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12314阅读:来源:国知局
区上形成第二栅极和第二源漏极后的基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示出了在图5所示的第一源漏极和第一栅极的表面上形成第一金属材料,并执行低温退火工艺,以使第一金属材料与第一源漏极和第一栅极反应形成第一金属娃化物中间层后的基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示出了在图6所示的第二源漏极的表面上形成第二金属材料,并执行高温退火工艺,以使第二金属材料和第二源漏极反应生成第二金属硅化物,并使第一金属硅化物中间层产生相变形成第一金属硅化物后的基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7]图8去除剩余所述第二金属材料,并在第一金属硅化物和第二金属硅化物上形成接触金属层后的基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属于“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0]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31]正如【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形成具有金属硅化物的半导体器件的制作过程需要采用两次高温快速退火工艺,且在这两次高温退火工艺的作用下第一金属硅化物的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第一金属硅化物的电阻率增大,进而降低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本申请的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如图4所示,该制作方法包括:将衬底划分为第一器件区和第二器件区,在第一器件区上形成第一栅极和第一源漏极,并在第二器件区上形成第二栅极和第二源漏极;在第一源漏极和第一栅极的表面上形成第一金属材料;执行低温退火工艺,以使第一金属材料与第一源漏极和第一栅极反应形成第一金属硅化物中间层;在第二源漏极的表面上形成第二金属材料;执行高温退火工艺,以使第二金属材料和第二源漏极反应生成第二金属硅化物,并使第一金属硅化物中间层发生相变形成电阻率小于第一金属硅化物中间层的电阻率的第一金属硅化物。
[0032]上述制作方法通过在第一源漏极和第一栅极的表面上形成第一金属材料之后执行低温退火工艺,以及在第二源漏极的表面上形成第二金属材料之后执行高温退火工艺,形成了第一金属硅化物和第二金属硅化物,使得该制作方法减少了一次高温退火工艺,从而减少了由于高温退火引起的第一金属硅化物的晶粒聚合和相变,并减少了第一金属硅化物的晶粒聚合和相变引起的高电阻率,进一步降低了半导体器件中金属硅化物的电阻率,进而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0033]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0034]图5至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中,经过各个步骤后得到的基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5至图8,进一步说明本申请所提供的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
[0035]首先,将衬底划分为第一器件区11和第二器件区13,在第一器件区11上形成第一栅极21和第一源漏极31,并在第二器件区13上形成第二栅极23和第二源漏极33,进行形成如图5所示的基体结构。第一器件区11和第二器件区13可以根据所形成器件的功能划分。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器件为非易失存储器,第一器件区11为外围电路区,第二器件区13为核心存储区。
[0036]形成上述第一栅极21、第一源漏极31、第二源极和第二源漏极33的工艺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其中,第一栅极21和第一源漏极31组成第一晶体管,第二源极和第二源漏极33组成第二晶体管。需要注意的是,衬底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例如沟槽隔离结构等。
[0037]完成将衬底划分为第一器件区11和第二器件区13,在第一器件区11上形成第一栅极21和第一源漏极31,并在第二器件区13上形成第二栅极23和第二源漏极33的步骤之后,在第一源漏极31和第一栅极21的表面上形成第一金属材料,并执行低温退火工艺,以使第一金属材料与第一源漏极31和第一栅极21反应形成第一金属硅化物中间层51',进而形成如图6所示的基体结构。上述第一金属材料可以为能与硅反应生成金属硅化物的金属。当半导体器件为非易失存储器时,第一金属材料可以为Ni。第一金属娃化物中间层51'是指最终形成第一金属硅化物51的另一晶相,且该第一金属硅化物中间层51'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例如,第一金属材料为Ni时,经低温退火工艺后形成具有较高电阻率的Ni2Si0
[003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上述第一金属材料的步骤包括:形成覆盖第一栅极21、第一源漏极31、第二栅极23、第二源漏极33和衬底的裸露表面的掩膜层40 ;刻蚀去除第一源漏极31和第一栅极21上的掩膜层40 ;形成覆盖第一源漏极31、第一栅极21和掩膜层40的第一金属材料。其中,掩膜层40的材料可以为本领域中常见的掩膜材料,例如氮化硅等。形成掩膜层40的工艺可以为化学气相沉积等,刻蚀掩膜层40的工艺可以为干法刻蚀,更优选为等离子体干法刻蚀。上述工艺为本领域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9]上述低温退火工艺可以为本领域常见的退火工艺,优选地,低温退火工艺为快速退火工艺。低温退火工艺的工艺参数可以根据所采用的第一金属材料的种类进行设定,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执行快速退火工艺的步骤中退火温度为200?350°C,退火时间大于 20s。
[0040]完成在第一源漏极31和第一栅极21的表面上形成第一金属材料,并执行低温退火工艺,以使第一金属材料与第一源漏极31和第一栅极21反应形成第一金属硅化物中间层51'的步骤之后,在第二源漏极33的表面上形成第二金属材料,并执行高温退火工艺,以使第二金属材料和第二源漏极33反应生成第二金属娃化物53,并使第一金属娃化物中间层51'发生相变形成电阻率小于第一金属硅化物中间层51'的电阻率的第一金属硅化物51,进而形成如图7所示的基体结构。上述第二金属材料可以为能与硅反应生成金属硅化物的金属。当半导体器件为非易失存储器时,第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