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底质修复履链式移动复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311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河流底质修复履链式移动复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底质修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河流底质修复履链式移动复耕装置,属于河流底质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森林覆盖率减少,河岸带农田占用和旅游、水利工程开发,导致河流流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质浑浊,有些河流砂石或石头底质河道变成泥沙或泥质,特别是雨季汛期洪水冲刷淤积河道,底质局部和全部发生改变,使很多在底质砂石缝隙或石头洞穴中生物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对于山区山涧溪流或小型有一定落差的河流多分布为远离电力供应的区域,大型机械施工困难,用泥浆泵抽吸底泥不能实现,一般清泥器具不适于或不能完成水下操作,使用农用耙子或大型钩机这类手持或机械设备,难以明显移动清理底质,同时,全部用人力操作工作量大,体力消耗大,效率低。使用一种抄网式采集器,可以采集底质表层中底栖生物,底边制作长度固定,可定量拖动距离,由于采集器以底边钢管接触底质采集,采集部位平滑,不易插入底质中,采集费力,且样本容易在操作中流失。靠人力将采集器插入底质,但采集部位平滑,不易插入底质中,插入底质深度不够,采集费力,采集框口底边为塑料包裹,容易损坏,因此,河道清理修复工作遇到技术难题。近年,河流生态修复工作日益增加,河道底质改良修复是很多河流修复面临的任务。因此,目前需要能够将石砾、卵石底质河流中的特定位置或区域底质泥沙清理的技术设备,已有效进行底质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分布在远离电力供应的山区山涧溪流或小型有一定落差的河流区域,河流底质修复采用大型机械施工困难,一般清泥器不适用或不能完成,采用农用耙子操作,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河流底质修复履链式移动复耕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河流底质修复履链式移动复耕装置包括纵杆、铰接板、刮底装置和两套搅动底质装置;

刮底装置包括刮板和锯齿板;所述刮板和锯齿板均为圆弧形板;所述锯齿板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刮板的弧形边缘上,每套搅动底质装置包括履链带车、铰接杆、多个刮锥和多个弹簧;

所述纵杆的一端与所述刮板的内弧面中部连接,所述纵杆上连接有所述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的两侧各布置有一个所述铰接杆和一个所述履链带车,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履链带车的架体连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纵杆铰接,所述铰接杆与所述铰接板之间安装有多个弹簧,所述履链带车的每个履带板上布置有刮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根据河流所在地电力机械和人力资源情况灵活运用此本发明复耕装置进行底质修复。复耕装置以不锈钢材质为主,防锈耐用。二、采用水下履链带滚动移动和弹簧相结合的搅动结构,克服河流底质不平坦、不易移动、清理不彻底等问题。三、采用刮板和锯齿板相结合的结构,能适度刮动底质,并将泥沙推动下移,顺水流移动一段距离,到指定位置。四、可借助连接扣与动力船或高底盘小型农用拖拉机与纵杆固定连接,进行拖动下移清理,移动速度需缓慢,尽量低于水流速度,提高了清理效率,并可减少对底质的机械损伤。五、可借助双肩背带通过挂钩扣紧连接在纵杆上,由1人或2人在水中作业拉动,将泥沙推动下移,为了方便移动,采用的现有的履链带车增设电机,并增加蓄电池,蓄电池给电机充电,电机驱动链履带车的主动轮运转,实现链履带车机动移动,减轻人力强度,起到辅助行进的作用,也能满足河流底质不平坦、不易移动区域的修复刮耕,减轻人力强度。六、刮板底边长度、锯齿板,带有刮锥履带板的宽度及数量可根据需要选用或调整,循环链或履带板上刮锥或锯齿的长度相对固定,以能够保证对底质翻动的深度、移动拖拉性能和省力省时为原则。刮板底边长度要大于单套履链带车并联体的宽度,提高对淤泥赃物向下游推动和对其扩散阻挡效果。七、用此装置在水中拖动一段距离后,有电力和泥浆泵的作业区域,可以将此装置清理至固定地点的泥沙赃物集中抽吸清除;没有电力地区,可采用虹吸办法,用蛇形管将其移除水体外较远外低洼处,以免随降水再次进入河流中,还可以作为天然有机肥料集中处理利用。八、河流底质清理复耕操作可根据底质修复需要分段进行,对季节性降雨汛期明显河流,在降水分布较低和水位相对较低或稳定时期进行,提高底质中和底层中淤泥和残骸清理和修复的质量和效果,恢复水体的功能,实现生态保护。九、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快捷,修复复耕工作效率高。解决了大型机械施工困难,一般清泥器不适用或不能完成,采用农用耙子操作,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分布在远离电力供应的山区山涧溪流或小型有一定落差的河流区域的底质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刮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刮底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1-图5说明,河流底质修复履链式移动复耕装置包括纵杆1、铰接板2、刮底装置和两套搅动底质装置;

