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膨化制粒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饲料生产装置,尤其是一种膨化制粒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饲料工业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综合性工业,是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改善人类膳食结构、完成植物蛋白向动物蛋白安全转化的农业良性循环的基础工业。饲料工业伴随着畜牧水产业的发展,生产规模已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随着水产养殖业地位日渐提高,水产饲料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水产饲料生产中,有很多饲料生产厂家主要是使用制粒机对混合原料进行压缩,以提高水产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摄入量,因为他们认为饲料的密度越高越好。然而廉价的颗粒料在水中下沉速度很快,并且耐水性差,常规硬颗粒鱼料在水中几分钟内没有被吃掉就会散开,硬颗粒虾料在水中两个小时后的开裂也是非常严重,这些现象都造成对养殖水体环境的直接污染和饲料的浪费。鱼等水产动物食用了高密度颗粒料后也需要相当的能量对它们进行消化、吸收因此硬颗粒料的料肉转化率很不理想。因此,行业内大力推广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更高的消化性、优良的适口性、高安全性环保性并且料肉转化率更高的膨化颗粒饲料。但与传统的畜禽饲料的生产工艺相比,膨化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这就对生产膨化颗粒饲料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包括人工投料口、提升机和成品仓等,生产水产饲料的原料包括颗料原料和粉末原料,并且颗料原料粉碎后与粉末原料一起混合再制粒,最终制成水产饲料。现有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设备配置不合理,尤其是提升机的位置和数量不合理,造成生产系统复杂,生产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设备配置合理,生产效率高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包括人工投料口、提升机和成品仓,还包括第一永磁桶、粗粉机、预混机、粉碎仓、细粉机、二次混合机、水平输送机、第二永磁桶、膨化料仓、绞龙喂料器、膨化主机、烘干机、第一分级筛、储料仓、油脂喷涂机、立式冷却器和第二分级筛,所述的提升机包括第一提升机、第二提升机和第三提升机;所述的人工投料口连接第一提升机进口,所述第一提升机出口通过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永磁桶、粗粉机、预混机、粉碎仓、细粉机后与二次混合机相连,所述二次混合机出口通过水平输送机与第二提升机进口相连;所述第二提升机出口通过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永磁桶、膨化料仓、绞龙喂料器、膨化主机后与烘干机相连,所述烘干机出口与第三提升机进口相连;所述第三提升机出口通过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分级筛、储料仓、油脂喷涂机、立式冷却器和第二分级筛后与成品仓相连。为了满足不同水产饲料的生产工艺,作为优选,所述储料仓和油脂喷涂机之间设有两位三通式切换阀,所述的两位三通式切换阀和立式冷却器之间连接有旁路。为了提高提升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提升机、第二提升机和第三提升机都是斗式提升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原料通过人工投入到人工投料口,再经过第一永磁桶去磁后由粗粉机粉碎成粗粉原料,进入预混机批次预混和,进入粉碎仓,经细粉机微粉碎后,进入二次混合机,充分混合后由水平输送机输送,经第二提升机提升至第二永磁桶去磁,进入膨化料仓,经绞龙喂料器喂料进入膨化主机进行膨化,经膨化后的热颗粒自流进烘干机,加温干燥,经烘干机烘干的颗粒饲料由第三提升机提升至第一分级筛,筛选后进入储料仓,由储料仓自流进油脂喷涂机对颗粒表面涂油脂后进立冷冷却器干燥,进入第二分级筛进行筛选,筛选后进入成品仓计量包装,由此整个生产过程结束。整个装置中合理配备了三个提升机,其它设备分层设置,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安装更为方便,采用这种膨化制粒生产装置可以实现连续的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更高,能使企业利益发挥最大化。
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中:人工投料口 1、第一永磁桶2、粗粉机3、预混机4、粉碎仓5、细粉机6、二次混合机7、水平输送机8、第二永磁桶9、膨化料仓10、绞龙喂料器11、膨化主机12、烘干机13、第一分级筛14、储料仓15、油脂喷涂机16、立式冷却器17、第二分级筛18、成品仓19、两位三通式切换阀20、第一提升机21、第二提升机22和第三提升机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包括人工投料口 1、提升机和成品仓19,还包括第一永磁桶2、粗粉机3、预混机4、粉碎仓5、细粉机6、二次混合机7、水平输送机8、第二永磁桶9、膨化料仓10、绞龙喂料器11、膨化主机12、烘干机13、第一分级筛14、储料仓15、油脂喷涂机16、立式冷却器17和第二分级筛18,所述的提升机包括第一提升机21、第二提升机22和第三提升机23 ;所述的人工投料口 I连接第一提升机21进口,所述第一提升机21出口通过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永磁桶2、粗粉机3、预混机4、粉碎仓
