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544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动力源采用电动机的驱动装置,特别涉及电动汽车用驱动装置或混合驱动装置的冷却技术。
背景技术
电动机作为车辆的驱动源时,需要控制电动机的控制装置(交流电动机时需要逆变器)。由于这种逆变器等的控制装置通过电源电缆与电动机连接,从而可以与电动机分离开来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但从车载的方便性出发,也有将电动机内置在驱动装置内一体化配置的情况。
但是,现在的技术中,控制装置的耐热温度低于电动机的耐热温度。因此当如上所述,将电动机内置在驱动装置内一体化配置时,必须利用某种方式遮断从电动机直接传递到控制装置的热量,以保护控制装置。还有,控制装置由于自身的元件的发热而出现温度上升,需要将其冷却到耐热温度以下。
考虑到上述情况,在过去的国际公开第98/28833号文书中提出的控制装置一体化电动机的方案中,电动机的定子壳体的外周上形成有沟槽,将安装有控制装置的模块的底板塞在该沟槽的开放面侧形成冷却路。在该技术中,在底板侧的沟槽内延伸形成冷却法兰。
还有,作为同样的技术,有美国专利第5491370号说明书所记载的技术。在该技术中,电动机的外壳的外周形成有流动冷却流体的螺旋通路,在安装在外壳上以覆盖该通路的开放面侧的套管上,安装有IGBT模块(逆变器组件)。
但是,上述前者的过去技术中,由于扩大了形成冷却法兰而安装模块的底板侧的热交换面积,所以促进了模块侧的冷却,但是由于定子壳体侧的冷却以沟槽底面的面积作为热交换面积,所以未必能够充分冷却。因此在这种结构中,为了防止定子壳体侧的热量通过冷却法兰传导到模块侧,冷却法兰的先端必须离开定子壳体的沟槽底面一定距离,以确保在其空隙之间的冷却流体的绝热效果。这样,如果空隙留的太大,又会降低冷却法兰的流路导引的效果。
另一方面,上述后者的技术中,难以确保套管与冷却流体有充分的接触面积,为了充分冷却逆变器组件,必须加大流过螺旋通路的冷却流体的流量。此时,用于冷却流体的循环的泵必然会大型化,从而增加了其驱动能量。还有,在该技术中,由于构成螺旋通路的壁直接与套管接触,在该接触部分产生热传导,为了使逆变器组件的温度保持在耐热温度以下,就必须使电动机的壳体的温度实际冷却到该温度以下,从冷却效率角度来看是不合算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到这些过去技术,在电动机与逆变器一体化的驱动装置中,一边抑制从电动机向逆变器的热传导,一边在有限的冷却空间确保对于冷却剂的最大限度的放热面积。还有,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利用冷却空间内的散热装置促进冷却剂的流动,提高冷却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在包括电动机、收容该电动机的驱动装置壳体、控制电动机的逆变器、冷却该逆变器的冷却剂的流路的驱动装置中,上述逆变器安装在驱动装置壳体上,在与其基板一体化形成的散热器与驱动装置壳体的相向部分上形成空间;上述空间与冷却剂的流路连通;上述散热器具有朝着驱动装置壳体向空间内延伸的散热器侧翼片;该散热器侧翼片与驱动装置壳体在低热传导状态下接触。
在该结构中,散热器侧翼片延伸到与驱动装置壳体接触的位置,以确保散热器与流过空间的冷却剂之间具有充分的传热面积,因此通过促进在大面积与冷却媒介进行热交换,可以有效地冷却与驱动装置一体化的处于不利的耐热温度的逆变器。还有,由于散热器侧翼片与驱动装置壳体在低热传导状态下接触,可以避免从驱动装置壳体直接向散热器进行热传导,因此不需要使驱动装置壳体的温度下降到散热器侧的逆变器的耐热温度,从而可以维持二者之间的温度梯度,进行有效的冷却。这样,可以利用较少的冷却剂流量来有效地防止电动机与逆变器的一体化引起的逆变器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在包括电动机、收容该电动机的驱动装置壳体、控制电动机的逆变器、冷却该逆变器的冷却剂的流路的驱动装置中,上述逆变器安装在驱动装置壳体上,在与其基板一体化形成的散热器与驱动装置壳体的相向部分上形成空间;上述空间与冷却剂的流路连通;上述散热器具有朝着驱动装置壳体向空间内延伸的散热器侧翼片;上述空间中存在阻碍热传导的隔离装置;上述散热器侧翼片与驱动装置壳体均与隔离装置直接接触。
在该结构中,散热器侧翼片向驱动装置壳体方向延伸到与隔离装置接触的位置,以确保散热器与流过空间的冷却剂之间具有充分的传热面积,因此通过促进在大面积与冷却媒介进行热交换,可以有效地冷却与驱动装置一体化的处于不利的耐热温度的逆变器。还有,由于散热器侧翼片与驱动装置壳体通过阻碍热传导的隔离装置接触,可以避免从驱动装置壳体直接向散热器进行热传导,因此不需要使驱动装置壳体的温度下降到散热器侧的逆变器的耐热温度,从而可以维持二者之间的温度梯度,进行有效的冷却。这样,可以利用较少的冷却剂流量来有效地防止电动机与逆变器的一体化引起的逆变器的温度上升。
