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线槽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934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线槽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线槽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铝合金车辆的底架设备主要采用悬挂座方式固定,底架布线高压线槽与低压线槽分散布置在车辆底部两侧,其中高压线槽包括第一高压线槽和第二高压线槽,低压线槽包括第一低压线槽和第二低压线槽,各种线槽与底架箱体共同依靠铝合金型材挤压出的型槽挂装固定。由于各种线槽直接依靠型槽安装固定,线槽与型槽之间连接不紧密,为保证低压线槽的密封性能,在安装时需用密封盖板将第一低压线槽和第二低压线槽整体密封。

现有的线槽及其安装结构具有以下缺点:

第一,由于各线槽为分散式安装,固需要逐条安装,同时每一条低压线槽均需安装密封盖板,安装过程较繁琐,费时长。

第二,如果底架箱体通过横梁直接悬挂于底架边梁而不再使用铝合金型材挤压出的型槽,车体型材结构就无需挤压大量型槽。若继续采用现有的分散型型槽及其安装结构,就需要专门在车体型材结构上挤压型槽以安装固定各线槽,生产过程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用型槽为分散式安装,需要逐条安装,每一条低压线槽均需安装密封盖板,安装过程较繁琐,费时长;同时,对于底架箱体不使用型槽安装的情况,需要专门挤压大量型槽以安装固定线槽,生产过程较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一体式线槽及其安装结构,可以将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聚集在一个集成区域中,只需安装一次,低压侧无需再安装密封盖板,降低了车体的整体重量,方便现场施工;同时,对于底架箱体不使用型槽安装的情况,不需要专门挤压大量型槽以安装固定线槽,缩短了生产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线槽,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第一侧板的底边与底板的一侧边相连,第二侧板的底边与底板的另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长度方向与车辆长度方向一致的U型长槽,所述底板的顶面上设有第一型槽、第二型槽和第三型槽,所述第一型槽、第二型槽与第三型槽的长度方向均与车辆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一型槽之间形成第一高压电缆区,所述第一型槽与第二型槽之间形成第二高压电缆区,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三型槽之间形成第一低压电缆区,所述第三型槽与第二型槽之间形成第二低压电缆区。

借由上述结构,安装使用时,在各型槽内装上隔板,从而可以将U型长槽分隔成第一高压电缆区、第二高压电缆区、第一低压电缆区和第二低压电缆区,将不同电压等级的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隔开,使之满足轨道车辆布线标准的要求。安装时,先将线槽内的布线在车下预组装台完全做好后,再将本实用新型线槽与电缆装车。由于高压电缆与低压电压集成布置在该线槽内,因此只需一次即可完成安装,安装方便快捷,费时较短。同时,安装固定时由于只需将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固定在车体底部,因此对于底架箱体不使用型槽安装的情况,无需专门挤压大量型槽以安装固定线槽,生产过程较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顶边连有用于与车体底部相贴合的第一折弯边,所述第二侧板的顶边连有用于与车体底部相贴合的第二折弯边;所述第一折弯边与底边分位于第一侧板两侧,所述第二折弯边与底边分位于第二侧板两侧。

由于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与车体底部相贴合,因此在需密封的低压侧无需再提供密封盖板,只需要将低压侧的两端密封即可达到密封效果,安装过程较简单,降低了车体的整体重量,方便现场施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开设若干位于第一高压电缆区的第一通孔,所述底板上开设若干位于第二高压电缆区的第二通孔。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用于加强高压侧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分线盒。

分线盒用于方便出线。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型槽、第二型槽和第三型槽均为开口朝上的C型长槽。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所述轨道交通车辆用线槽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底边固设于第一型槽内,所述第二隔板的底边固设于第二型槽内,所述第三隔板的底边固设于第三型槽内;所述第一侧边的顶边与车体底部固连,所述第二侧边的顶边与车体底部固连;所述第一高压电缆区设有第一高压电缆,所述第二高压电缆区设有第二高压电缆;所述第一低压电缆区设有第一低压电缆,所述第二低压电缆区设有第二低压电缆。

