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235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电脑网络的电讯插接的电连接器。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产业的产品也朝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方向发展,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更为经济、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中国台湾专利第78207828、82201698、83212694、84101576号公开了一些电连接器,这些通讯用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在定位时都采用一件式的端子座,其上具有匹配面及端子弯折导引面,安装时将端子的两端分别穿出端子座,并使其中一端向内弯折而位于端子座之下,以待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与之形成电性导通。但是,这些电连接器在制造组装时,是将每一根端子弯折适当角度之后,再依次组装在端子座内,步骤繁琐且每一根端子定位的要求很高,无法简化制造程序及降低成本,尤其是,每一根端子以插置方式组装不但容易造成松动而使定位性不好,而且会造成瞬间短路而影响电讯传输的稳定。另外,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遮蔽壳体的底部设有插脚,可与电路板插接定位,然而,该插脚是直接由遮蔽壳体延伸而形成,结构强度较差,往往于插接时,因插脚的板状与电路板孔位的对准不易,而使插接时,插脚扭曲变形而不能使用。且即使能顺利与电路板的孔位插接,亦常因板状插脚将孔位内表面刮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结构稳固,便于组装,且与电路板形成稳固定位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电连接器包括遮蔽壳体、收容于遮蔽壳体内的绝缘壳体、收容于绝缘壳体内的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及若干个导电端子,其主要特征在于绝缘壳体为中空壳体,其上具有对接面与组接面,在对接面上设有贯穿组接面的插接槽,且于插接槽内设有卡扣槽,于组接面上的适当位置设有第一卡扣体及收容槽,并向下延伸有嵌入凸柱;第一定位板收容于绝缘壳体的收容槽内;第二定位板紧邻在绝缘壳体的组接面上,在上述组接面和第一定位板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一卡扣体与第二卡扣体;若干个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与接脚部,其中接触部设置在上述第一定位板上,而插接部设置在第二定位板,其端缘露出于第二定位板上。
在绝缘壳体外侧还设有一遮蔽壳体,其上具有向下延伸的插脚,其恰可与绝缘壳体上所设的嵌入凸柱的平直面相贴靠,而与之结合为一体。
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将导电端子一体设置在端子定位板上,结构更加稳固,同时,遮蔽壳体一体成型,并在其上设有能与绝缘壳体相应位置的凸柱并合插置的插脚,可确保与电路板的定位插接。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立体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该电连接器包括有遮蔽壳体1、绝缘壳体2、第一定位板31、第二定位板32及若干个导电端子4。
续请参阅图1及图2,遮蔽壳体1为一体冲压弯折成型,其主要设有前表面100,自该前表面100的边缘分别延伸有相对的两前侧面101、102及相对的上表面103与下表面104,于前表面100上开设有可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通过的对接孔105,在该对接孔105两相对孔缘位置处各设有适当弯折并向对接方向平行延伸相当长度的扣持片106、107,遮蔽壳体1的两前侧面101、102上分别设有结合孔108、109,又在遮蔽壳体1的下表面104边缘向远离方向延伸出两片状插脚110、111,另外,在遮蔽壳体1的上表面103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后表面112,该后表面112的两侧边又向前延伸形成两后侧面113、114,且于该两后侧面上分别设有固接体115、116,其恰可与前侧面101、102上所设的结合孔108、109相扣合,而使遮蔽壳体1成为一遮蔽整体。
绝缘壳体2为一体成型的中空座体,其一侧设为对接面200,而相对的另一侧则设为组接面201,于对接面200上设有一对接槽202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置其中,该对接槽202向绝缘壳体2内部凹入相当深度,在其后方顶端设置有数道并排的隔槽203,可对端子4进行定位固持(容后详述),其两相对的内壁面上各设有卡扣槽204、205以分别收容前述遮蔽壳体1的扣持片106、107,以夹持绝缘壳体2并避免其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固持定位效果。另外,在绝缘壳体2的组接面201上设有一收容槽206,其大小恰可收容第一定位板31(容后详述),另于绝缘壳体2的组接面201靠近两侧处分别设有第一卡扣体207、208,该两卡扣体207、208为具有勾部的凸部。又在对接面200与组接面之间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卡持体209、210,这些卡持体209、210恰可使前述遮蔽壳体1的两后侧面113、114的边缘抵止于其上,而达成对绝缘壳体2的定位目的。另,自绝缘壳体下部向远离方向延伸出两凸柱211、212,其分别具有一平直面2111与一圆柱面2112、2122,其中该两平直面2111恰可与前述遮蔽壳体1的两插脚110、111相贴靠而组合为一体(参阅图4)。
