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78266发布日期:2019-01-02 23:5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带端子电线的防腐蚀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的技术,其包括:密封工序,以覆盖包覆电线的芯线露出部的方式涂布第一粘度状态的密封树脂,进行密封;芯线加热工序,对芯线露出部进行加热,使其周围的密封树脂变为粘度比第一粘度状态低的第二粘度状态,并且使其渗透填充到端子与芯线之间和芯线的裸线之间;以及固化工序,使密封树脂整体固化。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包覆装置的技术,该包覆装置利用包覆材料来覆盖带端子电线中的导体部与导体连接部的连接部分,该带端子电线包括电线和端子配件,该端子配件具有与该电线的导体部连接的导体连接部和与对侧端子连接的箱形的端子连接部。专利文献2的包覆装置具有对带端子电线进行保持的保持单元。保持单元包括容纳端子连接部的容纳部,并具有覆盖该端子连接部的端子掩模部。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在从喷嘴向电线·端子连接部提供密封材料时使用的带电线端子支承装置的技术。专利文献3的带电线端子支承装置包括:端子简易保持部,当电线弯曲而在该电线上产生欲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反作用力时,拆装自由地保持端子配件的电气接触部;和电线简易保持部,拆装自由地保持电线的树脂包覆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225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7-48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6-21923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理想的是减少防腐蚀处理所需的工时并提高带端子电线的生产性。例如,如果能够缩短形成树脂被膜所需的时间,则能够提高带端子电线的生产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性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被膜形成工序,对具有端子的带端子电线形成将电线的芯线和所述端子一体地覆盖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被膜,所述端子具有:芯线压接部,将所述芯线夹在与底壁相连的一对导体紧固片的前端与所述底壁之间;和包覆压接部,被压接到所述电线的包覆体;以及照射工序,对所述被膜照射紫外线,在所述被膜形成工序中,一边使间歇性地喷射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液滴的喷出口与所述带端子电线相对移动,一边由从所述喷出口喷射的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所述被膜,所述被膜形成工序中的所述喷出口与所述带端子电线的相对移动的方向是与所述液滴的喷射方向正交的方向。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包括:被膜形成工序,对具有端子的带端子电线形成将电线的芯线和端子一体地覆盖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被膜,该端子具有:芯线压接部将芯线夹在与底壁相连的一对导体紧固片的前端与底壁之间;和包覆压接部,被压接到电线的包覆体;以及照射工序,对被膜照射紫外线。在被膜形成工序中,一边使间歇性地喷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液滴的喷出口与带端子电线相对移动,一边由从喷出口喷射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被膜。被膜形成工序中的喷出口与带端子电线的相对移动的方向是与液滴的喷射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利用间歇性地喷射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液滴来形成被膜。根据该被膜形成方法,即使喷射方向上的喷出口与目标部位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动,液滴所附着的位置也不易发生偏离。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形成被摸而不会使喷出口与带端子电线沿着喷射方向相对移动。因此,将被膜形成工序所需的时间缩短,能够实现提高生产性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和电线的立体图。

图2是针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端子压接用模具对压接端子的压接进行说明的前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射装置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被膜形成工序的立体图。

图7是对实施方式的被膜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8是对实施方式的被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照射工序的立体图。

图10是对实施方式的被膜进行说明的另一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液滴的扩散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射装置的另一方式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对实施方式的被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接端子(端子)

3:液滴

4: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

5:带端子电线

6、8:被膜

6s:表面

7:紫外线固化型树脂

11:端子连接部

12:芯线压接部

12a:前端

12b:后端

13:包覆压接部

13a:前端

14、15:中间部

15a:底部

15b:侧壁部

16:空隙

21、31:底部(底壁)

22:第一筒片部(导体紧固片)

23:第二筒片部(导体紧固片)

22a、23a:前端

22b、23b:弯曲部

22c、23c:基端部

24:槽部

31:底部

32:第三筒片部

33:第四筒片部

40:砧座

40a:支承面

50:压接器

50a:紧固部

51:第一壁面

52:第二壁面

53、56:曲面部

54、57:中间部

55、58:边缘部(日语:裾部)

