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ocv&ir测试、切极耳、点焊一体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446007阅读:来源:国知局
15上的真空吸嘴贴到电芯a上,然后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13带动第一吸料件215上升并带起电芯a,上料驱动组件驱使送料件212滑动到传送带220上方,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13重新下推第一吸料件215,从而将电芯a放置到传送带220上,真空吸嘴气门关闭,然后第一吸料件215可以复位进行下次吸取。
[0068]在第一吸料件215放置电芯a的同时,第二直线驱动装置214推动第二吸料件216下移使第二吸料件216上的真空吸嘴贴到吸塑盘上,然后第二直线驱动装置214带动第二吸料件216上升并带起吸塑盘,第一吸料件215复位的同时,第二吸料件216滑动到吸塑盘出料槽14上方,真空吸嘴气门关闭,使空吸塑盘掉落到吸塑盘出料槽14内,实现自动出料。
[0069]参照图11,第一送料机构22的送料组件包括第一立架221、第三直线驱动装置222及第四直线驱动装置223,第一立架221固定于底板11,第三直线驱动装置222设置于第一立架221上端并具有在传送带220与电芯定位机构23之间滑动的输出端,第四直线驱动装置223固定于第三直线驱动装置222的输出端并具有朝下设置且可上下滑动的输出端,第四直线驱动装置223的输出端设置有若干真空吸嘴。另外,在第一送料机构22的传送带220上还设置有两个定位片2201,两个定位片2201之间的距离恰好容纳一个电芯a通过,从而对电芯a起到其宽度方向上的定位。而传送带220末端固定有止位件2202,止位件2202的作用是将电芯a定位,防止电芯a从传送带220上掉落。
[0070]结合图12与图13,电芯定位机构23包括安装于底板11的定位基架231、设置于定位基架231的定位驱动组件及滑动设置于定位基架231的定位滑块232,定位驱动组件与定位滑块232连接并驱使定位滑块232在定位基架231上垂直于传送带220的长度方向地滑动,定位传感器设置于定位基架231,定位滑块232上设置有容纳电芯a的定位凹槽2321,电芯定位机构23还包括设置于定位滑块232的电芯定位组件,电芯定位组件将电芯a定位于定位凹槽2321内。具体地,电芯定位组件包括第五直线驱动装置(未图示)、定位连接件233及定位压板234,第五直线驱动装置固定于定位滑块232朝内的侧面上(图12所示角度),第五直线驱动装置具有朝上设置并可上下滑动的输出端,定位连接件233连接于第五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且定位连接件233上设置有一顶销(未图示),顶销与定位连接件233间设置有弹性件(未图示),定位连接件233上还开设有驱动槽2331,定位滑块232上开设有与定位凹槽2321连通的定位开口 2322,定位压板234的一端枢接于定位开口 2322内,定位压板234的另一端插设有一定位针2341,定位针2341活动地穿入驱动槽2331内。定位驱动组件包括定位驱动电机235、第二丝杆236及第二螺母237,定位基架231上设置有垂直于传送带220长度方向的定位导杆2310,定位滑块232滑动设置于定位导杆2310,定位驱动电机235固定于定位基架231,定位驱动电机235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236连接,第二螺母237设置于定位滑块232,第二丝杠穿过定位滑块232并与第二螺母237螺纹连接。定位基架231上具有一个传感器支架2311,传感器支架2311的末端呈叉状结构,定位传感器固定于该叉状结构上。
[0071]如图12所示,第一送料机构22的送料组件将电芯a放入定位凹槽2321之前,第五直线驱动装置通过定位连接件233下拉定位压板234,使定位压板234转动退出定位凹槽2321。如图13所示,当电芯a被放入定位凹槽2321后,第五直线驱动装置通过定位连接件233将定位压板234顶起,使定位压板234转动进入定位凹槽2321内而压紧电芯a,由于顶销与定位连接件233间设置有弹性件,因此定位压板234对电芯a的压力是弹性的,不会压坏电芯a。电芯a固定后,定位传感器对电芯a的胶边a2进行位置检测,由控制系统判断出其具体位置,然后输出信号给定位驱动电机235,定位驱动电机235通过第二丝杆236与第二螺母237带动定位滑块232滑动到指定位置。
[0072]如图14所示,转盘上料机构24包括上料立架241、第六直线驱动装置242及第七直线驱动装置243,上料立架241固定于底板11,第六直线驱动装置242设置于上料立架241上端并具有在电芯定位机构23与第一转盘机构25之间滑动的输出端,第七直线驱动装置243固定于第六直线驱动装置242的输出端并具有朝下设置且可上下滑动的输出端,第七直线驱动装置243的输出端设置有若干真空吸嘴。
