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69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均为圆筒形,所述内壳体具有内壳体周壁,所述外壳体具有外壳体周壁,所述内壳体周壁与所述外壳体周壁之间限定出夹层空间;

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转子,所述转子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定子内;

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夹层空间内,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内壳体周壁之间限定出控制器冷却油道,所述控制器冷却油道具有控制器冷却油道进口和控制器冷却油道出口,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与流经所述控制器冷却油道内的油液接触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构造为瓦形且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沿周向分成彼此邻接的多段子控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多个电器元件,所述多个电器元件分别构成所述多段子控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冷却油道进口向外穿出所述外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定子漆包线和套设在所述定子漆包线上的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铁芯油道,所述控制器冷却油道出口与所述铁芯油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冷却油道出口构造为贯通槽,所述贯通槽在所述内壳体周壁的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内壳体周壁,所述贯通槽沿所述电机的轴向延伸;

所述铁芯油道为多个且沿所述轴向间隔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油道具有铁芯油道进口和铁芯油道出口,所述铁芯油道进口和所述铁芯油道出口之间由铁芯油道隔离壁隔离开,所述贯通槽位于所述铁芯油道隔离壁的一侧并与所述铁芯油道进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空转轴,所述中空转轴固定在所述转子内;

隔磁板,所述隔磁板套设在所述中空转轴上且分别位于所述转子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转轴与所述铁芯油道之间还设置有转接油道;

所述隔磁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中空转轴的内部连通;

所述转子内还设置有转子油道,位于所述转子一端的隔磁板上的第一油槽通过对应的转子油道与另一端的隔磁板上对应的第二油槽连通,所述第二油槽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定子漆包线的内壁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从所述隔磁板的中心孔处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油槽从所述隔磁板的外周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二油槽在周向上错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油槽和多个所述第二油槽在所述周向上等间距交替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转子一端的第一油槽与位于转子另一端的第二油槽在径向上部分地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油道包括:

第一转接油道和第二转接油道,所述第一转接油道沿轴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周壁上,所述第二转接油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上设置有轴向减重槽,所述隔磁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向减重槽对应的隔磁板减重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板减重槽与所述轴向减重槽形状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冷却油道上设置有喷油孔,所述喷油孔朝向所述定子的定子漆包线的外壁面敞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总出油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在端面处密封连接。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