60:电线

61:芯线

61a:前端

61b:中间露出部

62:包覆体

62a:前端

70:喷射装置

71:主体

72:喷射部

72a:喷嘴

72b:喷射机构

73、73a:保持部

74:臂部

76:紫外线照射装置

100:端子压接装置

h1:顶点位置

li:假想线

wd1:芯线压接部的宽度

l:第一方向

w:第二方向

h:第三方向

x:移动方向

θ: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制。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4,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和电线的立体图,图2是针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端子压接用模具对压接端子的压接进行说明的前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射装置的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被膜形成工序的立体图,图7是对实施方式的被膜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8是对实施方式的被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照射工序的立体图,图10是对实施方式的被膜进行说明的另一剖视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液滴的扩散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射装置的另一方式的图,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的剖视图,图14是对实施方式的被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压接端子1具有端子连接部11、芯线压接部12和包覆压接部13。端子连接部11、芯线压接部12以及包覆压接部13沿着压接端子1的长度方向依次配置。压接端子1由作为母材的导电性的金属板(例如,铜板、铜合金板)形成。压接端子1通过对母材实施冲压加工、弯曲加工等而形成为预定形状。在压接端子1的表面,也可以进行镀锡(sn)等的镀敷。

在本说明书对压接端子1的说明中,将与对侧端子的连接方向即与对侧端子的插入方向称为第一方向l。第一方向l是压接端子1的长度方向。将压接端子1的宽度方向称为第二方向w。第二方向w与第一方向l正交。在压接端子1中,将与第一方向l和第二方向w中任一个都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h。第三方向h是压接端子1被压接时基于压接器50的压缩方向。第三方向h是压接端子1的高度方向。

端子连接部11是与对侧端子电连接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部11的形状是方筒状。芯线压接部12是压接于电线60的芯线61的部分。电线60具有芯线61和包覆体62。芯线61的材料例如是铜或铝。压接端子1的压接对象即电线60的端部的包覆体62被去除,芯线61被露出预定长度。本实施方式的芯线61是多根裸线的集合体。然而,芯线61也可以是同轴电缆这样的单线。压接端子1通过压接到电线60的端部从而电连接于露出的芯线61。

压接于芯线61之前的芯线压接部12的形状如图1所示地为u字形。芯线压接部12具有底部21、第一筒片部22和第二筒片部23。底部21是芯线压接部12的底壁部,并且被后述的砧座40支承。第一筒片部22和第二筒片部23是紧固在芯线61的一对导体紧固片。第一筒片部22是从底部2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突出的侧壁部。第二筒片部23是从底部21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突出的侧壁部。第一筒片部22和第二筒片部23在与底部21的宽度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第一筒片部22和第二筒片部23在第二方向w彼此对置。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筒片部22与第二筒片部23的间隔随着从底部21侧朝向前端侧而扩大。

如图1所示,包覆压接部13具有底部31、第三筒片部32和第四筒片部33。被压接到包覆体62之前的包覆压接部13的形状如图1所示地为u字形。底部31是包覆压接部13的底壁部。第三筒片部32是从底部3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突出的侧壁部。第四筒片部33是从底部31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突出的侧壁部。第三筒片部32和第四筒片部33在第二方向w彼此对置。第三筒片部32与第四筒片部33的间隔随着从底部31侧朝向前端侧而扩大。包覆压接部13被砧座40和压接器50压接在包覆体62。

端子连接部11和芯线压接部12经由中间部14相连。中间部14的高度比端子连接部11的高度和芯线压接部12的高度中的任一个都低。芯线压接部12和包覆压接部13经由中间部15相连。中间部15具有底部15a和侧壁部15b。底部15a连接芯线压接部12的底部21和包覆压接部13的底部31。侧壁部15b分别从底部15a的两侧延伸出。一个侧壁部15b连接第一筒片部22和第三筒片部32。另一侧壁部15b连接第二筒片部23和第四筒片部33。侧壁部15b的高度比芯线压接部12的各筒片部22、23的高度和包覆压接部13的各筒片部32、33的高度中的任一个低。