[0073]结合图5及图15、图16所示,第一转盘机构25还包括设置与所述第一转盘251底部的变速箱253及设置于所述底板11底部的伺服马达(未图示),伺服马达通过链条或皮带等与变速箱253传动连接,变速箱253进而驱动第一转盘251根据其上设置的定位治具组件252的数量而间隔一定角度地转动,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盘251上设置的定位治具组件252的数量为8个,因此第一转盘251每次转过的角度为360/8 = 45度。每一定位治具组件252包括固定于第一转盘251的定位治具254、枢接于定位治具254的定位件255及固定于底板11的第一旋转气缸256,第一旋转气缸256位于定位治具254的下方,定位治具254容纳电芯a且一侧具有缺口,定位件255的上端由缺口进入定位治具254内并压紧电芯a,第一旋转气缸256的输出端拨动定位件255的下端使定位件255的上端由缺口退出定位治具254,定位治具254与定位件255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弹性件(未图示),定位弹性件提供使定位件255压紧电芯a的弹力。定位弹性件具有的可以是以拉伸弹簧,其一端与定位治具254固定,另一端与定位件255的上端固定,并将定位件255的上端拉入定位治具254的缺口内。
[0074]参照图17所示,测试机构26包括固定于底板11的测试立架261及固定于测试立架261上端的第八直线驱动装置262、固定于测试立架261下端的第九直线驱动装置263,第八直线驱动装置262具有朝下设置并可上下滑动的输出端,第八直线驱动装置262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测试仪电连接的上测试金属板264,第九直线驱动装置263具有朝上设置并可上下滑动的输出端,第九直线驱动装置263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测试仪电连接的下测试金属板265,上测试金属板264与下测试金属板265上下相对并分别位于定位治具254内电芯极耳的上方与下方。具体的第八直线驱动装置262的输出端通过上隔离板266连接上测试金属板264,而第九直线驱动装置263的输出端通过下隔离板267连接下测试金属板265,从而将上下测试金属板265形成绝缘隔离,防止对测试结果产生干扰。
[0075]当装有电芯a的定位治具254由第一转盘251转动送到与测试机构26对应处后,控制系统启动第八直线驱动装置262与第九直线驱动装置263,使上测试金属板264与下测试金属板265夹住电芯a的极耳,并利用测试仪对电芯a进行OCV&IR测试,测试完成后,第八直线驱动装置262与第九直线驱动装置263收回,第一转盘251继续向前转动。
[0076]第二送料机构27的作用是在测试结果为不合格后,由控制系统控制将定位治具254内的电芯a取下。其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第一送料机构22,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0077]结合图1、图5与图18所示,电芯重定位机构28位于第二送料机构27与切极耳工作站29之间,电芯重定位机构28包括第十四直线驱动装置281及重定位板282,第十四直线驱动装置281具有朝向定位治具组件252并可来回滑动的输出端,重定位板282固定于第十四直线驱动装置281的输出端,该重定位板282的高度设置地使其的底部恰好避开了电芯a的胶边a2而能够抵触到电芯a具有胶边a2的侧面al。经过上述测试机构26的夹持动作后,位于定位治具254内的电芯a由可能会被上下测试金属板往外拉出了一点距离,如果就此送往进行切极耳工序,会导致极耳裁切出现误差。因此,对于测试结果合格的电芯a,先由第一转盘251转动送到电芯重定位机构28处,由第十四直线驱动装置281推出重定位板282,第十四直线驱动装置281的输出端的输出距离的预先设定并固定不变的,因此重定位板282向定位治具254移动的距离也是固定的,如果电芯a在测试工序中没有被移动,则重定位板282不会碰触到电芯a,如果电芯a被向外移动,贝Ij重定位板282可以向内顶推电芯a,使其重新定位到预定位置。
[0078]如图19所示,切极耳工作站29包括切极耳立架291、第十直线驱动装置292及第十一直线驱动装置293,切极耳立架291固定于底板11且朝向第一转盘251的一侧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极耳导轨294,切极耳导轨294上滑动地设置有上连接板295与下连接板296,第十直线驱动装置292固定于切极耳立架291上端并具有朝下设置且可上下滑动的输出端,第十直线驱动装置292的输出端与上连接板295固定,第十一直线驱动装置293固定于切极耳立架291下端并具有朝上设置且可上下滑动的输出端,第十一直线驱动装置293的输出端与下连接板296固定。上连接板295下端固定有上切刀297,下连接板296上端固定有下切刀298,上切刀297与下切刀298的位置上下对应并前后错开,上切刀297与下切刀298分别位于电芯极耳的上方与下方,藉由第十直线驱动装置292及第十一直线驱动装置293的驱动,上切刀297与下切刀298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具体地,上连接板295上还滑动地设置有位于上切刀297前方并可向下顶压于下切刀298的预压块2951,上连接板295内开设有容纳预压块2951回退的空间,当预压块2951顶压到下切刀298后,可以缩入到上连接板295内。下连接板296上设置有储料盒2961,储料盒2961的开口 2961a朝上并与下切刀298相邻,该开口 2961a与上切刀297上下相对。
[0079]定位良好且测试合格后的电芯a由第一转盘251转动送到与切极耳工作站29对应的位置,此时电芯a的极耳位于上切刀297与下切刀298之间,控制系统启动第十直线驱动装置292,使上连接板295带动上切刀297与预压块2951下移,预压块2951压到下切刀298上并将极耳压住定形,上切刀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