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796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车载电源,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变换单元(1)、线路故障检测单元(2)、充电管理单元(3)、电源切换单元(4)、电源输出单元(5)、保护单元(6)和电池单元(7);

所述电源变换单元(1)的输入端与设置在壳体上的电源输入接口端子V_in相连,所述电源变换单元(1)的输出端子V_out1分别与线路故障检测单元(2)的输入端、充电管理单元(3)的输入端、电源切换单元(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单元(3)的输出端子V_charg in通过保护单元(6)与电池单元(7)相连,所述保护单元(6)的输出端子V_out2与电源输出单元(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输出单元(5)的输出端与设置在壳体上的电源输出接口端子V_load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7)包括:电池BT1、电池BT2,所述电池BT1、电池BT2串联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6)包括:驱动芯片Q7、驱动芯片Q8和电池保护芯片U3,所述驱动芯片Q7的源极驱动端S与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充电管理单元(3)的输出端V_charg in均相连,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U3的电压检测端子VMP相连,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驱动芯片Q7的栅极驱动端G、电池保护芯片U3的充电控制用FET门极连接端子COP相连,所述电池保护芯片U3的放电控制用FET门极连接端子与电阻R2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与驱动芯片Q8的栅极驱动端G相连,所述驱动芯片Q8的漏极驱动端D与所述驱动芯片Q7的漏极驱动端D、保护单元(6)的输出端子V_out2均相连,所述驱动芯片Q8的源极驱动端S与电池保护芯片U3的正电源输入端子VDD、电容C30的一端、电容C31的一端、电容C32的一端、电池BT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U3的电池连接端子VC1、电阻R32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U3的负电源输入端子VSS、电阻R29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池BT2的负极、电池BT1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池BT1的负极、电池保护芯片U3的充放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子CTL相连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换单元(1)的输出端子V_out1与线路故障检测单元(2)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继电器J1,所述继电器J1的信号输入端与电源变换单元(1)的输出端子V_out1、二极管D13的负极均相连,所述继电器J1的第一组触点与继电器J1的第二组触点相连后与接线端子J8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继电器J1的接地端与二极管D13的正极相连后接地,所述继电器J1的第二组触点与连接器J8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接口电路通过连接器J8与线路故障检测单元(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Q7、驱动芯片Q8的型号均为SI4435DDY,所述电池保护芯片U3的型号为S-825AAD。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J1的型号为JRC-23F,所述连接器J8的型号为DB9RA/F。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