第一定位板31与第二定位板32是平板状的长方体,其可定位端子4(容后详述),第一定位板31恰收容于绝缘壳体2的收容槽206内,第二定位板32的相对于第一卡扣体207、208处设有第二卡扣体321、322,该两第二卡扣体321及322可与第一卡扣体207、208的勾部卡扣,藉之使第二定位板32与绝缘壳体2相组合为一体。
端子4包括有接触部41与插脚部42,依次贯穿而定位在第一定位板31与第二定位板32上,并在两定位板之间处对端子4弯折90度。
请参阅图3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组合一体时,先将第一,第二定位板31、32及固设于其上的端子4自绝缘壳体2的组接面201组入,第一定位板31收容于设于组接面201上的收容槽206内,同时端子4的接触部41夹卡于对接槽202内的隔槽203内,第二定位板上的第二卡扣体321、322与绝缘壳体上的第一卡扣体206、207相卡扣一体,然后,将绝缘壳体2由遮蔽壳体1的后侧组入,使设于对接孔105边缘的扣持片106、107卡入绝缘壳体2的卡扣槽204、205内,同时插脚110与111与两凸柱210、211的平直面2101、2111相贴靠而组合一体,最后,将遮蔽壳体1后侧面113、114上所设的固接体与前侧面上的结合孔108、109相固接为一体,从而使遮蔽壳体1完全包覆绝缘壳体2外侧。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脑网路的电讯插接,其包括绝缘壳体、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若干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为中空壳体,其上具有对接面与组接面,在对接面上设有贯穿组接面的插接槽,且于插接槽内设有卡扣槽,另于组接面上设有收容槽及第一卡扣体;第一定位板收容于绝缘壳体组接面上所设的收容槽内,第二定位板紧邻在绝缘壳体的组接面上,第二定位板相对于所述组接面的第一卡扣体设有第二卡扣体;若干个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与接脚部,其中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而插接部设置在第二定位板上,其端缘露出于第二定位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电连接器外侧设有一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为一体冲压弯折成型,其上设有至少一前表面及后表面,在该前表面上开设有与绝缘壳体的插接槽相对应的对接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绝缘壳体插接槽内的后方设有若干个并排的隔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于组接面上的第一卡扣体在组接面上形成有具勾部的凸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设有向下延伸的嵌入凸柱,该嵌入凸柱具有一平直面及一圆柱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卡扣体在第二定位板相对于第一卡扣体的地方形成凹槽。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遮蔽壳体的对接孔边缘的适当位置设有可卡入绝缘壳体插接槽的扣持片。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遮蔽壳体前表面的两侧缘分别向后延伸,形成两前侧面,且于该两前侧面上设有结合孔,遮蔽壳体前表面的上缘向后延伸形成一上表面,该上表面的后缘又向下延伸形成一后表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遮蔽构件后表面的两缘分别向前延伸形成两后侧面,这些后侧面的边缘恰可抵止在绝缘壳体两侧面上所设的卡持体上,且于该两后侧面上设有固接体,其可与前侧面上的结合孔相扣合。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遮蔽壳体设有向下延伸的插脚,其恰可与绝缘壳体的嵌入凸柱的平直面相贴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主要包括:遮蔽壳体、绝缘壳体、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及若干个导电端子,其中绝缘壳体上具有对接面与组接面,在对接面上设有贯穿组接面的插接槽,在组接面上的适当位置设有第一卡扣体及收容槽,。且第一定位板收容于绝缘壳体的收容槽内,而第二定位板靠在绝缘壳体的组接面上,其相对于所述组接面的第一卡扣体设有第二卡扣体,导电端子与第一、第二定位板为一体设置,通过这样的构造使组装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358584SQ9824724
公开日2000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1日
发明者吴熴灿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