电线60如图1所示地以电线60的轴向与压接端子1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式被放置在压接端子1。在已放置于压接端子1的状态下,芯线61的前端61a朝向端子连接部11。从包覆体62露出到外部的芯线61被放置在芯线压接部12。此时,芯线61的前端61a也可以从芯线压接部12朝向端子连接部11侧突出。电线60的包覆体62被放置在包覆压接部13。即,电线60被设置为包覆体62的前端62a位于芯线压接部12和包覆压接部13之间。

芯线压接部12和包覆压接部13被图2所示的砧座40和压接器50压接在电线60。砧座40和压接器50是端子压接装置100的构成要素。砧座40是从下方支承芯线压接部12和包覆压接部13的支承侧模具。砧座40的支承面40a支承芯线压接部12的底部21的外侧面。因此,在芯线压接部12被砧座40支承的状态下,第一筒片部22和第二筒片部23成为从底部21向斜上方延伸出的姿势。同样地,砧座40从下方支承包覆压接部13。

压接器50是端子压接用模具,将压接端子1和电线60夹在压接器50与砧座40之间,并将压接端子1压接到电线60。压接器50将芯线压接部12和芯线61夹在压接器50与砧座40之间,并将芯线压接部12压接到芯线61。另外,压接器50将包覆压接部13和包覆体62夹在压接器50与砧座40之间,并将包覆压接部13压接到包覆体62。如图2所示,压接器50被设置在砧座40的上方。压接器50相对于砧座40沿着第三方向h相对移动。端子压接装置100具有使压接器50在第三方向h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

如图2所示,压接器50具有凹状的紧固部50a。紧固部50a是设置在压接器50的下表面的槽状的凹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器50以所谓b型压接方式(参照图4)将芯线压接部12压接在芯线61。如图2所示,紧固部50a具有第一壁面51和第二壁面52。第一壁面51与第二壁面52在第二方向w互相对置。

第一壁面51和第二壁面52分别具有曲面部53、56、中间部54、57以及边缘部55、58。第一壁面51和第二壁面52例如关于第二方向w对称地形成。曲面部53和56分别位于第一壁面51和第二壁面52的最里侧。曲面部53、56是在第三方向h与砧座40对置的对置面。中间部54、57连接曲面部53、56和边缘部55、58。中间部54、57的截面形状例如是直线状或大致直线状。中间部54、57随着从曲面部53、56朝向边缘部55、58而朝向压接器50的第二方向w的端部倾斜。

边缘部55、58位于第一壁面51和第二壁面52的最靠入口侧。边缘部55、58随着从中间部54、57朝向紧固部50a的入口而朝向压接器50的第二方向w的端部弯曲。

(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

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包括压接工序、被膜形成工序以及照射工序。压接工序是将压接端子1压接到电线60的工序。被膜形成工序是形成将芯线61和芯线压接部12整体地覆盖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的被膜6的工序。照射工序是对被膜6照射紫外线的工序。

(压接工序)

压接工序由端子压接装置100执行。端子压接装置100在压接端子1和电线60被砧座40支承的状态下使压接器50朝向砧座40下降。如图2所示,芯线61被设置在由底部21、第一筒片部22和第二筒片部23围成的内部空间,例如被放置在底部21的内侧面。一旦压接器50朝向砧座40下降,则如图2所示,第一筒片部22与第一壁面51接触,第二筒片部23与第二壁面52接触。

第一壁面51的曲面部53将第一筒片部22向第二筒片部23侧折曲,使第一筒片部22弯曲。更具体而言,第一壁面51以第一筒片部22的前端22a在第三方向h与芯线61对置的方式将第一筒片部22弯曲成大致j字形。第二壁面52的曲面部56将第二筒片部23向第一筒片部22侧折曲,使第二筒片部23弯曲。更具体而言,第二壁面52以第二筒片部23的前端23a在第三方向h与芯线61对置的方式将第二筒片部23弯曲成大致j字形。

