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7546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同轴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及其端子,尤其是指一种用于连接同轴线缆的导 体的同轴连接器及其端子。
【背景技术】
[0002] 申请号为200620126938. 9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铜壳、塑胶及 端子,端子头部设有一线材导向的缺口,同轴线缆的导体置入所述缺口从而防止所述导体 晃动。由于缺口两侧与导体配合的部位为比较薄的板缘,缺口两侧抵接导体时会剪切导体 从而破坏导体的结构,影响导体的传输性能。
[0003]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同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牢固定位同轴线缆的导体又不会损伤 导体的同轴连接器及其端子。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端子,用于连接一同轴线缆的导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 放置的支撑板,所述导体水平搁置于所述支撑板上;自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向下延伸形 成两接触臂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连接;自所述支撑板左端向右弯折延伸一压板位于 所述导体上方,所述压板设有一压制部向下压接所述导体,一开口自所述弯折处延伸至所 述压制部,自所述开口前后两侧向内凸伸形成相对的两凸起,所述两凸起的板面抵接于所 述导体,所述凸起与所述压制部之间具有间隙。
[0007] 进一步,所述两凸起对称设置且所述两凸起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导体的直径。
[0008] 进一步,所述凸起呈平板状且斜向上延伸。
[0009] 进一步,自所述支撑板的右端向上延伸形成两限位部,两限位部之间形成一限位 槽限位所述导体,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开口相对,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左边。
[0010] 进一步,所述导体与所述限位槽间具有间隙,所述限位槽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板的 上表面平齐。
[0011]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中央区域具有一透孔,所述导体经过所述透孔,所述透孔与 所述开口上下相通。
[0012] 进一步,所述导体的自由末端从右向左穿出所述开口使所述导体的自由末端位于 所述开口左边。
[0013]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设有一凸部伸入所述开口,所述导体的自由末端支撑于所述 凸部。
[0014] 进一步,所述压制部位于所述压板末端,所述凸起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压 制部沿前后方向的长度。
[0015] -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端子,收容所述端子的一绝缘本体,及收 容所述绝缘本体的一金属壳体。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端子自所述开口前后两侧向内凸 伸形成相对的两凸起,所述两凸起的板面抵接于所述导体,既能有效防止导体前后晃动,又 不会损伤导体。
[0017]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铆压之前的分解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装入同轴线缆待铆压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装入同轴线缆铆压后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铆压之前端子与导体配合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铆压之后端子与导体配合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铆压之后的端子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组合的剖视图。
[0025]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27]【【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9] 如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一同轴线缆4的导体41的同轴连接器,所述 同轴连接器包括:一端子1、收容所述端子1的一绝缘本体2及收容所述绝缘本体2的一金 属壳体3。
[0030] 如图4至图7,所述端子1包括一水平放置的支撑板11用于支撑所述导体41,所 述导体41水平搁置于所述支撑板11上。自所述支撑板11的前后两侧向下延伸形成两接 触臂12用于与对接连接器5连接,所述两接触臂12之间形成一供对接连接器5的中心端 子51插入的容置腔13,两接触臂12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自所述支撑板11左端 向右弯折延伸一压板14位于所述导体41上方,所述压板14呈平板状,所述压板14的末端 设有一压制部141向下压接所述导体41。所述压板14中间设有一开口 142,所述开口 142 自所述弯折处延伸至所述压制部141,所述开口 142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导体41的 直径。自所述开口 142前后两侧与压制部141具有一定间隔处向内凸伸形成相对的两凸起 143,所述两凸起143对称设置,且所述两凸起143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导体41的直径,使 得所述两凸起143抵接于所述导体41,从而防止所述导体41前后晃动。所述凸起143呈 平板状且斜向上延伸,从而使所述两凸起143的板面抵接于所述导体41,防止所述导体41 损伤。所述凸起143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压制部141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使得所述 凸起143对所述导体41的压制力小于所述压制部141对所述导体41的压制力。所述支撑 板11的中央区域具有一透孔111,所述导体41经过所述透孔111,所述透孔111与所述开 口 142上下相通,通过所述透孔111可以观察所述导体41的插入状态。所述支撑板11的 左端设有一凸部112伸入所述开口 142,所述凸部112的宽度小于所述开口 142的宽度且大 于所述导体41的直径,所述导体41的自由末端支撑于所述凸部112。
[0031] 如图1和图6,自所述支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