5、细粉机6后与二次混合机7相连,所述二次混合机7出口通过水平输送机8与第二提升机22进口相连;所述第二提升机22出口通过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永磁桶9、膨化料仓10、绞龙喂料器11、膨化主机12后与烘干机13相连,所述烘干机13出口与第三提升机23进口相连;所述第三提升机23出口通过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分级筛14、储料仓15、油脂喷涂机16、立式冷却器17和第二分级筛18后与成品仓19相连。其中,所述的第一提升机21、第二提升机22和第三提升机23都是斗式提升机。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膨化主机12进行膨化是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述。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整个装置中合理配备了三个提升机,其它设备分层设置,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安装更为方便,采用这种膨化制粒生产装置可以实现连续的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更高,能使企业利益发挥最大化。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储料仓15和油脂喷涂机16之间设有两位三通式切换阀20,所述的两位三通式切换阀20和立式冷却器17之间连接有旁路24,这样是为了满足不同水产饲料的生产工艺,不需要进行油脂喷涂处理的饲料可直接进入立式冷却机17中进行冷却。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膨化制粒生产装置,包括人工投料口( I)、提升机和成品仓(19),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永磁桶(2)、粗粉机(3)、预混机(4)、粉碎仓(5)、细粉机(6)、二次混合机(7)、水平输送机(8)、第二永磁桶(9)、膨化料仓(10)、绞龙喂料器(11)、膨化主机(12)、烘干机(13)、第一分级筛(14)、储料仓(15)、油脂喷涂机(16)、立式冷却器(17)和第二分级筛(18),所述的提升机包括第一提升机(21)、第二提升机(22)和第三提升机(23);所述的人工投料口( I)连接第一提升机(21)进口,所述第一提升机(21)出口通过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永磁桶(2)、粗粉机(3)、预混机(4)、粉碎仓(5)、细粉机(6)后与二次混合机(7)相连,所述二次混合机(7 )出口通过水平输送机(8 )与第二提升机(22 )进口相连;所述第二提升机(22)出口通过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永磁桶(9)、膨化料仓(10)、绞龙喂料器(11)、膨化主机(12)后与烘干机(13)相连,所述烘干机(13)出口与第三提升机(23)进口相连;所述第三提升机(23)出口通过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分级筛(14)、储料仓(15)、油脂喷涂机(16)、立式冷却器(17)和第二分级筛(18)后与成品仓(1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料仓(15)和油脂喷涂机(16)之间设有两位三通式切换阀(20),所述的两位三通式切换阀(20)和立式冷却器(17)之间连接有旁路(2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膨化制粒生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提升机(21)、第二提升机(22)和第三提升机(23)都是斗式提升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膨化制粒生产装置,包括人工投料口、提升机、成品仓、第一永磁桶、粗粉机、预混机、粉碎仓、细粉机、二次混合机、水平输送机、第二永磁桶、膨化料仓、绞龙喂料器、膨化主机、烘干机、第一分级筛、储料仓、油脂喷涂机、立式冷却器和第二分级筛,提升机包括第一提升机、第二提升机和第三提升机;第一提升机出口通过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永磁桶、粗粉机、预混机、粉碎仓、细粉机后与二次混合机相连,所述二次混合机出口通过水平输送机与第二提升机进口相连;所述第三提升机出口通过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分级筛、储料仓、油脂喷涂机、立式冷却器和第二分级筛后与成品仓相连。这种膨化制粒生产装置生产效率更高。
文档编号A23N17/00GK202958740SQ2012206562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曹斌林, 陈国良, 周大明 申请人:浙江欣欣饲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