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组件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8013发布日期:2018-12-05 19:0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转子组件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子组件及电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内的冷冻机油的主要作用是润滑、密封等,然而,在压缩机运行中,特别是变频压缩机高频运行时,由于排气流量较大,冷冻机油容易随着冷媒沿着排气管排出到压缩机外,从而导致压缩机内部缺油,造成润滑不足,影响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同时过多的冷冻机油进入空调系统,降低了空调系统的换热性能,导致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

目前压缩机内部的转子组件主要由铁芯、磁铁、上、下端板、上、下平衡块及铆钉组成,并利用铆钉将上、下平衡块及上、下端板分别固定在铁芯的轴向两端,从而起到固定上、下端板及上、下平衡块的作用。为了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一般上平衡块的顶部再设置一个挡油板,以改变从转子组件铁芯排出气流的方向,使气流沿径向排出,从而气流中的冷冻机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以甩向电机定子线圈,以达到降低吐油量的作用。但是,由于挡油板需要安装于平面上,因此需要在端板上额外设置与上平衡块上端面平齐的三个支撑块,故导致转子组件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装配较难。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221268U公开有一种转子组件、电机、压缩机及制冷系统,其虽能达到转子组件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和装配,并有效地降低压缩机的吐油率。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因端板上设置导流罩,导流罩的导流出口为沿着铁芯的径向向外敞开,冷媒与冷冻机油会从导流出口流出,故当转子组件运转时,冷媒的流向会与转子的转动方向形成干扰,因此造成冷媒流动阻力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及电机,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在确保压缩机工作可靠性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缩机的吐油率,此技术也适用于各类冷媒与各种运用的回转式压缩机。另,冷媒的流向不会与转子组件的转动方向形成干扰,进而造成冷媒流动阻力的增加,因此油循环率效果较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包括:一铁芯,铁芯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铁芯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及多个安装孔,多个第一通孔的两端分别贯穿铁芯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多个磁铁,多个磁铁分别安装于多个安装孔内;一端板,端板设置于铁芯的第一端,端板上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沿上、下方向贯通端板,且多个第二通孔分别与多个第一通孔相连通;以及多个导流罩,多个导流罩设置于端板远离铁芯的一面上,每一导流罩与端板之间界定出一导流腔,导流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每一导流罩部分边缘与端板之间界定出一导流出口,导流出口与导流腔相连通,导流出口朝着一出口方向敞开,转子组件的边缘对应于导流出口最近的点的切向速度的方向与出口方向相互平行且为反向。

优选地,导流罩上于导流出口的外侧形成一出口端,出口端位于导流罩的边缘,出口端的延伸线朝着转子组件的径向延伸。

优选地,出口端的延伸线通过转子组件的轴心。

优选地,多个导流罩等间隔的环设于端板的一面上。

优选地,还包括一配重块,配重块设置于端板的远离铁芯的一面上。

优选地,配重块位于部分的多个导流罩的外侧间隔处,配重块与转子组件的轴心的间距大于部分的多个导流罩与转子组件的轴心的间距。

优选地,导流罩呈弧形壳体,导流罩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内表面靠近导流腔,外表面远离导流腔,导流罩的内表面为曲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一如前所述的转子组件以及一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设置于定子组件的内部,转子组件能相对定子组件转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转子组件中于端板上设置多个导流罩,多个导流罩的导流出口各朝着一出口方向敞开,转子组件的边缘对应于导流出口最近的点的切向速度的方向与出口方向相互平行且为反向。是以,多个导流罩可以对冷媒进行平缓的导流作用,以及降低冷媒的流动阻力,并改善压缩机吐油量的问题,使压缩机效率提升,并无须高精度的加工及组装技术。

由于导流罩的导流出口朝着出口方向敞开,转子组件的边缘对应于导流出口最近的点的切向速度的方向与出口方向相互平行且为反向,故冷媒的流向不会与转子组件的转动方向形成干扰,进而造成冷媒流动阻力的增加,因此油循环率效果较佳。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子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子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子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Ⅴ-Ⅴ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子组件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转子组件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组件100,包括一铁芯1、一端板2、多个导流罩3及多个磁铁4,转子组件100还可进一步包括一配重块(平衡块)5。

铁芯1可由多个硅钢片堆栈而成,铁芯1可呈圆环柱形且立式设置,铁芯1具有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位于铁芯1轴向相对的两端。铁芯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13及多个安装孔14,多个第一通孔13间隔的设置,多个第一通孔13的两端分别贯穿铁芯1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多个安装孔14间隔的设置,多个安装孔14至少贯穿铁芯1的第一端11,多个磁铁4分别安装于多个安装孔14内,多个磁铁4可与定子组件相互作用,使转子组件100可相对定子组件转动。

