施例中,将筒状的壳体2的延伸方向称为x方向,并且将与x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分别称为y方向和z方向。此外,在x方向上,将壳体2的开口21侧称为“开口侧”,并且将与开口侧的相反的一侧称为“电线侧”。

壳体2由绝缘树脂制成,并且当从x方向上观看时,形成为长度方向对应于y方向的卵形。环状的密封件22设置到壳体2的外周面。壳体2的在x方向上的电线侧的端部由壁部23封闭。壁部23与端子3形成为一体。

配对壳体和配对端子100(参见图7)被容纳在筒状的壳体2的内部空间中。配对端子100包括多个弹性片101、102,并且被构造为通过在z方向上从外侧(即,壳体2的壁)指向内侧(内部空间的中央部)的力,而接触并推动稍后描述的接触面311。

两个端子3在y方向上对齐,并且具有相同的构造。例如,端子3包括使用模具成型而一体地形成的端子金具主体31和绝缘部32。

端子金具主体31由例如板金属形成,并且沿着xy平面延伸。端子金具主体31包括:电线连接部3a,其要连接于电线;和端子连接部3b,其为要连接于配对端子100的端子配合部。在连接器1中,端子连接部3b被容纳在壳体2中,并且电线连接部3a突出到壳体2的外部。

在端子连接部3b中,端子金具主体31形成为长边对应于x方向的矩形的带板状。只要至少端子连接部3b形成为带板状,则端子金具主体31可以选取其它形状。要与配对端子100接触的接触面311形成在端子金具主体31的端子连接部3b的正面和背面两个面上。两个接触面311中的一个接触面将与配对端子100实际接触,并且两个接触面311中的任意一个接触面都可以接触配对端子100。或者,配对端子100可以设置于配对端子主体31的两侧,从而两个接触面311均可以与配对端子100接触。

缩进面312形成在端子金具主体31的端子连接部3b的正面和背面两个面上,并且相对于接触面311位于x方向上的开口侧。缩进面312在z方向(即,与接触面311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接触面311是缩进的。这里,“缩进”或“缩进的”与“突出”或“突出的”具有相反的意思。即,如果将缩进面312作为基准,则接触面311在z方向上突出。从而,端子金具主体31的板厚在形成有缩进面312的区域处比形成有接触面311的区域处薄。锥状面313形成在接触面311与缩进面312之间,使得锥状面313从接触面311向缩进面312在z方向上逐渐缩进。

绝缘部32包括:末端绝缘部321,该末端绝缘部321设置到端子金具主体31的x方向上的开口侧的端面314;和两个侧绝缘部322,该两个侧绝缘部322被设置为在y方向上(即,在宽度方向上)将末端绝缘部321和端子连接部3b夹在中间。末端绝缘部321和侧绝缘部322在x方向上的开口侧上互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成型,末端绝缘部321的正面和背面这两个面在z方向上比缩进面312稍微缩进(即,相对于缩进面312稍微缩进),但是这两个面可以位于与缩进面312大致相同的平面上。此外,末端绝缘部321的正面和背面这两个面相对于接触面311在z方向上缩进。

侧绝缘部322延伸到如下位置:侧绝缘部322不仅将端子金具主体31的形成有缩进面312的区域夹在中间,而且将端子金具主体31的形成有接触面311的区域夹在中间。从而,侧绝缘部322遍及要被容纳在壳体2中的整个区域而延伸。侧绝缘部322的正面和背面这两个面布置在与接触面311大致相同的平面上,或者被布置为相对于接触面311稍微缩进,并且相对于末端绝缘部321在z方向上突出。在该实施例中,侧绝缘部322在x方向上的开口侧具有锥状,使得其在z方向上的尺寸随着其朝着开口侧前进而减小。然而,可以不形成这样的锥状部。当在x方向上观看时,如上所述的具有末端绝缘部321和两个侧绝缘部322的绝缘部32形成为h状形状,并且包括在z方向上开口的两个槽。