依据上述第二特征时,上述隔离装置可以由低热传导性部件构成。利用该结构,可以使由于隔离装置的存在而导致相当其厚度的空间容量的减少降到最低限度。
上述隔离装置可以由中间夹持有空间的多个隔离部件构成。在该结构中,可以利用隔离部件间的空间的绝热作用,因此对构成隔离装置的部件自身的绝热性要求不高,增大了隔离部件的材质的选择范围。
或者,上述隔离装置也可以由在隔离部件上叠加低热传导部件而成的叠层部件构成。利用该结构,可以利用较少的冷却剂流量来有效地防止电动机与逆变器的一体化引起的逆变器的温度上升,同时隔开散热器侧翼片与驱动装置壳体的低热传导部件受到隔离部件的支撑,可以保持形状,因此作为低热传导部件,可以在更广泛的优良的热遮断性材料中进行选择。
上述驱动装置壳体可以具有朝着散热器向空间内延伸的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在该结构中,在驱动装置壳体侧也确保了与流过空间的冷却剂之间具有充分的传热面积,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冷却散热器和驱动装置壳体。
这时,上述隔离装置优选将空间分隔成面向上述散热器侧的第1室和面向驱动装置壳体侧的第2室。在该结构中,由于夹着隔离装置,散热器和驱动装置壳体之间的空间被分成第1室和第2室,两室处于对峙的绝热状态,从而可以更加确保两室之间的温度梯度,进行有效地冷却。
根据上述任一种结构,上述逆变器可以通过将基板固定在逆变器壳体的底壁上而被收容在与其不同的部件组成的逆变器壳体内,逆变器壳体的底壁构成与基板一体化的散热器。或者,上述逆变器可以与和基板一体化形成的散热器一起被收容在由与其不同的部件组成的逆变器壳体内。
再有,上述散热器侧翼片与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可以协同在空间产成共同的冷却剂流动模式。在该结构中,在空间内的散热器侧、驱动装置壳体侧同时产生利用翼片的共同的冷却剂流动,所以可以利用冷却剂流动的干扰防止在空间内产生沉淀。
再有,上述低热传导性部件沿着散热器侧翼片与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的接触部而形成。在这种结构中,可以使由于低热传导性部件的存在而导致相当其厚度的空间容量的减少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可以有效地将空间容积用作冷却媒介的流动空间,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3为表示从轴端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部分截面概图。
图4为表示肋状翼片排列图案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表示形成流路翼片排列图案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7为表示销钉状翼片排列图案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9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10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11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12为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13为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14为表示将散热器和驱动装置壳体的相向面排列在同一平面的情况下,第八实施方式的翼片排列图案的示意图。
图15为表示将散热器和驱动装置壳体的相向面排列在同一平面的情况下,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翼片排列图案的示意图。
