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贴合盖板和显示模组的粘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705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贴合盖板和显示模组的粘结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贴合盖板和显示模组的粘结组件。



背景技术:

在手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显示模组和手机机壳贴合在手机盖板上,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先将显示模组和盖板贴合,再将机壳与盖板贴合,需要分两次进行贴合,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贴合盖板和显示模组的粘结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贴合盖板和显示模组的粘结组件,包括粘结贴膜,所述粘结贴膜包括胶层,所述胶层的形状与盖板的形状相同,所述胶层的外轮廓等于或小于盖板的外轮廓,所述胶层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小于显示模组的外轮廓,所述胶层分为显示模组粘结区和机壳粘结区,机壳粘结区位于显示模组粘结区的外侧,所述显示模组粘结区上表面覆有离型膜一,所述机壳粘结区上表面覆有离型膜二,所述离型膜一上设有撕手一,所述离型膜二上设有撕手二,所述胶层的下表面覆有重离型膜,所述重离型膜上设有撕手三。

作为优选,所述撕手一的一端粘贴在离型膜一上,另一端向外翘起。

作为优选,所述撕手一包括黏贴部、过度部和手持部,黏贴部粘贴的离型膜一上,过度部与手持部的交界处设有折痕使得手持部向外翘起。

作为优选,离型膜一刚好将显示模组粘结区和开口完全覆盖,离型膜二完全覆盖机壳粘结区且离型膜二的外轮廓大于机壳粘结区的外轮廓,所述重离型膜完全覆盖整个胶层的下表面。

作为优选,还包括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包括上框体和下框体,所述下框体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上框体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台,上框体和下框体拼接在一起共同组成限位框,限位框内轮廓的形状及大小与盖板的外轮廓相同,离型膜二外轮廓的形状和大小与凹槽的外轮廓相同,所述重离型膜的外轮廓小于限位框的内轮廓。

作为优选,所述胶层为泡棉双面胶。

作为优选,所述撕手三的一端粘贴在重离型膜上,另一端向外翘起。

作为优选,限位框内还设有内框,所述内框的外轮廓与限位框的内轮廓相同,内框的内轮廓与显示模组外轮廓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下框体上还设有撕手槽,所述撕手槽的位置和形状与所述离型膜二上的撕手二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撕手槽延伸至下框体的边缘,所述撕手二的长度大于撕手槽,粘结贴膜放入凹槽中时撕手二的端部伸出下框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的粘结贴膜能够一次性的将显示模组和机壳与盖板贴合,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用时,先将重离型膜撕去,将胶层背面贴在盖板上,撕去离型膜一将显示模组贴合在胶层正面的显示模组粘结区,然后撕去离型膜二,将机壳贴合在胶层正面的机壳粘结区,即可完成显示模组和机壳与盖板的粘结。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限位框,粘结的过程中使用限位框进行辅助,可以保证显示模组及机壳粘结位置的准确性,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粘结贴膜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I-I向剖视图;

图3是限位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框体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粘结贴膜;2-胶层;3-显示模组粘结区;4-机壳粘结区;5-重离型膜;6-离型膜一;7-离型膜二;8-撕手一;9-撕手二;10-撕手三;11-限位框;12-上框体;13-下框体;14-凹槽;15-凸台;16-内框;17-撕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贴合盖板和显示模组的粘结组件,包括粘结贴膜1,粘结贴膜1包括胶层,胶层的形状与盖板的形状相同,胶层的外轮廓等于或小于盖板的外轮廓,胶层上设有开口,开口小于显示模组的外轮廓,胶层分为显示模组粘结区3和机壳粘结区4,机壳粘结区4位于显示模组粘结区3的外侧,显示模组粘结区3上表面覆有离型膜一6,机壳粘结区4上表面覆有离型膜二7,离型膜一6上设有撕手一8,离型膜二7上设有撕手二9,胶层的下表面覆有重离型膜5,重离型膜5上设有撕手三10。使用时,先将重离型膜5撕去,将胶层背面贴在盖板上,撕去离型膜一6将显示模组贴合在胶层正面的显示模组粘结区3,然后撕去离型膜二7,将机壳贴合在胶层正面的机壳粘结区4,即可完成显示模组和机壳与盖板的粘结。胶层优选为泡棉双面胶。

为了便于撕取离型膜一6,撕手一8的一端粘贴在离型膜一6上,另一端向外翘起。撕手一8包括黏贴部、过度部和手持部,黏贴部粘贴的离型膜一6上,过度部与手持部的交界处设有折痕使得手持部向外翘起。

离型膜一6刚好将显示模组粘结区3和开口完全覆盖,离型膜二7完全覆盖机壳粘结区4且离型膜二7的外轮廓大于机壳粘结区4的外轮廓,重离型膜5完全覆盖整个胶层的下表面。

为了粘结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限位框11,用来辅助显示模组及机壳与盖板的粘结。如图3、图4所示,限位框11包括上框体12和下框体13,下框体13的内侧设有凹槽14,上框体12的内侧设有与凹槽14相对应的凸台15,上框体12和下框体13拼接在一起共同组成限位框11,限位框11内轮廓的形状及大小与盖板的外轮廓相同,离型膜二7外轮廓的形状和大小与凹槽14的外轮廓相同,重离型膜5的外轮廓小于限位框11的内轮廓,为了便于撕去重离型膜5,撕手三10的一端粘贴在重离型膜5上,另一端向外翘起。

限位框11内还设有内框16,用来限制显示模组的位置,内框16可从限位框11中取出,内框16的外轮廓与限位框11的内轮廓相同,内框16的内轮廓与显示模组外轮廓相同。

下框体13上还设有撕手槽17,撕手槽17的位置和形状与离型膜二7上的撕手二9相对应。撕手槽17延伸至下框体13的边缘,撕手二9的长度大于撕手槽17,粘结贴膜1放入凹槽14中时撕手二9的端部伸出下框体13外。

限位框11的使用方法为,先将粘结贴膜1放入到下框体13的凹槽14内,使得粘结贴膜1的重离型膜5一次朝向下框体13,然后将上框体12与下框体13盖合,此时离型膜二7大于盖板外轮廓的部分刚好被上框体12压住,由于重离型膜5的外轮廓小于等于限位框11的内轮廓,可以手持撕手三10,将重离型膜5撕除,将盖板从放入下框体13,从而准确的将盖板与胶层贴合。将内框16放到上框体12内,然后手持撕手一8将离型膜一6撕除,将显示模组放进内框16,可以精确的将显示模组贴合在盖板上。然后将上框体12和内框16与下框体13分离,手持撕手二9将离型膜二7撕除,最后将机壳与盖板贴合并将产品从限位框11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