接着,将说明当将连接器1配合到配对连接器时的端子的位置关系。这里,配对端子100的弹性片101、102的y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或稍小于接触面311的y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弹性片101、102在y方向上不从接触面311突出。经过端子3的形成有末端绝缘部321和缩进面312的区域的弹性片101形成为不与该末端绝缘部321和该缩进面312中的任一者接触或滑动接触。

另一方面,经过端子3的形成有接触面311的区域的弹性片102形成为与该接触面311接触并滑动接触。已经接触接触面311的弹性片102弹性变形,从而推动接触面311。锥状面313形成在接触面311与缩进面312之间,从而使经过该锥状面313的弹性片逐渐变形。如上所述,由于弹性片不从接触面311突出,所以弹性片不与侧绝缘部322接触或滑动接触。

一旦连接器互相配合,配对端子100的所有的弹性片均经过形成有末端绝缘部321和缩进面312的区域,并且与接触面311接触。

根据该实施例的本发明具有下面的有益效果。即,由于设置于端子金具主体31的端面314的末端绝缘部321相对于与配对端子100接触的接触面311稍微缩进,所以当将连接器互相连接时,能够防止绝缘部32与配对端子100之间的滑动接触。此外,由于被设置为在y方向上将末端绝缘部321夹在中间的侧绝缘部322相对于末端绝缘部321突出,所以操作者的手指不容易触碰接触面311,从而提高了人体接触防止功能。

此外,由于端子金具主体31与绝缘部32一体地形成,所以能够减少连接器1的部件的数量。

此外,由于端子金具主体31包括相对于接触面311缩进的缩进面312,所以即使在配对端子主体31与绝缘部32的一体成型期间在末端绝缘部321与端面314之间的边界面处产生毛刺,也能够防止绝缘部32与配对端子100之间的滑动接触。即,即使产生的毛刺在z方向上从缩进面312突出,由于缩进面312相对于接触面311缩进,所以这些毛刺不太可能与配对端子100接触。

此外,由于两个侧绝缘部322遍及端子金具主体31的要被容纳在壳体2中的整个区域而在y方向上将端子连接部3b夹在中间,所以能够提高在y方向上对齐的两个端子3之间的绝缘性。结果,端子3能够互相靠近地设置,使得能够减小连接器1的整体尺寸。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可以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它构造,并且,下面描述的变形等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端子金具主体31与绝缘部32一体地成型。然而,它们能够形成为分离件。即,绝缘部可以形成为帽状形状并且被装接于端子金具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端子金具主体31包括相对于接触面311缩进的缩进面312。然而,在成型绝缘部期间不太可能产生毛刺、或者能够适当地去除毛刺、或者毛刺不太可能与配对端子接触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缩进面。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接触面311形成在端子金具主体31的端子连接部3b的正面和背面两个面上。然而,与配对端子接触的接触面可以仅形成在正面和背面中的一个面上。此外,在接触面仅形成在一个面上的情况下,缩进面应该与接触面形成在相同面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侧绝缘部322遍及端子金具主体31的要被容纳在壳体2中的整个区域(即,端子连接部3b)而延伸。然而,只要侧绝缘部至少设置于在宽度方向上将末端绝缘部夹在之间的位置处,则可以以可选择的方式构成侧绝缘部322。在侧绝缘部仅设置于端子金具主体31的末端部的情况下,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例如,通过在两个端子之间设置由绝缘树脂制成的壁,或者通过增大端子之间的距离,而确保端子之间的绝缘性。

这里已经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构造和方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虽然参考一些特定实施例示出和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涉及形状、材料、数量和其它详细构造的各种修改应用于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因此,由于通过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实例的方式描述了本文公开的指定形状、材料等的那些说明,并且不限于本发明,所以使用不对形状、材料等的一部分或全部限制的名称的部件的描述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