此外,第一壁面51和第二壁面52将第一筒片部22朝向第二筒片部23侧按压,且将第二筒片部23朝向第一筒片部22侧按压。其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芯线压接部12被以其截面形状成为大致b字形的方式压接到芯线61。如图4所示,对于压接后的芯线压接部12,在第一筒片部22和第二筒片部23分别形成有弯曲部22b、23b。弯曲部22b、23b的形状为朝向与底部21侧相反的一侧凸出的弯曲形状。

第一筒片部22的弯曲部22b以前端22a位于比基端部22c更靠第二筒片部23侧的位置的方式折曲。第二筒片部23的弯曲部23b以前端23a位于比基端部23c更靠第一筒片部22侧的位置的方式折曲。各筒片部22、23的前端22a、23a将电线60的芯线61夹在其与底部21之间。筒片部22和23通过弯曲部22b和23b、基端部22c和23c以及底部21将芯线61包入,并且压接到芯线61。

第一筒片部22的弯曲部22b与第二筒片部23的弯曲部23b互相抵接。更具体而言,弯曲部22b和23b的前端侧的部分彼此在第二方向w互相抵接。由已互相抵接的弯曲部22b、23b形成槽部24。槽部24是由弯曲部22b、23b的壁面形成的槽状部位,沿着第一方向l延伸。槽部24在第二方向w上的宽度随着朝向底部21而变窄。

再者,包覆压接部13例如如图3所示,以互相重叠的方式压接到包覆体62。例如,第三筒片部32被卷绕在包覆体62的外周面,第四筒片部33被卷绕在第三筒片部32的外侧。然而,包覆压接部13的压接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第三筒片部32和第四筒片部33也可以卷绕在包覆体62中的在第一方向l互相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压接后的压接端子1和电线60形成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的被膜6。因此,将形成被膜6之前的带端子电线称为“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并且将形成被膜6之后的最终的带端子电线简称为“带端子电线5”。

(被膜形成工序)

被膜形成工序例如通过图5所示的喷射装置70来执行。喷射装置70是间歇性地喷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的液滴3的装置。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例如是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如图5所示,喷射装置70具有主体71、喷射部72和保持部73。主体71是喷射装置70的主体部分,被固定到工作台等放置台。喷射部72经由臂部74而被主体71支承。喷射部72具有喷嘴72a和喷射机构72b。喷嘴72a是圆筒状的中空部件。喷嘴72a的前端的喷出口72c朝向保持部73。

喷射机构72b是从喷嘴72a间歇性地喷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的液滴3的机构。喷射机构72b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等,将定量的树脂间歇性地压送到喷嘴72a。赋予活塞作用力的单元例如是弹簧或压电元件。被送到喷嘴72a的树脂从喷嘴72a的前端飞出。从喷嘴72a飞出的树脂成为液滴3,飞向保持部73。液滴3被喷射机构72b赋予加速度。因此,液滴3沿着喷嘴72a的延长线上的轨道行进。

保持部73保持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保持部73将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保持在与喷嘴72a对置的位置。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被以底部21朝向下侧且弯曲部22b、23b朝向上侧的方式保持。即,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以第三方向h与竖直方向一致的姿势被保持部73保持。而且,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以压接端子1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被保持部73保持。即,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被以第一方向l为水平的方式保持。

保持部73相对于喷射装置70的主体71能够沿第一方向l相对移动。喷射装置70具有使保持部73相对于主体71沿第一方向l相对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例如是包含电动机的机构。通过使保持部73在第一方向l移动,从而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相对于喷嘴72a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保持部73的可移动范围被确定为液滴3能够附着在从芯线61的前端到包覆压接部13的范围。即,保持部73能够使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在第一方向l从芯线61的前端与喷嘴72a对置的位置移动到包覆压接部13与喷嘴72a对置的位置。

