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片取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6366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片取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硅片取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是解决化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理想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在对于太阳能的利用中,太阳能电池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宄领域,受到人们普遍高度重视。
[0003]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对于工艺卫生有严格的要求,其中,装卸太阳能电池硅片需要使用一种硅片取放装置,以避免人手直接接触硅片,从而保证硅片的洁净度,减少硅片表面少子复合,增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稳定性。在工作时,先将硅片取放装置与抽真空设备连接,启动抽真空,用手握持石英握管,食指按住抽真空开关的开孔,将吸盘放在硅片表面并吸起硅片,移动到另一个承载槽位置,松开食指,完成硅片装卸操作。
[0004]然而,现有的硅片取放装置不能单独对吸力进行精确调整,对不同尺寸的硅片和设置为不同抽真空速度的抽真空设备的适应性不强,这样往往在装卸硅片时因吸力太大,引起娃片的破碎或暗裂现象,给生产造成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片取放装置,能够单独对吸力进行精确调整,减少硅片的破碎或暗裂现象,从而减少生产损失。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硅片取放装置,包括:
[0007]吸盘;
[0008]与所述吸盘连通的第一吸管;
[0009]与所述第一吸管连通的握管;
[0010]与所述握管连通的第二吸管;
[0011]其中,所述第二吸管上端外部设置有气流调节部件,所述握管的侧壁设置有气流开关和刻度,且所述握管内部设置有独立的气流调节小球。
[0012]优选的,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第一吸管和所述第二吸管均为中空真空管。
[0013]优选的,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第一吸管的直径为4毫米至6毫米,包括端点值。
[0014]优选的,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第二吸管的直径为4毫米至6毫米,包括端点值。
[0015]优选的,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握管的直径为10毫米至14毫米,包括端点值。
[0016]优选的,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气流开关为圆形孔。
[0017]优选的,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气流开关的直径为3毫米至5毫米,包括端点值。
[0018]优选的,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气流调节小球的直径为6.5毫米至9.5毫米,包括端点值。
[0019]优选的,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气流调节小球的材质为聚乙烯。
[0020]优选的,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握管的材质为石英。
[0021]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第二吸管上端外部设置有气流调节部件,所述握管的侧壁设置有气流开关和刻度,且所述握管内部设置有独立的气流调节小球,所述气流调节部件能够调节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实现对吸力大小的调整,而所述气流调节小球与所述气流调节部件相配合,在调节吸力的过程中,所述气流调节小球能够在吸力作用下,悬浮在所述握管内部,随着吸力的变化,能够悬浮在与吸力对应的刻度处,这样就能够针对不同硅片尺寸来设置对应的吸力,避免吸力过大所引起的娃片破碎或暗裂现象,减少生产损失。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硅片取放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硅片取放装置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硅片取放装置的示意图。该硅片取放装置包括:
[0026]吸盘I ;
[0027]与所述吸盘I连通的第一吸管2 ;
[0028]与所述第一吸管2连通的握管3 ;
[0029]与所述握管3连通的第二吸管4 ;
[0030]其中,所述第二吸管4上端外部设置有气流调节部件8,所述握管3的侧壁设置有气流开关5和刻度6,且所述握管3内部设置有独立的气流调节小球7。
[0031]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第二吸管4上端外部设置有气流调节部件8,所述握管3的侧壁设置有气流开关5和刻度6,且所述握管3内部设置有独立的气流调节小球7,所述气流调节部件8能够调节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实现对吸力大小的调整,而所述气流调节小球7与所述气流调节部件8相配合,在调节吸力的过程中,所述气流调节小球7能够在吸力作用下,悬浮在所述握管3内部,随着吸力的变化,所述气流调节小球7能够悬浮在与吸力对应的特定刻度处,这样就能够针对不同硅片尺寸来设置对应的刻度,从而为不同的硅片设置不同的吸力。在对一批硅片操作之前,先调节所述气流调节部件8,使所述气流调节小球7位于该批硅片所对应的刻度处,这样就能够避免吸力过大造成的硅片的破碎或暗裂现象,减少生产损失。
[0032]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第一吸管2和所述第二吸管4均可以优选为中空真空管,这样就能更好的保证气密性,使硅片的吸取更高效。
[0033]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第一吸管2的直径可以优选为4毫米至6毫米,包括端点值。这样既能保证气体流通的通畅性,又能保证对硅片的吸力足够大。
[0034]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第二吸管4的直径可以优选为4毫米至6毫米,包括端点值。这样既能保证气体流通的通畅性,又能保证吸力足够大。
[0035]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握管3的直径可以优选为10毫米至14毫米,包括端点值。这样更为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适宜用手握,便于操作。
[0036]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气流开关5可以优选为圆形孔。这样就没有棱角,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更为方便的堵住气流开关5。
[0037]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气流开关5的直径可以优选为3毫米至5毫米,包括端点值。这样较小的气流开关5的尺寸能实现对气流更为快速的控制。
[0038]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气流调节小球7的直径可以优选为6.5毫米至9.5毫米,包括端点值。这样就使得所述气流调节小球7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吸管2和所述第二吸管4的直径,从而不会掉入所述第一吸管2或所述第二吸管4中,而所述气流调节小球7的直径大于所述气流开关5的直径,从而不会从所述气流开关5中掉落出去,所述气流调节小球7的直径比所述握管3的直径小,这样就便于所述气流调节小球7在气流作用下,在握管3中自由的上下浮动。
[0039]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气流调节小球7的材质可以优选为聚乙烯。这种轻质材料的应用能够使所述气流调节小球7更易悬浮在空中,更适于对气流速度进行表征,从而能够对吸力进行更为精确的调节。
[0040]在上述硅片取放装置中,所述握管3的材质可以优选为石英。石英材料具有纯度高,耐高温的优点,而且与硅片接触不产生污染,从而使得硅片取放操作更为洁净。
[0041]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硅片取放装置,能够单独对吸力进行精确调整,减少生产损失,另外,也能保证硅片取放操作的洁净。
[004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硅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盘; 与所述吸盘连通的第一吸管; 与所述第一吸管连通的握管; 与所述握管连通的第二吸管; 其中,所述第二吸管上端外部设置有气流调节部件,所述握管的侧壁设置有气流开关和刻度,且所述握管内部设置有独立的气流调节小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管和所述第二吸管均为中空真空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管的直径为4毫米至6毫米,包括端点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管的直径为4毫米至6毫米,包括端点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管的直径为10毫米至14毫米,包括端点值。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硅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开关为圆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开关的直径为3毫米至5毫米,包括端点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调节小球的直径为6.5毫米至9.5毫米,包括端点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调节小球的材质为聚乙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管的材质为石英。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硅片取放装置,包括:吸盘;与所述吸盘连通的第一吸管;与所述第一吸管连通的握管;与所述握管连通的第二吸管;其中,所述第二吸管上端外部设置有气流调节部件,所述握管的侧壁设置有气流开关和刻度,且所述握管内部设置有独立的气流调节小球。利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硅片取放装置,能够单独对吸力进行精确调整,减少硅片的破碎或暗裂现象,从而减少生产损失。
【IPC分类】H01L21-677
【公开号】CN204271060
【申请号】CN201420846995
【发明人】张春华, 袁中存, 孟祥熙, 衡阳, 许涛
【申请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