图16为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17为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首先,图1表示适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的概念示意图。该装置具有图中未画出的电动机、收容该电动机的驱动装置壳体2、控制电动机的逆变器3、冷却逆变器的冷却剂的流路4。本说明书所说的逆变器为由利用开关作用将电池电源的直流转变为交流(电动机为3相交流电动机时为3相交流)的开关晶体管和附加的电路元件、以及装备这些元件的电路基板所组成的功率模块。这种方式的驱动装置构成电动汽车或者混合车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壳体2中收容有图中未画出的作为电动机的马达或者发电机或者该两者、差动装置、反转齿轮机构等附属机构。逆变器3安装在驱动装置壳体2上,其基板自身或将其他部件安装在基板上而与基板一体化的散热器53将与驱动装置壳体2相向的部分形成空间。上述空间与冷却剂的流路4连通。在该方式中,冷却剂的流路4通过散热器53和驱动装置壳体2之间的空间,作为使单一冷却剂循环的冷却剂循环路。
冷却剂循环路由作为压送源的水泵41、作为热交换器的辐射器42、连接这些的流路43、44、45所组成。还有,图中省略了水泵41的驱动马达等的的附属设备。作为冷却剂循环路的起点的水泵41的吐出侧流路43与散热器53的入口侧的通道51连接,散热器53的出口侧的通道52经过返回流路44与辐射器42的入口421侧连接,辐射器42的出口422与水泵41的吸入侧流路45连接。因此,在该冷却剂循环路中,作为冷却剂的冷却水从水泵41送出来后流过散热器53内的空间时,吸收来自构成逆变器3的模块的热量和来自驱动装置壳体2的热量而被加热。经过返回流路44送入辐射器42向空气放热而被冷却,然后回到水泵41结束一个循环,这种循环周而复始进行。还有,该冷却剂循环路也可以在半途、例如返回流路44的部分处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冷却而形成通过驱动装置壳体2内的流路。
接着,图2及图3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纵截面以及从轴端方向观察到的截面(部分截面)的简化图。在图2中,符号1表示电动机,11表示其转子轴,12表示转子铁芯,13表示定子铁芯。在图3中,虚线表示的圆为电动机1的外径,最大径的一点虚线所表示的圆为差动装置的环形齿轮的啮合螺距直径,最小径与中间径的一点虚线所表示的圆为转子轴11和差动装置的环形齿轮之间传送动力的反转齿轮机构的各齿轮的啮合螺距直径。
该实施方式的逆变器3通过将基板固定在逆变器壳体5的底壁53上而被收容在其他部件组成的逆变器壳体5内,逆变器壳体5的底壁53与基板一体化构成散热器。驱动装置壳体2的上部上一体化形成有逆变器壳体5的安装部20。逆变器壳体5的安装部20为向壳体上部突出的形状,以便与电动机收容部的外周相接触,具有实质上与逆变器壳体5的平面形状吻合的平面外形的台阶形状。
逆变器壳体5为具有从底壁53向上延伸的外形围成框状的俯视为矩形的周壁54的壳体形状,其内部为逆变器3的容纳空间。构成逆变器3的单一或多个模块通过合适的方法紧密安装在经过磨平加工的逆变器壳体5的底壁53上,以防止产生热传导的阻力。然后,逆变器壳体5的上侧开放部加有盖子7,以防止雨水或尘埃进入内部的逆变器3。逆变器壳体5的底壁53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外形围成框状的俯视为矩形的周壁55,通过该周壁55围成空间R。
这样构成的逆变器5,在驱动装置壳体2的安装面上与周壁55的端面接触,根据需要采用O形圈等密封部件9防止泄漏,采用螺栓固定等适当的固定方式进行一体化固定。该接触部,在图示的例中,为直接接触配置,但为了方式在安装部的冷却剂泄漏和热传导,逆变器壳体5和驱动装置壳体2的配合面之间也可以插入具有密封性能、或者绝热性能、或者这两者性能的合适中间部件进行配置。该中间部件作为绝热部件或者绝热密封部件时,替代图中密封部件9的配置,而通过插入到配合面之间进行配置,但当绝热部件和密封部件为不同的部件时,对于密封部件9,在逆变器壳体5和驱动装置壳体2的各自配合面上形成沟槽,而被配置在其中,以形成密封与插入到配合面之间的绝热部件的接触面的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为了确保热交换面积,散热器53朝着驱动装置壳体2向空间R内延伸,其厚度方向形成实质上横截空间R的许多散热器侧翼片(fan)56。散热器侧翼片56和驱动装置壳体2的接触处于低热传导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低热传导状态的接触为使翼片(fan)56的前端具有圆形,与驱动装置壳体2的接触实质上为线接触,从而可以使接触部具有较大的传热阻力。还有,在包括表示后述实施方式的附图在内的所有附图中,各翼片相对于空间R均放大了尺寸,为了避免图面的繁杂,其数量也少于实际配置的数量。