喷射机构72b具有使喷嘴72a在第二方向w移动的机构。第二方向w是与图5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即,喷射装置70能够使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与喷嘴72a的相对位置在第一方向l和第二方向w发生变化。喷嘴72a的可移动范围与芯线压接部12的宽度对应。喷嘴72a能够从与芯线压接部12的第二方向w上的一端对置的位置移动到与第二方向w上的另一端对置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喷射装置70,喷嘴72a相对于保持部73在第三方向h上的相对位置被固定。换句话说,喷嘴72a在第三方向h不会相对于保持部73相对移动。

图6示出被定位在喷嘴72a与包覆压接部13对置的位置的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本实施方式的喷射装置70从包覆压接部13侧向端子连接部11侧涂布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喷射装置70使液滴3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从喷嘴72a喷射。喷射出的液滴3沿着第三方向h在空中行进,并且附着在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喷射装置70一边间歇性地喷射液滴3,一边如箭头y1所示地使喷嘴72a在第二方向w往复运动。

此外,喷射装置70如箭头y2所示地使保持部73沿第一方向l移动。保持部73的移动方向是从芯线压接部12朝向包覆压接部13的方向。喷射装置70一边如上所述地使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与喷嘴72a相对移动,一边以预定间隔连续地喷射液滴3,形成将芯线61和芯线压接部12一体地覆盖的被膜6(图7)。本实施方式的被膜6覆盖芯线61的露出部分,并且将芯线61的露出部分与外部空间隔离。在本实施方式的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中,芯线61的露出部分是芯线61的前端61a和中间露出部61b。

前端61a是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中的从芯线压接部12朝向端子连接部11侧露出的部分。中间露出部61b是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中的在芯线压接部12和包覆压接部13之间露出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被膜6一体地覆盖前端61a、芯线压接部12、中间露出部61b、中间部15、包覆压接部13以及包覆体62。

更具体地,被膜6一体地覆盖芯线61的前端61a和芯线压接部12的前端12a。被膜6将前端61a与外部空间隔开,并且限制水分等从端子连接部11侧朝向前端61a渗入。被膜6也可以整体覆盖芯线压接部12的前端12a。在由实施了镀锡等加工的母材形成的压接端子1中,存在铜在通过冲压加工等而被切断的部位例如前端12a露出的情况。在前端12a露出有铜的情况下,由于前端12a被整体覆盖,因此芯线61不容易受到腐蚀。

而且,被膜6覆盖芯线压接部12的槽部24。如图8所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的被膜6填充到槽部24。被膜6例如被形成为第三方向h上的被膜6的表面6s的位置与弯曲部22b、23b的顶点位置h1成为同等位置。形成在槽部24的被膜6限制水分等经由槽部24而向芯线61渗入。另外,形成在槽部24的被膜6抑制水分等积存在槽部24。由于水分等不易积存在槽部24,因此抑制芯线压接部12的镀层的劣化。

形成在芯线压接部12上的被膜6优选被形成在第二方向w上的槽部24的范围。例如,被膜6也可以被形成在从弯曲部22b的顶点到弯曲部23b的顶点的范围。通过避免被膜6的形成范围扩大到槽部24的范围更外侧,从而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不易附着到芯线压接部12的侧面。其结果,不易产生压接宽度(crimpwide)的偏差。

如图7所示,被膜6一体地覆盖芯线压接部12的后端12b、中间部15、包覆压接部13的前端13a、包覆体62的前端62a以及中间露出部61b。被膜6将中间露出部61b与外部空间隔离,并且限制水分等向中间露出部61b渗入。需要说明的是,被膜6也可以不实施在包覆压接部13的外周面。例如,被膜6也可以被形成为覆盖包覆压接部13的前端13a,并且不覆盖包覆压接部13的外周面。通过使包覆压接部13的外周面上不形成被膜6,从而包覆压接部13的高度尺寸和宽度尺寸不易产生偏差。