刮底装置包括刮板3-1和锯齿板3-2;所述刮板3-1和锯齿板3-2均为圆弧形板;所述锯齿板3-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刮板3-1的弧形边缘上,每套搅动底质装置包括履链带车4-1、铰接杆4-2、多个刮锥4-3和多个弹簧4-4;

所述纵杆1的一端与所述刮板3-1的内弧面中部连接,所述纵杆3-1上连接有所述铰接板2,所述铰接板2的两侧各布置有一个所述铰接杆4-2和一个所述履链带车4-1,所述铰接杆4-2的一端与履链带车4-1的架体连接,所述铰接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纵杆1铰接,所述铰接杆2与所述铰接板4-2之间布置有多个弹簧4-4,所述履链带车4-1的每个履带板上布置有刮锥4-3。

履链带车4-1为现有技术的履带车,履带是由主动轮驱动、围绕着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柔性链环。履带由履带板和履带销等组成。履带销将各履带板连接起来构成履带链环。履带板的两端有孔,与主动轮啮合,中部有诱导齿,用来规正履带,主动轮是个主动件,它通过齿轮和履带啮合;诱导轮是个从动轮,用来诱导和支撑履带,诱导轮与架体连接。锯齿板3-2通过铆钉安装在刮板3-1上。两套搅动底质装置可以镜像布置。

参见图1和图2说明,满足河流底质不平坦、不易移动区域的修复刮耕,减轻人力强度,铰接板2和铰接杆4-2之间布置有与二者连接的弹簧4-4,优选地,弹簧4-4为压缩弹簧。廉价易得,使用方便可靠,弹簧的数量保持履链带车运行稳定即可,每个铰接板2和每个铰接杆4-2之间布置有与二者连接的四个弹簧4-4。

参见图1和图2说明,所述刮锥4-3为圆锥或棱锥,所述刮锥4-3的大端面与所述履链带车4-1的履带板连接。如此设置,刮锥4-3相对固定,能够保证对底质翻动的深度、移动拖拉性能,也省力省时。

参见图1、图3和图4说明,为了保证底质可靠清理修复,所述锯齿板3-2的齿形为三角齿。如此设置,一方面三角齿能适度搅动底质,另一方面板状结构的刮板和锯齿形板组合结构将泥沙推动下移,顺水流移动一段距离,到指定位置,便于泥沙赃物集中抽吸清除。

优选地,所述履链带车4-1的履带板为橡胶履带板。如此设置,质轻使用方便可靠。

参见图2说明,小河流平坦的底质修复时,可以采用由1人或2人在水中作业拉动,将泥沙推动下移,为了人力操作方便,河流底质修复履链式移动复耕装置还设置了背带5,所述背带5通过挂钩与所述纵杆1的另一端连接。这样省时省力,操作便捷。

参见图1和图2说明,每套搅动底质装置还包括电机6和蓄电池7;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与履链带车4-1的主动轮的轮轴连接,蓄电池7布置在所述纵杆1上,蓄电池7给电机6供电。如此设置,电机能驱动主动轮运转,链履带车整体运行移动,减轻人力劳动强度,也能满足河流底质不平坦、不易移动区域的修复刮耕,起到辅助底质修复和复耕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案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案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案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