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4078发布日期:2018-09-28 20:24阅读:1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顶盖。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过量充电或者外部、内部特殊环境下,造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一般伴随内部气压增大,使得电池存在爆炸起火的危险。

现有技术中电池顶盖上采用防爆片和短路翻转片等来保护锂离子电池遇到以上问题时的安全,但是需要在锂离子电池顶盖上开设许多孔洞,造成电池顶盖密封性降低和机械结构强度下降,且短路翻转片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使用,使得电池寿命降低,如何克服以上问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顶盖,目的是在电池过量充电或内部热失控时,逐级减小电池内部气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离子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所述顶盖片设有注液孔和密封注液孔两端且从注液孔的底端到顶端熔点依次增加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通过熔化使电池内部与外部连通。

注液孔包括上下两层结构,下层结构的空间大于上层结构的空间。

所述注液孔的截面为倒T型结构。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下层结构的石蜡层结构和密封上层结构的聚己内酯或聚乙二醇层结构。

负极柱穿过顶盖片及顶盖片上部的上绝缘板与负极铆接块铆接,正极柱穿过顶盖片及顶盖片上的正极电阻块与正极铆接块铆接。

所述负极柱一侧设有通过冷缩脱离顶盖及受热膨胀接触顶盖进行开闭正负极柱电路的热短路防护组件。

所述热短路防护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设于支撑板上的短路金属柱,支撑板与负极柱的一侧连接。

所述注液孔设于顶盖片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电池在过量充电或者内部热失控等特殊情况下,电池温度升高,注液孔下层的石蜡首先受热熔化,空出空间,减小电池内部气压,如果电池温度持续升高,达到上层的聚己内酯熔点,使其受热熔化,将电池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联通,排出气体,避免了电池爆炸的风险。实际使用时,一是避免过充对电池的进一步损坏;二是避免了电池爆炸的风险,保护了电芯,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三是注液孔和防爆孔集成为一个孔,避免了开设翻转片孔和防爆阀孔,提高了顶盖密封性,增加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和机械结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申请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顶盖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负极柱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注液孔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负极柱,2、顶盖,3、注液孔,5、正极柱,6、密封圈,7、下绝缘板,8、支撑板,9、短路金属柱,10、上绝缘板,11、负极铆接块,12、电阻块,13、正极铆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6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2,顶盖片2设有注液孔3和密封注液孔3两端且从注液孔3的底端到顶端熔点依次增加的密封结构,密封结构通过熔化使电池内部与外部连通。注液孔优选设置于顶盖片的中间,用于注射电解液。

注液孔包括上下两层结构,下层结构的空间大于上层结构的空间。注液孔的截面优选为倒T型结构。作为优选的,密封结构包括密封下层结构的石蜡层结构和密封上层结构的聚己内酯或聚乙二醇层结构。具体而言,注液孔3注射完电解液后,上下两层空间分别用不同的材料密封,下层密封材料熔点为45-60℃,例如石蜡,上层密封材料熔点为60-70℃,例如聚己内酯或聚乙二醇等,利用上下层熔点差值,使得注液孔可以在热失控等状态下逐步分次熔化。初步下层石蜡熔化后,减小电池内部气压,如果电池气压降低,温度下降,电池正常化,则达不到上层熔点,电池可以正常使用。如果下层石蜡熔化后,电池气压和温度还不能有效降低,温度持续上升,达到上层聚己内酯等熔点,使其熔化,将电池内部和外部连通,排出废气,避免电池爆炸危险。

如图1至5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顶盖组件,其由正极柱5、负极柱1和上述顶盖片2等组成,具体为顶盖片2的两端分别设有正、负极柱孔,正、负极柱上端均套有一个密封圈6,负极柱1穿过顶盖片2及顶盖片2上部的上绝缘板10与负极铆接块11铆接,正极柱5穿过顶盖片2及顶盖片2上的正极电阻块12与正极铆接块13铆接。上绝缘板优选为负极上塑胶板,负极上塑胶主要作用为将负极柱和顶盖片电绝缘。负极铆接块为负极铆接铝块,正极铆接块为正极铆接铝块。正极电阻块作用为将正极柱和顶盖电连接,使得顶盖和动力电池壳体都带正电。正极柱和负极柱顶盖下设有相对应的下绝缘板7,下绝缘板为极柱下塑胶件,用于将顶盖片和电芯绝缘。

该锂离子电池顶盖组件还包括设于负极柱1一侧通过冷缩脱离顶盖片2及受热膨胀接触顶盖片2进行开闭正负极柱电路的热短路防护组件。设置热短路防护组件,在电池过量充电或内部热失控时,使电池外短路,避免过充对电池的进一步损坏。

热短路防护组件包括支撑板8和设于支撑板8上的短路金属柱9,支撑板8与负极柱1的一侧连接。支撑板8与负极柱1为固定连接,短路金属柱9为热膨胀系数较高的金属导电材料,例如镁合金MB2的线胀系数较大,满足使用需求。锂离子电池正常使用状态下,短路金属柱9和顶盖片2不接触,正负极柱电路断开。

在实际使用时,电池在过量充电或者内部热失控等特殊情况下,电池温度升高,注液孔下层的石蜡首先受热熔化,空出空间,减小电池内部气压,如果电池温度持续升高,达到上层的聚己内酯熔点,使其受热熔化,将电池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联通,排出气体,避免了电池爆炸的风险。短路金属柱达到设定温度值受热膨胀,和顶盖片接触,将正负极柱电路连通,使得电池外短路,避免过充对电池的进一步损坏,避免了电池爆炸的风险,同时保护了电芯。在温度下降后,短路金属柱冷缩,脱离顶盖片,使得正负极柱断开电路连接,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具体安装时,支撑板优选固定连接于负极柱一侧的底端,短路金属柱固定于支撑板上。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