如上所述,被膜6将芯线61与外部空间隔开,并且限制水渗入到芯线61与压接端子1之间。因此,被膜6能够抑制带端子电线发生腐蚀。例如,在芯线61的材料为铝并且压接端子1的材料为铜的情况下,如果水渗入到两者之间,则由于离子化趋势的差异,导致芯线61被腐蚀(galvaniccorrosion,电化学腐蚀)。通过被膜6来限制水的渗入,从而抑制了腐蚀的发生。

(照射工序)

照射工序是对被膜6照射紫外线的工序。照射工序在被膜形成工序结束后或者与被膜形成工序并行地进行。照射工序可以通过专用的照射装置进行,或者通过喷射装置70来进行。在照射工序中,如图9所示,通过紫外线照射装置76对被膜6照射紫外线。被膜6通过照射紫外线而固化。一旦被膜6通过照射工序而固化,则带端子电线5的制造完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中,通过间歇性地喷射液滴3来形成被膜6。喷射部72能够高精度地将液滴3附着到目标部位。作为比较对象的被膜形成方法,例如有一边使喷嘴移动一边使膏状树脂从喷嘴连续且不间断地喷出的涂布方法。在该涂布方法中,树脂对喷嘴移动的追随性不高。因此,喷嘴的移动速度受到限制,难以提高生产性。由于树脂的追随性低,所以在喷嘴的位置与喷出的树脂实际附着于电线等的位置之间产生了偏差。在比较对象的方法中,难以控制涂布位置和涂布范围,可能发生涂布不均匀,无法实现高的防腐可靠性。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中,利用间歇性地喷射液滴3的喷射部72来形成被膜6。在该方法中,喷嘴72a的喷射位置与喷射出的液滴3附着的位置之间不易产生偏差。换句话说,能够使液滴3精确地击中目标部位。本实施方式的喷射装置70不易受到比较对象的方法那样的追随性的限制。因此,喷射装置70能够将喷嘴72a的移动速度和保持部73的移动速度设定为高速,实现生产性的提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射装置70能够容易地调整被膜6的厚度。被膜6的厚度例如通过喷嘴72a与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的相对移动速度来调整。能够通过将上述的相对速度设定为低速或者停止相对移动,从而增大被膜6的厚度。另一方面,通过将上述的相对速度设定为高速,从而能够减小被膜6的厚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射装置70形成被膜6而不会进行向第三方向h的相对移动。比较对象的方法中,如果要实现期望的涂布量(涂层厚度),则需要上下移动喷嘴。例如,需要根据芯线压接部12和芯线61等涂布目标部位的高度,使喷嘴在第三方向h移动。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喷射装置70形成被膜6,而不会使喷嘴72a在第三方向h移动。喷射装置70能够将任意量的液滴3附着到目标部位,而与形成被膜6的目标部位(以下简称为“目标部位”)的高度无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喷嘴72a不会向第三方向h移动,因此缩短了被膜形成工序的加工时间。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射装置70能够消除涂布时树脂的淋漓,减少材料损失。

另外,如图10所示,喷射装置70也可以使被膜6的表面6s堆起得比顶点位置h1高。图10所示的被膜6被以堆起到比弯曲部22b、23b的顶点位置h1高的位置的方式填充于槽部24。在这种情况下,水分和油分等不易进入槽部24。因此,可以更可靠地保护带端子电线5免受电化学腐蚀。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喷射的液滴3的量例如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图11示出击中并附着在芯线压接部12的液滴3a。已附着的液滴3a的直径d1相当于附着到芯线压接部12时的液滴3的扩散宽度。液滴3a的直径d1小于芯线压接部12的宽度(压接宽度)wd1。因此,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不易向芯线压接部12的侧面附着。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喷射装置70能够抑制因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附着在侧面而导致的宽度wd1的变动。

