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调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3604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电池调温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容纳在电池组外壳内的电池组件的温度进行调整的电池调温
目.0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为了使在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公知有一种公开了将蒸发器倾斜且设有排水管的构造的车辆用电池冷却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f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43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_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然而,在以往的车辆用电池冷却系统中,由于采用设有排水管的构造,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可能水、灰尘、泥等异物自排水管进入,如果到达电池电极,则导致电极短路。另外,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在未设有排水管的情况下,存在在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凝水到达电池组件的电极这样的问题。
[0008]本发明即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在调温单元的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到达电池组件的电极的电池调温装置。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池调温装置包括:电池组件;调温单元,其用于调整上述电池组件的温度;以及电池组外壳,其用于收纳上述电池组件和上述调温单元。
[0011 ] 上述调温单元自风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起具有使用车厢内空调的制冷剂进行换热的蒸发器、使电池组外壳内部空气循环的鼓风机、风扇构件、向上述电池组件送风的管道。_2] 发明的效果
[0013]因而,在蒸发器产生有冷凝水的情况下,由于在蒸发器的下游位置配置有鼓风机和风扇构件,因此,自蒸发器送来的细粒状的冷凝水通过附着于鼓风机、风扇构件进行蒸发从而被阻挡。另外,通过在蒸发器的下游位置设置鼓风机、风扇构件和管道,能够确保自蒸发器到电池电极的距离,因此,使冷凝水难以到达电池的电极。
[0014]S卩,通过在冷凝水阻挡作用的基础上加上冷凝水的电极附着延迟作用,从而使冷凝水不会到达被配置于风扇构件的下游位置的电池组件。
[0015]其结果,能够防止在调温单元的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到达电池组件的电极。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搭载有采用了实施例1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组BP的电动汽车的概略侧视图。
[0017]图2是表示搭载有采用了实施例1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组BP的电动汽车的概略仰视图。
[0018]图3是表示采用了实施例1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组BP的整体的立体图。
[0019]图4是表示采用了实施例1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组BP的拆除了电池组外壳上盖的立体图。
[0020]图5是表示采用了实施例1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组BP的外壳内部空间的分区结构的俯视图。
[0021]图6是表示采用了实施例1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组BP的内部结构和调温风的流动的拆除了电池组外壳上盖的俯视图。
[0022]图7是表示调温单元周围的调温结构和调温风的流动的图6的A部放大图。
[0023]图8是表示搭载于采用了实施例1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组BP的调温单元的PTC加热器的一例子的图。
[0024]图9是表示搭载于采用了实施例1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组BP的调温单元和通风管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根据附图中表示的实施例1说明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电池调温装置的最佳的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首先,说明结构。
[0028]将实施例1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结构分为“电池组BP的车载结构”、“电池组BP的整体详细结构”、“电池组外壳内部空间的分区结构”、“电池调温装置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0029]电池组BP的车载结构
[0030]图1和图2是表示搭载有采用了实施例1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组BP的电动汽车。以下,根据图1和图2说明电池组BP的车载结构。
[0031]如图1所示,上述电池组BP配置于地板100的下部、即地板下方的轴距中央部位置。地板100自与划分马达室101和车厢102的前围板104连接的连接位置设置到车辆后端位置,形成为抑制了自车辆前方到车辆后方的地板表面凹凸的平坦形状。在车厢102内具有仪表板105、中控台储物盒106、空调单元107、以及乘客座椅108。另外,在车辆前方的马达室101内配置有将空调单元107所使用的制冷剂压缩的空调压缩机103。
[0032]如图2所示,上述电池组BP八点支承于车身强度构件、即车身梁部。车身梁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梁109、109、将一对纵梁109、109在车宽度方向上连结的多个横梁110、110、…而构成。电池组BP的两侧利用一对第I纵梁支承点S1、S1、一对第I横梁支承点Cl、Cl、一对第2纵梁支承点S2、S2进行六点支承。电池组BP的后侧利用一对第2横梁支承点C2、C2进行两点支承。
[0033]如图1所示,上述电池组BP经由沿前围板10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的充放电线束111与配置于马达室101的强电组件112?(:/1)(:转换器+充电器)连接。在该马达室101内除强电组件112以外还具有变换器113、和马达驱动单元114(行驶用马达+减速齿轮+差动齿轮)。另外,在车辆前侧位置设有具有充电口盖的充电口 115 (快速充电/普通充电),充电口 115经由充电线束117连接于强电组件112。
[0034]上述电池组BP经由图外的CAN线缆等双向通信线与外部的电子控制系统连接,并且,与具有被配置在仪表板105内的空调单元107的车载空调系统连接。即,在进行电池放电控制(动力运转控制)、电池充电控制(快速充电控制?普通充电控制?再生控制)等的同时,还能够利用由冷风和热风组成的调温风对电池组BP的内部温度(电池温度)进行管理控制。
[0035]电池组BP的整体详细结构
[0036]图3和图4表示采用了实施例1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组BP的详细结构。以下,根据图3和图4说明电池组BP的整体详细结构。
[0037]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1的电池组BP包括有电池组外壳1、电池堆2、调温单元3、工作切断开关4 (强电切断开关:以下称为“SD开关”。)、接线盒5、以及锂离子电池控制器6(以下称为“LB控制器”。)。
[0038]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电池组外壳I由电池组下部框架11和电池组上盖12这两个部件构成。而且,通过在电池组下部框架11和电池组上盖12之间夹装沿着这两个部件的外周缘连续的环状的密封构件,通过螺栓紧固将两个部件固定,从而设为阻止水自外部浸入的水密构造。
[0039]如图4所示,上述电池组下部框架11为相对于车身梁部支承固定的框架构件。在该电池组下部框架11上具有用于搭载电池堆2、和其他的电池组结构要素3、4、5、6的方形凹部空间。该电池组下部框架11的框架前端缘上安装有制冷剂管连接端子13、充放电连接端子14、强电连接端子15(车厢内空调用)、以及弱电连接端子16。
[0040]如图3所示,上述电池组上盖12为将电池组下部框架11以水密状态覆盖的罩构件。该电池组上盖12具有与搭载于电池组下部框架11的各电池组结构要素2、3、4、5、6之中的、特别是电池堆2的凹凸高度形状相对应的凹凸台阶面形状的罩表面。
[0041]如图4所示,上述电池堆2(=电池组件群)搭载于电池组下部框架11,由第I电池堆21、第2电池堆22、以及第3电池堆23这三部分电池堆构成。各电池堆21、22、23为将多个由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构成的电池组件(=电池单元)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构造。各电池堆21、22、23的详细结构如下所述。
[0042]如图4所示,上述第I电池堆21搭载于电池组下部框架11中的车辆后部区域。作为该第I电池堆21,以厚度较薄的长方体形状的电池组件作为结构单位,预先准备将多个电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