接着,图4为散热器侧翼片56的排列图案的平面示意图。散热器侧翼片56在入口侧的通道51和出口侧的通道52之间平行延伸,相互之间等间距配置,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周壁55之间保持既定的间隙,以使各翼片56之间的空间与入口侧的通道51和出口侧的通道52相通。通过这种翼片56的配置,在空间R隔成两端与入口侧的通道51和出口侧的通道52相通、中途被翼片56隔离的平行流路。
该翼片56的排列图案也可采用其他形式。图5为散热器侧翼片56的排列图案的变形例,与图4相同的的平面图。此时,散热器侧翼片56在入口侧的通道51和出口侧的通道52之间的空间形成一条蛇行流路。这种翼片排列与前面构成平行流路的肋状翼片排列相比,压力损失较大,但其优点在于当在散热器上并列配置耐热温度不同的多个模块时,可以随着模块的配置位置,通过选择流动模式来精细调节散热器底壁53各部的温度。
图6为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散热器53包括朝着驱动装置壳体2向空间R内延伸的散热器侧翼片56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空间R内配置有由低热传导性部件组成的作为隔离装置的低热传导性部件61、即绝热部件,散热器侧翼片56和驱动装置壳体2均与低热传导性部件61直接接触。由于该低热传导性部件61的存在,散热器侧翼片56和驱动装置壳体2的安装部20之间可以实现低热传导状态。此时的低热传导性部件61为板状,其尺寸可以覆盖驱动装置壳体2的安装部20的面向空间R的整个部分,并添加设置在驱动装置壳体2的安装部20上面。其它部分的结构,包括图中未画出的配合面的密封结构,均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这一点在后述实施方式中亦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配置低热传导性部件61而实现低热传导状态,散热器侧翼片56的先端为与前面实施方式不同的与低热传导性部件61接触的平面。散热器侧翼片56的排列与前面实施方式中图4或图5说明的排列图案相同,可以采用肋状或流路结构壁排列,但当要使空间R内的流动为自然流动而不是被翼片强制流动时,如图7的同样的平面图所示,也可以在散热器侧翼片56上按给定间距配置许多销钉状翼片。采用这种销钉状翼片的好处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空间R内流动的冷却剂的压损。
下面参照图8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也与前面各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低热传导性部件61为板状,其外形尺寸可以覆盖也包括与逆变器壳体5的配合面的驱动装置壳体2的安装部20,设置在驱动装置壳体2的安装部20的整体上面。采用这种结构时,驱动装置壳体2与逆变器壳体5的配合面、即驱动装置壳体2的安装面20与逆变器壳体周壁55的端面的接触部的热传导也被低热传导性部件6所阻断,所以更加提高了驱动装置壳体2与逆变器壳体5之间的热遮断效果。还有,该低热传导性部件61如前说明,可以采用具有密封性能和绝热性能的合适部件。还有,如果低热传导性部件61为密封性能不好的部件时,可以采用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相同的密封结构的配合面密封。
图9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与前面的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散热器53具有朝着驱动装置壳体2向空间R内延伸的散热器侧翼片56,在空间R内设置有由热传导性低的材料组成的低热传导性部件61,散热器侧翼片56和驱动装置壳体2均与低热传导性部件61直接接触,这一点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但低热传导性部件61沿着散热器侧翼片56和驱动装置壳体2之间的接触部形成。这种结构虽然不适合于翼片56为销钉状翼片的情况,但适合与图4或图5所说明的排列图案相同的肋状或流路结构壁排列。此时,低热传导性部件61沿着翼片的先端形状而形成,利用粘接剂固定在翼片的先端,在将逆变器壳体5组装到驱动装置壳体2时效果很好。