图12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射装置70的另一方式。在图12所示的喷射装置70中,保持部73a将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以倾斜的姿势保持。保持部73a的移动方向x是与喷嘴72a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换句话说,是与喷射液滴3的喷射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方向x例如是水平方向。保持部73a以第一方向l相对于移动方向x倾斜的方式以倾斜姿势保持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至图14中,以截面方式示出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该截面是沿着电线60的中心轴线的截面,并且是与第二方向w正交的截面。第一方向l相对于移动方向x的倾斜角度θ例如是如下的角度。

图13放大地示出图12的主要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角度θ被确定为使假想线li与移动方向x平行。假想线l1是连接芯线压接部12的后端12b的上端和包覆压接部13的前端13a的上端的线。即,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角度θ是后端12b的上端与前端13a的上端在竖直方向成为实质上相同位置的角度。在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被以这样的倾斜角度θ保持时,芯线61在芯线压接部12与包覆压接部13之间实质上水平地延伸。

喷射部72对以倾斜姿势保持的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喷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的液滴3。喷射装置70一边使喷嘴72a在第二方向w往复运动一边从喷嘴72a间歇性地喷射液滴3。另外,喷射装置70一边通过喷射装置70喷射液滴3一边使保持部73a沿着移动方向x移动。即,喷射装置70使喷嘴72a和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在与液滴3的喷射方向(竖直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相对移动。附着于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的液滴3形成被膜8(参照图14)。喷射装置70例如从包覆压接部13侧朝向端子连接部11侧依次形成被膜8。

所形成的被膜8与上述被膜6同样地一体地覆盖芯线61和压接端子1。被膜8例如如图14所示,一体地覆盖芯线61的前端61a、芯线压接部12、芯线61的中间露出部61b、包覆体62和包覆压接部13。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也渗透到芯线61的裸线之间。渗透到裸线之间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闭塞包覆体62的开口。即,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不仅覆盖芯线61的外周面,而且渗透到裸线之间,覆盖各裸线,并且闭塞包覆体62的开口。

另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被填充到在压接端子1与芯线61之间产生的空隙16中。如图13所示,在压接端子1的内部形成空隙16。空隙16是由芯线61、压接端子1的内侧面以及包覆体62的前端62a围成的空间部。图13所示的空隙16是中间部15的底部15a的内侧面与芯线61之间的空间部。空隙16与因包覆体62的前端62a而产生的台阶对应地形成。

通过以倾斜姿势保持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从而促进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向空隙16的填充。渗透到芯线61的裸线之间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沿着芯线61的外周面流淌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被引导到空隙16。通过被引导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来填充空隙1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覆压接部13上首先形成被膜8,从而确保用于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向下方渗透的时间。

由于假想线l1实质上是水平的,所以附着于芯线61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不易沿第一方向l流出。因此,在被膜8中,不易在覆盖中间露出部61b的部分产生厚度偏差。此外,由于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不易沿第一方向l移动,所以如箭头y3所示地,附着在中间露出部61b的上表面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容易以原状态向下方渗透。因此,空隙16容易被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填充。

此外,通过以倾斜姿势保持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如箭头y4所示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容易向位于包覆体62的内部的芯线61渗透。即,促进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闭塞包覆体62的开口。由于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倾斜,所以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容易渗透到第一方向l的深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积存在空隙16,液位的上升,从而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容易流入包覆体62的开口内侧。另外,涂布到中间露出部61b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相对于芯线61的贴合性提高。由于空隙16被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填充,并且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容易向包覆体62的内部空间渗透,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护带端子电线5免受腐蚀。

另外,通过以倾斜姿势保持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从而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不易流向端子连接部11侧。另外,能够使覆盖芯线61的前端61a的被膜8变厚。通过增加覆盖前端61a的被膜8的厚度,从而提高了防止前端61a露出的冗余性。

需要说明的是,倾斜角度θ也可以设定为比假想线l1为水平的角度大的角度。即,倾斜角度θ也可以是芯线压接部12的后端12b的上端位于比包覆压接部13的前端13a的上端更靠竖直方向上侧的位置的角度。倾斜角度θ的最大值例如也可以是45度。

