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93949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设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英文全称OrganicLightEmittingDevices,英文简称 OLEDs),由于其具有固态发光、视角宽、功耗低、响应速度快、耐高低溫等优点,能够满足低 碳环保、绿色生活的要求。
[0003] 其中,能够发出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显示或照明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在此 基础上,为了与不同时段、不同天气状态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的白光均能够与太阳光 的色溫相适应,需要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白光的色溫进行调节。例如对于生活在赤道 附近的用户而言,由于太阳光的平均色溫较高(在IlOOOK左右),所W需要将显示器或者照 明装置的发光色溫调高。而对于生活在高缔度的用户而言,由于太阳光的平均色溫较低(在 5600K左右),所W发光色溫较低的显示器或者照明装置更适合高缔度的用户。
[0004]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调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阴极和阳极的电压,W达到调节发 光色溫的目的。然而采用上述调节方式能够覆盖的色溫范围较小,且在调节的过程中当前 后两次色溫差异较大时,电压的变化也较大,从而导致具有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 器或照明装置的发光亮度产生较大的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能够解决有机电致 发光器件的色溫调节范围局限,且在调节过程中导致发光亮度差异较大的问题。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 极W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 极靠近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一侧的第=电极;所述第=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交叠,且 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绝缘;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电极与所述 第二电极的距离。
[000引优选的,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光层W及电子传输层。
[0009] 优选的,所述电子传输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0010] 优选的,所述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第=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0011] 优选的,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空穴传输层与所述第=电极之间 的平坦层。
[0012] 优选的,所述第S电极的厚度为5nm~20nm。
[0013] 优选的,构成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电极的材料为金属侣或金属铜中的任意一 种。
[0014] 优选的,构成所述平坦层的材料为导电高分子材料,厚度为IOOnm~300nm。
[00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有机电致 发光器件。
[001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W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还包括位 于第一电极靠近有机材料功能层一侧的第=电极。该第=电极与第一电极部分交叠,且与 第一电极之间绝缘。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距离大于第=电极与第二电极的距离。
[0017] 运样一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第一光学微腔,第=电极与第二电极之 间形成第二光学微腔。由于第一电极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电极到第二电极之间 的距离。在此情况下,当对第一电极、第二电极W及第=电极分别施加电压时,第一光学微 腔和第二光学微腔会产生不同波长的光。
[0018] 基于此,当第一光学微腔中具有第一色溫光线与第二光学微腔中具有第二色溫 的光线叠后,能够使得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出具有第=色溫的光线。其中,第一色溫、第 二色溫W及第=色溫可W互不相同。运样一来,第一色溫和第二色溫均可W对第=色溫的 数值高低产生影响,因此能够增加有机电致放光器件色溫的调节范围。
[0019] 此外,由于上述第=色溫由第一色溫和第二色溫叠加而成,因此即使对第一色溫 和第二色溫进行微调,由于第一色溫和第二色溫变化值的叠加量会作用于第=色溫,因此 第=色溫数值仍然能够实现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上述调整过程只是对第一色溫和第二色溫 进行微调,因此第一光学微腔和第二光学微腔的电极电压值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避 免造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色溫调整前后出现亮度差异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W根据运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图1中增加了其它功能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0024] 图4为用于制作图2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0025] 图5为图1或图2中发光层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6] 附图标记:
[0027] Ol-第一光学微腔;02-第二光学微腔;10-基板;11-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3-第 S电极;14-绝缘层;200-有机材料功能层;20-发光层;201-第一子发光层;202-间隔层; 203-第二子发光层;21-空穴传输层;22-电子传输层;23-空穴注入层;24-平坦层;Hl-第一 电极与第二电极的距离;肥-第=电极与第二电极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电极11、第 二电极12W及位于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200。此外该有机电致 发光器件还可W包括位于第一电极11靠近发光层20-侧的第=电极13。
[0030] 其中,第=电极13与第一电极11部分交叠,且与第一电极11之间绝缘。具体的,可 W在第一电极11和第=电极13之间设置绝缘层14。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的 距离化大于第S电极13与第二电极12的距离肥。
[003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原理是通过正、负载流子在有机材 料功能层200中的发光层20中相遇形成激子,激子复合将能量传递给构成发光层20的有机 发光材料,该有机发光材料中的原子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原子回到基态 时福射跃迁而产生发光现象。
[0032] 其中,上述载流子是通过对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施加电压后产生的。具体的, 当第一电极11为阳极时,在外场电压的作用下该第一电极11能够产生正载流子,即空穴。在 此情况下,第二电极12可W作为阴极,并在外场电压的作用下产生负载流子,即电子。或者, 当第二电极12为阳极时,在外场电压的作用下产生正载流子,即空穴。在此情况下,第一电 极11可W作为阴极,并在外场电压的作用下产生负载流子,即电子。本实用新型对第一电极 11和第二电极12不做限定,W下实施例均是W第一电极11为阳极,第二电极12为阴极为例 进行的说明。
[0033] 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W采用顶发射式和底发射式。具体的,对于顶发射式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而言,光线从第二电极12的一侧发出,因此第二电极12可W采用透过率 较高,导电率较高的材料构成。例如氧化铜锡(英文全称=IndiumTinOxides,英文简称: IT0),或者氧化铜锋(英文全称:Indi皿Zinc化ide,英文简称:IZ0)等透明导电材料。而第 一电极13可W采用功函数较高的金属材料,例如金属侣或金属银中的任意一种。
[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