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插件固定装置、车身钣金结构和汽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41075阅读:来源:国知局
位于第二安装孔组和接插件第三安装通孔13之间。也就是说,接插件第三安装通孔13位于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的斜上方,进一步避免接插件相互干涉。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水平第一方向上,接插件第三安装通孔13与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间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避免接插件相互干涉。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0具有与接插件的限位部配合的接插件第一限位台15,接插件第一限位台15位于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的斜下方。采用上述结构,当接插件伸入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之后,接插件的限位部会抵顶在接插件第一限位台15上,实现接插件的稳定固定。
[002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0还具有与接插件的限位部配合的接插件第二限位台16,接插件第二限位台16位于接插件第三安装通孔13的斜下方。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组还具有接插件第四安装通孔14,接插件第四安装通孔14的轴线在水平第一方向上延伸,在水平第一方向上,接插件第二安装通孔12与接插件第四安装通孔14同轴且间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避免接插件相互干涉。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0包括支架主体17、第一固定支架18和第二固定支架19。支架主体17包括第一立板17a以及与第一立板17a平行且位于该第一立板17a斜下方的第二立板17b,支架主体17由板材冲压折弯而成。第一固定支架18固定在第一立板17a上,接插件第一安装孔组形成在第一固定支架18上,第一固定支架18由板材冲压折弯而成。第二固定支架19固定在第二立板17b上,接插件第二安装孔组形成在第二固定支架19上,第二固定支架19由板材冲压折弯而成。采用上述结构,便于组装固定架10。
[003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身钣金结构,本实施例的车身钣金结构包括车身钣金和上述实施例的接插件固定装置。车身钣金具有螺栓第一穿设通孔和螺栓第二穿设通孔。参见图1,固定架10具有与螺栓第一穿设通孔对应的螺栓第三穿设通孔1a以及与螺栓第二穿设通孔对应的螺栓第四穿设通孔10b,螺栓第四穿设通孔1b为腰形孔。螺栓第三穿设通孔1a用于定位,螺栓第四穿设通孔1b用于调整。
[0032]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本实施例的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身钣金结构,参见图1,螺栓第三穿设通孔1a和螺栓第四穿设通孔1b均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接插件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具有第一安装孔组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组下方的第二安装孔组,所述第一安装孔组具有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所述第二安装孔组具有接插件第二安装通孔(12),所述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和所述接插件第二安装通孔(12)的轴线相平行且均在水平第一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组还具有接插件第三安装通孔(13),所述接插件第三安装通孔(13)位于所述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的上方,所述接插件第三安装通孔(13)的轴线在所述水平第一方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水平第一方向的水平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孔组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组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水平第一方向的水平第二方向上,所述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组和所述接插件第三安装通孔(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平第一方向上,所述接插件第三安装通孔(13)与所述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具有与接插件的限位部配合的接插件第一限位台(15),所述接插件第一限位台(15)位于所述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的斜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组还具有接插件第四安装通孔(14),所述接插件第四安装通孔(14)的轴线在所述水平第一方向上延伸,在所述水平第一方向上,所述接插件第二安装通孔(12)与所述接插件第四安装通孔(14)同轴且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包括: 支架主体(17),包括第一立板(17a)以及与所述第一立板(17a)平行且位于该第一立板(17a)斜下方的第二立板(17b),所述支架主体(17)由板材冲压折弯而成; 第一固定支架(18),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17a)上,所述接插件第一安装孔组形成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8)上,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8)由板材冲压折弯而成; 第二固定支架(19),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板(17b)上,所述接插件第二安装孔组形成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9)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9)由板材冲压折弯而成。
9.一种车身钣金结构,包括: 车身钣金,具有螺栓第一穿设通孔和螺栓第二穿设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钣金结构还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插件固定装置,所述固定架(10)具有与所述螺栓第一穿设通孔对应的螺栓第三穿设通孔(1a)以及与所述螺栓第二穿设通孔对应的螺栓第四穿设通孔(10b),所述螺栓第四穿设通孔(1b)为腰形孔。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钣金结构,所述螺栓第三穿设通孔(1a)和所述螺栓第四穿设通孔(1b)均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插件固定装置、车身钣金结构和汽车。其中,接插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10),固定架(10)具有第一安装孔组和位于第一安装孔组下方的第二安装孔组,第一安装孔组具有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第二安装孔组具有接插件第二安装通孔(12),接插件第一安装通孔(11)和接插件第二安装通孔(12)的轴线相平行且均在水平第一方向上延伸。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简化了车身钣金结构的加工工艺并且降低了车身钣金结构的成本。
【IPC分类】B62D25-08, H02G3-02
【公开号】CN204349357
【申请号】CN201420820535
【发明人】何兵, 王美滋, 贾莹莹, 刘震, 徐梅, 叶树珩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