图10表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与前面的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相同,对于第四实施方式,在驱动装置壳体2的外面与逆变器壳体5的配合面上也添加配置了低热传导性部件61。采取这种结构时,由于驱动装置壳体2的安装面20与逆变器壳体周壁55的端面的接触部的热传导也被低热传导性部件61所遮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驱动装置壳体2的外面与散热器53之间的热遮断效果。还有,如前所述,该低热传导性部件61可以采用具有密封性能和绝热性能的适当部件。还有,如果低热传导性部件61为密封性能不好部件时,可以采用前述的密封结构。
图11所示第六实施方式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均不相同,在驱动装置2中也设置有朝着散热器53向空间R内延伸的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22。这种实施方式的散热器侧翼片56与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22协同在空间R产成共同的冷却剂流动模式,均与低热传导性部件61不直接接触。此时的低热传导性部件61与前面的第四实施方式同样,沿着散热器侧翼片56和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22的接触部形成。两翼片的形状为前面说明过的肋状或流路结构壁排列的翼片。
这样在驱动装置壳体2中也设置翼片22时,可以增大驱动装置壳体2侧的相对于冷却剂流动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驱动装置壳体2的冷却效果。还有,该结构中,由于在通过低热传导性部件61相邻的两翼片56、22所构成的空间R内形成共同的冷却剂流动模式,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冷却剂流动的干涉而产生的沉淀。
图12表示的第七实施方式与前面的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关系一样,为从第六实施方式变更而成。此时,在驱动装置壳体2的安装面20和逆变器壳体5之间的配合面上也添加设置了低热传导性部件61。采用该结构时,由于驱动装置壳体2的安装面20与逆变器壳体周壁55的端面的接触部被低热传导性部件61所遮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驱动装置壳体2和散热器53之间的热遮断效果。还有,该低热传导性部件61如前说明,可以采用具有密封性能和绝热性能的合适部件。还有,如果低热传导性部件61为密封性能不好的部件时,可以采用前面所述的密封结构。
图13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与前面的第七实施方式一样,在驱动装置壳体2内,也设置有朝着散热器5向空间R内延伸的翼片22,低热传导性部件61和隔离部件60一起将空间R分隔成面向散热器5侧的第1室R1和面向驱动装置壳体2侧的第2室R2。与参照图8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一样,此时的低热传导性部件61为板状,其自身如果可以维持形状时,则同样可以单独配置,当然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如果自身为不能维持形状的薄膜状或涂布剂时,可以同时设置用于维持形状的衬底部件的板状的隔离部件60。
该实施方式中的低热传导性部件61和隔离部件60处于驱动装置壳体2和逆变器壳体5的相向部分之间,其外形尺寸在驱动装置壳体2侧可以同时覆盖安装部20的配合面和第2室R2,在散热器5侧可以同时覆盖周壁55的端面和第1室R1。图中的低热传导性部件61只添加配置在隔离部件60的一面,当然也可以添加配置在隔离部件60的两面。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装置壳体2与逆变器壳体5的配合面、即驱动装置壳体2的安装面20与逆变器壳体周壁55的端面的接触部的热传导被低热传导性部件61所遮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驱动装置壳体2和散热器53之间的热遮断效果。还有,该低热传导性部件61和隔离部件60如前说明,可以采用具有密封性能和绝热性能的合适部件。还有,如果低热传导性部件61和隔离部件60为密封性能不好的部件时,可以采用前面所述的密封结构。
这样采用将空间R分隔成面向散热器5侧的第1室R1和面向驱动装置壳体2侧的第2室R2的结构时,可以不考虑流过这两室R1、R2的冷却剂流动的干涉,从而该实施方式的冷却剂流动模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其他类型。