一旦被膜8形成,就进行照射工序。照射工序在被膜形成工序完成后或者与被膜形成工序并行地进行。在照射工序中,例如与图9所示的照射工序同样地,通过紫外线照射装置76对被膜8照射紫外线。在照射工序中接受紫外线照射,从而被膜8固化。被照射的紫外线在芯线61的裸线的表面漫反射,并且到达已渗透到芯线61内部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因此,已渗透到裸线间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和已渗透到包覆体62内部空间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在照射工序中固化。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与照射工序并行或者在照射工序的前后进行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的固化处理。例如,也可以进行使其热固化的处理。

另外,以倾斜姿势保持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的喷射装置70也可以使喷嘴72a和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在竖直方向相对移动。例如,喷射装置70也可以具有使喷射部72相对于主体71在竖直方向(喷射方向)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或者,喷射装置70也可以具有使保持部73a相对于主体71在竖直方向(喷射方向)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

如上所述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包括被膜形成工序(图6和图7)和照射工序(图9)。被膜形成工序是对具有压接端子1的带端子电线4形成将芯线61和压接端子1一体地覆盖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的被膜6的工序。压接端子1具有:芯线压接部12,将电线60的芯线61夹在与底部21相连的一对筒片部22、23的前端22a、23a与底部21之间;和包覆压接部13,被压接到电线60的包覆体62。照射工序是对被膜6照射紫外线的工序。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在被膜形成工序中,一边使间歇性地喷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的液滴3的喷出口72c与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相对移动,一边利用从喷出口72c喷射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形成被膜6。被膜形成工序中的喷出口72c与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的相对移动的方向是与液滴3的喷射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中,利用间歇性地喷射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的液滴3形成被膜6。根据该被膜形成方法,即使喷出口72c与目标部位在喷射方向上的距离发生变动,液滴3所附着的位置也不易发生偏离。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形成被膜6而不需要使喷出口72c和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沿着喷射方向相对移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能够缩短被膜形成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并且实现生产性的提高。

被膜形成工序中的喷出口72c与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的相对移动的方向是与液滴3的喷射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是压接端子1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w)和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通过在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能够将被膜6形成在适当的范围。例如,能够任意地调整压被膜6在接端子1的宽度方向上的形成宽度。例如,能够任意地调整被膜6在各部位的厚度。因此,能够使喷嘴72a在各位置的停留时间最小化,从而实现生产性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筒片部22、23的与底部21相连的基端部22c、23c与前端22a、23a之间的弯曲部22b、23b彼此互相抵接。在被膜形成工序中,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被形成在由已互相抵接的弯曲部22b、23b所形成的槽部24。被填充在槽部24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抑制水分等积存在槽部24。因此,抑制筒片部22、23的劣化,带端子电线5的可靠性提高。

在被膜形成工序中,也可以以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堆起得比弯曲部22b、23b的顶点高的位置的方式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填充在槽部24。通过这样填充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筒片部22、23的劣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滴3的一次喷射量是当附着到芯线压接部12时液滴3的扩散宽度比芯线压接部12的宽度窄的量。其结果,抑制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附着在芯线压接部12的侧面。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被膜形成工序中,也可以使用促进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向芯线61的被包覆体62覆盖的区间渗透的单元。例如,也可以在加压室中进行被膜形成工序。在这种情况下,喷射装置70以及被膜形成前的带端子电线4被放置在加压室。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电线60的与压接端子1侧相反侧的端部被配置在加压室的外部。附着在芯线61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由于压力差而容易向包覆体62的内部渗透。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7的被膜6和8也可以形成为不覆盖包覆压接部13而覆盖包覆体62。例如,被膜6、8也可以被形成为至少不覆盖包覆压接部13的外周面。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允许被膜6、8覆盖包覆压接部13的前端13a。

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公开的内容可以适当组合地执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