进一步地,还包括和底板相连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底板、车体底部、第二侧板、第三隔板、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围成第一封闭腔体,所述底板、车体底部、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围成第二封闭腔体。

借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对低压侧的电缆进行整体密封,操作简单,既能保证低压电缆出线所需的密封防护等级,又能为高压护套电缆提供不需密封的通畅散热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聚集在一个集成区域中,只需安装一次,低压侧无需再安装密封盖板,降低了车体的整体重量,方便现场施工;同时,对于底架箱体不使用型槽安装的情况,不需要专门挤压大量型槽以安装固定线槽,缩短了生产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槽的端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底板,2为第一侧板,3为第二侧板,4为U型长槽,5为第一型槽,6为第二型槽,7为第三型槽,Ⅰ为第一高压电缆区,Ⅱ为第二高压电缆区,Ⅲ为第一低压电缆区,Ⅳ为第二低压电缆区,8为第一折弯边,9为第二折弯边,10为第一通孔,11为第二通孔,12为分线盒,13为第一隔板,14为第二隔板,15为第三隔板,16为第一密封件,17为第二密封件,18为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辆用线槽包括底板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其中第一侧板2的底边与底板1的一侧边相连,第二侧板3的底边与底板1的另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相对设置,所述底板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围成长度方向与车辆长度方向一致的U型长槽4,所述底板1的顶面上设有第一型槽5、第二型槽6和第三型槽7,所述第一型槽5、第二型槽6与第三型槽7的长度方向均与车辆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侧板2与第一型槽5之间形成第一高压电缆区Ⅰ,所述第一型槽5与第二型槽6之间形成第二高压电缆区Ⅱ,所述第二侧板3与第三型槽7之间形成第一低压电缆区Ⅲ,所述第三型槽7与第二型槽之间形成第二低压电缆区Ⅳ。

第一型槽5、第二型槽和第三型槽7内能够灵活安装金属隔板、紧固件等多种部件。

所述第一侧板2的顶边连有用于与车体底部相贴合的第一折弯边8,所述第二侧板3的顶边连有用于与车体底部相贴合的第二折弯边9;所述第一折弯边8与底边分位于第一侧板2两侧,所述第二折弯边9与底边分位于第二侧板3两侧。

所述底板1上开设若干位于第一高压电缆区Ⅰ的第一通孔10,所述底板1上开设若干位于第二高压电缆区Ⅱ的第二通孔11。所述底板1上设有分线盒12。底板1的底面还可以作为固定电缆支架的承载面。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和分线盒12的位置在图2中体现。

分线盒12或出线孔设置在U型下表面3上,可先在U型面3上开缺口,再将分线盒12焊接在U型面3上,

所述第一型槽5、第二型槽6和第三型槽7均为开口朝上的C型长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线槽采用铝合金型材挤压而成,生产简单,组装方便,

如图2所示(由车体底部向下俯视),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交通车辆用线槽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和第三隔板15,所述第一隔板13的底边固设于第一型槽5内,所述第二隔板14的底边固设于第二型槽6内,所述第三隔板15的底边固设于第三型槽7内;在各型槽内使用紧固件安装所需长度的各隔板。所述第一侧边通过第一折弯边8与车体底部固连,所述第二侧边通过第二折弯边9与车体底部固连;第一折弯边8和第二折弯边9上均设有安装孔18,用于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线槽与车体组装。

所述第一高压电缆区Ⅰ设有第一高压电缆,所述第二高压电缆区Ⅱ设有第二高压电缆;所述第一低压电缆区Ⅲ设有第一低压电缆,所述第二低压电缆区Ⅳ设有第二低压电缆。各电缆在本示意图中未示出,但并不影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和实现。

安装结构还包括和底板1相连的第一密封件16和第二密封件17,所述底板1、车体底部、第二侧板3、第三隔板15、第一密封件16和第二密封件17围成第一封闭腔体,所述底板1、车体底部、第二隔板14、第三隔板15、第一密封件16和第二密封件17围成第二封闭腔体。第一密封件16和第二密封件17为橡胶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