图14为将实际上处于相向关系的散热器5的底面和驱动装置壳体2侧的安装面放在同一平面上并列表示本实施方式能够采用的散热器侧翼片56与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22的排列图案。此时,延伸到第1室R1的散热器侧翼片56为销钉状翼片,以减小流路的压损。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22采用肋状翼片。还有,采用这种分离空间R的结构时,对于各自室的冷却剂循环路存在连接关系,本实施方式中,单纯地将各自室的入口通道51a、51b与吐出侧流路43连接,出口通道52a、52b与返回流路44连接,两室相互对于冷却剂流路为并列连接。
采用这种翼片排列图案和流路连接结构时,第1室R1侧的流动阻力小于第2室R2侧,因此第1室R1侧的流量相对多些,从而提高了散热器53侧的冷却能力,针对逆变器3的耐热温度低的情况,在两室间建立温度梯度,可以利用较小的流量有效地冷却逆变器3和驱动装置壳体2。
图15采用与前面图14相同的方法改变翼片排列图案和冷却剂流路连接关系。此时,延伸到第1室R1的散热器侧翼片56和延伸到第2室R2的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22均为肋状翼片,散热器侧翼片56的排列间隔小于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22。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第1室R1的入口通道51a与吐出侧流路43连接,出口通道52a通过连接流路46与第2室R2的入口通道51b连接,第2室R2的出口通道51b与返回流路44连接,两室相互对于冷却剂流路为串列连接。
采用这种翼片排列图案和流路连接结构时,两室R1、R2的厚度即使相同,由于第1室R1侧的冷却面积大于第2室R2侧,因此第1室R1侧的冷却效果相对要大。因此,利用这一特点,从而提高了散热器53侧的冷却能力,针对逆变器3的耐热温度低的情况,在两室间建立温度梯度,与上述一样,可以利用较小的流量有效地冷却逆变器3和驱动装置壳体2。
图16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与前面的第八实施方式一样,在驱动装置壳体2内,也设置有朝着散热器5向空间R内延伸的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22,在空间内,通过利用空间分隔成面向散热器53侧的第1室R1和面向驱动装置壳体2侧的第2室R2、以及作为两室之间的空间的第3室R3的两层隔离装置6a、6b,使散热器侧翼片56与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22均与各隔离装置6a、6b直接接触。在该实施方式中,隔离装置6a、6b可以是前面各实施方式的隔离部件60,或低热传导性部件61,或其叠层体。还有,该实施方式中,至少第1室R1和第2室R2必须与冷却剂流路连通,但第3室R3可以为不与冷却剂流路连通的简单的封闭空间或向大气开放的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翼片的排列或冷却剂的流动在第3室R3为简单的封闭空间时,可以为前面第八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4及图15所述的同样的结构。还有,在第3室R3也与冷却剂流路连通时,可以从参照图14所述的并列连接结构同样类推,各室可以全部为并列连接的流路,也可以从参照图15所述的串列连接结构同样类推,按照冷却剂顺次流过第1室R1、第2室R2、第3室R3的方式进行串列连接。
最后,图17所示的第十实施方式与前面各实施方式不同,逆变器3与散热器33一体化构成,或者逆变器3的基板本身构成散热器33,作为逆变器模块构成。该实施方式中的逆变器3为固定结构,与和基板一体化形成的散热器33一起被收容在其他部件组成的逆变器壳体5内。这样,散热器33与逆变器壳体5为不同的物体,它们之间通过图中未画出的密封装置进行密封。
