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878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风冷和液冷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对散热器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如何提高散热的效率,减小产品体积,降低产品成本,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立足至关重要!目前风冷散热器和液冷散热器的使用较广。

但是,现有的风冷散热器或液冷散热器存在以下缺陷:

(1)风冷散热器没有风就很难散热,对环境的依赖较大;

(2)即使把风冷散热器和液冷散热器结合在一起,因散热片不好安装,就会使用多块基板或底板,导致其体积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不易受环境的影响,且体积小、易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液冷组件和设置在所述液冷组件上的风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包括用于散热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液冷道和用于安装所述风冷组件的安装槽;所述风冷组件包括散热片组和设置在所述散热片组上的U型散热管,所述U型散热管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槽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道包括两个第一液冷道和多个第二液冷道,所述第二液冷道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液冷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冷道连通有水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冷道和第二液冷道均穿过所述基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冷道和第二液冷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二液冷道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道连通有堵头槽,所述堵头槽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槽上设置有与所述堵头槽配合连接的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片组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组包括多个散热片,每个所述散热片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U型散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通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其U型散热管与基板连接能带走风冷组件上散热片组的热量,使风冷组件即使没有风,热量也能被基板或液冷道内的液体带走,从而使风冷组件不易受环境的影响;

(2)其风冷组件通过U型散热管的底部与基板上的安装槽配合连接,这样就能使散热片组合理地安装在基板上,不需使用多块基板,减小了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另一角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冷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液冷组件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液冷组件;11、基板;111、铝基板;112、螺纹孔;12、液冷道;121、第一液冷道;122、第二液冷道;13、堵头槽;131、堵头;14、水嘴;15、安装槽;20、风冷组件;21、U型散热管;22、散热片组;221、散热片;2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液冷组件10和设置在液冷组件10上的风冷组件20,这样就结合了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液冷组件10包括用于散热的基板11,基板11上设置有液冷道12和用于安装风冷组件20的安装槽15,这样就可使用同一块基板11来设置液冷道12和风冷组件20;风冷组件20包括散热片组22和设置在散热片组22上的U型散热管21,U型散热管21的底部与安装槽15配合连接,这种结构能使散热片组22稳固的设置在U型散热管21的两端上,且能使U型散热管21设置在基板11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U型散热管21与基板11连接能带走风冷组件20上散热片221的热量,使风冷组件20即使没有风,热量也能被基板11或液冷道12内的液体带走,从而使风冷组件20不易受环境的影响;其风冷组件20通过U型散热管21的底部与基板11上的安装槽15配合连接,而散热片组22合理地安装在U型散热管21的两端,从而使散热片组22与基板11连接在一起,不需使用多块基板11,减小了体积。其中,基板11最优为易散热的铝基板111,基板11上还设置有螺纹孔112,该螺纹孔112便于基板11安装需散热的电子元器件,使基板11的一面能安装风冷组件20,另一面能安装需散热的电子元器件,这样基板11就能吸收电子元器件上的热量,热量再被液冷道12内的冷却液和风冷组件20带走;液冷道12内可设置用于散热的液体(冷却液)如水、氨水等,U型散热管21也能起到散热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4所示,液冷道12包括两个第一液冷道121和多个第二液冷道122,第二液冷道122设置在两个第一液冷道121之间,安装槽15与第二液冷道122平行设置,这种结构对称美观,能增大液冷道12内液体的吸热面积。第一液冷道121连通有水嘴14,第一液冷道121和第二液冷道122均穿过基板11,第一液冷道121和第二液冷道122连通,这种结构能能利用水嘴14来更换第一液冷道121和第二液冷道122内的液体,使液体的温度不会太高;如图4所示,第一液冷道121为圆柱形液冷道,第二液冷道为半圆环形液冷道(仿形液冷道),这些形状的液冷道能增大液冷道12内液体的吸热面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液冷道121可作为进液管和出液管,液体可从基板一端的水嘴14内进入其中一个第一液冷道121,可设置第一液冷道121与第二液冷道122连通,则液体就可以进入第二液冷道122,再从第二液冷道122流入另外一个第一液冷道121,再从基板另一端的水嘴14流出,形成一条完整的水路,使更换液体非常方便,也防止漏液,且在液体的流动过程中能带走基板11上大量的热量;如果第一液冷道121与第二液冷道122不连通,就要单独给第一液冷道121和第二液冷道122换液。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8所示,液冷道12连通有堵头槽13,堵头槽13设置在基板11的两端,堵头槽13上设置有与堵头槽13配合连接的堵头131,这种结构能防止漏液和利于换液;基板11上还设置有风扇(未标出),风扇与散热片组22相对,这种结构能促进散热片组22和U型散热管21的散热。散热片组22包括多个散热片221,每个散热片221上均设置有通孔222,U型散热管21的两端分别穿过通孔222,这样使散热片组22更稳固,也可增加散热片组22的散热面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堵头槽13利于液冷道12换液,堵头131与堵头槽13配合防止漏液;风扇可给散热片组22吹风带走散热片组22上大量的热量;散热片组22上的散热片221最优为散热面积大的铝鳍片,而散热片组22由多块散热片221叠成就可带着大量的热量;每个散热片221上均设置有通孔222,U型散热管21的两端分别穿过通孔222,就可使散热片221均固定在U型散热管21的两端,而U型散热管21通过安装槽15与基板11稳固连接,就可使散热片组22更稳固美观。其中,U型散热管21可通过导热胶、钎焊、螺钉等紧固方式与安装槽15装配固定;安装槽15与第二液冷道122相邻且平行,可由第二液冷道122内的液体带走U型散热管21上的热量。

综述,本散热装置在一铝基板111上开设贯通的液冷道12,可使相邻冷道(第一液冷道121和第二液冷道122)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可使用堵头131将铝基板111两端的冷道封起,并在进出水口(第一液冷道121的两端)处安装水嘴14接头,用于与外接输送冷却液软管进行冷却液的循环输送来带走大量的热量;另外,在铝基板111的一侧加工出多组安装槽15,每个安装槽15的形状与第二液冷道122的形状互补、位置相对,就可通过冷却液带着安装槽15上U型散热管21的大量热量;再在U型散热管21上将铝鳍片顺次连接,规则固定于U型散热管21上的两端,美观、节省空间,又能带走大量的热量。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