端板(上端板)2可对应于铁芯1的第一端11而呈圆形板体,端板2设置于铁芯1的第一端11,而能用以封盖安装孔14,使磁铁4稳定地设置于安装孔14内。端板2上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21,多个第二通孔21沿上、下方向贯通端板2,且多个第二通孔21分别与多个第一通孔13相连通。从而使压缩机构排出的高压冷媒可通过第一通孔13向上流经铁芯1,再通过第二通孔21向上流经端板2。

多个导流罩3设置于端板2远离铁芯1的一面上,多个导流罩3等间隔的环设于端板2的一面上,以具有较佳的导流效果。每一导流罩3与端板2之间界定出一导流腔31,导流腔31与第二通孔21相连通。导流罩3部分边缘与端板2之间界定出一导流出口32,导流出口32与导流腔31相连通。导流出口32朝着一出口方向A敞开,转子组件100可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转子组件100的边缘(外缘)对应于导流出口32最近的点的切向速度(angential velocity)的方向B与出口方向A相互平行且为反向。

导流罩3可呈弧形壳体,导流罩3具有一内表面33及一外表面34,内表面33靠近导流腔31,外表面34远离导流腔31,且导流罩3的内表面33可为曲面,以使导流罩3可对冷媒进行平缓的导流作用,降低冷媒的流动阻力,降低压缩机的能耗,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罩3上于导流出口32的外侧形成一出口端35,出口端35位于导流罩3的边缘,出口端35的延伸线C可朝着转子组件100的径向延伸,且出口端35的延伸线C可通过转子组件100的轴心D。

配重块5(上配重块)可设置于端板2的远离铁芯1的一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端板2及配重块5可通过多个铆钉6固定在铁芯1的第一端11。配重块5位于部分的导流罩3的外侧间隔处,即配重块5与转子组件100的轴心D的间距E大于部分的多个导流罩3与转子组件100的轴心D的间距F。

由于压缩后的冷媒由下而上流动时会带出冷冻机油,以形成为油雾混合流体,油雾混合流体在导流罩3的作用下,由下而上依序通过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21及导流腔31,而后从导流出口32流出后,会冲击到定子组件的线圈上,从而起到油雾分离的效果,减少混合有冷冻机油的冷媒排出压缩机,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在本实施例中,转子组件100的铁芯1的第二端12也设置有端板(下端板)2及配重块(下配重块)5。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转子组件100中,于端板2上设置多个导流罩3,多个导流罩3的导流出口32各朝着一出口方向A敞开,转子组件100的边缘对应于导流出口32最近的点的切向速度的方向B与出口方向A相互平行且为反向。是以,多个导流罩3可以对冷媒进行平缓的导流作用,以及降低冷媒的流动阻力,并改善压缩机吐油量的问题,使压缩机效率提升,并无须高精度的加工及组装技术。

由于此方式导流罩3的导流出口32朝着出口方向A敞开,转子组件100的边缘对应于导流出口32最近的点的切向速度的方向B与出口方向A相互平行且为反向,故冷媒的流向不会与转子组件100的转动方向形成干扰,进而造成冷媒流动阻力的增加,因此油循环率效果较佳。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电机包括一转子组件100及一定子组件200,转子组件100设置于定子组件200的内部,转子组件100能相对定子组件200转动。

第三、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铁芯1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均设置有端板2,两端板2上均设置有导流罩3。请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铁芯1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均设置有端板2,但只在铁芯1的第二端12设置的端板2上设置有导流罩3。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功能在于: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转子组件中,于端板上设置多个导流罩,多个导流罩的导流出口各朝着一出口方向敞开,铁芯的边缘对应于导流出口最近的点的切向速度的方向与出口方向相互平行且为反向。是以,多个导流罩可以对冷媒进行平缓的导流作用,以及降低冷媒的流动阻力,并改善压缩机吐油量的问题,使压缩机效率提升,并无须高精度的加工及组装技术。

由于此方式导流罩的导流出口朝着出口方向敞开,铁芯的边缘对应于导流出口最近的点的切向速度的方向与出口方向相互平行且为反向,故冷媒的流向不会与转子组件的转动方向形成干扰,进而造成冷媒流动阻力的增加,因此油循环率效果较佳。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