上面通过10个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事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具体结构的变更。例如,除第八实施方式之外的低热传导性部件6为自身具有某种程度的刚性的部件,但如果低热传导性部件61为自身没有刚性的薄膜状材料或涂布剂时,也可以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橡胶等适当的材料组成的隔离装置上添加设置低热传导性材料。此时的低热传导性部件61可以添加设置到隔离装置的一面上,也可以添加设置到两面上。还有,如果低热传导性部件61沿着散热器侧翼片56和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22的接触部形成时,由于低热传导性部件61不一定需要自身的刚性,从而可以为薄膜状材料或涂布剂。还有,举例中的冷却剂为水,但自然也可采用其它的合适的冷却剂。
本发明除了电动汽车用驱动装置或混合驱动装置,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将电动机与逆变器一体化形成的装置上。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装置,在包括电动机(1)、收容该电动机的驱动装置壳体(2)、控制电动机的逆变器(3)、冷却该逆变器的冷却剂的流路(4)的驱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安装在驱动装置壳体上,在与其基板一体化形成的散热器(53)与驱动装置壳体的相向部分上形成空间(R);所述空间与冷却剂的流路连通;所述散热器具有朝着驱动装置壳体向空间内延伸的散热器侧翼片(56);该散热器侧翼片与驱动装置壳体在低热传导状态下接触。
2.一种驱动装置,在包括电动机、收容该电动机的驱动装置壳体、控制电动机的逆变器、冷却该逆变器的冷却剂的流路的驱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安装在驱动装置壳体上,在与其基板一体化形成的散热器与驱动装置壳体的相向部分上形成空间;所述空间与冷却剂的流路连通;所述散热器具有朝着驱动装置壳体向空间内延伸的散热器侧翼片;所述空间中存在阻碍热传导的隔离装置(6);所述散热器侧翼片与驱动装置壳体均与隔离装置直接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由低热传导性部件(61)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由中间夹持有空间(R3)的多个隔离部件(60)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由在隔离部件上叠加低热传导部件而成的叠层部件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壳体具有朝着散热器向空间内延伸的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将空间分隔成面向所述散热器侧的第1室(R1)和面向驱动装置壳体侧的第2室(R2)。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通过将基板固定在逆变器壳体(5)的底壁上而被收容在与其不同的部件组成的逆变器壳体内,逆变器壳体的底壁构成与基板一体化的散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与和基板一体化形成的散热器(33)一起被收容在由与其不同的部件组成的逆变器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侧翼片与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协同在空间产成共同的冷却剂流动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3、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热传导性部件沿着散热器侧翼片与驱动装置壳体侧翼片的接触部而形成。
全文摘要
驱动装置具有电动机、收容电动机的驱动装置壳体(2)、控制电动机的逆变器(3)、冷却逆变器的冷却剂的流路。逆变器安装在驱动装置壳体上,在与其基板一体化形成的散热器(5)之间形成空间(R),空间与冷却剂的流路连通。散热器具有横切空间(R)的翼片(56),在低热传导状态下与驱动装置壳体接触。这样,散热器通过与冷却媒介进行大面积热交换而得到有效冷却。还有,翼片在通过绝热材料等的低热传导状态下与驱动装置壳体接触,可以避免直接热传导,从而可以维持对应于逆变器和电动机的耐热温度的温度梯度,进行有效的冷却。
文档编号H02K5/20GK1615571SQ0380219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3日
发明者竹中正幸, 山口幸蔵, 沓名成彦 申请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